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陈彦平

这里有人打架

  [复制链接]

319

主题

417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0年2月27日
在线时间
139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0月8日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xx1981 于 2011年10月8日 19:16 编辑

到基层接受锻炼是必要的,但是,主席的搞法和方式适得其反,太过了!不接受基层锻炼,娇生惯养,城市的千金、公子哥、富二代只会享乐,吃老一族,最后丧失了生存本领!很多人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别的不说,就是无论老子有多少钱、多高地位,子女都要到基层去创业、去吃苦、去磨炼,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溺爱孩子等于害了孩子!主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搞的方法和方式很不妥,负面效应太大!

147

主题

251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6年7月12日
在线时间
228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0月8日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cq大崽 发表于 2011年10月8日 13:05
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兴衰跌宕的历程.它不仅 ...

那为何,那2000万“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知青,后来大多数都想尽办法要违背毛老人家的意愿而返城呢?看来他们都对主席还不够完全的忠诚,是吧?不知大崽兄当年是否上山下乡过 [em140]

凡事都要发展的看问题,57年以前(或者再早一点)毛的伟大功绩是刚刚的,没法否定的;可57年后,他可是昏招一个接一个,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有人喜欢称之为“个人理想”,也罢)发动了一场又一场运动,用他人之手残酷打击迫害不同意见者和很多无辜受害者,也令我们的国家20年发展不但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甚至还在倒退。难道这样的事实,朋友你看不见吗?凡事分个阶段、正反两面多看看,可能问题更容易看清楚。

还有种论调,感觉也是不够严谨的,现今ZF的确贪污腐败日甚,可也不能一股脑就反证毛时期的正确和伟大啊,这个逻辑其实就是不想正视某些事实。

那些唱红歌、穿红军装的照片,就更要多可笑有多可笑了,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回到60年自然灾害,让他们再去山沟里(有的连路都没有)当个知青,让他们一个月只凭票买几两肉。。。试试,这些个肯定第一个说不干。

最近正好看了两本书,也推荐大家看看,仅作参考,看看是否更准确更合理点:《张胜:从战争中走来》(实际上是张爱萍回忆录,可选看建国后文革部分),《晚年周恩来》(有点左,但可参考)。

至于正史的所谓“四人邦、林表利用了毛主席发动了文化大国命。。。迫害了。。。”,有人还真信啊?

欢迎拍砖和讨论。

403

主题

5215

回帖

2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7年9月19日
在线时间
6218 小时
精华
1

斑竹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1年10月8日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necdote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3:13
好像还能回帖
看了重庆的图片,突然想到
如果现在让他们的孩子再去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

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兴衰跌宕的历程.它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它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趋于沉寂.但是,它留下的历史震荡还没有完全消失.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难忘的岁月,不可复制的历史.

个人认为:已经到手的土地,竟然轻易放弃,实在是可惜.当知青们把那难得的“一亩三分地”丢掉了后,又得到了什么东西呢?事实上很多人至今仍然也没有逃脱前景凄凉的命运.想那知青们既有城市背景根基,又拥有保障自己生存的资源命脉,加上还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比那些原始农民不知具备好多优势.人家都能活,为什么这些“知青”就不能活了呢?说白了,还是人年轻不晓事目光短浅,被城市虚幻的光影印象迷惑了神经.忘记了一条生活的“真理”,那就是如果没有特殊社会背景的支撑,随便在哪里其实都是一样的境地.但对农村所存在的竞争力度相对来讲:这些知青更容易大有作为.
有地不失业.这就是现实意义.我们这里有一些农民,国家政府为了收回他们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想方设法的要把他们“转非”,但这些农民的态度是“打死了也不愿意”.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啊.岁月已经逝去,若想再有此创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可不是很容易的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那“一亩三分地”,不是谁都能够买得起的.

234

主题

1万

回帖

5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兵马大元帅水军乐趣侯

注册时间
2011年8月17日
在线时间
9654 小时
精华
0

2011票选奖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武襄侯 于 2011年10月7日 23:30 编辑

什么逻辑? 那怀念汉唐盛世,是不是也该把怀念的那些人叫回去过啊? 怀念手捧小人书的岁月,是不是也弄回去过过哪段日子?还居然有人为这种逻辑叫好?!秀下限不带这么秀的.
日月同参方可道 天人一体始知行

0

主题

454

回帖

909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1年1月23日
在线时间
194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还能回帖
看了重庆的图片,突然想到
如果现在让他们的孩子再去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
他们还会这么笑逐颜开地载歌载舞吗

233

主题

1505

回帖

3029

积分

连趣科员

努力实现一句话卖国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239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上问得好

现在的年轻人,对文革毫不了解,只是叶公好龙而已,让他们回去过那什么都要票、毕业就被赶到农村、发一句牢骚就成反革命的日子,我敢担保:他们一天都过不下去

只有大仔斑竹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文革,具体道理我就不展开了,哈哈

233

主题

1505

回帖

3029

积分

连趣科员

努力实现一句话卖国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239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假洋鬼子 于 2011年10月7日 23:07 编辑

金日成去世,哀荣极盛,全世界都表示哀悼,联合国下半旗
按照我们的某种逻辑:这说明全世界都热爱金日成,甚至超过老毛(吊唁国家数目貌似超过老毛)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国际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和热爱还是仇视完全没有关系,联合国也不过是按“旗典”依理行事而已,联合国秘书长的话更是老生常谈,反正人都死了,说几句好话也应该
本来只是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虚伪的外交礼节,非要被解读成全世界都像我们毛派朋友那样热爱老毛。你只要想一想:你会无比热爱一个别国领袖吗?如果你不会,世界上别的人为什么就会呢?

朝鲜的报道:
朝鲜人民,不分男女老少,都作为丧主,在整个治丧期间夜以继日地在主席灵堂守灵,在全国各地守护主席铜像、史迹碑、追悼仪式场地,悲切地流着眼泪表示沉痛的哀悼。南朝鲜人民、海外侨胞和世界各国人民也都沉浸在悲痛中悼念主席。南朝鲜人民在汉城以及其他各地设置香案,举行各种形式的追悼活动,青年学生和在野人士愤怒地强烈抗议和谴责南朝鲜当局不派吊唁代表团赴北方吊唁,压制群众表示哀悼。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等在海外的侨胞组织和各地侨胞发来了唁电,送来了花圈,举行了各种形式的追悼仪式;许多吊唁代表团和吊客回到祖国来瞻仰金日成主席的遗容,表示沉痛的哀悼。16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党领袖以及数不清的各界人士到驻在该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和代办处表示哀悼,发来近4000件唁电,送来了3300多个花圈。他们沉痛地表示哀悼说,“社会主义的巨星陨落了”,失去了“当代最伟大老练的政治家、国际革命运动的伟大堡垒”。世界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都定出哀悼日或哀悼期,下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还发表声明致哀,称颂“金日成主席是彪炳史册的伟人”。

25

主题

1699

回帖

5506

积分

连趣副科长

注册时间
2011年5月6日
在线时间
1706 小时
精华
0

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而不同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05
世界观、价值观决定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相近才有可能求同存异,相远只可能产生对立。这就是事实!

伊拉克、阿富汗、阿根廷、利比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照样对立,照样发动战争。不谈政治?这就是强权政治!

点评

还有巴拿马、格林纳达……伊朗、索马里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38

25

主题

1699

回帖

5506

积分

连趣副科长

注册时间
2011年5月6日
在线时间
1706 小时
精华
0

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观、价值观决定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相近才有可能求同存异,相远只可能产生对立。这就是事实!

点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相近还是相远?在当今的世界我们是否有必要与除朝鲜、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以外的全世界对立呢?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2:19

403

主题

5215

回帖

2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7年9月19日
在线时间
6218 小时
精华
1

斑竹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瞧这门楣上有个大“福”字贴,就联想到敲锣的这个人是不是中了一种“要先富起来”的毒哟,衰败之前,或许是否进入股市投机失败,或许是妄想天上掉个馅饼下来发财,或许他听到了“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论调,就以为他是一个好猫了,结果呢...或许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才是“好猫”,什么人才有资格进入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以至于到了这种境地.假洋连友贴出的这幅图片,倒是给某些妄想以为他就是在一种谬论中能够“先富起来的人”安装的引以为鉴的镜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8日 06:32 , Processed in 0.1808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