本帖最后由 mtndb 于 2013年12月16日 18:16 编辑
朋友 ——谨以此文献给连趣十年 mtndb(小刀)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白居易 不知不觉中连趣十岁了。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因为人的一生不会有太多的十年。幸好,这十年一路走来有连趣相伴,在我心里,连趣于我早是老友。 童年留给我的故事已所剩不多,唯独关于小人书的往事仍深藏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儿时家贫,为了弄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我几乎做了自己当时能做的一切,拣过破烂、偷过厂子里的废铜烂铁甚至帮别人打过架,那时在我心里,没什么比小人书更重要,我就稀罕这玩意,那里面有我喜欢的故事和人物。还没到上学的年纪,我已经认识了很多字,那都是看小人书的结果。就因为这,上学时老师都对我高看一眼,因为我比其他孩子懂得多。喜欢小人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儿时喜欢画画,而小人书是我学画画的最佳途径。小学美术老师曾经看过我的画,并问我:你和谁学的画画?我说,小人书。 和众多连友一样,从小到大,小人书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从儿时到现在,多少朋友都早已天各一方,唯独小人书能够与我们白头到老不离不弃,做一辈子的“朋友”。 初识连趣还得感谢我的一位美女同事。 在单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喜欢收藏小人书。那年去上海旅游,很多同事都去南京路购物,唯我只进新华书店的门,买小人书。因为十年前,我们齐齐哈尔的新华书店里根本找不到小人书的影子。看着拎着满满一旅行包小人书的我,很多同事都问:给孩子买的?我说,是给孩儿他爸买的。听完我的回答,所有人一起送了我俩字:真二! 上海之行,流光溢彩的外滩夜景倒没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上海的小人书却让我忘不了,真多!真全!后来,我的一个美女同事远嫁到了上海。有一天,她打电话给我:哥,我看见你想买的那套小人书了——宣纸《红楼梦》,拿下不?我说,妹儿,必须的呀!美女二话不说,直接付钱,一千多块呀,眼都没眨。那会儿一千多块几乎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怕邮寄磕坏了,过年时美女回家探亲,她一路大老远的抱着《红楼梦》就给我送家来了,啥是朋友?这就是朋友。再后来,每出新书她都给我打电话帮我买书,为了我美女吃了不少辛苦,以至于今天美女还再感谢我让她省了减肥这道“工序”,累的。有一天,又接到美女的电话,她问:哥你知道连趣不?我说不知道啊,她说,连趣就是卖小人书的,想要啥书都有,可多了。就这样,我结识了连趣,从此便“深陷”其中。在连趣混这些年我感触颇多也长了不少见识,连友中不乏高人,使我受益匪浅,尽管从未谋面却都似旧友。每天我都会进连趣转转,说的时候少,看的时候多,因为我自觉浅薄不敢信口,毕竟连趣里高人太多,光看看人家说的就长知识了,像雨中迷景、郑韩的摄影,老版本的手绘封。。。。。。让我佩服的连友太多。加入连趣对我来说就像找到了组织,我,也是有组织的人了。既然组织有活动,我也乐得凑凑热闹,比如参加《家乡美》摄影比赛,尽管我这两下子拿不出手。好在评委们够朋友,给我整了一个三等奖,心里这个美啊,咋说这也是“全国”性的大奖啊,给个证书就更完美了。 2008年,我去北京为奥运保供电。在北京的七十多天里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连趣,想看看赵总。在连趣论坛里给赵总留了言,表达了我这一意愿。赵总回复的意思是:欢迎来做客,但连趣目前地方小没有接待之处,怕招待不周。看了赵总的回复,我就断了这念想,主要是怕影响赵总工作,这也算那次北京之行的一个遗憾吧。真希望以后连趣能有一个“连友之家”什么的,全国各地的连友到北京也好有个去处,聊一聊,聚一聚,多好! 连趣十岁了,我胡乱地写下这些文字无非是想表达一下我的喜悦之情,更祝愿连趣有更多的十年与我们相依相伴,像朋友一样,一路并肩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