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无意间看到一本久违的连环画报,开篇的《西厢记》改变了我读杂志多从封底读起的习惯,那婉丽的仕女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雕梁画栋的美丽场景一下让我联想起1983年的《西厢记》邮票,虽然只有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四个情节,但仍让我如痴如醉。新票保存在邮册里,信销票则放在办公桌的玻璃下,崔莺莺和红娘,成为古代美女的代名词,百看不厌。其作者王叔晖先生也成了我最崇拜的画家。 2001年,在当地的一个书商那里,看到了1981年出版的24开《西厢记》,封面的角已磨圆,封底则贴了胶布,好在内页和书脊保存良好,虽然开价80元,我如获至宝地请回了家。相比连环画报和邮票而言,128页的画幅故事完整多了。那清晰、明丽的线条,厚厚实实地弥补了连环画报和邮票的缺憾。 人心不足,有了还想完美。虽然有了第一本《西厢记》,却为了她的品相总感到美中不足。当时还萌发了把这书拍照或扫描后,印它1000册的幻想。 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有征订书的信息,刚好店长是小时候同好连环画的哥们,他听说我要订大开本的《西厢记》一脸惊诧,都什么时候了还看小人书。说归说,他还是留下了我的订书单。 于是不到一个星期,我便给这个老哥打电话,三天一催促,五天一登门,把这位仁兄给惹得不耐烦了,你当印刷厂是我开的啊,如果订单不够,可能印刷也会取消的。一句话,那订单也不是个准数。 16开本的《西厢记》终归没有盼来,却从朋友那拿到天津人美服务部印的8开纸连环画征订信息,定价加10%邮费,那股高兴劲宛如走夜路之人遇到了北斗七星,于是这本16开的《西厢记》来了。 再后来,认识了卡通之窗、认识了连趣网,不但免邮费而且还给打折,这种好事对于好书之人无异于天上掉陷饼,下面的24开软红、硬红、仿宣、48开、50开《西厢记》全都是在连趣网购得。爱屋及乌,把《西厢画传》也收入架中。 我喜欢的书,可以说爱不释手。无一例外的签上大名,《西厢记》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自己喜欢的书是私有财产,必须真心对待,一如器宇兄自己动手给书换了新装,从没承想会坏了书的品相、影响它的保值或增值。书的贡献就在于它让我们感动过、欢喜过、愉悦过。于是,我的书都不足10品。 欣闻连趣网建站十年之际,隆重推出《百年叔晖(上)》,让我不由想起这位可亲可敬、清远高古的老人手中叼着香烟,在香烟氤氲的氛围中,用智慧的火花,点亮起一幅幅佳构,于是,再次想起连趣、想起《西厢记》、想起王叔晖先生,想起收藏《西厢记》这十来年里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