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少卿 于 2019年5月5日 15:50 编辑
说说猴哥 小时候居住的虹口区 和广中路。 曾几何时,上海的地域概念特别强烈,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 一条黄浦江,将上海分为浦东、浦西。在90年代之前,很少有人愿意住在浦东——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直到现在,即使浦东的金融、建筑再发达再豪华,也很少有人会把浦东当成上只角。 一条苏州河,又把浦西分为南北两半。由旧上海时期的上海法租界、公共租界(买办、洋人、社会名流、有钱人聚集的地方)发展而来的地区,如黄浦、静安、徐汇、长宁区,毫无疑问属于上只角。而当年华界以及城乡结合部(工人、商贩、贫民、外地人聚集的地区)发展而来的普陀区、闸北区、杨浦区,自然属于下只角。 自1950年至2000年的50年间,人们很自然地讨厌下只角,向往上只角。 虹口区介于闸北区、杨浦区、宝山区之间,是比较特别的中只角。1945年之前一直是日本租界,建设、经营的时间比较长,在苏州河以北算是比较繁荣的地段,民国时期许多文人就蜗居在虹口区(多伦路、山阴路),那儿比不上上只角 优越,但比下只角 要体面得多。 猴哥 年幼时居住的广中路,靠近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正门对面曾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著名的淞沪会战即从这里展开)和四川北路(当年著名的三条购物街之一),居民区的建筑、设施水平和商业的繁荣程度,在苏州河以北,还是略高一筹的。不过,连环画《闯出……天地》中描绘的清洁、宽阔的广中街区,明显有美化和拔高之嫌;那么宽敞、明亮的理发店,六七十年在全上海也找不出几家;苏北籍的理发师傅的衣着打扮和气质风度,远没有画中那么整洁…… 猴哥是在中只角 成长起来的好小囡,是上海市核心地区的原住民。 俱往矣。现在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700万本地人早已经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区域的高低档次,也全由房价说了算。00后的上海小囡,已经说不来纯正的上海话,如果你要跟他提起上只角、下只角,他只会一头雾水,说你阿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