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大山田心

电影连环画收藏漫谈及赏评汇编(刷新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5日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有的题材触目惊心、引人入胜:如《405谋杀案》、《R4之谜》、《东港谍影》、《阳光下的罪恶》等。

一桩杀人案 —— 幕后黑手行凶!替罪羊 —— 缘何蒙冤受难无端被捕?老公安怎样缉拿凶犯狡兔三窟?电影《405谋杀案》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文革”后期,我公安人员根据一桩杀人命案的蛛丝马迹,揪出心怀鬼胎的反动分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惊险故事。1980年,该片上映之后,在全国造成了万人空巷的巨大轰动,创下了观影人次过亿、票房收入过亿的影坛奇迹,是当之无愧的“票房霸主”,更是当时电影观众心中的“大片” 。《405谋杀案》是导演沈耀庭借鉴西方影片的商业模式结合中国影片摄制的成功尝试,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影片。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它是一部推理影片。惊险的故事、紧凑的情节、悬疑的样式、以及大胆的拍摄手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精彩不断。它与外国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人证》等推理影片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同时还具有英雄悲剧的性质。一般的侦探推理片注重的是情节跌宕曲折离奇,从审美角度讲,它的作者与观赏者都强调其轻松娱乐的价值;而英雄悲剧片则注重人物性格的肃穆庄重的刻画,其审美价值在引人深思的教育认识方面。这部影片的编导是一个新的艺术体裁形式的发明家。他把这两者如此有机地熔于一炉,可以说是创造了我国第一部推理悲剧片。《405谋杀案》受到日本推理影片《追捕》的影响是很深的。附带说一句,在公安人员于桥头堡追捕方明山时的一段音乐中,有一个旋律竟完全与《追捕》中的一段相同。但是,《追捕》中杜丘与警视厅一开始的冲突,还是因为杜丘尽管身为检察官,当有作案嫌疑而不可辩解时,仍要受到法律过问的缘故;而在忠于事实、忠于法律这一点上,杜丘与警视厅并没有根本性质的冲突对立。《405谋杀案》则不同,推理破案人陈明辉作为东海市公安局的一个成员,与以徐亦斌局长为代表的东海市公安局这个司法机关最终明朗了根本对立的冲突,以致陈明辉最后根本无法使整个案子破案结案。405谋杀案的凶手,不管是直接的还是幕后指挥的,在影片本身中并未如一般故事中所谓的“一网打尽”。不但如此,主人公陈明辉后来还自己作“案”,擅自放走了公安局认定的该案的“凶手”,那个已内定枪决的“死囚犯”方明山,终于使自己也卷入了这一“案子”中,并采取了一个类似雨果《93年》中郭文擅自放走“死囚犯”朗德纳克而自己顶替“死囚犯”的“替罪”法,向东海市公安局徐局长“投案自首”而告终。故事末尾情节的翻转有些让人不寒而栗,身边的助手、领导竟然全是虎狼,老侦察员瞬间成为了孤独无助的弱势人物。所以说,《405谋杀案》的这个剧情安排既照顾了老侦察员银幕英雄的形象,亦不违背悬疑片的一般公理。这是一部被严重忽视了的影片,年轻影迷大多对此片少有印象,但这部摄制于1980年的黑白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极重要的的地位,可以说,此片是20世纪最出色的华语悬疑片之一,并且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侦探片。《405谋杀案》深谙希区柯克的精髓,整个悬疑故事的设置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全在情理之中,特别是对细节的处理,应当说是炉火纯青。而其融合犯罪、悬疑、社会、政治惊悚的独特风格,加上一点后文革时代背景的元素摄入,让这部作品确实具有特别的意义。这部电影的情节构思、人物刻画、道具安排等都很出彩,尤其是推理形式,老范儿,有味道。演员仲星火也在自己56岁的年纪,成功出演了一个高大的智勇双全的英雄。其深明大义、忍辱负重的公安形象深入人心。《405谋杀案》在今天看来确实是个惊喜,一些在过去似乎只有欧美、日本演绎出一系列佳作的影片类型,在本片中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水准。悬疑,社会派,政治隐喻,阴谋论,反体制英雄,这些中国电影中稀缺的元素在其中闪现令人感到兴奋。虽然,本片的出现和创作空间有它的时代背景,但是其在剧情组织上的连贯和完整、人物塑造的饱满上,依然值得今天尝试相似题材的电影人借鉴,更关键的是,本片展现出一种创作者富有诚意的探索和深挖精神,于剧情的抓人和反转之外,更尝试表现社会现实的努力,值得尊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6日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16日 13:29 编辑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R4之谜》是由李云东、李安棣执导,张力维、邵慧芳、乔榛、陈牧主演的一部刑侦片。讲述了197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在江陵市医化所助理陈小小的实验室内,助手张秀秀突然死亡。市公安局侦查科冯科长,率人立即赶赴现场,刚毕业的侦察员李安也在其中。此案很快了结:张秀秀因与陈小小吵架而服毒自杀,陈小小以 "逼人致死" 罪被判刑20年。1978年的一天,已成为公安战线骨干的李安,不顾长途办案的劳累,参加了未婚夫路沙的论文获奖大会。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路沙却满腹惆怅、思绪万千,勾起对往事的回忆。7年前,陈小小和路沙原是一对恋人,获奖论文的初稿凝结着他们共同的心血。如今他获得了荣誉,而在事业上曾给他帮助和鼓励的陈小小却成了罪犯,他不由得拿出同陈小小的合影看着、想着,心烦意乱地信步来到江边。这时,李安来到路家,偶然发现了他们的合影,意外的发现搅乱了她的心,她含怨来到江边寻找路沙。路沙对于李安的质问,感到十分内疚,想当初在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时,李安抚慰了他那颗受伤的心,于是他向她担露了心中的一切。当路沙讲述了陈小小出事前的一些情况后,敏感的李安发现了不少疑点。但是,为 "情敌" 翻案,需要拿出真正的勇气。此时,李安想起父亲曾对她说过:人要追求真实的生活。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感,都促使她下定决心。此时,陈小小案件因牵涉到一起重大案件,局长正要复查,李安提供的情况对案情的侦破起了推动作用。她得到局长的信任,踏上复查的征程。李安到农场后,对陈小小进行了审问,可陈小小对她提出的疑点却矢口否认,也不提及路沙。经过调查,李安理解了陈小小。原来,陈小小几年来为自己的案件申诉多次,而每次都以 "诬陷好人" 被驳回。几经折磨,使她的身心一再遭到摧残,对有些问题她自己已无法说清了。这次李安的到来,提到了一些她只对路沙说过的话,更使她怕恐不安。李安感到要真正打动陈小小的心,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换取。这时,农场场长秘密下令赶走李安,并要将陈小小禁闭起来。看来,幕后者就要登台,她俩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为打开陈小小的心扉,李安只有在爱情方面做出牺牲,以唤起她对生活的希望。当陈小小得知路沙仍在思念她时,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把埋藏在心底的话全部倾吐出来。真相终于大白了,原来陈小小的老师、路沙的舅舅康亦秋,是诬陷陈小小的真正罪犯。7年前,康亦秋在职秘密研制一种杀人药物R4,被陈小小发现了。为了灭口,他害死张秀秀,嫁祸于陈小小。在这次侦破中,李安机智地逮捕了农场场长的后台、指使康亦秋研制R4毒品的人,也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冯科长。
80年代塑造女公安侦察员最优秀的演员可谓张力维莫属,那双锐利充满睿智的眼睛,带着女人温柔的色彩。在电影《猎字99号》、《R4之谜》中她都成功塑造了公安人员的角色,并到公安部门体验生活,练格斗,驾驶摩托车等,逼真塑造了青春靓丽、堪称经典的英武女警形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7日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17日 14:44 编辑

《东港谍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78年拍摄的一部优秀反特故事片,根据尚弓编著的反特小说《斗熊》改编。讲述的是我公安侦察员依靠群众,挖出妄图窃取我新型军舰图纸情报的潜伏特务,揭露某外国情报机关,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的故事。影片情节跌宕起伏、真实感人,充分展示了我公安侦察员大智大勇。1976年初秋。一天,东港市耀华船厂工程师黄振颐携带新型军舰 "东港" 号部分图纸从海军设计院回厂,不料,途中突遭 "车祸",图纸被劫案发后,侦察科长钟垒等在去广州的火车上发现了冒充采购员的敌特交通孟德宝,他们立即将其逮捕。当孟在逮捕证上签字时,突然一声爆炸,孟当场毙命。原来,敌人在孟使用的钢笔上安装了微型炸弹。公安人员从孟德宝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只不锈钢熊,并在其使用的手绢上发现了联络用的 "显微点",经放大分析,获悉了敌人的联系信号及幕后指挥 —— 某国特务伊凡诺夫,代号 "芸",敌人的行动目标是 "东港" 号新型军舰总图。船厂技术图书室管理员夏芸,曾为外国 "专家" 杨斯基做过翻译,"专家" 走后,她突然精神失常,黄振颐向她求爱,也屡遭拒绝。一天,黄振颐正在大会上发言,夏芸突然收到一份母亲急病的电报,她马上离开会场。此时,有人企图到黄振颐办公室窃取图纸,保卫科早有防范,敌人未能得逞。现场发现了夏芸的鞋印,使黄振颐大惑不解,他想问个明白,没有成功。经过调查,公安人员了解到:给夏芸发电报的人与伙同孟德宝窃图的人外貌相仿;当年杨斯基曾送给夏芸一只和孟德宝遗物中那只一样的不锈钢熊;技术员吴鹏曾称杨斯基为 "伊凡诺夫",于是,钟垒在黄振颐的配合下,给敌人制造了作案机会,结果发现,盗图之人竟是吴鹏。经过侦察,退休在家的高文正是给夏芸发电报的人。夏芸在钟垒等人的启发帮助下,也道出事情的原委。原来,杨斯基临走时,企图利用夏芸搞情报而遭到拒绝后,在夏芸的咖啡杯里放了致幻剂,导致其精神失常。如今,为了转移视线,又屡屡嫁祸于夏芸。我公安人员根据侦察逮捕了外籍船员沙林,获悉和沙林一起的旅行家霍夫曼就是当年的杨斯基 · 伊凡诺夫。人赃俱在,敌人被一网打尽,我公安人员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沈耀庭,从影40多年,在上影厂的导演圈里算是个多产导演了。1960年沈耀庭自部队复员,开始做放映员,后又去上影画报当记者,是年6月调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做场记。由于沈耀庭刻苦用功善于学习,于1976年导演了处女作《东港谍影》,之后又编导了电影《405谋杀案》,在全国一炮打响走红,当年创下一亿多观众的最佳票房纪录。这部影片热情歌颂了毛主席的革命公安路线,着重表现了在中共党委领导下的公安人员、民兵和群众“三结合”侦破组这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出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及其在对敌斗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揭露了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罪恶阴谋,批判了侦破工作上神秘孤立的错误路线和思想。作品努力塑造了我公安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18日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阳光下的罪恶》是国内公映的根据阿加莎 · 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的第三部影片,前两部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阿婆用自己的智慧编织了无数的迷题,给侦探推理爱好者们准备了一席饕餮盛宴,也给影视业留下了无尽的金矿。《阳光下的罪恶》按照同人、爱好者、编剧导演们和阿婆自己等不同人群对作品的排名,这部原著似乎并不靠前,但这部电影却是一部实打实的精品。开头田野上的凶杀案那一段有些莫名其妙,也不特别引人注意。似乎只是为了与后面揭晓谜底时呼应。从结构和手法上看,应该是英伦电影的特质之一,属于慢热型。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会感到很无聊。经过前面的小插曲,电影正式开了头,大侦探波洛受人之托,要解开一个宝石被调包的案子。几个片段交待后,所有的故事集中到一个孤立的小岛上。这似乎是阿婆最喜欢的套路,封闭的空间,有限的人物,每个人的身后似乎都有秘密,不把故事看到底,你别想知道答案。午餐的交代是一处重要的伏笔,这是全篇的时间标准,因其无法改动,成为逻辑推理的唯一时间坐标。在阿婆的作品中,钟表作为计时器似乎非常不可靠,因为机械故障或者人为的操作,钟表经常成为半吊子推理者的绊脚石,掩盖事情真相的烟雾弹。随着人物集中到岛上,故事开始了。不能不提的是,影片的画面真美。湛蓝的海水,晴朗的天空,绿树蓊郁的小岛,点缀在其间的建筑,仪态万方的绅士淑女,都是那么养眼。不得不佩服英国,这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世界的领跑者,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在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积淀甚厚,这种优雅的格调,别人学也学不来的。英国谚语说,历经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人物在金钱之外的那一分派头,那种谈吐举止和举手投足,都有十足的味道。演员的选型我们也很喜欢,波洛的睿智,老板娘的真诚和念旧,女演员的奢华和轻佻,作家的做作,剧场老板夫妇的市侩,年轻夫妇的龃龉,小女孩的叛逆,都是那么得到位,似乎剧中的角色就是为这些人度身定做的。这体现了演员的功力,导演对剧本精髓的参透和小说与电影创作团队气场的一种契合。英国片子很多都是慢热型,但剧情的进展会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作品是一种含蓄内敛的风格,只有细细体味,才能尝出其中的妙。没有一定欣赏水平,还真难以消受。岛上的生活本来是一段美妙的假期,但平静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凶案发生了,女演员被杀了。摆在波洛面前的,是一道难题,从时间上看,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在现场的证据,而且还都有其他人的证明。而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认定的嫌疑人,这对侦探来说,无疑是一种干扰,对观众来说,也起到搅浑水的作用,让你把悬念留到最后。影片的结尾也很经典,阿婆的一贯风格。所有当事人聚集到一起,波洛通过分析把谜底揭开。这其中只有推理和分析,并没有新的证据添加,这让情节的档次一下子提升了。能够摆下一道难题,把你彻底弄晕,又能不额外找证据,让案情自圆其说,阿婆高。保持了原作的风貌,利用了阿婆的智慧,又用电影语言让片子如此妥贴,导演也高。总而言之,阿加莎 · 克里斯蒂编创的故事严谨性、合理性、趣味性都毋庸置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0

主题

72

回帖

200

积分

连趣工人

注册时间
2015年9月24日
在线时间
6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18日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趣常青树,论坛日不落。楼主在这里将近贴了3000余部电影、电视剧和戏剧连环画封面。按照每天赏评一部影片来算,就是介绍其中的一半,也要4年的时间。期待。

2

主题

237

回帖

403

积分

连趣工人

注册时间
2013年1月20日
在线时间
15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18日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副其实的副队长,强![em207]

20

主题

2万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8日
在线时间
467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18日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主题

533

回帖

138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3年7月25日
在线时间
50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19日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楼主原来也是收藏绘画连环画的,对电影连环画感兴趣是半途转向。他收藏的绘画连环画数量也在万本以上,而且没有再版书。

0

主题

56

回帖

172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16年2月29日
在线时间
5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19日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期待3、4、5、6、7。。。的精彩。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0日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20日 15:34 编辑

三,有的题材借题发挥、明题暗做、题内有题、题外有音、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如《药》、《蛇》、《羊城暗哨》、《瞬间》、《三十九级台阶》等。

《药》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4月25日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人物原型秋瑾)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前夕,由于当时领导辛亥革命运动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他们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使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心肝炒食。秋瑾也因此被告发入狱,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鲁迅以此为背景,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提笔开《药》。鲁迅以秋瑾来做“夏瑜”的生活原型,用“夏瑜”来悼念鉴湖女侠秋瑾。从名字上联系,人们的普遍解释为:“夏”“秋”相对,“瑜”“瑾”互映,“瑜”“瑾”皆从“玉”。在中国人名中往往取其颂美之意。华老栓姓“华”,夏瑜姓“夏”,连之则为“华夏”,以此来写当时社会的落败,不仅迷信还为此杀害同胞用其血来治病。有人或许认为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事实上,鲁迅对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很直接,“夏瑜”谐音“夏逾”,“秋瑾”语拼“秋近”,夏天过去秋天自然临近,因此¨夏瑜”即为“秋瑾”。这里既不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也不是什么暗指,而是直白,是素描,是让人们一目了然,是让人们心神领会。它不仅表现了鲁迅对秋瑾女士的尊敬和悼念,还寄托了鲁迅对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们的崇敬和惋惜。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仅需要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胆略和豪气。

贫民华老栓夫妇拿出长期辛勤积攒而舍不得花的钱,为小栓治病买 "药" —— 人血馒头;在茶馆里,茶客都对 "人血馒头" 津津乐道。老百姓都相信人血馒头是治肺痨病的 "包好" 的良 "药",但是小栓服了人血馒头还是死了,可见,这所谓的 "良药" 其实是使人早日丧生的迷信之药。从这点来看,电影揭露了封建统治对人民群众思想的毒害,反映了广大民众迷信、愚昧和落后的社会现实。但是,《药》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小栓治病的馒头上,蘸的是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身上流出来的鲜血,因此,这味 "药" 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夏瑜是为民众奋斗的革命者,革命者以不畏强权赴汤蹈火甚至流血牺牲去建设民主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然而,就义之时,夏瑜却成为民众围观、取乐的对象;华老栓们并不知道夏瑜的血是为他们而流的,所以才 "潮一般向前赶" 看杀人找乐子,才对夏瑜的死无动于衷而羡慕夏三爷赚了一笔,才为小栓能吃上夏瑜的血而庆幸不已。茶客从老到少,没有一个是夏瑜的知音。"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 确是可悲。"名曰同胞意未同,徒劳流血叹无功。" 革命行动失败了,不能救国;夏瑜的死也不能唤醒民众的愚昧和麻木,而且华小栓服错了药,还贻误了治病。国家疾未治,民众病未医,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可说是一剂无效的 "药"。,鲁迅清醒的意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鲁迅赞赏其精神,但不认同其方法。夏瑜的进步思想和行为不被民众所理解,甚至连夏瑜自己的母亲都不理解儿子的革命壮举。通过夏瑜的悲剧,鲁迅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轻视群众,脱离群众。至于如何教育民众、唤醒民众,电影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鲁迅先生作这篇小说时,还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战土,他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济世良 "药"。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写华夏两家的悲剧,为的就是启发人们尤其是革命者,去探究疗救中国病态社会切实有效的良药。影片结尾处,夏奶奶上坟的时候,忽然在夏瑜的坟顶上发现了一个花圈。在寂寞荒凉的荒野,这花圈发出异彩,暗示出夏瑜并不是完全孤寂的,而是有无数革命者从他的牺牲受到教育和鼓舞,踏着他的血迹前进。它表明了尽管反动统治阶级对革命者实施残酷的屠杀,却无法扑灭革命的火焰。夏瑜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革命仍然是有前途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1日 20:51 , Processed in 0.0587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