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大山田心

电影连环画收藏漫谈及赏评汇编(刷新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羊城暗哨》是由卢珏执导,冯喆、狄梵主演,海燕厂出品的一部惊险反特故事片。它以一种新角度表现了我公安人员不怕牺牲、与敌特斗智斗勇的故事。编导设置了曲折的情节,藏下一个个悬念,以达到出其不意、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同时让主人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经受考险,显示其超凡的智慧和胆略。影片将故事放在新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中,体现出社主义祖国的强大聚心力,和敌特分子的倒行逆施定会归于失败的必然性。该片故事改编于当时震惊全国的“羊城第一案”。“1952年,广州市大东公安分局收到两封匿名的举报信,举报一伙反动分子计划从本地的黄沙码头上船,劫持从广州到海南岛的客货轮船,在10月份联合国开大会时,先到菲律宾,然后开到联合国去控诉共产党,之后再投奔台湾。”《羊城暗哨》是中国影坛上影响很大、艺术价值很高的一部影片,它和60年代珠影厂的《跟踪追击》、八一厂的《秘密图纸》是新中国反特故事影片中最为突出、最有代表性的3部电影作品。反特片作为故事片题材的一种形式,因其情节紧张、惊险,充满悬念,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且在观众中有着广泛的话题和评论,早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看的故事片类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上影厂曾拍摄过《天罗地网》、《斩断魔爪》等反特片,由于其艺术技巧没有很好地表现到位,影响甚小。而长影厂拍摄的《无形的战线》、《虎穴追踪》、《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徐秋影案件》、《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前哨》;八一拍摄的《激战前夜》、《秘密图纸》等反特影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部《羊城暗哨》,则是代表了新中国电影“反特片”类型的最高成就。影片拍成上映后,迅速风靡全国,还被译成5国语言在国外许多地方放映。影片主要讲述了我英勇机智、英俊潇洒的公安侦察员王炼,化装成被我边防军捉获后因伤重而死的特务209,通过另一特务“小神仙”的引见,打入敌人内部,住进了女特务“八姑”家里,寻找特务头目“梅姨”,从而侦查到暗藏的这个特务集团,正在积极拼凑一个所谓的“中国人民代表控诉团”,妄图偷越国境,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反革命事件的罪恶行动。打入敌特内部的公安侦察员,历经艰险,与敌特马老板、八姑和幕后的特务头子“梅姨”斗智斗勇,终于联合公安里应外合,将敌特一网打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享有“南国第一剧作家”美誉的陈残云,将这一真实案件,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既真实又虚构的公安侦察员打入敌人内部为主要线索,展现出更符合反特片剧情的惊险、紧张、曲折、复杂的情节,特别是特务头子“梅姨”在最后一刻露脸,竟是八姑家慈眉善目的女佣,给观众造成了一种意料不到的效果,从而有力地揭露了敌特的狡猾和阴险。影片中,冯喆主演了侦察员王炼,从公园接头的反诈,到住进八姑家取得的信任;从侦察敌特的行踪,到沉着通过马老板的考验;从机智得知陈柏之医生的被挟,到船舱上英勇擒敌的果断;乃至最后从船上找出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投入江水的奋不顾身;冯喆发挥了他以往潇洒自如,不露痕迹,以及善于刻画人物微妙心理变化的表演风格,全力塑造出了一个机智、勇敢、思维敏捷、判断力、应变力极强的公安侦察员的形象。由于此片是以一个公安侦察员与众特务进行较量为主要情节展开,因此出演此片中几个特务的演员很有戏量,非常值得一提。狄梵,精心扮演“八姑”这个女特务形象,最对戏路,发挥了精彩的演技,不但本片成为她个人最为光彩的银幕代表作,而且多年来许多影迷还念念不忘她的“八姑”形象。她把这个女人在妖冶背后冷寂的心,还有渴望真爱、对王炼潜藏在心里时时想要倾泻的爱恋,以及自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表演得非常出色、到位。虽说影片对这一人物的举止,都仅仅只是点到为止,并不过多地去用胶片精心渲染和着意表现,但狄梵在这有限的戏份中,靠着自己对角色深入细致的理解,真实地表现出八姑的七情六欲和人物心态,在同类女特务角色的塑造上,别具魅力。梁明,扮演了以女佣刘妈身份作掩护的特务头子“梅姨”这一角色。她在影片三分之二的篇幅,总是以毕恭毕敬、轻声细语的女佣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场船上戏,才始露本来面目。梁明把同一人物、两种角色所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反差,表演得层次有序,泾渭分明,最终达到了一种难以始料的效果,显示出演员的表演才能和对角色的渗透力,令人叫绝。夏天,一向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称,他出演的角色马老板,是一个阴险、狠毒、狡猾的特务头目。韩涛,扮演陈柏之医生这个角色,是因曾出任国民党军医而被敌特强行拉拢的充满痛苦、矛盾的人物。该片在广州实地拍摄。"境中人生,人在境中",这部影片处处体现出南国风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田园特点和城市风貌紧密结合,不像一些电影,喜欢弄个子虚乌有的 "滨海市" 之类,《羊城暗哨》打出 "羊城" 的牌子,处处都有 "羊味"。海珠桥、越秀山、永汉路骑楼、芭蕉林、荔枝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33

主题

2660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9月5日
在线时间
125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此帖如点赞,我真心希望是一万个!!!

233

主题

2660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9月5日
在线时间
125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不知崔永元先生阅后有何感想?他会看到吗?

0

主题

47

回帖

156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16年1月27日
在线时间
5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似家龙老师乐此不疲,想永元连友不过如此。民间也有高手。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1日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4月,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明文规定:林彪是副统帅,是毛泽东的接班人。1970年,林彪加紧进行“抢班夺权”的罪恶活动。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企图攫取国家主席的位子,最终失败。篡权失败后,林彪反革命集团开始策动武装政变。1970年10月,林立果组成了武装政变的秘密骨干力量,取名为“联合舰队”。1971年3月,林立果、周宇驰等人在上海制订了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纪要》指责毛泽东是“现代秦始皇”,是当代暴君,并阴谋策动武装政变。1971年3月31日,林立果召集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秘密开会,指定江腾蛟为南京、上海、杭州进行联系、配合和协同作战的负责人。1971年9月,林彪察觉其密谋夺权之事即将败露,决定谋杀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9月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8日,林彪下达了武装政变手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9月8日至11日,林立果、周宇驰先后分别向江腾蛟、王飞以及“联合舰队”的其他骨干分子传达林彪手令,具体部署杀害毛泽东。他们企图乘毛泽东专列停留上海之际动手杀害毛泽东,后又密谋炸毁苏州附近的铁路桥谋害毛泽东,制造类似“皇姑屯事件”。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赵心水,编剧彭宁、宋戈,由梁波罗、黄梅莹主演的电影《瞬间》,就是根据揭露林彪“571工程”计划,描写林立果等要在硕放炸毁毛主席专列的故事为蓝本改编,影片描写了1971年我空军广大官兵,粉碎林彪小舰队妄图趁毛主席南方巡视间期间阴谋夺权的英勇斗争,热情地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绩。因种种原因,电影审查未获通过,1982年曾解禁,上映大约一周就未再公开放映过。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1971年。在林彪反党集团乘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期间妄图篡党夺权的严峻时刻,空军某部飞机设计师石峰接受了到鹿山工地设计飞机“鳄鱼式的眼睛”的任务。石峰来到鹿山工地,遇到同学宋小鲁和傅小浒。可这里的许多现象引起了石峰的深思:教导队员整天训练;虞主任的机要员冯芝却像个幽灵整天弹着吉他;还有许多不戴领章帽徽的“犯人”。一天,石峰亲眼看到一位老干部模样的“犯人”不惜生命救了宋小鲁,而宋小鲁却听从教导队教练鲍全的命令铐走了老头。晚上,石峰经再三追问宋小鲁,终于知道老头正是已失踪5年的魏铁工同志。夜里,石峰终于找到了魏铁工,可魏铁工却不认他,这使石峰感到这里环境的险恶。石峰趁和宋小鲁上街之际,秘密地向吴浩司令员汇报了魏铁工的情况,并带来了魏铁工给中央的报告。但这一切被“林办”调研室主任虞伏枥所察觉,他设计让石峰的未婚妻贺延声来到鹿山工地。贺延声见到魏铁工声泪俱下,而石峰却无动于衷,这使虞伏枥一无所得。就在吴浩司令员向总理汇报情况的同时,虞伏枥一伙儿也接到“林办”“实施08工程,提前武装接班”的电报。但他们烧毁的电报纸头被“哑巴”拣到,送到石峰手中。石峰、宋小鲁和魏铁工商议对策。特派员邹轸带着林彪的“炸车手令”来到鹿山,但由于南巡列车已经改线,并提前开车,炸车阴谋破产。真正的舰队司令傅小浒见大势已去,孤注一掷,派人去杀魏铁工和宋小鲁,又命冯芝缠住石峰,然后启动“鳄鱼式”。魏铁工、宋小鲁为阻止飞机启动,与“鳄鱼式”同归于尽。敌人接到最危险的电话,大本营下了“禁航令”,冯芝闻讯自杀。傅小浒欺骗石峰驾机逃跑,石峰发觉后消灭了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2日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22日 17:13 编辑

电影《蛇》(又名:莫斯科夜航班)是一部由法国拉博埃蒂影片公司根据小说《第13个自杀者》改编,拍摄的反映前苏联克格勃活动的间谍片。这是一个虚构与真实事件兼而有之的影片。作者力图突破旧间谍片局限在两国之间的框框而扩大为国际性的世界间谍战;另一方面,也竭力避免旧间谍片大多以枪战、格斗、恐怖为主要情节的俗套,而着力表现间谍与反间谍人员之间的智斗。电影《蛇 》是当时最出色的一部间谍影片,法国导演亨利 · 维纳尔给该片配备了强大的好莱坞明星阵容,如尤尔 · 伯连纳、亨利 · 方达、德克 · 博加德、菲立浦 · 诺瓦雷、狄克 · 鲍迦等,清一色的当红巨星。加上台词用法、英、德、俄四国语言,故事空间跨越苏联、法、美、英、德等政治地缘大国疆界,在当年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国际化大制作。它以西方世界和苏联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为依据,充分揭露了苏联霸权主义者在西方各国搞颠覆破坏活动的罪恶行径。这部影片涉及苏、美、英、法、西德五国和各国情报机关的大人物,如何在有限的电影容量里展示这场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这部影片拍摄于“冷战”的冰点 ——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世界石油危机、苏联勃列日涅夫政权骤然加快全球扩张的步伐,插手并控制了阿富汗。法国导演亨利 · 维纳尔在寒彻刺骨的大背景下,拍摄这部间谍片,要传递怎样的信息?在“冷战”中,法国地位尴尬。作风强硬的总统戴高乐不满美英之间的“兄弟私情”,更不肯任北约由英美主宰,他要求美英法三巨头齐肩共管欧洲事务,附带法属阿尔及利亚纳入北约防御。只是,法国曾沦为纳粹臣仆,被美英解放。美国老大哥对戴高乐的桀骜不驯置若罔闻。结果法国1966年退出北约,搞独立防御,并单独与华约媾和。戴高乐的自主外交,与其国力式微很不相称,这让法国吃尽苦头。此片为美英法明争暗斗的生动写照:美国霸道却也仁慈,英国邪恶昭彰,被法国人称为“一筐臭气熏天的烂苹果”。战败的西德受尽“凌辱”,默默沦为苏联与英国情报勾结的牺牲品;法国本跃跃欲试,无奈国小力单,“没有本钱”再展宏图。《蛇》的基调是自怜自艾:一方面丑化英国情报系统,将北约防御漏洞统统算在英国头上;另一方面对美国暗送秋波,乞怜谅解自己脱离北约的任性,甘愿伏低做小,承认其领导地位。影片结尾耐人寻味,英国双料间谍翻云覆雨,让法国情报局长贝尔东苦苦遭受陷害,险些丧命。CIA局长手眼通天,明察秋毫,帮法国人洗清污名,识破苏联反间计。在著名的“间谍桥”—— 格林尼克大桥桥头,贝尔东吊着绷带与中情局长押解苏联间谍,换回美国飞行员,挣回法国的“自由世界”资格。
20世纪80年代初,《蛇》片引进中国大陆。当年最有影响的《大众电影》,以封面剧照隆重推出。1982年1月号刊出胡思升的文章《〈蛇〉的启示 —— 评法国影片〈蛇〉》,说片子对国人有个最大的启示:“西方间谍机关那些为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现代化特务手段:从测谎器到模拟发声器,从五花八门的窃听器到室内闭路电视录像装置,是会增长见识并有所启示的。我们没必要因此而草木皆兵。。。”那是“冷战”年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乃特务之乡。这部间谍悬疑片,还带点科教片的味道。不少桥段配上画外音,不厌其烦地讲解中央情报局如何使用测谎仪、混合录音仿声设备、金属材料分析仪、大型计算机以及窃听和影像拼接等技术。对世界各国媒体的监听与书报翻译,片中“五花八门”的间谍技术,着实让中国观众大吃一惊,大开眼界以至有“草木皆兵”之虞。《蛇》在公映前,曾作为“内参片”在外交部、公安部机关内部放映。封闭了多年之后,中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差距很大,此片很有“科技含量”,从中可以学习军事科学、增长外交知识。今天回头去看,《蛇》在当年的中国,远非先进技术“博览”这一层面所能涵盖。从“文革”转入“新时期”这一历史拐点上,影片传递的信息已超出原意,是法国导演始料未及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2日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22日 17:34 编辑

上世纪70年代,意、法、德盛产政治娱乐片,《蛇》也属这一流行类型。是欧洲左翼影人讽喻西方世界内部偏执的“红色恐怖”,延续着好莱坞批判麦卡锡主义的传统。该片取材于欧洲的间谍丑闻 —— 60年代震惊世界的剑桥间谍案。“二战”前,一帮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加盟英国情报局,私下却憧憬共产主义的浪漫理想,心甘情愿效力斯大林,直到60年代身份败露。剑桥间谍帮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北约绝密情报,最终潜逃莫斯科,成为苏联英雄。《蛇》片虽然面向国际市场,多语种、国际阵容,但当年中国观众的审美感是第三世界叙事,《蛇》的路数很陌生,却反而更得喜欢。所以此片未必走通了国际市场,不期然却在中国中了头彩。隔绝了几十年的中国人,虽不尽解其意,但新奇、别致的叙事,从一欧洲城市穿越到美国都邑的眼花缭乱,让人懵懂中发现还需了解这个世界,学习更新技术与电影手段。当年这部影片宛如一扇慢慢打开的窗户,求知的目光迫切地聚焦在大屏幕上。这超出原作之意,创作与接受之间出现“扭距”。
法国电影《蛇》讲述了苏联一个克格勃上校符拉索夫在赫鲁晓夫时期很得人势,一起与苏共高层领导在莫斯科观礼台上参加“五一”阅兵活动。后来,勃涅日列夫上台后失势。到法国作了外交二等参赞,一次回国时,他要求美国给予政治保护,几经周折,他得以到美国,然后到离五角大楼不远的中情局总部接受测谎和讯问。电影里介绍了中情局(七十年代)在全世界约有20万特工,一年投入100亿美元,总部有一万多工作人员,涉及各个职业,搜集并分析全世界各地的情报和新闻。电影里的中情局的设备除了看不到现在的小型计算机,应该说那时已经是全球最高科技了。符拉索夫到中情局后,经过供述和证实,曾提供了一份在西德、法国、英国几个间谍名单,结果,这几个政府高级官员(军人)其实身份并不明确,中情局还没去调查他们时,有的自杀了,有的被谋杀了,有的被停职检查,并被翻出历史老账,被怀疑为纳粹份子。于是,苏共派特工引渡他回苏联,因为他的拒绝才揭开真相,其实符拉索夫从事的是谍中谍或双面谍的活动,他到中情局一是为了证实苏共组织的特工是否隐匿在中情局,他提供的情报是否会很快被中情局内谍送出,而进行更隐秘的反间谍活动。二是到中情局可以看看美国是怎么样来提供对政治保护的东方政治者进行特殊“关照”,三是他不担心自己回不到苏联,因为美国也顾及到自己作为北约老大的面子。最后,美国政府以一个被俘的战斗机飞行员在“东西柏林”的一个警戒线口岸交换了他,放他返回苏联。冷战似乎就这样冷冷地进行着,其中暗藏着的火烈程度只有特工人员知道。
“圣经上说,最早的间谍是蛇。因为,正是蛇唆使伊甸园的夏娃去偷苹果。”看了电影《蛇》,不能不使人触目惊心,深受启示。电影《蛇》恐怕也是七十年代中期男式巨星摆阵最齐也最风光的一场叫板戏了。仅仅凭借美国的“银幕光头”尤尔 · 布莱纳,美国的“池塘巨星”亨利 · 方达,英国“遥远的桥”的德克 · 伯嘉德,法国的“老枪大伯”菲利浦 · 诺瓦雷等,仅有这四位电影皇帝的联手上线,这本身就足够成为一大国际银幕上的盛事了。即便单从视觉快感上看,也够过瘾了,更不要说观看这部《蛇》的重要一节,那就是享受这些明星上阵献彩,唇枪舌箭,刀光剑影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部影片绝对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间谍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7月23日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7月23日 16:48 编辑

《三十九级台阶》是英国作家约翰 · 巴肯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从南部非洲返回英国的采矿工程师理查德 · 汉内为阻止国防绝密文件落入德国人之手,与德国间谍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小说的文笔通俗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惊险瞬间目不暇接,不愧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惊险小说。这部小说在1915年出版以后马上引起轰动,先后被四次拍摄成电影或电视。有趣的是,每次改编,编剧们常常借用上次改编中出现的经典场景,以至于一些反复出现的情节其实并非出于原著。而“三十九级台阶”的含义也被改来改去,直到2008年(电视版)才算重新回到真正的“台阶”上。以《三十九级台阶》为片名的电影有1935年版、1959年版、1978年版这三部,每个版本各具特色,各有优劣。其中,1959年版基本上沿袭了1935年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但是缺少了老版中令人兴奋的元素;而1978年版的整体风貌与前面两版迥然不同,相同的仅仅是男主人公的名字(理查德 · 汉内)。1959年的这个版本国内很少见到,也就无从评说。
1935年,希区柯克第一次改编这部小说,是许多电影观众心目中的经典。这个版本对小说的改编较大,希区柯克设计了几个以后成为经典的情节,主角在前往苏格兰的火车上跳车脱险,逃亡途中的艳遇(原著中没有女主角),冒名顶替然后被推上演讲台等等,这些情节被以后改编的版本继承了下来。1959年的彩色版本,是由当时的红星Kenneth Moore主演。他把男主角演得挺有传统英国绅士那种慢悠悠满不在乎的味道,从伦敦到苏格兰一路被追捕,看起来却像是周末到郊外乡村步行度假一样,在女子中学的冒名演讲,也是装疯卖傻的逗大家一乐,没有紧张感。现在看这部片子比较吸引人的,是蒸汽火车、伦敦和爱丁堡的火车站。当然,最著名的情节还是男主角跳车逃亡时,选择了爱丁堡城北的Forth Bridge,一座历史悠久,被英国人引以自豪钢结构铁路桥。在这个版本中,“三十九级台阶”成为德国间谍组织的名称。1978年版,这是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的版本,主角挺吸引人的。他既是有荣誉感的绅士,又具有野外生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个版本在故事情节上花了不少功夫,紧张刺激是真正的悬疑片。片中出现的场景也很英国,除了伦敦的火车站、蒸汽火车、大笨钟外,还有苏格兰的乡村和城堡。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部电影最后的高潮部分,男主角汉内要爬到大笨钟外,双手攀着分针,让大笨钟停下来。中国引进了这个版本,是个很有眼光的决定,这个版本也终于成了中国观众心目的经典。《三十九级台阶》不断被改编,反映了约翰 · 巴肯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希区柯克的版本,在英国电影协会(BFI)的“20世纪100部英国电影经典”中排名第四。然而,作为一部现代动作悬疑片,1978年的版本毫不逊色。
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背景,虚构了一出平民卷入间谍战。讲述了英国采矿工程师汉内在一次偶然中卷入了一场德国间谍企图刺杀希腊首相卡罗里蒂斯的阴谋中。由于汉内手中有前英国特工人员斯科特留下的线索,所以德国间谍对他穷追不舍。在逃亡过程中,汉内结识了议员女儿亚利克斯。在她的保护和大力协助下,汉内与英国警方及反间谍机构取得了联系。最后关头,汉内他们终于破解了前英国特工留下的线索。大家走过三十九级台阶,来到炸弹爆炸的总控室 —— 著名的伦敦大笨钟塔楼。就在炸弹即将引爆之际,汉内奋不顾身扑出窗外,用尽全身力气拉住大钟的分针,不让它指向爆破时间11点3刻。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汉内与警方终于粉碎了德国间谍的阴谋,延缓了战争的爆发。大难不死的汉内也和亚利克斯喜结良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dillon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587

主题

3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连趣总统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5日
在线时间
38960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2018晒宝大赛连趣十周年竞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8年7月23日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07]好贴要顶!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1日 20:48 , Processed in 0.0717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