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五个

匈奴大典——匈奴的鼎盛及衰落 上帝之鞭,挥师欧罗巴

[复制链接]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看看东突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后,东突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东突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东突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拢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东突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这里允许我在介绍突厥历史的文字中,不妥当地来吹吹李世民的英勇事迹。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命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东突厥败退后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后的中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东突厥和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置于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向敌军背后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持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后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后大约50年中(630-682年),东突厥汗国臣属于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东突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东突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突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

前一节说道,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后,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后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着,这位突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我们前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后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干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于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恢复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西突厥的复兴依然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的唐朝征服东突厥后,立刻把手伸向了西突厥。

630年,唐策动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恢复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镇压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盖着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后来然后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干(657)。而塔什干人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后,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西突厥完全成为唐的殖民地,唐成为整个中亚的保护者。

写到半路,笔者想把匈奴和突厥史中可能出现的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总结一下。

漠南:主要指今天的内蒙地区,这一地区是蒙古高原边缘和长城之间的戈壁和戈壁草原地区,进入漠南地区的标志是雁门关和大同,根据双方军队在这一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双方的军事态势。

鄂尔多斯:指黄河河套地区,北起雁门,南到宁夏的朔方。这块地区,深入中国腹地,但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只长夏季牧草,基本上不能产生种植农业,所以这一地区,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但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离长安和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威胁中国的统治中心。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位于今天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克鲁伦河:鄂嫩河的支流,一般来讲,这条河流是分隔漠北各部和满洲各部的自然界限。

鄂尔浑河:贯穿蒙古高原的中部,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水量丰富,牧草茂盛,是蒙古的母亲河,历代漠北游牧民族,都把夏季的王庭设在这条河流边。

杭爱山: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地狱。

西域:指今天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历史上的界限,东以玉门关,敦煌为界。北线以盆地边缘一系列弧形绿洲,哈密,吐鲁番,库车,等等,最后到达喀什。南线比较荒凉,出敦煌后,经楼兰,米兰,尼雅,和田,叶尔羌等最后和北线在喀什会合。

回部:指我后面要讲的回纥帝国的后继部落,基本上在西域地区,后来还包括了北疆的准葛尔地区。

中亚草原:是西突厥各部和后继突厥人诸王朝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地区。东以阿尔泰山,鄂尔齐斯河上游于漠北各部相邻。北线沿巴尔喀什湖,楚河一线,直到咸海。南线先以天山山脉与西域及回部相邻,然后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同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为邻。西线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可以以咸海和阿姆河为界,但游牧民族的活动,有时可以到达里海沿岸,甚至可以越过里海,到达亚美尼亚高原,伏尔加河,极限可以到达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巴克特里亚:中国古籍中叫吐火罗,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是以昆都士,巴米安为中心的中亚文明中心,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希腊人征服,并很快形成了希腊化的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中亚游牧民族(大夏,大月氏)征服后,成为中亚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中亚游牧民族和波斯各王朝之间往往为争夺这块地方打得头破血流。

河中地区:中亚的两河流域,位于咸海的两条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乌浒河和药杀水)之间。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大部分地区。牧草丰盛,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家园。

塔什干:锡尔河上游的历史名城,可能是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撒马尔罕:阿姆河上游的历史名城,突厥人历史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城市,盛极一时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蛮毁灭。

楚河:锡尔河的支流,是中国军队进攻突厥人的北限,中国人不愿意想象,过了河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坦罗斯:位于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活动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从此以后,中亚草原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再有任何如同药杀水那样的汉字地名了。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之鞭——匈奴欧洲篇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飙。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的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匈奴出先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旧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还来不及为其哀悼,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不知道学到了多少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这岂是西方诸蛮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当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他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尔干。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板哥特军。 西哥特人在惊悖之余,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由于罗马帝国官吏的残酷压迫,哥特人纷纷起义。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与哥特人会战,在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下午,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而此时,匈奴人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进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哥特人,并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可怜的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来意大利转了一下,不过又带来了相当大的后果。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和最先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开始了大跑路。这三族人进入高卢,与当地人战斗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三个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不过他们比几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这是历史上罗马城的第二次沦陷。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的哥特人列入统治之下后又开始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了。

  乌尔丁死后,路加既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国。在这段时间里西欧相当平静,而北欧,东欧战火纷飞,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俄罗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仆人”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西欧的。

  公元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

  此时的东西罗马都要向阿提拉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阿契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隆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占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与同年病死。次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記卷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駞、驢、驘、駃騠、騊駼、騨騱。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毋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夏道衰,而公劉失其稷官,變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餘歲,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從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后百有餘歲,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后十有餘年,武王伐紂而營雒邑,復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涇、洛之北,以時入貢,命曰「荒服」。其后二百有餘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之后,荒服不至。於是周遂作甫刑之辟。穆王之后二百有餘年,周幽王用寵姬褒姒之故,與申侯有卻。申侯怒而與犬戎共攻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遂取周之焦?,而居于涇渭之閒,侵暴中國。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東徙雒邑。當是之時,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為諸侯。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齊,齊釐公與戰于齊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齊,齊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后二十有餘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鄭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鄭,故娶戎狄女為后,與戎狄兵共伐鄭。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后母曰惠后,有子子帶,欲立之,於是惠后與狄后、子帶為內應,開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帶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于陸渾,東至於衛,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故詩人歌之曰「戎狄是應」,「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輿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晉。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周襄王,居于雒邑。

當是之時,秦晉為彊國。晉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閒,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自是之后百有餘年,晉悼公使魏絳和戎翟,戎翟朝晉。后百有餘年,趙襄子踰句注而破并代以臨胡貉。其后既與韓魏共滅智伯,分晉地而有之,則趙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與戎界邊。其后義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至於惠王,遂拔義渠二十五城。惠王擊魏,魏盡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鴈門、代郡。其后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其后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后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筑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塹谿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

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后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后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彊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與匈奴閒,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東胡使使謂冒頓曰:「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頓大怒曰:「地者,國之本也,柰何予之!」諸言予之者,皆斬之。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后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侵燕代]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

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后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國),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

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盜者沒入其家;有罪小者軋,大者死。獄久者不過十日,一國之囚不過數人。而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其坐,長左而北鄉。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千百人。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戰而扶輿死者,盡得死者家財。

后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高帝乃使使閒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是后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倍約,侵盜代、雲中。居無幾何,陳豨反,又與韓信合謀擊代。漢使樊噲往擊之,復拔代、鴈門、雲中郡縣,不出塞。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於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后燕王盧綰反,率其黨數千人降匈奴,往來苦上谷以東。

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高后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復與匈奴和親。

至孝文帝初立,復修和親之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葆塞蠻夷,殺略人民。於是孝文帝詔丞相灌嬰發車騎八萬五千,詣高奴,擊右賢王。右賢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時濟北王反,文帝歸,罷丞相擊胡之兵。

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曰:「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與漢吏相距,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北州已定,願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淺奉書請,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使者至,即遣之。」以六月中來至薪望之地。書至,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孝文皇帝前六年,漢遺匈奴書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郎中系雩淺遺朕書曰:『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漢以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西擊月氏,盡定之。願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也。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于甚厚。倍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然右賢王事已在赦前,單于勿深誅。單于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約,有信,敬如單于書。使者言單于自將伐國有功,甚苦兵事。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余一,黃金飾具帶一,黃金胥紕一,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謁者令肩遺單于。」

后頃之,冒頓死,子稽粥立,號曰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初立,孝文皇帝復遣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說不欲行,漢彊使之。說曰:「必我行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甚親幸之。

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彊者,以衣食異,無仰於漢也。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其得漢繒絮,以馳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於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

漢遺單于書,牘以尺一寸,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遺物及言語云云。中行說令單于遺漢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云云。

漢使或言曰:「匈奴俗賤老。」中行說窮漢使曰:「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老親豈有不自脫溫厚肥美以齎送飲食行戍乎?」漢使曰:「然。」中行說曰:「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鬬,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漢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無冠帶之飾,闕庭之禮。」中行說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故其急則人習騎射,寬則人樂無事,其約束輕,易行也。君臣簡易,一國之政猶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

自是之后,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輒曰:「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糱,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為言乎?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日夜教單于候利害處。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甯侯魏遬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單于留塞內月餘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漢患之,乃使使遺匈奴書。單于亦使當戶報謝,復言和親事。

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遺匈奴書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當戶且居雕渠難、郎中韓遼遺朕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命單于;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使萬民耕織射獵衣食,父子無離,臣主相安,俱無暴逆。今聞渫惡民貪降其進取之利,倍義絕約,忘萬民之命,離兩主之驩,然其事已在前矣。書曰:『二國已和親,兩主驩說,寢兵休卒養馬,世世昌樂,闟然更始。』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長,各保其首領而終其天年。朕與單于俱由此道,順天恤民,世世相傳,施之無窮,天下莫不咸便。漢與匈奴鄰國之敵,匈奴處北地,寒,殺氣早降,故詔吏遺單于秫糱金帛絲絮佗物歲有數。今天下大安,萬民熙熙,朕與單于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細故,謀臣計失,皆不足以離兄弟之驩。朕聞天不頗覆,地不偏載。朕與單于皆捐往細故,俱蹈大道,墮壞前惡,以圖長久,使兩國之民若一家子。元元萬民,下及魚鱉,上及飛鳥,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來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釋逃虜民,單于無言章尼等。朕聞古之帝王,約分明而無食言。單于留志,天下大安,和親之后,漢過不先。單于其察之。」

單于既約和親,於是制詔御史曰:「匈奴大單于遺朕書,言和親已定,亡人不足以益眾廣地,匈奴無入塞,漢無出塞,犯(令)[今]約者殺之,可以久親,后無咎,俱便。朕已許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后四歲,老上稽粥單于死,子軍臣立為單于。既立,孝文皇帝復與匈奴和親。而中行說復事之。

軍臣單于立四歲,匈奴復絕和親,大入上郡、雲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於是漢使三將軍軍屯北地,代屯句注,趙屯飛狐口,緣邊亦各堅守以備胡寇。又置三將軍,軍長安西細柳、渭北棘門、霸上以備胡。胡騎入代句注邊,烽火通於甘泉、長安。數月,漢兵至邊,匈奴亦去遠塞,漢兵亦罷。后歲餘,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趙王遂乃陰使人於匈奴。吳楚反,欲與趙合謀入邊。漢圍破趙,匈奴亦止。自是之后,孝景帝復與匈奴和親,通關市,給遺匈奴,遣公主,如故約。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

今帝即位,明和親約束,厚遇,通關市,饒給之。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漢使馬邑下人聶翁壹奸蘭出物與匈奴交,詳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乃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護四將軍以伏單于。單于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餘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時鴈門尉史行徼,見寇,葆此亭,知漢兵謀,單于得,欲殺之,尉史乃告單于漢兵所居。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以尉史為「天王」。漢兵約單于入馬邑而縱,單于不至,以故漢兵無所得。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漢以恢本造兵謀而不進,斬恢。自是之后,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漢邊,不可勝數。然匈奴貪,尚樂關市,嗜漢財物,漢亦尚關市不絕以中之。

自馬邑軍后五年之秋,漢使四將軍各萬騎擊胡關市下。將軍衛青出上谷,至蘢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公孫賀出雲中,無所得。公孫敖出代郡,為胡所敗七千餘人。李廣出鴈門,為胡所敗,而匈奴生得廣,廣后得亡歸。漢囚敖、廣,敖、廣贖為庶人。其冬,匈奴數入盜邊,漁陽尤甚。漢使將軍韓安國屯漁陽備胡。其明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餘人。胡又入敗漁陽太守軍千餘人,圍漢將軍安國,安國時千餘騎亦且盡,會燕救至,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鴈門,殺略千餘人。於是漢使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鴈門,李息出代郡,擊胡。得首虜數千人。其明年,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於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牛羊百餘萬。於是漢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復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漢亦棄上谷之什辟縣造陽地以予胡。是歲,漢之元朔二年也。

其后冬,匈奴軍臣單于死。軍臣單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數月而死。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其秋,匈奴又入鴈門,殺略千餘人。其明年,匈奴又復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數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其眾。

其明年春,漢以衛青為大將軍,將六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擊胡。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諸精騎往往隨后去。漢得右賢王眾男女萬五千人,裨小王十餘人。其秋,匈奴萬騎入殺代郡都尉朱英,略千餘人。

其明年春,漢復遣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乃再出定襄數百里擊匈奴,得首虜前后凡萬九千餘級,而漢亦亡兩將軍,軍三千餘騎。右將軍建得以身脫,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兵不利,降匈奴。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以前將軍與右將軍并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與謀漢。信教單于益北絕幕,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無近塞。單于從其計。其明年,胡騎萬人入上谷,殺數百人。

其明年春,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餘里,擊匈奴,得胡首虜(騎)萬八千餘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驃騎將軍復與合騎侯數萬騎出隴西、北地二千里,擊匈奴。過居延,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餘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是時匈奴亦來入代郡、鴈門,殺略數百人。漢使博望侯及李將軍廣出右北平,擊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圍李將軍,卒可四千人,且盡,殺虜亦過當。會博望侯軍救至,李將軍得脫。漢失亡數千人,合騎侯后驃騎將軍期,及與博望侯皆當死,贖為庶人。

其秋,單于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往迎之。渾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降漢。凡四萬餘人,號十萬。於是漢已得渾邪王,則隴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關東貧民處所奪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而減北地以西戍卒半。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萬騎,殺略千餘人而去。

其明年春,漢謀曰「翕侯信為單于計,居幕北,以為漢兵不能至」。乃粟馬發十萬騎,(負)私[負]從馬凡十四萬匹,糧重不與焉。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中分軍,大將軍出定襄,驃騎將軍出代,咸約絕幕擊匈奴。單于聞之,遠其輜重,以精兵待於幕北。與漢大將軍接戰一日,會暮,大風起,漢兵縱左右翼圍單于。單于自度戰不能如漢兵,單于遂獨身與壯騎數百潰漢圍西北遁走。漢兵夜追不得。行斬捕匈奴首虜萬九千級,北至闐顏山趙信城而還。

單于之遁走,其兵往往與漢兵相亂而隨單于。單于久不與其大眾相得,其右谷蠡王以為單于死,乃自立為單于。真單于復得其眾,而右谷蠡王乃去其單于號,復為右谷蠡王。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級,左賢王將皆遁走。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

是后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漢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地接匈奴以北。

初,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萬,漢馬死者十餘萬。匈奴雖病,遠去,而漢亦馬少,無以復往。匈奴用趙信之計,遣使於漢,好辭請和親。天子下其議,或言和親,或言遂臣之。丞相長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為外臣,朝請於邊。」漢使任敞於單于。單于聞敞計,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漢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單于亦輒留漢使相當。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

數歲,伊稚斜單于立十三年死,子烏維立為單于。是歲,漢元鼎三年也。烏維單于立,而漢天子始出巡郡縣。其后漢方南誅兩越,不擊匈奴,匈奴亦不侵入邊。

烏維單于立三年,漢已滅南越,遣故太仆賀將萬五千騎出九原二千餘里,至浮苴井而還,不見匈奴一人。漢又遣故從驃侯趙破奴萬餘騎出令居數千里,至匈河水而還,亦不見匈奴一人。

是時天子巡邊,至朔方,勒兵十八萬騎以見武節,而使郭吉風告單于。郭吉既至匈奴,匈奴主客問所使,郭吉禮卑言好,曰:「吾見單于而口言。」單于見吉,吉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今單于(能)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單于即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漢。何徒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毋為也。」語卒而單于大怒,立斬主客見者,而留郭吉不歸,遷之北海上。而單于終不肯為寇於漢邊,休養息士馬,習射獵,數使使於漢,好辭甘言求請和親。

漢使王烏等窺匈奴。匈奴法,漢使非去節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節,黥面,得入穹廬。單于愛之,詳許甘言,為遣其太子入漢為質,以求和親。

漢使楊信於匈奴。是時漢東拔穢貉、朝鮮以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鬲絕胡與羌通之路。漢又西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妻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又北益廣田至胘雷為塞,而匈奴終不敢以為言。是歲,翕侯信死,漢用事者以匈奴為已弱,可臣從也。楊信為人剛直屈彊,素非貴臣,單于不親。單于欲召入,不肯去節,單于乃坐穹廬外見楊信。楊信既見單于,說曰:「即欲和親,以單于太子為質於漢。」單于曰:「非故約。故約,漢常遣翁主,給繒絮食物有品,以和親,而匈奴亦不擾邊。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為質,無幾矣。」匈奴俗,見漢使非中貴人,其儒先,以為欲說,折其辯;其少年,以為欲刺,折其氣。每漢使入匈奴,匈奴輒報償。漢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乃肯止。

楊信既歸,漢使王烏,而單于復肴甘言,欲多得漢財物,紿謂王烏曰:「吾欲入漢見天子,面相約為兄弟。」王烏歸報漢,漢為單于筑邸于長安。匈奴曰:「非得漢貴人使,吾不與誠語。」匈奴使其貴人至漢,病,漢予藥,欲愈之,不幸而死。而漢使路充國佩二千石印綬往使,因送其喪,厚葬直數千金,曰「此漢貴人也」。單于以為漢殺吾貴使者,乃留路充國不歸。諸所言者,單于特空紿王烏,殊無意入漢及遣太子來質。於是匈奴數使奇兵侵犯邊。漢乃拜郭昌為拔胡將軍,及浞野侯屯朔方以東,備胡。路充國留匈奴三歲,單于死。

烏維單于立十歲而死,子烏師廬立為單于。年少,號為兒單于。是歲元封六年也。自此之后,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直酒泉、燉煌郡。

兒單于立,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其國。使者入匈奴,匈奴悉將致單于。單于怒而盡留漢使。漢使留匈奴者前后十餘輩,而匈奴使來,漢亦輒留相當。

是歲,漢使貳師將軍廣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將軍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兒單于年少,好殺伐,國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單于,使人閒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即兵來迎我,我即發。」初,漢聞此言,故筑受降城,猶以為遠。

其明年春,漢使浞野侯破奴將二萬餘騎出朔方西北二千餘里,期至浚稽山而還。浞野侯既至期而還,左大都尉欲發而覺,單于誅之,發左方兵擊浞野。浞野侯行捕首虜得數千人。還,未至受降城四百里,匈奴兵八萬騎圍之。浞野侯夜自出求水,匈奴閒捕,生得浞野侯,因急擊其軍。軍中郭縱為護,維王為渠,相與謀曰:「及諸校尉畏亡將軍而誅之,莫相勸歸。」軍遂沒於匈奴。匈奴兒單于大喜,遂遣奇兵攻受降城。不能下,乃寇入邊而去。其明年,單于欲自攻受降城,未至,病死。

兒單于立三歲而死。子年少,匈奴乃立其季父烏維單于弟右賢王呴犁湖為單于。是歲太初三年也。

呴犁湖單于立,漢使光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遠者千餘里,筑城鄣列亭至廬朐,而使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屯其旁,使彊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澤上。

其秋,匈奴大入定襄、雲中,殺略數千人,敗數二千石而去,行破壞光祿所筑城列亭鄣。又使右賢王入酒泉、張掖,略數千人。會任文擊救,盡復失所得而去。是歲,貳師將軍破大宛,斬其王而還。匈奴欲遮之,不能至。其冬,欲攻受降城,會單于病死。

呴犁湖單于立一歲死。匈奴乃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為單于。

漢既誅大宛,威震外國。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是歲太初四年也。

且鞮侯單于既立,盡歸漢使之不降者。路充國等得歸。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自謂「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漢遣中郎將蘇武厚幣賂遺單于。單于益驕,禮甚倨,非漢所望也。其明年,浞野侯破奴得亡歸漢。

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將軍,幾不脫。漢兵物故什六七。漢復使因杅將軍敖出西河,與彊弩都尉會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及食盡,欲解歸,匈奴圍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沒,得還者四百人。單于乃貴陵,以其女妻之。

后二歲,復使貳師將軍將六萬騎,步兵十萬,出朔方。彊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說將步騎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敖將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鴈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騎待水南,與貳師將軍接戰。貳師乃解而引歸,與單于連戰十餘日。貳師聞其家以巫蠱族滅,因并眾降匈奴,得來還千人一兩人耳。游擊說無所得。因杅敖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有詔捕太醫令隨但,言貳師將軍家室族滅,使廣利得降匈奴。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閒則章,至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褒,忌諱之辭也。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時之權,而務莖讇納其說,以便偏指,不參彼己;將率席中國廣大,氣奮,人主因以決策,是以建功不深。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圣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唯在擇任將相哉!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与匈奴(1)



一统的西汉王朝比秦王朝幸运,更比西楚王国幸运,它的瓶颈危机虽拖的很久,但终于平
安通过。但北方新兴的匈奴汗国,却忽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使中国饱受凌辱。不过
等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后,就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
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国接触。于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为同义语
,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汉民族,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

当西汉王朝在中国本土完成统一时,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统一。

匈奴部落酋长头曼是一个粗犷人物,前妻生子冒顿,后妻又生一个幼子。爱后妻兼爱幼子
是老年人的特有感情,使头曼打算把酋长的位置传给幼子,就派冒顿到月氏王国(甘肃张
掖)当人质。等冒顿去了之后,这位狠心的父亲即发兵猛攻月氏,希望月氏王国在大怒之
下,把人质杀掉。冒顿察觉到老爹的诡计,立刻夺到良马逃走。老爹大概也有点懊悔,同
时并认为儿子很有胆识,于是分给他一部分部众,但冒顿却恨老爹入骨。

冒顿不久就发明一种射出时能发声的响箭――鸣镐,他下令给他的部属说:“注意响箭,
响箭射什么,你们就也射什么,不射的处死。”最初用在打猎上,冒顿响箭射出后,发现
有未跟着射的,立即杀掉。有一次,冒顿用响箭射他自己的马,部属有不敢跟射的,也立
即杀掉。又一次,冒顿用响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部属又有不敢跟射的,也立即杀掉。过了
一些时候,昌顿用响箭射他父亲的坐骑,部属们不敢再不跟射。冒顿知道已训练成功,于
是,公元前二○一年,冒顿用响箭射他的父亲,头曼遂死在儿子的乱箭之下。冒顿把他的
继母与弟弟同时杀掉,宣称自己是“单于”(匈奴语“元首”),建立匈奴汗国。

――“汗国”的定义是:元首和中央政府迁移不定,也就是没有固定首都的国家。中国史
书上,称为“行国”,对元首和中央政府临时的所在地,称为“王庭”。

匈奴汗国在冒顿统治下,向四面扩张,东到辽东半岛,西到西域(新疆),南部收回被中
国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面积比中国当时的版图还大。然后宣称他们是中国夏王朝的后
裔,所以中国也有他们的一份,借以向中国发动侵略。这是北方民族锲而不舍地向中国侵
略的开始。

自从匈奴汗国崛起,中国以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就差不多固定的来自北方。跟日尔曼蛮族
锲而不舍侵略罗马帝国一样,南方的富庶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是一个难以抗
拒的诱惑。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不能忍受这种侵略,于公元前二○○,乘着刚刚击败项
羽、统一中国的余威,亲自率领大军向匈奴进攻。两个新兴的力量遇在一起,而中国军队
大败,刘邦在白登(山西大同东)被团团围住,几乎被俘,后来还是用一种不名誉的方法
,才突围逃出。

就在此时,一位政治家娄敬向刘邦建议和亲政策,主张把中国公主嫁给单于,他说:“中
国正十分疲惫,不能跟匈奴汗国作战。冒顿单于是一个弑父凶手,除了武力,什么都不认
识。唯一降服他的办法是把中国公主嫁给他,嫁妆一定要丰富,他既然用不着抢掠就可得
到这么多金银财宝,而又成为中国的女婿,女婿自不能跟岳父作对。将来公主生的儿子,
继任单于,于是中国的外甥外孙,中国是他的舅父外祖父,外甥外孙更不能跟舅父外祖父
作对。”刘邦大喜,立刻下令他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离婚远嫁,虽然被刘邦的妻子吕雉哭
闹不休的阻挠,不能成行,但刘邦仍选了一位皇族的女儿(可惜,我们不知道这位中国历
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少女的名字,跟她和亲后的下落),封为公主,送到匈奴汗国,当然少
不了足使匈奴动心的嫁妆。

刘邦于公元前一九五年逝世,儿子刘盈继位,刘盈的母亲吕雉以皇太后之尊,掌握大权。
吕雉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冒顿单于既没有把中国看到眼里,更不用说什么皇太后
了。公元前一九二年,冒顿单于写了一封戏弄性的信给吕雉说:“听说你死了男人,而我
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当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吕雉虽然气的吐
血,也无可奈何,只好回答说:“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这
是匈奴汗国强大的顶峰。

然而,中国对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反击的时候,不久就来到了。


4819

主题

5万

回帖

93万

积分

版主

注册时间
2010年5月13日
在线时间
24848 小时
精华
1

宝贝展示2连趣书影大赛2014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斑竹我与连趣的故事品连谈兵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连趣十周年竞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与匈奴(2)





西汉初期四十年的黄老政治带给当时中国空前的繁荣,虽然黄老政治终止,但繁荣仍在。
仅以马匹而言,○○年代时,宰相只能坐牛车,皇帝当然有马车,但想要四匹颜色相同的
马,都找不到。可是五十年代时,中央政府仅养在首都长安的马,就有四十万匹。民间大
街小巷,处处是马,而且竞争着只骑雄马。对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反击的时候已到。

中匈两国之间,由于和亲的缘故,边境久久没有大的冲突。当中国反击行动于六十年代开
始时,采用的是诱敌先发的策略。前一三三年,大将(将屯将军)王恢统军三十余万,埋
伏马邑(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马邑豪民聂壹,跟匈奴一向有商业上密切的往来,他
把两个死囚的人头悬挂在马邑城门上,告诉匈奴间谍说,他已把马邑首长杀死,请匈奴乘
虚进击。军臣单于信以为真,亲自率领十万骑兵,从武州塞(山西左云)入境,直指马邑
。行军一百余公里,距马邑尚有不到一百公里时,只见牛羊遍野,不见牧人,感觉到有点
异样。于是攻陷附近一个塞亭(降望台),俘虏了一位雁门郡(山西右玉)的官员,要杀
他时,那官员泄露了全部机密,军臣单于大惊说:“是天老爷把你赐给我们。”把那官员
封为天王,急令撤退。中国毫无所获。

这一场阴谋奇计,虽然落了空,但中匈两国五十年之久的和睦邦交,从此破裂。匈奴汗国
又恢复从前那种大规模的侵略行动。可是,形势已不是从前,中国的反应十分严厉,立即
发动一连串不停止的攻击。

马邑之谋四年后(前一二九年),大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别出上谷(河北怀
来)、代郡(河北蔚县)、云中(内蒙古托克托)、雁门(山西右玉)四路进击。明年(
前一二八年),卫青与另一大将李息分别出雁门、代郡进击。又明年(前一二七年),卫
青、李息再出云中向西迂回进击,这一次开始有大的收获,匈奴大败,中国再度把匈奴驱
出河套,就在河套沙漠与黄河之间,兴筑朔方城(内蒙古杭锦旗北)。三年后(前一二四
年),卫青率六位将领,分别出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右北平(内蒙古宁城西
南)、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三路进击,深入匈奴汗国三百公里,俘虏小王十余人,
男女一万五千人,牛羊数近一百万头。

前一二三年,卫青再率六将领出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进击。这一次中国吃了败仗,大
将苏建所率领的三千人骑兵团,全部覆没。另一大将赵信于兵败后投降匈奴,因赵信深知
中国内情,匈奴汗国像宝贝一样看待他,特地为他兴筑了一个赵信城。两年后(前一二一
年),中国二十三岁的大将霍去病出陇西(甘肃临挑)进击,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东南
胭脂山)五百公里,斩匈奴名王以下八千九百余人,俘获匈奴休屠王祭天时用的金人。同
年,霍去病再出陇西作第二次进击,越过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深入一千余公里,
杀虏三万零二百人。霍去病一年中两次空前胜利,横穿河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而河西
走廊正是匈奴汗国浑邪王的防地,伊稚斜单于大怒,迫究失败的责任。浑邪王恐怕被杀,
就带着他的部落和他的土地,向中国投降。这对匈奴汗国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们衷歌:“
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所产的红色染料
,可作为妇女的化妆品,中国“胭脂”一词,即由此来。

中匈战争这样延续了十五年之久,进入八十年代,才算有一场决定性战役。

匈奴汗国也知道昔日光荣已经过去,所以采纳降将赵信的建议,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深入沙
漠,就把国境线后撤,单于远走瀚海沙漠群以北。中国当然不会罢手,公元前一一九年,
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向匈奴总攻。卫青兵团深入匈奴汗国五百公里,伊稚斜单于
仓促迎战,大败,向北突围逃走。卫青追击到寅颜山(蒙古哈尔和林西南)赵信城,不见
敌踪(就在这一战,名将李广在沙漠中迷失道路,自杀)。霍去病兵团深入沙漠一千余公
里,杀虏七万余人,而匈奴汗国当冒顿单于最盛时,控弦战士不过三十万人。霍去病追击
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不见敌踪。

这是对匈奴汗国最重要的一战,从此瀚海沙漠群以南再没有王庭,匈奴汗国对中国已不像
过去那样,构成生存上的威胁。前一一五年及稍后时间,中国更在浑邪王故地河西走廊,
设立四郡:酒泉郡(甘肃酒泉)、武威郡(甘肃武威)、张掖郡(甘肃张掖)。敦煌郡(
甘肃敦煌)。这块土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直到今天。

当中国准备反击匈奴汗国的时候,想起了匈奴汗国的一个仇敌――月氏王国。这王国本来
立国在河西走廊,首都设在张掖(甘肃张掖),是一个大国。但在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被匈奴汗国击溃,国王的头骨被老上单于(冒顿单于的儿子)当作尿壶。全国向西逃亡
,一直逃到中亚威海以南、阿富汗以北地区定居,定都蓝市城(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市)。


中国盼望跟月氏王国结盟,对匈奴东西夹攻。以中国人的想法,月氏王国对匈奴有杀父灭
国的深仇大恨,一旦听到有报仇复国的机会,一定非常感激。中央政府征求使臣,成固(
陕西城固)人张骞应征,跟他有同样勇气的还有一百余人。

月氏王国距中国首都长安,直线三千余公里,那时中国西界只到金城(甘肃兰州),过此
便是匈奴汗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而祁连山南麓,又有杀人掠货的羌民族部落。更西则是
西域,风言风语的传说,西域全是无边无涯的沙漠和沙碛,暴风时起,天翻地覆,光天化
日之下,处处鬼哭神号。又有寸草不生的咸水(罗布泊),举目荒凉,上不见飞鸟,下不
见走兽,往往走一个月不见人烟。也没有正式道路,行旅只有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
摸索前进,那是一个恐怖而陌生的地方。

公元前一三八年,张骞跟他的使节团从首都长安出发,向他们毫无所知的,充满险恶死亡
的西北蛮荒深入。他们一开始就遇到恶运,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汗国捉住,当
发现他们是前往月氏王国时,军臣单于火就更大了:“这是什么话,月氏王国在我之西,
中国怎敢越过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南越王国(广东广州),中国准许通过
吗?”下令禁止离境,但尊敬他们是英雄人物,所以每人介绍了一位匈奴小姐作为妻子。
这样转眼十年,到了公元前一二九年,张骞跟他的伙伴,不忘使命,抛弃妻子,向西逃走
。终于逃到大宛王国(乌孜别克卡散赛城),大宛把人送到康居王国(哈萨克突厥斯坦)
,康居再把人送到月氏王国。然而,月氏王国现在十分富裕,比在河西走廊故地要舒适多
了。现任国王是死王的孙儿,对祖父的感情又隔了一层,所以,没有人想到报仇复国的事
。张骞在月氏王国住了年余,失望而归。在归途中,第二次被匈奴巡逻兵捉住,又禁止离
境。公元前一二六年,他再度抛弃妻子,从匈奴逃走,他的妻儿听到消息,狂奔来随,可
是追兵已至,张骞只抢到一个儿子,妻子跟另外一个幼子,被追兵隔断,永远诀别。张骞
出使时一百余人,十二年后,回到长安,只剩下两个人――张骞和他的仆人甘父。

张骞这次出使,虽没有达成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他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
要广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贡献,只有以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张骞在月氏王国游
说时,曾到过大夏王国(阿富汗东北部),发现有蜀郡(四川成都)出产的布匹和邛崃山
(四川荥经)出产的竹子。大夏人告诉他:“从身毒王国(印度)买来。”张骞推测,商
品可以通过身毒王国,那么,人马当然也可以。也就是说,不必再冒被匈奴捕捉扣留的危
险,改从蜀郡出发,到达西域,当更为安全。这设计得到皇帝刘彻的支持,遂引起中国对
“西南夷”的开拓。

公元前一二一年,匈奴汗国浑邪王投降,河西走廊成为中国领土,于是中国跟西域直接接
触。张骞再提出跟乌孙王国(吉尔吉斯伊什提克)结盟的建议。乌孙王国原在河西走廊西
部,跟月氏王国为邻,后来被月氏驱逐,西迁到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南,是一个横跨伊犁河
的大国。张骞认为,乌孙比月氏更能威胁匈奴,得到乌孙王国的友谊,就等于砍断了匈奴
汗国的右臂。公元前一一六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平安到达乌孙王国。邀请乌孙迁回
故地,可是乌孙王国的反应非常冷淡,第一,它不知道中国的大小强弱,不能凭使节团的
一面之词,作这么大的决定。第二,它同时恐惧匈奴汗国的报复。张骞停了年余,又失望
而归。不过他作了两件事情,一是他把他的部属分别派赴康居王国、月氏王国、大夏王国
、安息王国(伊朗)、身毒王国(印度)、于阗王国(新疆和田),宣扬中国的声威。一
是他动身回国时,邀请乌孙王国派遣使节与他同行,到中国访问。

张骞回国后的明年(前一一四年)逝世,但他派赴各国的使节,伴同各国的使节团和商团
,陆续抵达长安。从此交往频繁,中国与西域诸国关系,日增密切。尤其是乌孙王国,当
它的使节发现中国竟然是如此的庞然大物而又富强无比时,不禁肃然起敬。虽然仍不愿东
迁,而且那时中国已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个郡,也不再希望他们东迁。但它决定向中国臣
服。匈奴汗国当然不高兴,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乌孙王昆莫紧张起来,向中国求婚,希
望用中国的婚姻关系阻吓匈奴的侵略。公元前一○五年,一位美丽的中国公主刘细君嫁给
乌孙国王昆莫(后来改嫁昆莫的孙儿岑娶)。匈奴汗国听到消息,急急忙忙也送了一位美
丽的匈奴公主给乌孙王国,打算抵消中国公主的影响力,但匈奴汗国在西域的声势,已开
始受到挑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使节都具有张骞那种超人的智慧和见识。出使大宛王国的使节向皇帝
刘彻报告说,大宛王国贰师城(乌孜别克哈马特城)有一种世界上最好的马,名“汗血马
”,流出来的汗像血一样,每天能跑五百公里。刘彻当即派使节携带二十万两黄金,作为
价款。又用黄金铸成一个金马,作为礼物,向大宛王国购买。大宛王毋寡认为汗血马是他
们的国宝,不肯出售。中国使节仗着国家强大,就在毋寡面前,把金马击碎,破口大骂,
掉头而去。大宛王毋寡大为愤怒,命它东境郁成城(乌孜别克乌兹根城)的镇守大将郁成
王,截住中国使节团,全部杀掉。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与匈奴(3)



中国远征军在大将李广利率领下出发,明年(前一○三年),远征军抵达郁成城,却被郁
成王击败。大宛王国全国欢腾,庆祝强敌溃退,但他们庆祝的太早。又明年(前一○二年
),正是本世纪最后第二年,中国远征军获得增援,围攻大宛首都贵山城(乌兹别克卡散
赛城)。贵山城的外廓陷落,大臣们知道不能支持,只好把毋寡杀掉求和,交出所有汗血
马,任凭远征军选择。屠杀中国使节团的郁成王,逃到康居王国,被引渡军前处决。

这是一场不荣誉的战争,中国伤亡十万人左右,目的只不过为了三千余匹汗血马。汗血马
来到中国后即没有下文,一定早已绝种。而以后也再没有听说过西域有这种宝马,可能这
种马被过度夸张,不过是普通的马。也可能大宛王国鉴于汗血马是灾祸之源,为了避免类
似这种伤害,而把它们杀光,像传说中的大象在危急时,自动把象牙折断一样。

匈奴汗国有足够的强大,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获得的胜利,包括夺取了它最富庶的河西走
廊,也只能使它受创,不能使它屈服。而受创的匈奴汗国,仍是劲敌。

前一○一年,且囗侯单于即位,表示愿与中国和解,把过去所拘留的中国使节,一齐遣回
长安。前一○○年,中匈恢复邦交,中国派遣正使苏武、副使张胜赴匈奴汗国报聘。莫名
其妙的怪事就发生在这位丑恶的副使张胜身上,张胜跟早先投降匈奴汗国的一些汉人,密
谋乘且囗侯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国,这
种卑鄙计划,竟出自高级外交官员,使人心惊。事情败露后,经过一场流血杀戮,爱国心
切的张胜露出投机的原形,投降匈奴。而毫不知情的苏武却拒绝投降,匈奴把他放逐到冰
天雪地的北海(贝加尔湖)。两国刚刚恢复的邦交,被一个小政客破坏,重新以兵戎相见


苏武被放逐贝加尔湖,靠牧羊维生,二十年之久,始终拒绝投降,匈奴汗国宣称他早已死
亡。前八一年,中匈复交,中国派到匈奴汗国的使节听到苏武仍然活着的消息,就告诉匈
奴说:中国皇帝曾射下一只雁,雁足上系着苏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惊,才把他释放
。苏武出使时只四十余岁,回国时已六十余岁,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他的故事
,两千年来,中国有无数小说、戏剧和歌曲,歌颂他忠于国家坚忍不屈的伟大精神。

公元前九九(苏武被囚的第二年),中国大军分两路向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
,出兵酒泉(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
更为恶劣。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兵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
十余日,挺进到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且囗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
战,杀数千人。且囗侯单于召集援军,约八万余骑,李陵只得撤退。但最强悍的步兵,摆
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且战且走,
数日之后,退到一个不知名的山谷,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
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匈奴三千余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
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南行,到达山丘区域,且囗侯单
于命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又杀匈奴三四千人。且囗侯单于以元首
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
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又杀匈奴两千余人。且囗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
支孤军,更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
。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五十万箭,箭遂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
,还有三千余人,进入囗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入夜,李陵徘
徊阵垒之间,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持到边界。”然而,他没有箭。夜
半,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已破裂,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人注
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国向政府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军十余人,
越岭南走。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除短兵器外,没有他物,不能阻挡敌人缩小包
围圈。终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

两年后(前九七),大将李广利、韩说、公孙敖,分别出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
(内蒙古包头)、雁门(山西右玉),三路再向匈奴汗国进攻。匈奴早得到消息,向漠北
撤退,三路大军都无收获。七年后(前九○),李广利再出五原,而皇帝刘彻却在首都长
安,以诅咒的罪名把李广利的妻子逮捕下狱。李广利正在乘胜追击,听到消息,立即抛弃
大军,只身向匈奴投降。这是刘彻的残忍性格逼出来的国际笑柄,并且使反击匈奴的军事
行动,再度受到挫折。

公元前一世纪初期,中国站在失利的一边,但并没有大战,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
骑兵,只是一场苦斗而已。匈奴汗国竭力避免与中国决战,希望积小胜为大胜,使中国疲
惫。这种情形,维持四十年,直到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西域(新疆)各国自从张骞之后,便处于中华帝国与匈奴汗国两大超级强权的夹缝之间,
左右为难。

匈奴汗国在西域早就建立势力,设有西域总督(撞仆都尉)。匈奴使节到西域,一切费用
,都由所在王国供应。而中国使节的一饮一食,却要用钱购买,这已够中国不舒服了,再
加上各国在匈奴的压力下,往往截杀中国使节,遂使中国终于发动一连串膺惩性的战争。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与匈奴(4)



第一个跟中国发生冲突的是楼兰王国。

楼兰王国首都位于今新疆若羌;而东北重镇楼兰城,则位于罗布泊西数公里处,现在已全
部陷于沙漠之中。我们在介绍中国沙漠时,曾谈到沙漠南移,并举楼兰为例。至迟在前一
世纪,楼兰王国以及且末王国(新疆且末),(女若)羌王国(新疆若羌东南一百七十公里
)、精绝王国(新疆民丰北一百一十公里),距沙漠都有一段距离,还是富庶的花花世界
。可是二十世纪的现在,都成了断瓦残垣,寸草不生的沙碛废墟。

楼兰王国是西域最东的国家,跟中国最西的敦煌郡接壤。西域的南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及
白龙堆沙漠再分割为南北两部,楼兰城正是分道的港口,中国出使各国的使节,由楼兰城
分赴沙漠南北。由沙漠南北各国返回的使节,则在楼兰城会合。冲突的时间是公元前二世
纪九十年代,比大宛王国汗血马战役要早三年。楼兰王国和车师王国(新疆吐鲁番),在
匈奴汗国指使下,派出联合巡逻部队,专门截杀中国使节,以切断中国跟西域的交通线。
中国的反应十分激烈。公元前一○八年,大将赵破奴率骑兵七百人,奇袭楼兰,把楼兰王
击斩。

――正因为击斩楼兰王太容易,西汉政府把大宛王国看走了眼,认为跟楼兰王国一样脆弱
,才有三年后的汗血马战役。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在西域经营已有相当成绩。轮台(新疆轮台)一带的肥沃土地上,就
有屯垦区。这时候,楼兰王国新王安归跟匈奴汗国结亲,再度截杀中国使节。龟兹王国(
新疆库车)进攻中国屯垦区轮台,击斩屯垦司令(校尉将军)赖丹。

公元前七七年,中国使节傅介子进入西域,先到楼兰王国,把国王安归杀掉,改它的国名
为鄯善王国。另立一位新王,由中国政府送一位宫女作新王的王后。

六年后(前七一),中国与乌孙王国(吉尔吉斯伊什提克城)联合出兵,夹攻匈奴汗国,
企图使匈奴汗国在两面作战的苦境中崩溃。中国方面,由田广明等五位大将,分别由西河
(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云中(内蒙古托克托)、五原(内蒙古包头)、张掖(甘肃张
掖)、酒泉(甘肃酒泉)五路出兵。乌孙王国方面,由中国使节常惠担任参谋长,向东进
军。匈奴汗国得到消息,立刻作大规模紧急撤退。以致中国声势浩大的五路大军,深入沙
漠一千余公里,仍捕捉不到敌人主力。但乌孙兵团却大获全胜,俘虏匈奴亲王以下四万余
人。匈奴汗国从此更加衰弱,张骞断匈奴右臂的西进政策,现在显出功效。他敏锐的眼光
能远瞻到六十年之后,则不仅是伟大的探险家,而且变是伟大的政治家。

这次战役之后,常惠紧接着调发各国军队五万余人,进攻龟兹王国,声讨它攻杀轮台中国
屯垦司令赖丹的罪行。但六年前当时的国王已经去世,现任国王谢罪说:“这不是我父亲
的意思,而是我父亲大臣姑翼的意思。”常惠说:“那么,交出姑翼。”龟兹王国交出姑
翼,就在城下处斩。于是中国声威,震慑西域。屯垦区恢复,并迅速推展,由轮台而渠犁
王国(新疆库尔勒),而伊循城(新疆若羌东)。屯垦戍卒跟当地女子结婚,西域各国开
始有中国血统的国民。

――注意常惠的用兵,他进攻龟兹王国,用的不是中国军队,而是西域各国联军,这是最
成功的外交手段。当十八世纪,欧洲英法等国殖民最盛时,遇到战乱,主要兵源乃靠本国


面积广袤的车师王国(新疆吉木萨尔)位于天山以北,是中国前往乌孙王国的要道之一。
车师国王乌贵娶了匈奴汗国的公主,所以跟匈奴结盟,继续遮杀中国使节。公元前六七年
,中国在渠犁王国的屯垦司令郑吉率领屯垦兵团一千五百人,再调发各国军队,集结一万
余人,攻击车师。乌贵不能抵抗,但投降又恐惧匈奴汗国报复。两难之下,他索性放弃王
位,向西投奔乌孙王国。中国就把车师国民东迁到交河城(新疆吐鲁番),而在车师故地
(新疆吉木萨尔)屯垦。匈奴汗国对这个侵入到天山以北的屯垦区大为惊恐,不断派兵骚
扰。三年后(前6四),中国认为在天山以北不可能保持据点,把屯垦区撤销,退回天山以
南,与渠犁王国的屯垦区合并。

――但交河城仍然存在,称车师前王国,故地(新疆吉木萨尔)则称车师后王国。

在西域冲国公主占重要地位。第一位公主刘细君于上世纪(前二)九十年,嫁给乌孙王岑
娶。刘细君逝世后,中国再把另一位公卞刘解忧嫁给继任的乌孙王翁归靡,生了三个儿子
和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嫁给龟兹王绛宾,绛宾深以当中国的外孙女婿为荣。公元前六五年
,夫妇曾一同到长安朝见中国皇帝。远在西域西陲的莎车王国(新疆莎车),国王死后,
没有子女,为了倚仗中国国威,就迎立刘解忧最小的儿子万年当国王。想不到万年是一个
不成才的小流氓,使国人大大地失望。故王的弟弟就把万年杀掉,自己继位。但中国外孙
不是随便可以加害的,就在龟兹王夫妇入朝的当年,中国使节冯奉世调发各国军队,进攻
莎车,莎车城陷,新王被斩。

中国公主还有一位侍婢冯囗,嫁给乌孙王国大将,她是历史上最美丽而且最成功的女政治
家之一,经常代表公主和中国政府,出使西域各国,调解纠纷,各国对她有崇高的尊敬。


公元前六○年,中国政府任命郑吉担任首位西域总督(都护),他把总督府(都护府)设
在乌垒王国(新疆轮台东北),中国在西域势力,更为增强。

623

主题

738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1月14日
在线时间
1432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与匈奴(5)





人的恶运有连锁性,国家也是如此。匈奴汗国在西方被乌孙王国击败,在东方也被新兴的
乌桓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击败,国势日形萎缩。

国势萎缩一定引起国人的苦闷和政权的不稳定,又加上此时在位的握衍胸提单于暴虐好杀
,更促使危机加重。公元前五八年,东方将领们拥立一位亲王即位,号称呼韩邪单于。握
衍胸提单于出兵讨伐,战败被杀。但西方将领们也拥立另一位亲王即位,号称屠耆单于。
两个单于,互相攻击。明年(前五七),另外又崛起了三个单于,干是五单于并立,全国
大乱。经过一番为敌报仇式的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呼韩邪单于。可是他的一位族兄却
又在东方自立,号称郅支单于。公元前五四年,郅支单于向西进攻,进入王庭(当时匈奴
的王庭设在蒙古哈尔和林),呼韩邪单于节节向南败退。从这一年起,匈奴分裂为南北两
个汗国。两国汗国为了争取外援,争着向中国奉承乞怜和争着派遣太子到中国充当人质。


呼韩邪单于不久就无法支持郅支单于的攻势,公元前五一年,他率领南匈奴汗国全部人民
牲畜,向中国投降。这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觐时,中国皇帝刘病已
在皇宫中大摆酒筵欢迎他。呼韩邪单于要求迁居河套,刘病已同意,并派大将韩昌率领骑
兵一万六千人,沿着黄河驻防保护。这一次朝觐对西域各国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震撼,他
们认为绝不可抗拒的庞大的匈奴汗国,竟被中国征服。

呼韩邪单于自此不断朝觐,最后一次朝觐是公元前三三年。当时皇帝刘爽(刘病已的儿子
)把一位宫女王昭君赏赐给他。刘爽并不认识王昭君,等到辞行时才发现她竟是一位绝色
美人,使他那数万名后宫的小姐们都黯然失色,他大大地跳了起来,下令把宫廷画家毛延
寿杀掉,因为毛延寿没有把她的美貌画出来。关于王昭君的故事,中国流传最久也最广,
被写成很多诗歌戏剧,家喻户晓。

呼韩邪单于在中国全力援助下,力量渐大,不断反攻。现在轮到郅支单于不能支持了。于
是向西移动,侵入西域北境,灭掉坚昆王国(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和丁零部落(贝加
尔湖畔)。他向中国要求送还充当人质的太子,中国政府慷慨答应,派使节谷吉一直把太
子护送到他的临时首都坚昆王城。可是,万万想不到,郅支单于不但毫无感谢之情,反而
记起中国援助他的对手呼韩邪单于的怨恨,竟把谷吉杀掉。郅支单于杀了谷吉之后,才发
现杀掉中国使节的严重性,他放弃坚昆,继续向西迁移。就在这时候,康居王国(哈萨克
突厥斯坦)屡屡被乌孙王国击败,想借匈奴的力量保卫自己,两国遂结成同盟。”

公元前四四年,郅支单于率领他的部下,到达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郅支单
于也把女儿嫁给康居王。即行出兵攻击乌孙,乌孙王国不能抵御,西界边陲,几乎全部残
破。

但康居王国和北匈奴汗国间的蜜月很快结束,郅支单于以康居王国的保护人自居,而且性
情粗暴,把康居王的女儿也杀掉,又把康居贵族当作奴隶一样驱使迫害。又兴筑城垒,向
西域各国发出通知,要他们进贡。康居王国深悔引狼入室,但已无法挽救。

公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单于杀中国使节八年,中国西域总督府副指挥官(副校尉)陈汤调
发各国军队,连同屯垦兵团,共四万余人,分两路向郅支单于夹攻,南路翻越葱岭(帕米
尔高原),穿过大宛王国;北路则穿过乌孙王国,在郅支城(哈萨克江布尔)下合围。郅
支城陷落,联军斩下郅支单于的头,传送航空距离三千三百公里的中国首都长安。陈汤在
他给政府的报告中,陈述所以发兵的理由。他说:“凡侵犯中国的,逃的再远,也要诛杀
。”北匈奴汗国灭亡。

呼韩邪单于成为匈奴汗国唯一政权,不久即向中国请求离开河套,回到北方他自己的故土


公元一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匈奴汗国一连几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东方新兴的强
敌乌桓部落又不断侵袭,匈奴势力范围萎缩至蒙古哈尔和林及以南地区,大批人畜死亡,
国力大衰。更糟的是,到公元四八年,南部八个大部落另行推举一位亲王当单于,也称呼
韩邪二世单于。这位呼韩邪二世单于同样地归降中国,请求保护。于是匈奴汗国再度分裂
为二,南匈奴汗国臣服中国,北匈奴汗国继续与中国对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国进攻南匈奴汗国,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国求救。中国政府采
取三项措施:

一、把呼韩邪二世单于所属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迁入长城,使他们在西河美稷(内蒙古
准格尔旗)一带屯垦;

二、中国特设匈奴协防司令(护匈奴中郎将),与单于共同处理匈奴内政外交事务;

三、另设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屯兵曼柏(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一则防止南北
两匈奴复合,一则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击。

北匈奴汗国当然不肯甘心,不断南下突袭,使中国北方沿边郡县,白天都得紧闭城门。

一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中国国力恢复,开始对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将窦固出酒泉(甘
肃酒泉)西进,直到天山,占领北匈奴汗国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卢(新疆哈密),留兵
屯垦。另一位大将耿秉出张掖(甘肃张掖)北进,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楼山(蒙古工
则克山),北匈奴坚壁清野,向后撤退,没有受到重大创伤。八五年,北匈奴汗国的七十
三个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国。八七年,位于乌桓部落北方新茁壮起来的鲜卑部落(内蒙古
西辽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迎战中大败,优留单于被杀,内部混乱,又有
五十八个部落共二十八万人,进入长城,归顺南匈奴汗国。

中国乘北匈奴内外交困,及时的与南匈奴组织中甸联军,给予最沉重的一击。八九年,中
国大将窦宪出朔方(内蒙古磴口),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邓鸿出五原(内蒙古包头
),南匈奴休兰尸逐侯囗单于出满夷谷(内蒙古固阳北),在涿邪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
)会师,向北挺进,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尔班察汗山),终
于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国强大攻击下崩溃,北匈奴单于(历史上未记下他
的名字)向西逃走,亲王以下一万三千人被杀,八十一个部落共二十余万人投降。窦宪就
在燕然山(蒙古杭爱山)上,竖立石碑,纪念这次空前的胜利。

两年后(九一年),窦宪再派遣大将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内蒙额济纳旗),企图一举
把北匈奴汗国消灭。耿夔统军急进,在金微山(蒙古阿尔泰山)下,把北匈奴单于包围,
北匈奴再度崩溃。皇太后亲王以下五千余人,全部被俘。只北单于在混战中突围,向西逃
走。

――这一次战役,对中国固然重要,但对西方世界更为重要。北匈奴汗国残余部落,在漠
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三百年之后四世纪时,终于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
民族大迁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
汪达尔部落,向西侵入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对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无法抵御,
而终于沦亡。

北匈奴汗国西迁后,只剩下南匈奴汗国,永远成为中国的臣属。

――匈奴汗国(也就是南匈奴汗国),在形式上仍继续存在一百余年,不过在中国历史上
不再重要。二一六年时,它最后一位元首呼厨泉单于从当时的王庭平阳(山西临汾)去邺
城(河北临漳)拜会当时中国的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将匈奴汗国分为五部,每
部各设立一个都督,直属中国中央政府,单于名位撤销。这个煊赫一时,立国约四百三十
年的庞大国度,终告灭亡


11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2011年7月1日
在线时间
5914 小时
精华
0

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2年3月6日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8月8日 16:05 , Processed in 0.0683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