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平说:“因为我是学校出来的,学过素描,对人体结构、对面孔的结构,我是比较有一套的,结构比较准确,很到位,这样人物画出来比较厚重。所以我画的面孔啊,画的人都很立体,包括画手、画衣服,这点他们公认的。” 但是学院派也有局限,韩大师的勾线功力,用在静态的人物、背景、道具上绰绰有余;但他在构图、动感、气势上面,还是稍有欠缺的。看他独立创作的油画版《铁道》就一目了然,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被他画成了静物的排列,人物呆板,气势全无。相比较而言,丁先生的线条固然粗糙,但他的构图、气势、动态、环境、气氛的诸多设计,不能不说构成了《铁道》风格的重要基础;他构图的功力,在《沙家浜》里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50年代中期,连环画《铁道》刚一上马就失败了,李新的《飞车搞机枪》、韩、丁的《打洋行》,被公认为失败的作品。但在当时,重画前两册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陆续完成了后面的8册之后(第10册完成已是60年代初期,他们的画风已经成熟),回过头来重画第一二册,所以这两册的精细程度,在10册之中是水平最高的,最能体现韩和平的白描功力。而第三册的修改由丁斌曾独立完成,虽修改了40多页,仍然是全书中最差的一本,白描勾线的水平实在不行。 据说今年要出《铁道》1、2,我猜想就是当年被淘汰的两本吧。这两本书不说是泔水,最多也就是酒糟吧,淘汰就淘汰了,何必还要拿出来忽悠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