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ngwei 于 2011年3月24日 12:57 编辑
第四日 花都风情变奏曲:《蓝色笔记·Le Cahier Bleu》1994 《巴黎铁塔36景·Trente-six Vues de la tour Eiffel》2002 编绘——安德雷‧朱亚(Andre Juillard
) 《蓝色笔记》中的加拿大女孩路易丝·雷蒙居住在巴黎地铁站对面的一座公寓里。一日,她擦拭着头发裸身出浴室,无意识地走近未装窗帘的窗口。这秀色可餐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对面地铁车厢内两名男子维多·桑榭和阿蒙·拉伯希的目光,并对年轻美貌的陌生女孩心生爱恋之情。为了追求路易丝,阿蒙用亲自上门拜访、寄信约会等手段,获得了路易丝的芳心;而维多·桑榭则悄悄开展行动,他利用阿蒙出国旅行期间,借听音乐会、看摄影展等不断制造与路易丝偶遇的机会,趁虚而入。一日,路易丝收到了一个装有蓝色笔记本的神秘包裹,竟然是维多记载着她相关信息的私人日记。路易丝认为中了维多的圈套,从此和他断绝了关系。最后,维多知道是阿芒寄的这个包裹,大怒,与其打了一架。后阿芒突然死了,维多成了犯罪嫌疑人,幸亏有当时在场的女孩亚利·艾伦那的证明才得以脱身。当维多在警察局门口和亚利·艾伦那结伴而行时,路易丝就站在街的另一头。安德雷‧朱亚在本书中最出彩的地方是剪接手法的运用,让路易丝、维多、阿芒在相同时间和空间各自进行叙述,情节推进环环相扣,故事架构悬疑感强,再加上安德雷‧朱亚带有浓厚古典主义的雅致画风,画面线条细致简练、色彩柔和淡雅,独具一格。本书1995年获颁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展最佳漫画奖、瑞士谢尔国际漫画节评审团特别奖、比利时查内尔漫画节首奖,更以此作品荣获1996年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展年度漫画家大奖。 在《巴黎铁塔36景》中,安德雷‧朱亚以艾菲尔铁塔为主题,一丝不苟地勾勒出塞纳河左岸、巴尔扎克故居、协和广场等现代巴黎各处的不同风景,就像是一本巴黎导游手册,每位读者也可在画面中寻觅巴黎标志性建筑艾菲尔铁塔的隐藏之处。 第五日 神游体验也留痕:《夜夜春梦·Little Ego》1989 编绘——维托里欧‧贾迪诺(Vittorio Giardino) 春梦每个人都会做,只是各有巧妙不同。不过像伊果小姐所经历的激情狂想梦境可能就不多了。《夜夜春梦》是意大利画家维托里欧‧贾迪诺第一次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简洁优美生动的笔法,把女主人公伊果的14个春梦描绘得多姿多彩,“春色”满园,从衬衣、鳄鱼、雨伞、海芋、飞机到洗头液、脱衣舞,等等,率性不羁的性幻想如脱缰奔驰的野马令人激动。真想不到画家会有如此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 第六日 如影随行的梦魇:《魔怪波波·Prosopopus》2003 编绘——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ecy) 长着圆圆胖胖看似可爱的波波,实际是一只危险的善恶难分的白色怪兽,它性情多变,时正时邪,时而温驯,时而凶残。就这样,赶不跑、杀不死,也躲不了的波波,像一个阴魂不散的梦魇似地纠缠不休。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既神秘莫测又诡谲不安的气氛。 这部由法国画家尼古拉‧德魁西创作的《魔怪波波》,其最特别之处是只有图画,没有文字对白。画家以图说事,灵动潇洒、收放自如、随性而为的线条,透露出狂放激进的个人风格,分镜功力极强的画面,就像一部纸上电影在读者面前放映,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读者要想弄明白到底说了些什么,就只好静下心来一格一格地用心去看,去理解、去探求画中所表现的叙事结构和情节线索。 第七日 东京的爱情物语:《由希子的菠菜·ゆき子のホウレン草·l’Epinard de Yukiko》2001 编绘——弗德利希‧波雷(Frédéric Boilet) 爱情总喜欢不期而至。一位浪漫的法国画家一见日本女孩桥本由希子就心生爱慕,但由希子却说,她正等待暗恋的男人崛口同意交往的电话。然而在画家的热烈追求下,由希子动心了。于是,在崛口来电之前,两人开始谈一场有期限的恋爱。当他们在枕边悱恻缠绵、甜蜜细语时,画家竟然把由希子的肚脐说成了“菠菜”。原来法国人对该不该发“h”的音很容易混淆,而日文“菠菜”和“肚脐”发音近似,“菠菜”是“ho-ren-so”,“肚脐”是“o-he-so”,法国人发音犹豫的“菠菜症候群”遂成了书名的出处。 法国画家弗德利希‧波雷采用了非常特别的写实创作风格,他先用照相机拍摄实景,再对镜头纪录下来的画面重新进行编绘处理,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绘画样式,这在欧洲连环画制作上也算是一个新类型。目前,《由希子的菠菜》已有法文、日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中文等多国语言版本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