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新联

连环画家纪念专版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3日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家龄老师最后的日子——深切的怀念
黑龙江 田立委
我与家龄老师相识算下来应该有两年多了,家龄老师今天走了,写篇小文纪念。
上个月我在深圳时接到家龄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最近身体情况不太好,有可能创作中的《岳飞传》下册不能进行下去了,真的对不起了”,我对家龄老师说:“书的出版与您的身体比起来太不重要了,请您多注意身体,我5月份去黄山看您”。从深圳回到家后,我一直惦念着家龄老师的身体,上周六打电话给家龄老师,是家龄老师的老伴余阿姨接的,我问阿姨家龄老师的身体状况,阿姨告诉我:家龄老师再次住院了,已经不能说话了。我听后心情非常沉重,决定立即到黄山看望病重的家龄老师,简单的收拾一下,上网看了一下,便选择了能最快到达的线路,立即出发了。我害怕慢了就见不到家龄老师了,到了黄山已经是周一的凌晨一点多了,随意的找了家宾馆住下,早上醒的很早,看看窗外天下着小雨,天也阴沉沉,快8点我打电话给阿姨,我问清了家龄老师住的医院,立即找了家花店买了两大束鲜花赶到了医院,到了医院护士告诉我:家龄老师呼吸困难,花的香气会使病人呼吸更加困难。我只能把花放在了走廊里,走进病房看到家龄老师打着氧气呼吸急促,病情非常危重,我对家龄老师说:“汪老师,我来看您了”汪老师用着力气抬起插着输液针头的手招呼我到他的身边,我赶紧坐在家龄老师的身边,家龄老师一把握住我的手似乎要说些什么,过了两分钟才非常吃力的说:“立伟,对不起了”,我马上安慰家龄老师说:“汪老师,书的事情不急,您要养好身体”,家龄老师松开了手,吃力的抱拳对着我动了几下,嘴里似乎还在说着对不起,我赶紧再次安慰汪老师,让他不要说话,并一再说明:他完成的《岳飞传》下册的铅笔稿我一定找其他画家勾线完成,请他放心。汪老师吃力地点了点头,对阿姨比划了一下,阿姨知道家龄老师是想用笔写些什么,立即找来纸笔,我托着本子让家龄老师写,家龄老师吃力的写完,我与阿姨一同仔细地看,辨认了许久才看出了大概的意思,原来家龄老师这个时候还关心着这本《岳飞传》下册的事情,他用颤抖的手写道:原版的脚本有几处得改,一、锦衣卫是明代的特务机关,宋代无;二、夹手指是对女人的刑法,对岳飞使用不对;三、梁红玉----------不合理(省略号的位置的文字我没有辨认出来),我看到这,真的很感动,家龄老师病重不忘连环画,我告诉家龄老师:请他放心,这些错误都会改好,家龄老师再次满意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医生把阿姨叫到办公室,阿姨回来告诉我: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把家龄老师转到重症病房。过了一会护士推来了可以移动的病床,我与护士一同把家龄老师搀扶到可移动的床上,护士推着家龄老师到了重症病房。到了下午,家龄老师又摆手让我靠近他,吃力的对我说了一些关于《岳飞传》下册如何画的事情,还说:如果身体允许想写一下与我合作的全过程作为后记放到书中,我告诉家龄老师:请放心,我一定把他没完成的作品找其他画家完成,如果他身体允许我也希望他能写篇后记。到了晚上,家龄老师再次要对我说些什么,我贴近他才听清楚,家龄老师让我明天就回去,不要陪着他。到了晚上快7点的时候,我告别了家龄老师和阿姨,我告诉家龄老师明天一早再到医院陪他。回到宾馆后简单的吃了一口东西就睡下了,今天也很早就起床了,正准备到医院去,突然电话响了。是阿姨打来的电话,阿姨告诉我说:“立伟,家龄凌晨12点半走掉了”,我告诉阿姨我马上过去,匆匆的打了个车,在车上我情不自禁的一直在流泪,女司机问我:“老板,怎么了”,我说不出话来。到了医院,我跑到了病房,其他的患者告诉我,家龄老师的遗体已经送走了,我打电话给阿姨,阿姨告诉我:她忘记了告诉我家龄老师遗体已经送到了殡仪馆了。我告诉阿姨:我准备等家龄老师的后事都办完了再走。上午阿姨要处理好多事情,我准备下午再到家龄老师的家里安慰一下阿姨,我会送家龄老师最后一程再离开黄山!
家龄老师与我说过:他小时候就喜欢连环画,正值壮年时画的是连环画,由于近几年身体原因,他推掉好多的国画创作任务,在最后的日子里画的还是连环画,临走的时候与我交代的事情也是连环画方面的事情!家龄老师走了,他是一位值得敬重并永远怀念的人,他的坚强乐观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我希望能有天堂,家龄老师就可以在天堂看书、画画!我想天堂应该没有疾病,家龄老师一定在哪儿能继续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家龄老师:您放心的走吧!您未完成的作品我一定会让它圆满的出版!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3日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画家今何在——卢汶连环画再版本概述
鲁晓学
上世纪30-40年代,步入连坛的民国老连环画家,大都已作古。即使50-60年代,连环画创作进入高峰期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参与上美社《三国演义》连环画创作的老一辈画家,今又何在?卢汶老人,便是这样的一位老连环画艺术家,以近九十的高龄,离我们而去,不由令我们感叹,环顾当今连坛,当年参与《三国》创作的画家,又有几人还健在?岁月沧桑,卢汶老先生60余年的连环画创作,留下了上百部作品,综观他的创作历程和作品,无疑是那个时代画家的缩影,即民国时期的学徒与初创,建国后的高峰期,80年代以后的余热。如今,在连藏兴起的今天,这些作品得以陆续出版,使我们得以欣赏到这些久远年代的精品佳作。卢老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10之间,再版多达20多部,以文革前老版居多,也有少量80年代以后之作,这在老连环画家中是比较突出的,现将这些再版之作概述如下,也算作对卢老的纪念。
卢老的作品古今中外多有涉猎,题材十分丰富。从1950年到1960年十年间,是卢老创作的黄金时期,这期间产生的40余部作品,现代题材占了主流,从民国时期进入新中国连环画的创作,也正是由现代题材起步。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飞虎山上五昼夜》(上美《抗美援朝故事》第一辑)、从国民党手中解放沿海岛屿的《大和岛解放记》(上美06年大精、与贺友直、颜梅华合作)、抗战时期的《火车上的战斗》(上美09年小精),都描绘了人民军队各个时期的征战历程,其中与贺友直合作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这部作品取材于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截取了打票车的一段传奇故事,在绘画技法上已趋成熟。《女英雄解秀梅》(与贺友直、颜梅华合作《中国革命斗争故事》第十二辑)是志愿军著名女英雄,电影《英雄儿女》王芳的原型;少儿题材的《铁娃娃》(上美08年小精)描绘了一位儿童团长面对日寇的英勇不屈,最后成长为革命战士;与汪观清合作的《她上了圈套》(上美04大精)是根据当年真人真事编绘的故事,写青年女工傅宝娣,偶然中遇上流氓金有康,经不住金的诱惑,迷恋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从而厌恶劳动,疏远同车间的姐妹,又拒绝家庭和工厂行政、工会领导的帮助与挽救,终于陷入金设置的圈套之中,堕落犯罪而不能自拔。此书和《大和岛解放记》虽都是卢老与其他画家合作的连册,但上美能再版大精,说明在绘画上有可取之处。与新中国初期农村变革同步的《小黄牛》和《合同》(与贺友直、颜梅华合作、上美《中国乡村故事》第六辑),短篇《卖马》(《连理枝》文化08年小精)以极其传统的线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互助合作的故事;工农兵题材曾是那个年代的主流,《党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上美《群英会画库》第一辑)这部取材于上海市真人真事的连册,与吕品和李铁生合作于50年代末期,绘画技法已相当娴熟,人物富于个性而生动传神;同样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证券大楼的战斗》(上美《中国革命斗争故事》第三辑)故事也发生在上海,这些人和事也许是作者都经历过,是同类题材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卢老较有代表性之作。
50年代初期,卢老才开始古典连环画的创作,这个时期亦正是其创作步入成熟之时,因此起点较之现代题材要高的多。《定军山》(人美04年48开)是与王亦秋合作的《老将黄忠》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张鹿山绘的《打雒城》),本书取材于《三国演义》中黄忠攻取天荡山和定军山的故事,此战确立了老将黄忠为蜀汉五虎大将的地位。有趣的是《挑女婿》居然有人美48开和上美50开小精两种再版本,仅封面不同而已;另一著名戏剧故事《借亲配》(上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第一辑)与《薛仁贵与柳金花》(人美01年48开),以及新疆民间传说《阿凡提的故事》(上美04小宣)等,显示了卢老对古典戏曲与喜剧故事刻划的精巧细致,人物传神而生动有趣;《三国演义》洋洋大观的60册是再版连册中印量最高的,第三十三分册《截江救阿斗》是卢老作为此套书责编参与创作的唯一分册,由于大家对上美《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作者耳熟能详又满怀敬意,卢老自然也在此列,这本三国的分册也代表了卢老古典连册较高的水准,堪称他的代表作品。
外国题材连环画,构成了卢老创作的重要内容。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名著《日日夜夜》(多人合作)、《江上烽烟》和《近卫军少校》(与夏书玉合作)全部入选上美《卫国战争故事选》首辑,这三部作品都是50年代中期之作,经过前期的现代题材中短篇作品准备期之后,卢老的连环画创作已步入成熟期,对长篇作品也能很好的把握和从容的驾驭。《日日夜夜》出自苏联著名作家西蒙洛夫之手,原著曾经获得斯大林资金,连环画以近300幅2册的宏大篇幅描绘了沙布洛夫、巴柏琴科和孔纽科夫等众多红军官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英勇作战的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苏联人民和军队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壮举。《江上烽烟》反映的是法西斯强盗疯狂地进攻波兰,使波兰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这面没有被征服的旗帜——波兰第一师,在苏联奥卡河畔竖起来了。他们和苏联红军并肩作战,抵抗法西斯的野蛮侵略,把敌人从伦尼诺一直赶出奥得河外,最终波兰人民终于收复了自己的国土。另一部《近卫军少校》则是苏联红军转入反攻阶段后,近卫军少校罗宾卓夫率领队闯入虎穴,侦察敌情,后随大军直捣柏林,把德国法西斯残匪紧紧压缩在包围圈里,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故事。这三部大部头连册堪称苏联卫国战争连环画的三部曲,在苏联题材连册中引人注目。卢老的再版外国题材作品还有《金头发》(外国民间故事之一)和《一面小镜子》、《矿石上的靴底》(外国民间故事之二)都取材于苏联巴若夫的童话故事,篇幅虽相应较短,绘画都很精彩。与王亦秋合作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上美04小精)选自大家非常熟悉的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是此类题材最出色的一部作品。
在80年代再版作品中,原四川版《瑞云》收入山东《聊斋志异》故事选第二辑和文化版08年小精,另有上海书店06年版的《大义灭亲》(“中国传统连环画精选”第三辑)、《黄头郎》文化版09年小精等,此时卢老的创作和其它老画家一样,从传统线描中走出来,已融入80年代画风之中。新世纪后,老骥伏枥,仍有新作《后岳传》分册问世。
卢老的一生,和中国连环画同步,是为连环画的一生,让我们铭记。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3日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哀悼著名连环画家费声福、王贤统逝世
人美总社讣告:费声福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30日下午14时05分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遵照费声福同志及家属意愿,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费声福同志遗体已于12月2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画家王贤统先生于2009年12月28日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1岁。

费声福生平与艺术简历:1927年3月生,祖籍浙江慈溪,生於上海。1944年在上海张充仁画室学画,195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创作员、编辑、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连环画》副主编、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擅长连环画,作品有《神火》、《停战以后》、《涿鹿之战》、《仙画》、《游赤壁》等。《风暴》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脚本一等奖、绘画二等奖,《三个法庭》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 。在《美术》、《连环画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连环画向何处去》等多篇理论文章。
王贤统生平与艺术简历:王贤统先生1929年生,1949年前在江苏常熟读书,1950年进入上海少呆画室学画,1951年参加上海连环画研究班进行学习,并加入上海连环画作者联谊会。1956年成为各美术出版社特约作者。期间创作有《王六郎》、《九件衣》、《五姑娘》、《水泼大红袍》、《远方》等连环画作品。1965年进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美编室工作。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3日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费声福连环画的艺术探索
费声福的连环画代表作,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问世的《风暴》,这部由作者自编(另一编者为吴兆修)自绘的长篇作品出手不凡,获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脚本和绘画双奖,全书171幅的作品中,画家注重作品的整体感,以画叙事,且表现手法多样,使整部作品文画交融,有声有色,将“二七”大罢工这一工人运动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生动感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显示了作者驾驭连环画形式不可低佑的实力。随后发表的几部长篇作品,如《神火》、《停战以后》等,都显示了作者不俗的创作实力。
正当费声福连环画创作日益成熟时,文革期间被迫放下画笔,到“五七”干校劳动去了。进入80年代,在《连环画报》当美编后,除《三个法庭》、《敦厚的诈骗犯》等少数几个中篇外,多是发表在连环画期刊上的短篇,与60年代长篇作品相比,已经是“面目全非”了。题材变了,画法变了,画风也与往昔大相径庭。原来是画现实题材的,如今笔下多系古人;原来以明暗画法为主,如今是传统线描当家;原来崇尚写实,笔法粗放,注重形象刻划,如今的画风则趋向简约飘逸,更着力于意境神韵的捕捉……虽然费声福古典题材连环画起步较晚,然而一“出场”却显示出独特的风貌,在不乏高手的古装连环画创作中自成一家,获得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费声福的这种连环画艺术探索,并不在绘画的共性方面,主要在于表现出其连环画创作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显然是其他连环画作者所不具备的。下面就几个方面概略地谈谈费声福连环画艺术探索的总体印象。
第一,原创的编与绘:费声福的连环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多自编自绘,编绘合一,这在连环画创作中并不多见。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能绘也能文,更主要的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费声福在连环画创作中深刻的领悟到,连环画作为一种文画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画家若能自编自绘,亦文亦画,必然更有利于文画的结合与交融,发辉文画各自的擅长,进入图文并茂,完善统一的境界。费声福首先从选题开始,他自找题材,需要平时博览群书和稍加留意,即可自给自足。这样一来不仅摆脱了连环画家取材时“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而且是画家自己相中的选题,作画量就能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成功的因素也就大大增加,显示出自编自绘的优越性。其次是编绘如何结合,即文图怎样交融,怎样并茂?尽管文画两者的结合关系应突破常见的“齐唱”,发展提高到“重唱”,这并非费声福最早领悟和尝试,但他一但从同行笔下受到启发,品出个中奥妙,便抓住不放。在多年的自编自绘中,他力图超越最起码的文图相符、文图对应,而尽量做到两者各司其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仅8幅画面的《倒拔垂杨柳》便是一曲短小精悍的文画“二重唱”。《太监阿丑》由于口白置于画面之中,人物形声并在,呼之欲出。而《仙画》一篇,从文字、绘画以至版面设计三者的有机结合,相映成趣,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中正是由于进行了文画结合,多位一体的匠心经营,读者才能见到这样赏心悦目,完整统一的连环画艺术。当然,编绘的合理分工并非不可,多年来这种做法也出现了不少成功之作。但费声福的创作实践告诉人们,编绘合一大可发展,它有利于强化连环画的艺术个性,增强表现力,提高整体美感。
第二,创作的连续与间隔:连环画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它的连续性。许多成熟的连环画家都十分重视对这一特征的把握,从而画出了一篇又一篇名副其实的连环画,受到读者广泛的喜爱。细细观赏费声福的发表在期刊杂志上、若干画幅展示在同一个版面上的短篇连环画,不难发现,他在连续性上“因地制宜”地做着与众不同的“文章”。这个“文章”就是“连”与“隔”的巧妙运用。一般连环画的连,大多注重幅与幅之间的承上启下,并依靠上下关连的人物及其活动和场景(包括环境、道具、陈设等)在下一幅的重现来完成。这种处理,连贯比较明显、自然,易为读者理解。但有时画面也难免给人重复雷同之感。而一个连贯性很强的情节,有时幅与幅的分隔,也会显得或跳跃或破碎(粗分易跳跃,细分易破碎)。费声福对此的探索与创造,是连与隔的结合。他常以一个情节为段落,去表现他的连续与终结,将一个段落中人物间的一来二去、上呼下应、前追后赶等活动,巧妙地在分隔中连接,连接中分隔,直至最后完成。如《桃花夫人》中第22—27幅,息妫奉命见楚王,楚王惊艳起歹心;第30—33幅,楚王进宫寻找息妫,《挂剑》中季扎和徐君相遇后的一系列情节,都是运用了这种连中有隔、隔中有连的手法,效果微妙,自然天成。每幅既有各自独立的内容,又上下紧密关联;既省笔墨,又突出各幅主体,一气呵成,浑然流畅,简洁明快,别有意趣。不仅如此,画家还通过合理想象,巧用故事背景和环境,创造出真实自然的连接效果。如在《仙画》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不过是书生、财翁两家。人物活动也只是在客厅观画、宴请,场景很有限。但画家根据生活,合理地想象出进行上述活动必然出现的情景:迎与送,请与让,进与出等等。于是活动场景被拓宽了,庭院、长廊、书斋、大门内外以至厅柱等等被构想出来,并加以精心布局,巧妙利用,使作品既按情节发展表现了规定情境中的人物活动,又不死板地拘于客厅一个场景,避免了单调雷同,取得了连贯而富有变化,多样而完整统一的艺术效果。这种连续与分隔的巧妙运用,可算是费声福在连续性上的一个拓展,一个成功的探索。
第三,连环画的雅与俗:连环画是一门艺术,自然不能原地踏步,一成不变。但如何做到既有变化、发展和创新,又为大多数基本读者乐于接受,像人们常说的雅俗共赏,这是连环画读者、作者、编者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费声福对此也不少揣摩。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画家,他在每一部作品创作中力求不固步自封。但他不屑为新而新,为变而变,惋惜那些只求形式新异,无益于内容表达而枉费精力的探索;也不主张只为追求作品高雅而孤芳自赏。当然,他也曾坦率地表示过:大概是来自高等院校之故,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更高雅一些。但既然创作的是连环画,就不能不考虑雅俗共赏,争取更多的读者。正是基于这种出发点,人们可以看到,他作品中的变异和创新是有前提的。其一是从内容出发;其二是让读者,至少是多数读者可以看懂。因此,无论是形式的选择,手法的更换,技巧的运用,都不离开上述前提。如,在艺术表现上常遇到的形与神,虚与实,藏与露,繁与简,曲与直等关系的处理中,他把握的分寸是较适度的。这在《游赤壁》中似更明显,画家只用寥寥几笔,勾画出巨矶、轻舟、明月、碧波、游客等物象,较好地展示了被贬后的苏轼偕友夜游赤壁的情境,抒发消沉中见豁达的情怀。作品的境界是高的,格调是雅的,与名篇《前赤壁赋》的风格、蕴含也是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并未因此而“曲高和寡”。那直观的视觉形象虽简括,却形神俱在,画意明彻,虽大众可以接受并为之陶醉的(如要挑剔,倒是文字限于原古文的节录,读者若不粗通古汉语,通晓文意难免吃力)。其它如《桃花夫人》、《挂剑》等。在艺术表现上也都称得上是雅俗共赏的。当然,他的个别作品,限于题材和个人“骨子里的追求”,也难免不尽适合大众的口味。
纵观费声福的一些短篇作品,他的画风是简逸的。他努力用最洗炼的笔墨,创造出丰富的画意。既有艺术的概括、提炼、升华,又不离开连环画叙事、状物、写景的根本要求。在形象刻画上,从作品的需要和效果出发,不囿于直接描画“小人”的面部表情,着力抓整体,抓动态,抓神似。因而很少有形象特写,更无人物“亮相”,但音容犹在,韵致不乏,给人另一种艺术享受。也正是这些特色和成就,使他在强手如林的连坛自成一格,堪称一家。(本文出自著名连环画脚本作家吴兆修的《探索有方自成一格》一文,标题与内容都有改动,谨以此文纪念费声福先生和他的作品)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3日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贤统连环画艺术欣赏
《五姑娘》顾锡东编剧、浙江越剧二团协助修改、连环画由吴普改编、王贤统绘画、东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出版,60开本、104图。这部连环画故事是流传在浙江加兴地区的一曲田歌,据说是发生在清末时期加善县一个真实的故事。连环画主人公五姑娘的母亲是“名位不正”的小老婆,她虽是地主的女儿,过的却是丫环、仆人的生活。因此,她才和家中长工徐阿天建立了感情,俩人相爱的事,被她异母哥哥杨金元知道了,这个破落户本来想把妹妹嫁给老迈的金大老爷,便诬告阿天是太平军,领人追杀。阿天被迫逃亡在外,五姑娘也被打得死去活来,行动也失去自由,但她对阿天的心却始终不变。后来阿天回来约五姑娘逃往他乡,却被杨金元发现了,他凶恶的要杀害妹妹,二姑娘为救五姑娘被杨金元所杀,阿天在和杨金元搏斗中受伤,但在寿公公的帮助下最终杀死了这个恶徒,三人一同远走高飞了。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4日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费声福连环画作品总目录(1955-1991年)
                                       
        书名        合作者        出版社        年月        开本        页数
1        红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5.11        48        92
2        水轮机大显神通        林锴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11        60         
3        铁水奔流(上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        60        124
4        林红和她的伙伴        林锴、陈惠冠、童介眉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7        48        72
5        铁蹄下的童年                北京出版社        1962.9        60       
6        风暴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10        48        171
7        雷锋        多人合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3        48        104
8        神火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63.9        48        130
9        停战以后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8        48        175
10        越南英雄阮文追        童介眉、林楷、郭庭荣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5.9        60        73
11        风暴(第二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7.11        60        168
12        三个法庭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9        60        57
13        雷锋(第二版)        多人合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4        60        104
14        敦厚的诈骗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9        64        92
15        茅舍访贤人(封神之六)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4        64        60
16        最危险的猎物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6        64        102
17        哪吒成材记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3        64        126
18        钗头凤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3        64       
19        大神后羿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4        64        62
20        春秋霸主齐恒公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3        64        158
21        城濮之战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84.5        64        64
22        华佗与曹操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85.6        64        138
23        一典一画        华其敏        未来出版社        1988.5        32        200
24        雷锋(第三版)        多人合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7        60        104
25        费声福短篇连环画选集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1.3        24        134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4日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贤统连环画作品总目录(1954-1966年)
                                               
        书名        合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开本        页数
                                               
1        白鹳的宝贝                华大书局        1954        60       
2        森林里的小屋                 惜阴书局        1954        64       
3        远方         陈殿栋        美术读物出版社        1955.5        60        80
4        海上友谊         陈殿栋        美术读物出版社        1955.12        60        68
5        森林中的足迹         陈殿栋        新美术出版社        1955,10        60        120
6        报仇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56        60       
7        在大孤山上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6.8        60        70
8        王六郎                 天津美术出版社        1956        60       
9        机智的桑旺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7        60       
10        国境线上         陈殿栋        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7        48       
11        金花银花         范志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7.12        60        62
12        为了孩子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8        60       
13        水泼大红袍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8        60       
14        丽娘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58        60       
15        文化尖兵马小翠         朱然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        60       
16        达米伦一家                天津美术出版社        1958        60       
17        五姑娘                 东海文艺出版社        1959        60        104
18        包公铡庞昱         陈殿栋、凌健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59        60       
19        打电话的故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48       
20        三兄弟学本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24       
21        女矿工(彩色)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28       
22        请老师写封信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32       
23        夜摸降落伞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32       
24        聪明勇敢的董存瑞(彩色)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59        32       
25        三元里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60        60       
26        木笔         朱然、潘晋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        64       
27        少年英雄龙卓坎(彩色)         丁榕、俞理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0.6        28       
28        海军叔叔捉敌舰         潘晋华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0.5        40       
29        真正的帮助 (彩色)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2.1        28       
30        承宫求学(彩色)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3.5        40       
31        石童子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3        48       
32        九件衣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64        60       
33        过去的日子(彩色)         王亦秋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4        28       
34        红缨枪         潘晋华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4        28       
35        草原鲜花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66        60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5月26日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哀悼著名连环画家董洪元、刘旦宅逝世

董洪元生平与艺术简历
董洪元,笔名红叶,1926年生于上海,著名连环画家。擅长钢笔画,比较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与绘画风格。由于从小就喜爱绘画,年轻时曾自学美术,成年后开始接触连环画出版业,经推荐结识了私营书店老板,由于尝试创作的首部连环画销路不错,于是开始以红叶为笔名,成为上海滩各私营书店的特约作者,稿约从此不断,绘画出版了不少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以自由画家身份为各地出版社绘制连环画。50年代末期,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办事处工作,60年代初,赴北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专业创作,1973年调回上海工作。董洪元先生是一位严谨的画家,作品多表现现实题材,他的画作前期以白描为主,后期则采用钢笔技法和黑白画,画面造形十分逼真,尤其擅长外国题材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他的连环画题材也很丰富,是一位高产的连环画家。在早期作品中,如反映波兰军民剿匪斗争《魔鬼的峡谷》,歌颂苏联卫国战争游击队员抗击法西斯的《党的幼儿》等,采用钢笔技法,但注意形式为内容服务,不给人以生硬、牵强的感觉。而根据丁玲著名小说改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虽属早期作品,却已显示出驾驭文学名著题材的不凡功力,作品风格朴实,富于民族特色,且地域特点强烈,人物描绘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个性,因此在当时便受到好评。为少年儿童服务,致力于儿童题材绘画,是董洪元创作的一个主流。作品有《小铁道游击队员》、《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小游击队员柳小猛》、《小冬木》等。他与王重义合作的《以革命的名义》,这部作品改编自同名舞台话剧,作品中除了刻画出列宁等伟人的风采外,同时还成功地塑造出几个青少年的形象。他描绘的童话世界,龙宫仙境等,景致优美瑰丽,引人入胜,如外国的《雪女王》、中国的《东海人鱼》及《宝石姻缘》等,作品充分展现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造型能力。50年代中期创作的外国题材连环画,如《黑海水手》、《琥珀项链》、《江岸村》、《刺花的灯罩》等,已经标志着他的作品日趋成熟,风格自成体系,特别是钢笔画技法炉火纯青,这在连坛几十年的代表作《高尔基三部曲》中充分展示出来。《高尔基三部曲》以精纯的钢笔素描展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成长之路,低沉的调子中闪耀着对光明的渴望,苦难与挫折最终凝聚为摧毁黑暗世界的信心与勇气。《童年》里捡垃圾的小混混们坐在木栏杆上忧伤又开心的画面,祖母和祖父争执谁的水杯里茶叶放多了的构图,其中人物、教堂、森林、小溪等都采用亮色调处理,那种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韵味令人叫绝。可以看到作者对高尔基的童年认识得多么深刻。《在人间》曾获得首届全国连环画三等奖,从1956年《高尔基的童年》出版,到1964年《我的大学》与读者面世,这部改编自当时苏联最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连环画,创作前后历时8年,虽再版多次,这部名著改编的连环画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曾激励了无数的青年、少年,甚至于中老年,而今仍令人历历在目,画家在连环画中所创作的、慈祥而幽默的祖母,阴险狡猾的警察,纯朴的工人,吝啬而外强中干的小业主、倔犟而善良的高尔基等一系列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画家以其精湛的画技把各个形象刻划得生动、准确且入木三分,充分地再现了原作者要表达的艺术原貌,成为新中国连环画的经典。董洪元先生不愧是一位优秀的连环画家,同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中国画家,他创作态度极为严谨认真从不敷衍马虎,不谨在当时获得极好口碑,至今仍是读者——尤其是连环画爱好者、收藏者所喜爱的老连环画艺术家,足见其魅力之长久。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5月26日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离骚杜甫情  风度潇洒今安在
——浅谈刘旦宅的连环画作品
鲁晓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众多国画家投身连环画创作,极大地提升了“小人书”的艺术品格,刘旦宅便是其中之一。1953 年由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马专员审案》,随后又有了《风波》、《黑姑》和《史湘云》等,到1990 年连环画封笔之作《杜甫》止,刘旦宅创作连环画近40年,作品虽少却精,作品种类却十分丰富。即有现实题材作品,如早期的《马专员审案》、《黑姑》等,又有小朋友喜欢的《两根小扁担》、《深山探宝》、《看枣记》等少儿题材,以及合作的《金顺善斗争故事》这样表现朝鲜小英雄的外国题材。
刘旦宅连环画的主要成就还是古典方面,最早的古典作品《雌雄剑》和《王冕》都是与林岳合作,前者取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传说,塑造了干将莫邪和楚王两个人物,以及历史上著名的莫邪铸雌雄剑的故事;后者则是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的首册,王冕少儿时代形像跃然纸上。如果说这些早期作品对于青年时代的刘旦宅来说还是初显才华,那么获奖之作《屈原》可称得上是他的连环画生涯一部极具份量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绝佳的造型艺术与运笔能力,在刘旦宅笔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生不逢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最后的悲剧结局,都令读者深受感染。而另一位伟大文学家《杜甫》连环画的出版,距《屈原》出版已有35年之久,这部连环画的意境氛围较之完全写实的《屈原》大不相同,然而在创作的内涵上却是一脉相承的,杜甫的生活潦倒和不如意难道不是和屈原相同吗?作者选择这两位文学家进行连环画创作,颇为耐人寻味。
《史湘云》为刘旦宅与叶之浩合作的作品,1955年7月由三民公司出版,该连环画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连环画套书“红楼梦连续画”之一。这册连环画的封面,代表了刘旦宅的典型绘画风格,封面采用年画工笔技法绘画。画面古朴雅致,色彩素妆淡抹,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画面图案与封面主题相得益彰,好一幅“史湘云醉卧芍药姻”仕女图。《史湘云》的绘制,标志着他致力于《红楼梦》人物画创作的开始。其后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史湘云醉眠芍药》、《十二金钗图》等让他的红楼梦人物画声名鹊起,他所绘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先后在1981年11月和1982年4月两次被搬上邮票画面。周汝昌题诗、刘旦宅绘画的《石头记人物画册》则以其“诗画合璧”,成为我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经典。在他笔下,无论是“黛玉葬花”还是“宝钗扑蝶”,都能“得其形而传其神”,流露出浓郁的中国情怀,许多读者正是从他笔下的红楼仕女图中,感受到了古典的韵致之美。
  另一部连环画获奖之作《李时珍》可以说是刘旦宅彩色连环画的代表作,早在3年前,他为上美版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下集)创作过24幅黑白画,在此基础上创作的这部彩色画册,更加体现出不俗的创作实力。刘旦宅古典题材连环画作品,继承了古代文人画的高雅之趣,被画界誉为“清新雅健刘郎笔”,画出了“一代之精神”,连环画泰斗贺友直评价说:“他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是一个真正的国画大家。”彩色连环画的创作,正是体现出“刘郎笔”国画大家的深厚底蕴。在读者十分熟悉的系列连环画《三国演义》中,受出版社之邀,刘旦宅绘制了7幅封面画,如《董卓进京》、《三让徐州》、《单刀会》、《甘露寺》等、都是著名故事,为该连环画锦上添花,增色不少。而为全套《西汉演义》连环画作封面,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套50年代初版,80年代最后出齐的长篇古典套书20幅封面画中,除《陈胜王》为作者戴敦邦本人所画外,其余都出自刘旦宅之手,这套书的封面画颇具特色,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封面画的人物造型、表情、动态十分生动传神,如《鸿门宴》上刘邦在项庄舞剑时表现出来的紧张畏缩,《破釜沉舟》项羽跃马持枪一往无前的勇武,《气英布》中英布受到刘邦怠慢时的气愤等,画家均能够恰当地掌握分寸,达到“传神”的境界,80年代版的封面字体全部由刘旦宅书写,苍劲古拙,足以显示画家书法方面的深厚功力。而为此套《西汉演义》创作的惟一分册《破釜沉舟》,是刘旦宅自己较为满意的连环画,认为在人物塑造、绘画风格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艺术上也有所突破。
艺术家最初踏上艺术之路,一般都有启蒙恩师,刘旦宅也不例外。在他的从艺生涯中,得到了两位老师的启蒙。一位是在小学任校长的王姓先生,曾在40 年代就告诫刘旦宅要多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老师认为画连环画最有大众性,最能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因此,鼓励他去码头写生,到生活中去捕捉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并希望他到上海去发展。另一位恩师是他在读中学时拜识的中医出身的徐先生,指导他打好绘画基础。因此,从50 年代到 60 年代,刘旦宅在主要从事连环画创作时,还坚持国画创作。恩师的教诲,使他感到终生难忘,受用不尽。在连环画创作中,他受到刘继卣的影响较大,加之平时好读诗骚文史,喜欢收藏各类石头,爱好京剧,这使刘旦宅成为当今画坛一代大师。由于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打下的扎实功底,使其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他擅长人物画,至于山水、花鸟、走兽和书法艺术等亦无所不能,且皆显大家风范。

119

主题

1924

回帖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5月26日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旦宅生平与艺术简历
刘旦宅,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男,汉族,浙江温州人,1931年3月生,2011年3月2日,逝世于上海。 自幼喜好绘画,1941年便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 1949年后,在上海开始为私营大中国图画出版社画书籍插图、教学挂图等,亦作连环画。曾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专业画家,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85年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系主任、教授、名誉院长。长期从事人物画、连环画及插图创作,工书法,善诗词。擅长中国古典著作人物画,兼花鸟;又作减笔泼墨,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取法汉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陈老莲和八大之花鸟,广泛吸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工写兼长,创作多取古典题材及历史人物,造型清俊,情思横逸,秀拙相蕴,生动雅健,风格别具,古朴脱俗,耐人寻味。1956年出版的《屈原》和1981年出版的《李时珍》,分别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选绘画二等奖和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选绘画三等奖。所绘《红楼梦十二金钗》邮票,曾获1981年全国邮票最佳奖,1985年获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作品有《刘旦宅聊斋百图》、《石头记人物画册》等。1979年春访问日本、10月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为多家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刘旦宅主要作品有《曹血雪芹生平》(组画)、《琵琶行》、《洛神赋》、《长恨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组画)、《九歌图》(组画)、《太白观瀑》、《东坡舞月》、《虎溪三笑》、《换鹅》、《群玉之山》、《春消息》等。出版画册《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故事图》、《历代诗人图册》、《齐鲁哲贤图》、《刘旦宅画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6日 08:20 , Processed in 0.0578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