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假洋鬼子

动车事故报道一组

[复制链接]

233

主题

1505

回帖

3029

积分

连趣科员

努力实现一句话卖国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2390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追问动车特大事故原因:这绝不是天灾(组图)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11-07-25 18:05: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EmailTweetFacebookYahoo!Google Buzz(被阅读 59749 次)

资料图片:7月25日,护士在病床边对项炜伊进行心理安抚。当日,“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最后一名获救者、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观察。据医生介绍,项炜伊的生命体征良好,但肺部、肝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左下肢两个脚趾供血不足,院方将在观察其下肢血液循环的恢复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截肢。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资料图片:7月24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一名从D301次列车上幸存的记者鞠躬致歉。当日,铁道部召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通报了事故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新华网温州7月25日电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追问一: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38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追问二: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着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追问三: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233

主题

1505

回帖

3029

积分

连趣科员

努力实现一句话卖国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2390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假洋鬼子 于 2011年7月27日 02:26 编辑

看看CCTV播报动车事故的20分钟是怎么分配的?文章来源: 新浪微博 于 2011-07-25 22:05: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36579 次)
刚刚,CCTV新闻频道午间新闻总共用了20分钟报道7·23列车脱轨事件,其中12分钟是在歌颂武警消防,歌颂医院,歌颂抢险救助安排多么及时多么合理,其中7分钟是在描述中央是多么重视,领导是多么亲力亲为视察安抚。只有1分钟实在讲述列车相撞和脱轨的情况。而去挖掘这起事件的原因和纠其责任,0分钟

233

主题

1505

回帖

3029

积分

连趣科员

努力实现一句话卖国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2390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官媒你是关注挪威,还是应更关注温州?
文章来源: 作者:林明理 于 2011-07-25 19:32: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EmailTweetFacebookYahoo!Google Buzz(被阅读 28463 次) 作者:林明理





挪威首都奥斯陆发生恐怖爆炸与枪击案之后不到24小时,23日晚八点多中国浙江温州境内发生动车追尾,死伤二百多人的特大事故。两个同样造成重大伤亡的事件,作为中国人,更关心的会是哪一个,当然是自己同胞的事儿了。可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官媒,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CCTV13频道报道挪威事件,满目疮痍的画面,死难者的惨烈,幸存者的哭泣,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多次反复重播。国内动车事故,我们先看领导的脸,领导的悲伤,领导的重视,然后是救援画面。死难者和他们的家属是个抽象符号,那跪地哭泣祈祷的母亲,那些破碎残肢,我们没资格看到。我们只能同情挪威人民!(新浪微博上的@易天http://weibo.com/bbcn)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24日头版头条全是中央军委“晋升上将”的高调报道,晚“新闻联播”头条照例是“中央批示”“亲赴现场”。倒是香港《太阳报》、《苹果日报》、《商报》头条报道了动车追尾。



对于信息的开放,挪威奥斯陆恐怖事件,全世界各路新闻媒体大量聚集,全方位自由报道。但对于中国的动车追尾,刚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思璟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sj200913:32分)透露:“新闻发布会”门口,一个人背对一群等候的记者,旁若无人的大声说:“控制记者。让中宣部给份名单,名单上的才放。”(又13:52)“新闻发布会”门外,警卫处人士布置了警卫线,准备欢迎“首长”。现在,车厢被埋了,死伤情况被新华社通稿了,新闻发布会被警卫了,这就是政府对如此惨重事故的应对措施!



对于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挪威奥斯陆恐怖事件的分析评论可谓铺天盖地,众说纷纭。23日的中国官媒将此当做重大新闻题材予以放大分析的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官媒官学与各路“五角”的幸灾乐祸。但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动车追尾事故之后,24日的官媒又一次将话题集中到了突出救灾、“感动”“感谢”上了。为什么该先行的D301车会落在了本该后行的D3115车后面,为什么在前车停电停车的关键几分钟内后车不能及时得到调度方面的信息?雷电并不是中国才有,现在才有,高铁也不是中国才有,为什么没有防雷电设施?为什么事故车厢要被急匆匆就地掩埋?车厢内还会有乘客的遗物为什么不加以保护?……这些引发网络广泛质疑的问题,铁道部的解释避重就轻,令人不满。但中国官媒对此的追问、分析、批评远没有此前对挪威恐怖袭击事件的热心与细心,我们又一次只能看“通稿”了——“死伤人数、状况,以新华社通稿为准”的禁令,已从浙江扩至外地(王思璟微博)。



……



极力渲染别人国家的恶性事件、各种问题,尽量掩盖自己国家的特大事故、深层原因,伟大的中国啊,你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稳定”;中国的P民啊,你将因此而更加安全,“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强大的中国官媒啊,你将因此而在中国国民与世界民众那里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引导力”,你将因此而成功走向世界,成功“构建世界传媒新秩序”(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之“豪言”)。

238

主题

2253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6年6月4日
在线时间
114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知道的太多了。。。
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and today is a gift from the god. That\'s why we call it present.

19

主题

5419

回帖

9717

积分

连趣副部长

从三位右近卫大将兼关东管领

注册时间
2010年6月8日
在线时间
933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高铁电网控制系统疑被美国特工放置“蠕虫”!
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难知如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13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07年10月19日
在线时间
14928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连趣2015百题竞赛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238

主题

2253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6年6月4日
在线时间
114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cq大崽 发表于 2011年7月27日 13:52
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前天(7月25日)也在正常的运行中,突然停车20分钟.随后本地电视台记者到现场采访此次突 ...

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em140]
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and today is a gift from the god. That\'s why we call it pres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29日 17:35 , Processed in 0.0723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