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ahluo

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一游

[复制链接]

4

主题

550

回帖

1819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23日
在线时间
2192 小时
精华
0

2018晒宝大赛

发表于 2018年12月26日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海琪 发表于 2018年12月25日 20:04
用大刀是宋哲元的部队吧?

宋哲元没参加淞沪会战吧。

56

主题

1681

回帖

928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注册时间
2018年9月23日
在线时间
707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12月26日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少卿 于 2018年12月26日 10:14 编辑

                                                                 淞沪会战经过


1937年8月9日,日军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硬闯虹桥机场并打死我卫兵,我机场卫队忍无可忍将其击毙,日军遂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
虹桥事件发生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开始交涉和谈判。日方代表蛮横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此时,日本已经做好攻击准备。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不断蚕食华北领土,眼看华北就要全部沦陷,此时日军又在中国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上海陈兵耀武,这时就连蒋介石也知道,现在是退无可退了,必须要先发制人了。
1937年8月11日晚上九时,在日本军舰陈兵黄浦江时,蒋介石下令京沪警备部队立即向上海进发。当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一直在苏州备战待命。接到出兵上海的命令后,张治中立即下令征用京沪沿线的火车和汽车运送士兵。此时,驻扎在苏州、无锡一带的陆军第87师、88师以及炮兵部队连夜开进上海。
8月12日清晨,张治中来到了上海的治指挥部,他现在的职务是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据京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刘劲持回忆:当天张治中穿着一身整齐的军服,佩戴着上将符号的领章和参谋们谈话。张治中说:“若将军在战场上阵亡,敌军官兵看到都要敬礼保护,准许将尸体领回。所以我一定要穿戴整齐。”由此可以看出,张治中将军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上海与日军战斗。
8月12日天明以后,居住在上海闸北的居民打开家门就看到满大街都是中国军队的士兵,他们装束整洁,清一色德式钢盔,如同神兵天降。87师、88师是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手下的主力部队,均由德国军事顾问指导训练,配备德式装备,因此87师和88师又被称为“德械师”。
作为中央军中最早完成整编的部队,87和88师堪称当时中国军队精锐中的精锐,一直被部署在南京、上海一带,用来拱卫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五年前,87师和88师参加过保卫上海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这一次他们又被首先投放到了淞沪战场上。
按照计划,王敬久率领的87师进驻吴淞镇、杨树浦一带,孙元良率领的88师进驻大场、真如一带。当时孙元良考虑到真如距离上海北站尚有十几公里的开阔地,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很困难。为了抢占前方的战略要地,孙元良当机立断命令先头部队262旅继续向闸北地区挺进,率先占领上海北站、宝山路、八字桥和江湾路一带,直逼虹口的日军据点。
为了这一战张治中已经等待了很久,五年前他指挥第五军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但是当年却未能扫除上海的日军,他为此一生遗憾。1936年春,张治中带领一批军事干部搬进了位于苏州留园的京沪抗战秘密指挥部。“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日军加强了上海的防务,驻扎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并加固了虹口一带的军事据点,其势力已经突破了公共租界的界限,延伸到了华界地区。张治中派侦察员潜入上海,考察日军据点、搜集情报和绘制地图,从而拟定了作战计划。
8月12日黄昏,中国军队全部进入指定位置并完成了作战准备。张治中致电统帅部,请求在8月13日拂晓展开进攻。不料等来的却是蒋介石“等候命令”、“避免小部队之冲突”的答复。此时的蒋介石又犯了犹疑不定的老毛病,因为他对英美等国的调停还抱有幻想。
8月13日晚上,国防会议在南京中央军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上海的形势。会议进行之际,一份紧急电报送到了蒋介石的手上,那是时任上海市市长的俞鸿钧发来的电报。原来当天上午九时十五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一小队冲入宝山路与驻守的中国军队发生冲突,“八一三”淞沪抗战就此爆发。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越过租界,到宝山路、北四川路等地布防,与在八字桥一带修筑工事的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3团1营先头部队迎头相遇。在短暂地沉寂之后,冲突忽然爆发。(谁先开枪,事后双方各执一词。)日军随即开始沿北四川路、宝山路、军工路一线发起进攻,停在江上的海军舰炮轰击闸北第87师、第88师防区,两师旋以迫击炮还击。
为抢得战争主动权,赶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消灭驻沪敌人,中国军队对虹口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时,国军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配备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似可压制上海的日军。其时日军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国军无法达成重大突破。8月14日,我第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阵亡,为开战以来中国军队牺牲最高级别之军官。其旅伤亡1000余人,连排军官损失大半。
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各要点。日军于16日退守以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依凭坚固工事顽抗,中国军队屡攻不克,无功而返,伤亡很大。
除在地面战场短兵相接,双方在空中、海上也展开全方位较量。中国飞机于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动轰炸日军目标,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8月14日,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所部飞机于杭州笕桥机场上空击落敌机6架,击伤多架,首创击落日机的纪录。(后经宋美龄提议,国民政府将此日定为空军节。)15、16日,中日空军连续激战。海军奉命以商船沉于十六铺,封锁黄浦江,以阻止日舰溯江进攻。
会战之初,中国军队投入兵力为3个师又1个旅、炮兵1个团又1个营、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保安队2个团,另有海军轻巡洋舰及驱逐舰10艘,炮艇、鱼雷艇20余艘;空军参战飞机250余架(兼顾南京等重要地区的空防)。
淞沪会战刚开始没多久,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大本营,以蒋介石为大元帅,编定全国战斗序列,将江苏长江以南(包括南京、上海)及浙江地区划为第三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
8月下旬,中国各部队继续围攻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杨树浦等据点,新抵战场的国民党军精锐之师第36师迅速投入战斗,在战车掩护下攻入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再次出动配合,轰炸地面及江上日军目标。我军终因装备低劣、火力不够,面对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工事而一筹莫展。中国仅有的装甲部队——第36师的两个战车连既无强大火力保护,又缺乏与步兵协同作战的经验,被日军舰炮悉数摧毁,两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从8月20日晨至8月22日,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夏楚中第98师的进攻均受阻。此时战局陷入僵持,日军一面负隅顽抗,一面等待援军。
此次战斗为国军第一次多兵种(空军、海军、陆军、炮兵、坦克)大规模合成作战,协同动作很差:坦克前进时步兵不予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又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壮战况。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竟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功,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8月23日拂晓,增援日军松井石根率领2个师团的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战况骤然吃紧。蒋介石闻讯,急忙命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蒋介石对第三战区进行了人事调整,冯玉祥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本人兼任。
双方增兵后,鏖战更趋激烈。8月23日起,敌第3、第11师团在舰炮火力掩护下,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我军阵地。淞沪前敌指挥官王敬久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刚组建的第15集团军在罗卓英指挥下,也向宝山、川沙口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于8月24日击退攻占狮子林的日军,歼敌数千人。第11师冒着飞机猛烈轰炸,经艰苦战斗,收复罗店。
日军调集坦克、飞机和重炮大举反扑,双方围绕罗店展开拉锯战。第11师与原先驻防的第67师并肩战斗,战况之惨烈,为开战以来所仅有。守军阵地几经易手,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阵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渠。第67师师长李树森身负重伤,第201旅旅长蔡炳炎及两个团长阵亡,两个师的营连长大半牺牲。血战至29日,罗店再陷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第67师奋力突入,旋被击退。
日军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团的登陆场,于9月2日至5日连续以军舰、飞机、坦克支援,向防守月浦、宝山的国军第98师夏楚中部发动猛烈进攻,因伤亡过重,第98师撤出月浦阵地。
奉命坚守宝山的第583团3营500余人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炮火猛烈轰击,步兵轮番冲锋,然全营官兵抱必死之决心,一次次打退敌军疯狂进攻。日军恼羞成怒,施放硫磺弹,城中燃起冲天大火,所有建筑化为瓦砾。战至7日晨,日军以坦克为前导突入城内,姚子青率余部与敌巷战,至当日上午10时,除一人前夜受命突围向上级报告军情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宝山保卫战进行的同时,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为克复罗店,与日军再度激烈交战。日军在占领宝山后,一部沿宝罗公路向西攻击;吴淞方面的日军也越过泗塘河向西攻击。
9月9日,日军沿军工路、淞沪公路和月浦、罗店之线向中国军队发动强大攻势,敌我殊死搏杀。9月11日,第15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部队减员严重,退至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之线阵地,第9集团军亦转移到北站、江湾、庙行、蕰藻浜右岸之线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
日军逐渐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本最高层决定将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上海,并要求加快上海战役进程:“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在华北与上海两方面发动攻击,务必给予重大打击,造成使敌人屈服之形势。”为了尽快结束上海战事,日本统帅部再次作出增兵的决定,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第9、13、101师团列入上海派遣军序列,此外,还从台湾调来了大量部队。这样,日军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光陆军就达到5个师团。加上空军和海军的兵力,日军在沪总兵力达到20万人。
面对敌人的增兵,国民政府也在调兵遣将。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稍后又调来廖磊的第21集团军。1937年9月21日,前线部队也做了调整:(一)第15、第19集团军编为左翼兵团,陈诚为总司令,下辖16个师、2个要塞司令部,作战地域为蕰藻浜以北的万桥、罗店、广福地区;(二)第9集团军为中央兵团,朱绍良为总司令,下辖18个师、1个独立旅、1个炮兵旅,作战地域为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以西地区;(三)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兵团,张发奎为总司令,下辖10个师、3个独立旅、3个新编旅、1个岸防部队;作战地域为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加上不久后赶赴上海参战的第21集团军及川军刘湘部5个师,国民党军总兵力已达70个师、70余万人。
中国军队转入防御后,日军又发动大规模进攻。9月22日,日军集中主力,猛攻罗店我左翼阵地,我军拼死抵御,阵地屹立不动。次日黎明至24日夜,日军不惜代价,持续冲锋,我第159、第160师遭受重大伤亡,阵地全毁,守军无一幸存。第三战区为保存实力,持久消耗敌人,乃命令左翼各部队逐次转入第二线阵地防守,相机打击日军。

松井石根判断从侧翼包围中国军队的企图无法实现,于是改分割包围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进攻蕰藻浜一线10月1日开始,日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北路第11师团指向广福、陈家行;南路第3、第9、第13、第101师团强渡蕰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
10月5日至9日,我第8、59、61、67、77、90师及税警总团等部队连日与敌浴血激战,因牺牲重大,无力再战,相继退出阵地。9日起,日军再度集中海空军火力,配合步兵向蕰藻浜南岸强攻。中国援军轮番上阵抵抗,经数昼夜血战,稍稍遏止日军攻势。
10月15日,日军突破蕰藻浜,战局再度告急。正在此时,从广西调来的第21集团军抵达淞沪前线,蒋介石急忙将该集团军10个师编入中央军序列。第21集团军系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王牌部队,享有威名。白崇禧这时向蒋介石献策,认为被动防守非长久之计,必须主动出击,实行积极防御的策略,蒋介石便下达了反击作战的命令。
10月19日,中国守卫蕰藻浜南岸的部队,配合廖磊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当日,日军亦向蕰藻浜南岸发起猛攻。桂军初上战场,以血肉之躯抵挡密集弹雨,将日军施放的烟雾误为毒气,队形自我混乱;加上当时淞沪战场上只有桂军头戴钢盔、身穿黄色军服,极为显眼,成为日军射击的活靶子。日军飞机、火炮、坦克和机枪集中火力突击,数万大军一日即溃,上万敢死队员大部战死,旅长阵亡六七人。激战至25日,部队被迫撤退。左翼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的反击作战,也被日军击退。日军乘机展开反扑,兵锋直指大场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刘行方面的日军渡过蕰藻浜后,攻击大场之西的塔河桥。我军第18师朱耀华、第26师刘雨卿、第67师黄维等部艰苦抗击。庙行、大场位置突出,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日军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为保存实力,我守军在作出最大抵抗后向南转移,26日大场失守。此战中国军队蒙受惨重伤亡,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戕(未死)。
大场失陷,全线撼动,第三战区只得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部队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在全军撤退苏州河南岸之时,蒋介石已获悉国联要在11月初在日内瓦开会,届时将接受中国控诉,因此,为了获取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有必要留下少部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地区,直至会议召开。经蒋介石本人亲自下令,第88师孙元良部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该团主力1个营400余人(对外称800人,故被誉为“八百壮士”),据守闸北四行仓库。
谢晋元奉命后,即指挥官兵与前来进攻的日军展开战斗,周旋3昼夜,毙敌百余名,而所坚守的四行仓库始终岿然不动。最后在租界各国的请求之下,这支力战不屈的孤军,才于10月31日夜奉命退入公共租界。“八百壮士”英勇事迹轰动中外,声名远扬,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心,也赢得国际舆论一片称颂,被国际人士誉为“抗日奇迹”,政治作用不容低估。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与日本当初的判断和计划背道而驰。日本大本营认为中国已倾全国兵力之五分之三云集上海,已摆出决战架势,因而必须迅速结束上海战役。淞沪前线的日军兵力遂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中国军队的背后。原先防守这里的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已一一投入前方战场。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工事,面对1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迅速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在松井石根指挥下,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立即命令前敌指挥官陈诚调兵拒敌,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67军刚从河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日军占领松江后,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日军切断了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亦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陷入危险境地。于是蒋介石11月8日晚下令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大溃退,各部队陷入极度紊乱。日机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势如破竹,一一攻占上海各镇。
自9日起,日军击退中国军队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历经3个月的血雨腥风之后,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少卿根据各类史料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2日 08:11 , Processed in 0.0548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