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tangfengye

红白东周与绿东周的图画比较(三)《齐桓称霸》与《管仲拜相》、《齐桓称霸》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40

回帖

1325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3月30日
在线时间
30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7日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wesqqf 发表于 2017年4月15日 16:29
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口味当然是能够引导的,但前提是观众必须具有持续性,这批观众不接受,下批乃至下下批观 ...

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口味当然是能够引导的,但前提是观众必须具有持续性,这批观众不接受,下批乃至下下批观众逐渐接受到习以为常……就像连环画从民国风逐步转变为解放后的新连环画。但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连环画已不是主流艺术形式,受众也不是广大的普通读者,而是所谓的“连藏圈”和“连友”,这些人出于怀旧的目的购买连环画,有多少是真正为了阅读的,或者是想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熏陶的?他们对连环画的审美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原滋原味地符合小时候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连环画的品味即使要引导,引导的也不是这一代人,而是下一代、下下一代,但下一代、下下一代对连环画又没兴趣……
就像以前曾经要振兴京剧艺术,采用电声乐队伴奏,结果年青人没吸引住,老年人说糟蹋艺术,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模式……中国连协搞了几届的所谓“架上连环画”,推广“大连环画”的概念,结果是不喜欢连环画的仍旧不喜欢,喜欢连环画的不认可这种形式,最终必然还是形不成气候。

======================
你能承认“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口味当然是能够引导的”,这很好。不过这个系列帖子,讲的是红白东周和绿东周的对比。虽然现在连环画已经不是主流艺术形式,受众不是广大的普通读者,但是上世纪80年代绿东周创作的时候,连环画还是比较主流的艺术形式,受众广泛。所以创作绿东周的作者,或者说80年代的连环画画家们,尝试把当时的很多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一些学院派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以及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包括水墨画、铅笔画、版画、剪纸画、汉画像石画等等),带到连环画创作中去,怎么能算错?如你所说,本来解放后最初的连环画画风还是民国风,是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家们吸取了当时学院派的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画得人物比例更准确,造型更生动,服饰器物基本脱离了戏曲形式,才形成了五六十年代像红白东周那样的连环画画风。80年代的连环画画家们,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五六十年代连环画画家的翻版而已——把更多新技巧带入,器物服饰更贴近历史。有很多保守的连友大力批判80年代的连环画画家不该将新的技法尤其是学院派的画法、技巧带入当时的连环画,这个观点很可笑,因为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家要是不把五六十年代学院派的一些画法和技巧带入连环画,要是不把器物服饰大体脱离戏曲模式,哪来的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风?哪来的红白东周连环画和三国演义连环画?如果这样故步自封的话,那这些大喊不准革新的连友根本没有五六十年代画风的连环画看,他们还只能看民国风呢!
既然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家能且应该把新的画法、技法带入连环画,改变民国风,那80年代的连环画画家企图把新的画法、技法带入当时的连环画,企图再一次改变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风格,自然也是值得肯定而不应该被攻击的。只不过因为80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80年代的连环画画家还没来得及改变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风、培养出观众的新的欣赏习惯,连环画就衰落了而已。不过我始终认为,80年代后期连环画衰落,所谓跑马只不过是很小的因素(如果大家都还愿看连环画,跑马画自然会被市场淘汰),连环画在当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时代原因:过去人们娱乐生活贫乏,可以说几乎没有娱乐生活,逼得多数人只有去看连环画;70年代之前破四旧,书画市场几乎消失,画家也很难靠卖画谋生,只能给连环画画图页。而80年代后期以后,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步入几乎千家万户,电影院、舞厅、歌厅也如雨后春笋,总之老百姓的娱乐活动太多了,这些娱乐形式声光电齐备,还可以互动,看连环画的受众大都被分流了;而80年代之后,书画市场也复兴了,画家画一幅好画卖得钱比画一册连环画还多,画家也不愿画连环画了。买方和卖方都不重视连环画了,所以连环画才衰落。连环画的衰落,根本不能归咎于80年代连环画画家将新的画法、技法带入连环画。就算80年的连环画画家全画红白东周、三国演义那样的连环画,连环画一样会在80年代末迅速衰落。
至于说现在的连环画受众是“连藏圈”和“连友”,他们怀旧只认五六十年代风格的连环画,所以只能沿袭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画风,这种逻辑也是错误的。诚如你举的例子,京剧改革了老人不认,也吸引不到多少新的年轻人,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不改革,京剧就能生存下去吗?不改革,喜欢老京剧的老人死光后,京剧依然会灭亡,只不过晚几十年而已。按你的说法,就算现在的连友都是喜欢五六十年代画风的,不改革连环画,现在的再版连环画和原创连环画(基本都是五六十年代风格的),确实还能再卖几十年,但是几十年以后呢?连环画不照样亡?你的这种逻辑,就像古代很多保守的君王和大臣,国家逐渐陷入危机时,有的大臣提出改革,多数的君王和大臣都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改革是动摇祖宗之法,而且改革有很大风险,若失败了可能更早玩完。你看历史书的时候,可能也骂这些反对改革的君臣,怎么到具体事情上,你怎么也成了那样的人了呢?你们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与其改革可能也没效果,不如一动不动等死!
其实,现在的连环画真的只有惯着那些喜欢五六十年代风格的保守连友,才能更长地生存下去吗?我看未必!首先,现在的“连藏圈”和“连友”,都是喜欢五六十年代画风的吗?那为什么在这个论坛上,还有那么多人喜欢80年代的项维仁、朱光玉甚至施大畏、黄全昌呢?为什么也还有不少人喜欢《绿东周》呢?这说明,现在的“连友”并非如你所说,都是“铁板一块”地喜欢五六十年代画风的。不过具体有多少喜欢五六十年代画风,有多少喜欢80年代画风的,没有全体投票谁也说不出具体数字。我可以做一个笼统地估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连友可以算作多数都是喜欢五六十年代风格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可以算作多数都是喜欢80年代风格的,70年代出生的算一半一半,那么喜欢80年代风格的连友至少也得占连友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虽然现在喜欢80年代风格的连友比喜欢五六十年代风格的连友少,但是有一点,喜欢80年代风格的连友年轻,还有至少40年以上的阳寿和购买连环画的力量,那些喜欢五六十年代风格的连友,还有多少年的阳寿?如果现在的原创按80年代连环画的画风画,形式多样,引入较多的新技法,还能再卖40年,而按五六十年代的风格画法画,只能再卖20年了,到底哪种有利于更长地延续连环画的寿命?
何况,现在的连环画如果按80年代以后的画风画,只要画得好,画得风格多样、百花齐放,也不是就一定不能吸引少量的新“连友”。我觉得现在的连环画要吸引人,要重新定位。想吸引人,一,不能再走几十年前的“群众路线”,吸引普通观众,这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娱乐多样化,你画得无论再好再孬,关注的普通人都不会多。二,不能再局限在连友圈里,应该以爱好美术、有一定美术基础、喜欢国画的人群作为新的人群目标。打个比方,项维仁的画,并不是只有连友买,项维仁的一些工笔白描的画册,很多学画国画的人虽不是连友但是也买。现在上过美术大中专的专业人士那么多,每个城市都有大量老人退休后上老年大学书画班,业余喜欢画两笔的人越来越多了。连环画可以把开数做得更大,32开甚至以上,做成带解说旁白的画册,让喜欢美术、业余学画的人,既能当学画的参考,又能读读故事,也许能吸引更多人。而业余能画两笔的人,美术欣赏水平、历史水平都不会多低,还是停滞在五六十年代风格的连环画,画法单一,服装器物都不对,能吸引他们?只有将连环画当做普通读物,而画成高水平的作品,带入较高较新的技法,更贴合历史,才能让喜欢美术、喜欢画两笔的业余绘画爱好者当做参考的画册买。一句话,我认为连环画未来应该走“精英路线”也许才能更长久。以我自己为例,我因为公事到一位上老年大学、喜欢画写意人物画的老年人家里,看到他在画一幅少数民族骑马戍边的画,聊天中发现我们都喜欢施大畏的写意人物画,我就劝他买几本施大畏的连环画当参考画册看,如《关公》、《兵败雄州》等,里面有很多人物骑马的形象他可以参考,那个老年人很有兴趣。
退一步讲,就算连环画走精英化路线,变革失败而死,也比墨守在五六十年代风格“保守”而死强多了,因为我们至少试图变革过,努力付出过。总比等死强!人家陈胜吴广俩农民武夫,都知道死到临头拼一把,说不定改变命运,中国连环画为什么要死到临头还不改变五六十年代风格?


11

主题

140

回帖

1325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3月30日
在线时间
30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7日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yayidaye 发表于 2017年4月17日 10:41
说的有部分道理,也代表部分人的观点,但不完全同意。
80年代的连环画不是用常见的手法和形式表现艺术。 ...

说的有部分道理,也代表部分人的观点,但不完全同意。
80年代的连环画不是用常见的手法和形式表现艺术。这就好比搞艺术都玩抽象,都搞行为艺术,玩功夫的都吞铁钉,表演小品的都像周云鹏,唱歌的都学周杰伦。。。。。, 实际上,有几个梵高还能惊艳,太多了就是丑人作怪,而达芬奇哪怕是铺天盖地,都是大家的福气,因为这就是正统,最符合人的感官。你听歌是愿意听清楚呢还是愿意听嘴里含个橄榄像生病似的满嘴吐狗屎,周杰伦也许吐出了花,其他人恐怕就是狗屎了。周云鹏的磕巴很搞笑,但也就他以及极少数的搞笑。
如果搞吉尼斯,所有这些都正常,如果想要大家都去玩,你死不死啊。
说到80年代连环画,我还蛮喜欢某些作品的,比如卢延光,但是如果大家全是卢延光,那连环画一定完蛋,卢老师的画作也就是连环画中的奇葩。少量惊艳,大量就是东施效颦。同样,黄全昌的打鱼杀家,海瑞罢官,独树一帜,不可多得,为连环画园地增加异彩。同样如果都是黄全昌风格,连环画也被玩死。更深一层的潜在危机是,由于黄全昌风格极易和跑马混淆,同时创作模仿极其隐蔽和容易,因而为一大堆连环画掘墓人提供了保护光环,凡是涂鸦胡乱笔画,都谓之创新或是艺术。一句话,80年代风格来钱快,去他妈的什么艺术性。
反过来说,刘继卣,刘锡勇,赵宏本,钱笑呆,胡若佛等一大堆大师的连环画无论怎么多也不会厌烦,这是因为他们的连环画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和人固有的对美的基本感觉相符。这也可以一句话概括,艺术是人民的,只有是人民的才有生命力。

==============================
诚如你帖子下面一位朋友点评的,80年代哪里有统一的风格?”80年代的连环画,既有黄全昌、施大畏、戴敦邦、崔君沛、马方路等这样稍微变点形或带点写意、装饰味道的画作,也有项维仁、朱光玉、窦世奎等相对传统也比较细腻的画法,风格多样。不但风格多样,连画种也多样,不但有国画的白描技法,甚至写意画、铅笔画、版画、仿汉画像石画、剪纸画等等都有。你以为80年代都是黄全昌啊?作为一个连友,你是真不知道,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面80年代的连环画,谁的作品是“梵高”?不要说项维仁他们,就是黄全昌也是写实为主稍微一点点变形的,如果以书法做比喻,如果说项维仁是“楷书”,黄全昌只能算有点特色有点古拙味的“行楷”,连“行书”都算不上,岂能与梵高相比?书法中要比梵高,得拿“狂草”比还差不多。兄台把黄全昌比梵高,实在有些大喘气。
要说风格单调,如出一辙,倒是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尤其是现在原创的连环画,才风格画法单一,这就好比练功夫都打太极拳,表演小品都学赵本山,唱歌都学刘德华张学友……
俗话说,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腻,就是龙肝凤胆常吃也会吐。何况五六十年代风格的连环画,比如那红白东周,还算不上“龙肝凤胆”这样的高端的食品。你是一个正常人,天天听一首歌,看一种画,吃一种食品,你会不会想死啊?
如果说一个人话多,前后有矛盾,也就罢了。兄台没说几段话,怎么就前后矛盾,自打自脸呢?兄台一会说“黄全昌的打鱼杀家,海瑞罢官,独树一帜,不可多得,为连环画园地增加异彩。同样如果都是黄全昌风格,连环画也被玩死。”,意思好像也是说一个人画得即使很好,连坛的风格不应该被禁锢死,不能由一种画法统治。可是奇怪,您转脸就又说“刘继卣,刘锡勇,赵宏本,钱笑呆,胡若佛等一大堆大师的连环画无论怎么多也不会厌烦”,上面还说“达芬奇哪怕是铺天盖地,都是大家的福气”。我糊涂了,您到底是主张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的,还是主张天天吃一样的饭的?
您要是主张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的,你怎么应该说出“达芬奇哪怕是铺天盖地,都是大家的福气”、“刘继卣,刘锡勇,赵宏本,钱笑呆,胡若佛等一大堆大师的连环画无论怎么多也不会厌烦”这样的话的呢?
如果您主张“单一”化,我觉得您很可怜,刘继卣、胡若佛、达芬奇画得再好,一样的风格天天看,你就不腻?不说你个人腻不腻了,办画展,天天都是刘继卣、胡若佛,观众还有人看吧?别说是刘继卣、胡若佛了,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够牛吧,所有写书法的人都写,天天书法展都是兰亭体,你烦不烦、腻不腻?就算你个人不烦不腻,这个书法艺术、美术艺术难道就不进步、不发展、不推陈出新了?
所以兄台可以说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千万别代表“人民”,您要是在一些浏览量高的网站留言中动不动说“代表人民”,估计下面得有几十楼的人来讽刺您,大家被代表惯了,现在看谁动不动就说代表“人民”就恶心。如果谁都能说代表人民的话,那我也厚脸皮代表人民说一次:人民不喜欢几十年如一日玩一种东西,看一种画,吃一样的饭,再好玩、再好看、再好吃的也不行。我说这话是有哲学根据的,马克思原理中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事务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一路发展到今天,老百姓从认为天圆地方到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从不识字到识字,从满脑袋封建思想到逐渐知道公平正义民主,从喜欢看故事会到能读懂经典名著,从家里挂年画到挂装饰画、抽象画,从80年代多数人看见有人穿牛仔裤就喊“流氓”到现在几乎全民穿牛仔裤……老百姓也即人民,他们的社会形态、认知、喜好、欣赏水平时时处处在变化,你凭啥说人民看一种类型的画会永远不变?老百姓的欣赏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按哲学原理,老百姓怎么可能永远喜欢刘继卣和胡若佛?何况人民不是铁板一块,有喜欢看电视的,有喜欢上网的,有喜欢钓鱼的,就算是看画,也是看各种画的都有,你说人民都喜欢看国画白描中的刘继卣、胡若佛等人的风格,你置那些喜欢油画、喜欢水彩画、喜欢水粉画、喜欢铅笔素描、喜欢国画写意画等等的人于何地?他们不算人民?你置那些喜欢黄全昌施大畏崔君沛风格连环画的人于何地?他们不算人民?
再次忠告,自己喜欢什么就说自己喜欢什么,不要动不动代表人民,你代表不了,没这个资格。

1025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贵宾

注册时间
2006年3月31日
在线时间
23978 小时
精华
109

贵宾杂谈活动奖

发表于 2017年4月18日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和楼主的观点高度吻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19日 23:42 , Processed in 0.0590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