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大山田心

电影连环画收藏漫谈及赏评汇编(刷新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6月28日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电影《血,总是热的》上映后,曾使许多正在身处困境的改革者从中获得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胡耀邦在致《血,总是热的》等影片颁奖大会的电文中,要求文艺工作者“努力再现四化建设沸腾生活,塑造勇于创新、积极改革的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的形象。”这部影片以1979年春中国经济体制急需变革为大背景,描写了江南市凤凰印染厂厂长罗心刚因改革招来的种种责难与压力,造谣与中伤,让他最终黯然离开了施展抱负的舞台。1981年,由宗福先、贺国甫创作的同名话剧在北京演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舞台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社会问题剧,借舞台宣泄情感,说说心里话。话剧中,罗心刚有些话是硬逼出来的,戏的情势只进行到三、四分,而他的感情议论却爆发了十分,使人感到不舒服。庆幸的是,两年之后,根据这部话剧改编的电影却让作品获得新生。相比话剧,电影《血,总是热的》更加人性化,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尤其是在影片最后一场结尾戏,罗心刚在银幕上竟滔滔不绝做了长达5分多钟的讲话,不仅没使观众感到厌倦,反而印象深刻,并产生强烈共鸣。以罗心刚为代表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改革弊端的干部无论其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大胆尝试都是中国腾飞过程中沉重的翅膀。《血,总是热的》是一部罕见的“说人话”的电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与新旧体制碰撞的国企改革息息相关。工人在改革成败的沉浮中首当其冲,他们的生存状态一直是社会矛盾的焦点。纺车隆隆的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挣扎在织机前。他们中间的青年女工宋巧珍为看护瘫痪的老母,多次向车间主任提出调整工时的请求,屡屡遭到蛮横拒绝,无奈下买礼物贿赂领导,又被当面羞辱。一片暗色调的荒芜和衰败中,挺立着纺织工人居住的低矮、破旧的平房,这就是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工人及社会底层居住的城市棚户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工方瑛整天为拮据的生活精打细算,贤妻良母的她,经常在厂长、书记、车间主任面前为了几块钱的奖金不惜撕破脸皮地指桑骂槐。编剧宗福先、贺国甫在影片中的探索还远不止经济范畴,他们最终触及到改革困境的根本原因 —— 旧的政治体制。新任厂长罗心刚遵照市场需求,将凤凰纺织厂的机器印花工艺改成了手工印花,并与外商签订了供货合同。然而增加的劳动强度没有换来工人应得的奖金,理由是产量未达标。显然,手工生产的产量不能与机器生产相提并论。罗心刚只得冒着违纪的风险贿赂相关领导,为工人的奖金寻找“旁门左道”的出路。更令人深思的是,宋巧珍面对生活上的重压身心俱疲,面对感情上的挫折心灰意冷,她走进了教堂向上帝求助。她佩戴的共青团团徽与十字架同时出现在镜头中,她耳边响起的,是凤凰厂书记以意识形态的名义对她的批评,是车间主任为维护意识形态对她发出的咆哮。不关注人的生存,不关心人的发展,会失去在民众中的支点!当工作组进驻凤凰厂,要求罗心刚停职检查时,罗心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什么力量在掣肘他实施的改革?他寻找的“对手”恰恰就是政治体制模式中,阻碍改革、抑制创新、脱离群众的弊端和逆流!影片《血总是热的》摒弃了横行中国影坛的官话、套话,以朴实的语言切入改革两难境地的核心问题。全剧结尾处,罗心刚离职前的演讲振聋发聩,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震撼的演说词了:现在可怕的是人人都有了退路。工人有工人的退路,少说几句吧,得罪了领导,以后评工资要吃亏的;厂长有厂长的退路,当出头的椽子是要倒霉的,随大流吧;有的局长、部长退路就更多了,大笔一挥,扔掉国家好几个亿,却轻轻地说一句,为我们付学费嘛。有的这里混不下去,换个地方,照样当他的局长、部长!都坐在那里等着,最好中央哪天拿出一个神奇的法宝来,一下子把中国送进四个现代化。而他们自己呢?却完全不想负任何的一点责任。同志们,难道你们真的看不出来吗?我们的退路已经不多了。我们搞了三十年,不理想。万一再搞二十年还不理想,中国怎么办?没有退路了。同志们,我们只有和党同心同德,拼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来。否则我们这些人再被打倒,就不会有人再为我们平反了。今天我们重看《血,总是热的》这部影片仍然不会觉得过时,影片中罗心刚的临别赠言依然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像一架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锈住了,咬死了。可只要用我们的血做润滑剂,这话已经说滥了,不时髦了,没人要听了。可无论如何,我们的血总是热的。”

本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6月29日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发表在1980年第3期《芙蓉》杂志。它描写文革期间一个青年去省城读大学,乘木排顺流而下的所见所闻。一路航行过去,故事和人物也随着发展下来,它让你领略湖光山色之美,让你欣赏水上航程之美,让你品味民风民俗之美,更让你体验具有执著情感,深沉胸怀,甚至还有点粗犷偏拗性格的土地之美,真是一篇美不胜收的小说。其中有石牯和改秀的爱情纠葛,有老区长徐鸣鹤的悲惨遭遇,有打鱼人老魏头的辛酸泪水,有讨饭的吴爱花挨批斗场面,有双河街李家栋、刘大苟们的胡作非为,有老放排工盘老五坚强乐观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小说以流动变幻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了潇水流域在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整部作品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精神风貌,从一个极富人情味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追求、痛苦和欢乐,刻画了他们慷慨粗犷的性格。小说发表后,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根据叶蔚林这部获奖小说改编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是一部有特色、值得一看的影片。虽然它写的是在文革时期中放排船工们的惨痛故事,但是影片展现的以盘老五为代表的潇水放排人那种与大自然山山水水融为一体自由豪放的气概,他们的爱憎分明的原则立场与阶级感情,他们的忧患与希冀,他们的人伦常情的喜怒哀乐,却使电影观众的心与剧中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它显示了影片所具有的质朴无华、亲切近人的生活情致与动人心怀的艺术魅力。主人公盘老五乐的时候,与小孩子一起脱得光光的在河水中嬉戏畅游;苦闷时,又可以一口气喝下一整瓶烈性烧酒。他对吴爱花的真挚爱情,使他在自己遭灾时为不使对方受连累而忍痛割爱地避开了她;而一旦见到爱花落难,他仍深情地向她伸出友谊与援助的手。他对挂着共产党领导招牌、贪污公款、倒卖国家木材的区革委会主任李家栋恨不能用刀杀了他;而对被整得奄奄一息的真正共产党人老徐区长,却甘愿掏出自己全部腰包为他买人参治病,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去把被夺去的人参抢回来,又把徐区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至于对石牯与改秀这一对在多灾多难中相爱的阶级弟妹,他又是何等无私无畏、充满深厚的情意,以前辈慈父的爱成全他们,保护他们,甚至为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正如影片旁白为盘老五这位可敬可爱的水上劳工传达的他的心声那样:“我们山里人,知暖知寒,知恩必报,谁给过我们一口水,我们就还他一口井。。。”影片就是这样把盘老五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了起来,以至于影片最终当盘老五在风浪中排散人亡,连编导也不愿意让他与我们这个世界别离。影片向观众直言道:“不,盘老五大半生闯荡风浪,多少次死里逃生。人是自尊的,人在各种各样的斗争中,从来是不会轻易服输的。说不定盘老五就在前面。来,我们再喊喊他,再喊。。。”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是一曲世世代代默默无闻地在连航标都没有的河流上,同样为人世建树着自己一份可贵劳绩的普通水上劳工的悲怆的赞歌。当我们的银幕多少被一些所谓“现代思潮”所污染而变得花花绿绿、肤浅庸俗的时候,当社会上一部分人追名逐利,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其物质欲望的风气甚嚣的时候,这部影片的编导引导我们把眼光注意于像盘老五那样的普通劳动人民命运的悲欢与美德上面,就尤其难能可贵了。

本片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6月30日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宿舍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提前性和多元性。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的团体,每个宿舍成员都代表着一种社会角色。这个问题早在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初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进行了演示。《女大学生宿舍》是根据喻杉编著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一部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影片。是一部非常有质感的大学生电影,里面的主要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映射。影片描写了80年代初,武汉大学中文系的205号女生宿舍,住进了五个刚入校的姑娘。匡亚兰是个刚强的姑娘,她不愿成为养母的负担,靠打零工勉强读完了高中。辛甘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宠爱,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干部,她尊师守纪,热爱劳动,可内心深处缺乏对同志的信任和热情。夏雨胆小而单纯,具有诗人的气质。来自农村的骆雪梅性格温和善良。见面的第一天,辛甘和匡亚兰为了上下铺而争起来。宋歌悄悄地告诉了老师,当老师来时,她们俩却突然和好了。大家都不满意宋歌的行为。在评定助学金和困难补助会上,大家发现匡亚兰是个孤儿,便一致同意给她甲等助学金和生活补助费。这反而使匡亚兰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原来,在昔日的政治风暴中,母亲揭发了父亲,抛弃了他们父女俩而改嫁他人。她10岁时,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她决心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山的女儿》。在学校讨论会上,辛甘被化学系男生兰为的发言所吸引,而且爱上了他。但当她了解到兰为在插队时就有了女友,便克服了失恋的痛苦,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由于宋歌的片面汇报,匡亚兰的助学金被降了级,她不得不到码头干活维持生活,同学们愤愤不平地跑到校长那儿去告状。在学校的晚会上,匡亚兰意外的遇到了母亲 —— 也就是辛甘的妈妈。母亲流着泪请她饶恕自己的过错,可匡亚兰忘不了父亲和自己所受的痛苦和伤害,拒绝了母亲给她的300元钱。在第二次助学金讨论会上,由于这300元钱,同学们对匡亚兰产生了误解。匡亚兰不得已道出了自己最不愿提起的往事后,哭着离去。大家明白了小说《山的女儿》写的就是匡亚兰自己,都被她那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倔强性格所震动。在江边码头上,同学们找到了正在搬砖劳动的匡亚兰。短短的一个学期过去了,205宿舍的五个姑娘终于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影片以匡亚兰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为主线,围绕几个女大学生的青春与生活,友谊与信任,表现了80年代初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操,给人以情感陶冶和精神启示。影片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块状结构,展现出多种风格样式,使多种戏剧因素交叉渗透,既有记实性的效果,又给观众以含蓄、自然的感受。影片以其清新活跃的时代气息充分展示了80年代初大学生的新精神风貌,她们的追求、探索、欢乐和忧虑,成为这个时代的亮点。尤其是那位经历了严酷的岁月沧桑、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抛弃、心灵上留下了深刻伤痕的主人公匡亚兰,用自己的青春展现了自身的人格魄力。显示着这一代人生活中的历史烙印和心灵创伤,更揭示这一代人的自强自息和奋发精神。青春是照明的灯火,青春是启明的星光,在《女大学生宿舍》中,你更能体会青春的庞大力量,因为青春无敌。

本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175

主题

9114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5年8月22日
在线时间
4440 小时
精华
0

2018晒宝大赛

发表于 2018年6月30日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日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1日 14:41 编辑

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协助孙中山制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廖仲恺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他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电影《廖仲恺》叙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家廖仲恺1922年6月至1925年8月20日期间的斗争生活,集中表现了他清廉正直,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革命家气节、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过程和在孙中山死后他与各种反革命势力的坚决斗争。影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同时,着力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高尚情操和献身精神。主要演员的表演形神兼备,真实感人。在中国的影视剧中,把民国名人演得最精彩的,不是古月、唐国强饰的毛泽东,也不是孙飞虎饰的蒋介石,而是很多人都不大知道的这两个 —— 董行佶的廖仲恺,赵有亮的瞿秋白。两部作品分别是1983年的电影《廖仲恺》和1987年的电视剧《秋白之死》。这两个演员把这两个历史真实人物诠释得之好,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形神俱佳”。在后来拍摄的大量民国年代影视剧中,包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没人能胜过董、赵的这两个角色。在《廖仲恺》这部影片中,董行佶饰演的廖仲恺非常出色极具艺术感染力,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主角奖。评委会对董行佶的评语是:“董行佶同志在《廖仲恺》中以出色的创造,留下了民主革命先驱者廖仲恺的光辉银幕形象,表演上神形兼备,从容自如,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遗憾的是,影片才上映不久,就传出了他自杀离世的消息。为逝者讳,我们不方便再过多的谈论董行佶自杀的原因。那时的演艺圈不像现在这般混乱,那时的艺人也不像现在这样早已练就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躯。所以,当谣言和中伤瞄上了谁,很可能就会引发一场悲剧。董行佶去世的原因,在当时的媒体中是和“失去心理平衡”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平衡”作为一个新的词汇,也就在那时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如今几十年又过去了,“心里不平衡”,早已成了人们调侃和自我调侃的常用语。有位影评者说得好:电影(艺术)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大家来看电影不就图个“精气神”麽!如今,能给观众带来“精气神”的电影确实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如此这般,所以,我们就更加留恋电影《廖仲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日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廖仲恺》是汤晓丹执导,董行佶、梁月军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脱险离开广州。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被捕。廖夫人何香凝痛斥陈炯明。在各方的压力下,陈炯明对廖仲恺明放暗杀。廖仲恺夫妇在码头工人郑剑父子的掩护下,终于脱离险境,赴上海与孙中山会合。总参议胡汉民等人要廖仲恺劝说孙中山放弃与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来往。廖仲恺经过与李大钊的接触,得知中山先生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造国民党的新主张,非常赞成。他受孙中山之命两次出使日本与苏俄代表越飞会谈,为 "三大政策" 的制定,打下了基础。1923年春,陈炯明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长兼广东省省长,为革命政府殚思竭虑,为政清廉。由于军阀从中作梗、工作缺乏人才,廖仲恺烦恼不已,中共领导人林伯渠送来一批青年干部帮助廖仲恺,郑剑和未婚妻碧影也在其中。廖仲恺支持孙中山。和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胡汉民见风驶舵,骑墙观望。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廖仲恺兴奋不已。但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勾结,预谋以商团势力为主,联合军阀势力,发动叛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威胁利诱廖仲恺、遭廖仲恺拒绝,廖仲恺被迫辞去省长职务,由胡汉民替代。胡汉民一味迁就,助长了商团气焰。双十节这一天,叛乱终于发生,廖仲恺心情沉重。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全权代表指挥平叛,在工农军和黄埔军校学生的配合下,叛乱被平息,广州这个革命据点得到巩固。1924年底,冯玉祥在北京发动革命成功,电请孙中山北上。为了革命大业,孙先生抱病北上,临行叮咛谬仲恺注意巩固胜利果实,坚持三大政策。1923年初省港大罢工爆发,廖仲恺态度鲜明的支持工人同帝国主义的斗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北平,廖仲恺号召民众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革命。廖仲恺的行动使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恨之入骨,一个暗杀阴谋正在形成。1925年8月20日凌晨,民主革命的著名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暗杀,时年48岁。

本片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董行佶),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日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部获奖的优秀戏曲片。pygjl 友对它评论完美尽致。这里就借花献佛,与大家同赏。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初是七龄童于上世纪40年代自编自导自演的幕表戏,取材于《西游记》中《妖魔三戏唐三藏,八戒智激美猴王》等章节。1957年,该剧经七龄童与剧作家顾锡东整理改编,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荣获剧本、演出、舞美、演员等多个奖项。196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局组织创作小组集体改编,由顾锡东、贝赓执笔,把原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孙悟空大破平顶山》两剧揉合改编成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影片发行至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63年,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摄制发行成功,使绍剧达到了红极一时的巅峰时期。1961年,浙江绍剧团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进京演出,轰动京城。同年10月10日,由周恩来亲自安排,绍剧《孙悟空三彩色打白骨精》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了高度评价。毛泽东、董必武、郭沫若三人都曾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至今让绍剧界引以为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浙江绍剧团虽数代易人,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年都要演出几十场,从农村草台到城市剧场,久演不衰。该剧还多次应邀赴日本、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2011年,在毛泽东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50周年之际,浙江绍剧团大胆作出决定,复排青春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禀承“保留经典、原汁原味”的宗旨,其所有角色均由优秀青年演员饰演,且司鼓、主胡也由青年演奏员担任,其中“90后”占了绝大多数。浙江绍剧团保留该剧原有经典的台词、唱腔及表演,在舞美、灯光、服装上加以美化。在保持“一桌二椅”传统的前提下对舞台环境进行精心打造,保持舞美风格的清新淡雅,重返《西游记》神话中美轮美奂的仙境。2011年11月,青春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浙江绍剧艺术中心首演。曾参加1961年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和电影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组人员六龄童、筱艳秋、傅马潮等老一辈艺术家应邀观看演出。与前辈们精湛的表演相比,这些青年演员还显得稚嫩,然而台下的绍剧前辈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以表达他们心中的欣慰。2011年11月30日,一台由几代绍剧人共同打造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纪念版在绍兴大剧院上演,演出阵容集合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绍剧演员,绍剧悟空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了。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说:剧种的生命靠优秀的保留剧目来支撑。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已经闻名天下,而且获得毛泽东题诗的殊荣。历经半个多世纪,至今在戏曲舞台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深受观众的欢迎,说明它确实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精品。戏剧教育家、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表示:“该剧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生动,富于情趣。老艺术家功力深厚,风采依然;中年演员技艺娴熟,挑起大梁;青年演员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显示了剧团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面貌和实力。”专家们表示,该剧所传达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纪念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演出,把传统文化、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让绍剧经典不断散发艺术光彩;二是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该剧对帮助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分清荣辱,有积极的教育意义。(pygjl 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日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2日 16:45 编辑

神话戏曲片《火焰山》是根据吉林省京剧团演出的传统京剧《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改编摄制的。这出戏从舞台到银幕,经历了一个艺术上的再创作过程。黑泽明说:“欣赏一部影片,如果没有一种叫做电影美感的东西,那是不会感动人的。这种美感只有电影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表现得很完善,使看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激动的心情。观众正是被这种东西所吸引才去看电影,而拍电影的人也正是为这点才拍电影的。”银幕上的《火焰山》与舞台上的《火焰山》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影片把戏曲片的写意手法与故事片的写实手法融合一体,借助于电影特技的艺术表现手段,突破了戏曲艺术在表现方式上的虚拟性、假定性以及舞台空间的限制,把在舞台上所无法直接表现的神话世界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银幕上,让想象中的虚幻场景变成银幕上活生生的形象领域,从而使影片于色彩绚丽、奇异多姿的浪漫主义艺术情境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影片《火焰山》的再创作中,特技担负了重要任务。这不单体现在特技镜头的数量和难度上(特技镜头近二百个,约占全片镜头总数的五分之二,如孙悟空探视火焰山、铁扇公主变化、孙悟空斗红孩、砍头劈身、金箍棒变大,野外起风、悟空变蜂、腹内悟空、铁扇公主吐猴等。其中多数镜头需要经过三 —— 五次曝光才能最后完成)。新的课题还在于,这些特技镜头不再是游离于情节、人物之外的点缀、陪衬,而是多集中在重场戏中,聚结在戏的精髓里。京剧电影《火焰山》沿袭了传统文化结合曲艺艺术,刘喜亮,王凤霞的精彩表演更是锦上添花。
剧情简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此时虽已值深秋,他们却感到酷热难当,个个汗流浃背,经询问,才知前面有一座方圆八百里的火焰山,终年烈火熊熊,四周草木不生。每隔10年才能从铁扇公主手中借来芭蕉宝扇,熄火降雨,种收五谷。孙悟空当即决定到芭蕉洞去借宝扇。铁扇公主因遭牛魔王离弃终日抑郁不乐,又因儿子红孩儿被悟空降服,而欲报此恨。她不顾悟空以礼相求,挥动宝扇把悟空扇得无影无踪。悟空在小须弥山向灵吉菩萨求教,得到一颗定风宝珠。他二次来到芭蕉洞,铁扇公主连扇三扇 ,悟空巍然不动。铁扇公主回洞内闭门不出,悟空巧施本领,钻入铁扇公主腹内。铁扇公主痛苦难奈,遂将一把假扇子借给孙悟空。悟空归来,师徒欣喜万分。悟空与八戒前去火焰山灭火,不料越扇火焰越高,悟空为救八戒,竟被烈火烧伤,险些葬身火海。唐僧见状心中悲痛,八戒知难而退,欲重返东土,遭到沙僧痛斥。悟空矢志不移,不顾火伤,到积雷山找当年的结义兄弟牛魔王去再借宝扇。牛魔王身居摩云洞,终日与玉面公主寻欢作乐。牛魔王闻得孙悟空前来大为不悦,他心怀悟空收伏其子之恨,竟与悟空刀兵相见。八戒赶来助战,牛魔王闭门不出。悟空急中生智巧施分身法,变作牛魔王再去芭蕉洞。铁扇公主分不出真假,殷勤接待假牛魔王。悟空索得宝扇,现真相而去。不料,牛魔王又变猪八戒模样将宝扇骗回。悟空与八戒兵分两路,决心夺回芭蕉扇。猎八戒在摩云洞大显威风,打散众妖,火烧玉面公主后,赶到芭蕉洞助战。悟空正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与众天兵大败铁扇公主,牛魔王显出大青牛原形,口吐大火欲烧悟空,终被悟空擒住。铁扇公主见状,献出宝扇以救牛魔王性命,恰值观音菩萨携善财童子前来,收伏了牛魔王。悟空用宝扇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打开了西行之路,百姓们安居乐业,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取经之路。

本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戏曲片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3

主题

533

回帖

138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3年7月25日
在线时间
50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2日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山田心 发表于 2018年7月2日 16:20
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部获奖的优秀戏曲片。pygjl 友对它评论完美尽致 ...

拙文一篇得青睐,入崽兄大帖,甚感荣幸。支持必须的。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4日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利益》是一部在1978年由法国、意大利联合摄制的彩色故事片。那个时期,法国拍摄了不少的政治性很强的影片,象《总统轶事》(原名《个人意志》)、《 Z 》等。影片的导演安 · 凯亚特还导演过《来自太空的威胁》。《国家利益》这个片名就带有法国人的自嘲。但是,它嘲讽的仅仅是法国人吗?片头字幕有这样一段话:“影片献给著名生物学家唐 · 茹斯丹,他临终前曾说:如果人类把用在军火上的钱用于生物学,那么,人至少能活120岁;能将青春保持到90岁。可惜钱都用在军火上了,人的寿命依旧那么短。”这部影片以鲜明的政治倾向与犀利的笔触,形象而真实地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在影片《国家利益》当中,国家利益却成为一小撮资产阶级政客欺诈、愚弄民众的虚伪政治口号。所谓的国防部长、军火局长、情报局长,实质上是军火商、战争贩子、疑冕堂皇的刽子手。片中的女记者,她为了揭露军方向非洲某国贩卖军火的内幕,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死亡威胁所动,最终为她的职业道德和信仰献出了生命。一个好记者,能不避艰险、不惧权贵、不贪图金钱,用她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
剧情简介:国家武器装备局局长勒鲁瓦将价值1450亿旧法郎的武器售与非洲国家汤戈,他又同意法国情报局长若班的计划,通过军火商梅斯朗暗地里将一批军火卖给“扎南”地区的反叛者。这样不仅赚取了巨额利润,而且可以在这一场鹬蚌相争中,使法国在这一地区享有特权。勒鲁瓦和若班把这种明明是肮脏的交易说成是“国家利益”。勒鲁瓦大言不惭宣称,如果法国不能大规模生产武器,法国经济就会受到严重损害,1300多家兵工厂将关闭,27万名工人就会失业。法国生物学家马罗教授反对战争,对于政府公开贩卖军火的勾当深恶痛绝。当勒鲁瓦受到国防部长嘉奖时,马罗教授立即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勒鲁瓦贩卖军火的丑行。不久,马罗去罗马参加国际生物学年会,收到了记者维托里奥送来的关于勒鲁瓦、若班同时向汤戈政府及扎南地区出售军火的材料,并有他俩在扎南活动的照片,马罗对此极为气愤。为维护和平,他告别好友罗马大学生物教授安杰拉女士,准备返回法国揭露当局的罪行。他同和平协会负责人穆兰商量的计划被告密者泄露了。当马罗教授乘车返回巴黎时,若班下令特工制造“车祸”,使马罗翻车丧生。马罗教授的死讯引起了安杰拉的怀疑,她深信,马罗是当局为了杀人灭口而牺牲的。她决心冒生命危险去巴黎揭露真相。安杰拉抵巴黎后,得到马罗生前好友们的支持,准备在第二天晚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马罗教授让她保存的复制件。勒鲁瓦闻讯,就在当晚亲自出马,威胁利诱安杰拉,企图迫使安杰拉就范。安杰拉顶住了巨大压力,表示要坚决斗争到底。第二天,若班下毒手了,当安杰拉在穆兰陪同下准备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人刚出门,就被警方强行拘留,而且指控安杰拉是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一直在从事损坏法国名声的勾当。在假证面前,安杰拉严词反驳,当然无济于事,因为安杰拉的对手是一个国家政权机构。勒鲁瓦已为安杰拉作好安排,她被送到纽约的当天晚上就被特务暗害。法国广播台却向法国人民报导安杰拉服毒自杀。为了维护和平,反对战争,马罗和安杰拉这些正义的人们,在“国家利益”的美名下一个个被置于死地。肮脏的军火交易仍在继续。。。

本片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1日 20:51 , Processed in 0.0607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