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江户小歪W

哪本再版《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值得入手?评测结果出乎预料

[复制链接]

4

主题

87

回帖

869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22年5月25日
在线时间
212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炳鑫先生的《渡江侦察记》画的确实好,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解放军战士的面部没特点,除了吴老贵和小马,其余大家长得基本都一个模样,包括连长在内,分不清谁是谁。所以,评个二等奖不算委屈。
第二届,王弘力先生的《十五贯》,人物面部刻画的倒是生动,但他画得匆忙,没下功夫仔细研究背景,把江南的风物画成了北方的乡村大宅门。不够一等奖的质量。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9:41

132

主题

2856

回帖

7188

积分

连趣处长

注册时间
2015年1月7日
在线时间
50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7

主题

7593

回帖

5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05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9790 小时
精华
0

2018晒宝大赛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品质帖子上美正宗;某人技术好、会取巧;  津美资源较好,制作一般;辽美接近津美,较之又差一些

点评

概括很到位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9:51

0

主题

507

回帖

1883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20年11月7日
在线时间
269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1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色大渡

33

主题

4969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6年4月7日
在线时间
606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瘦生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2:09
顾炳鑫先生的《渡江侦察记》画的确实好,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解放军战士的面部没特点,除了吴老贵和小马, ...

十五贯是有这问题

245

主题

861

回帖

3643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11年12月23日
在线时间
794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2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出身:上美,论印刷效果:黄大渡

80

主题

7169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7年9月30日
在线时间
14932 小时
精华
6

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我与连趣的故事品连谈兵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感觉津美印的墨色也深呢,我没看过原稿,不知道原稿的墨色深浅怎么样。希望小歪先生能给予正解,谢谢

点评

原稿墨色比天津稍微浅一点,具体我文中有放了四幅原稿照片。和辽美比天津印得不算很深,起码暗部还能有点细节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8:45

21

主题

3531

回帖

8701

积分

连趣厅长

注册时间
2015年9月30日
在线时间
269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判断,首选还是上美大精。不过分追求亮度和黑度,画面明暗适中自然。(小精一图一文看着别扭)

1.黄大度过分追求清晰度,原作的黑暗场景紧张氛围荡然无存,叫黄大灯比较合适,哈哈

2.辽美的电脑处理痕迹过重,沙粒感实足,好像用的劣质铅笔画的,画面不柔和

3.津美的过黑,辅助设计画蛇添足的地方过多,看着像非正规出版社的的书


另给楼主更正一下:109页非正午时分,是天蒙蒙亮。






点评

好吧,我承认我对渡江的脚本都没好好读过。。。。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8:46
您关于明暗的分析很中肯,是这么回事。但上美大精主要还是精度不够,这个和天津的两本放一起就很明显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8:44
是的,石狮子反光像是正午吧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8:42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xunmi1892 + 10

查看全部评分

21

主题

3531

回帖

8701

积分

连趣厅长

注册时间
2015年9月30日
在线时间
269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下黄大度134页加的帽子,我觉得为了与前边一致,破坏原稿大可不必。
因为中脚本中有过渡交代,,“人物从昏迷中醒来,见同志们都安全的向西面山坡中奔去了、、、”
这中间是有不少时间的,醒来激愤中本能脱掉影响视力的帽子加大油门冲向敌军非常合情合理,而不是作者漏画,(画面和脚本为了紧凑节奏不可能再累叙中间脱帽环节,这些连贯动作需要读者去理解体会,不可能要画到每一帧的慢动作)

这种场景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比如负重伤撤掉帽子绷带,站起身冲出战壕等等应激动作,,也符合人的全然不顾的应激状态

21

主题

3531

回帖

8701

积分

连趣厅长

注册时间
2015年9月30日
在线时间
269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2月4日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瘦生 发表于 2023年12月3日 02:09
顾炳鑫先生的《渡江侦察记》画的确实好,但也有个明显的缺点,解放军战士的面部没特点,除了吴老贵和小马, ...

不同意见: 每个画家都有人物面部雷同的通病,尤其是一部作品中有众多人物时。除非大场面人物由实际场景人物写生能够避免。

说到渡江这部作品,要求每个人都各自面孔有些苛刻,作品中已成功塑造出敌我个性鲜明的人物较其它获奖作品已经不少了,场景刻画,人物举手投足都挺到位,我心目中绝对配得上一等奖

对比一等奖作品,西厢记里面没几个人物,可以说换了衣服,面孔基本一样,而且男性普遍成柔弱女子,王先生的作品也很好,但要与渡江比,我更觉得渡河应该获一等奖。


关于十五贯,完全赞同,第一届的作品第二届得奖,画是一方面,和题材及社会现实环境有关系,当时提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15日 06:03 , Processed in 0.0778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