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大山田心

电影连环画收藏漫谈及赏评汇编(刷新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4日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3月25日 12:51 编辑

“红军啊,我的亲人,我的一颗心给了你们!祝红军向北方,冒雨雪,顶风霜,个个身体都健康,有了你们红军在,劳动人民有希望。祝红军向北方,天天壮,年年强,红红军旗插在国土上。。。赶走日本消灭白军,要把那苦难的人民都解放。” 电影《红霞》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根据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同名歌剧拍摄而成,叙述了农村姑娘红霞为掩护北上抗日红军顺利转移,保护群众免遭屠杀,以假意带路将敌人引至深谷绝路,最后同归于尽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讴歌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苏区根据地人民热爱红军、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这部影片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彩色歌剧艺术片,它表现了红军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和对敌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精神。塑造了红霞机智勇敢、勇于牺牲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斗争义无反顾的果断行为。新中国银幕上颇早涉及红军长征时期斗争的历史。影片中的插曲分为两个部分:《祝红军》、《颂歌》。《祝红军》表达了革命人民对红军的期盼;《颂歌》表达了人们对红霞的赞扬。它将剧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深化了主题。美中不足的是,这部影片戏剧化的舞台设计,限制了对主题思想的进一步扩展。歌剧《红霞》的主人公红霞并非真实人物,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有许多类似红霞这样忠于革命、英勇不屈的年轻妇女,帮助、支援过红军,并以自己的生命掩护过红军。该剧编剧石汉回顾创作经过,讲到《红霞》最初的雏形,就是来自一个悲壮、动人的传说:1929年春天,红军从井冈山撤退,有一个姑娘没有来得及跟上,便自行去追赶红军队伍。但是敌人跟上来了,情急之中她发现了一匹马,就骑上马把敌人引到了深山之中。敌人看见马蹄印,以为一定是红军高级将领,追上后才看清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恼羞成怒追问红军去向,姑娘十分坚决地拒绝回答,最终被敌人杀害。在苏区老百姓的口中一直流传着这个英勇姑娘的故事,并且说在井冈山上出彩霞的时候,可以看得见姑娘骑着马在彩虹里奔驰。这就是《红霞》最初的故事来源。促成歌剧《红霞》创作的,是1955年为筹备纪念解放军建军30周年文艺会演,有关方面希望有一些富有江西地方色彩的题材。一向富有结合部队任务进行创作、注重深入实际生活传统的前线歌舞团,迅即组织包括后来作为该剧编剧的石汉、作曲张锐等主创人员,前往井冈山搜集素材体验生活。原本就被那位红军英勇姑娘的传说吸引的石汉,每到一个村落,便去访问一些老人,听到许许多多类似的传说和极其悲壮、感人的故事。江西采访归来,石汉立即投入歌剧剧本的创作,满怀对苏区为革命献身女性的敬仰之情,熔入战争年代自身生活的感受,五六百句剧诗几乎一挥而就,四幕大戏很快脱稿。主人公就是那位最早听说的为掩护红军捐躯的女英雄,一个优美动听而又富有象征意味的名字 —— 红霞,并以此作为全剧命名。1957年,歌剧《红霞》首先在南京公演,军内外均予以好评,被誉为是“一部有民族风格的新歌剧”。当年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调《红霞》剧组到北京汇报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产生很大反响,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称赞,首都国庆节游行队列中,专门为《红霞》增添了一部彩车,演员们着装带妆簇拥在车上,在循环播放的相应唱段中,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观礼嘉宾检阅,成为一道亮丽景观。《红霞》的编演是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之后,当代民族歌剧又获发展的一个标志,成为我军歌剧有史以来一大瞩目亮点,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搬上银幕。运用电影手段再现舞台艺术。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戏曲剧目相继拍成电影,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独立片种 —— 戏曲片,但歌剧片的拍摄则尚属空白,《红霞》的拍摄具有首创意义。八一厂很为重视,特意采取厂、团合作方式,共同组成摄制班子,指派冯毅夫、华纯与前线歌舞团的该剧导演李育五,一起担任影片导演,并且仍由该团《红霞》剧组原班人马出演。影片摄制完成后,于1958年8月正式公映,在文化部为庆祝建军31周年而举行的“八一影片展览”中,被列为首部参展影片。一股“红霞热”随之出现,片中唱段在学校、工厂以及各种演出场合广为流行,上海等艺术院校作为声乐教材采用。中国歌剧院、上海歌剧院等专业歌剧团体纷纷学演该剧,许多戏曲剧种也竞相移植,甚至连一向被认为难以表现现代生活的昆曲也改编演出了《红霞》,北方昆曲剧院因此而得以崛起,以至有 “《十五贯》救了南昆,《红霞》拯救了北昆”之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对该剧的质疑与非议,有人认为它的环境不典型,戏剧纠葛不真实,内心世界的描写也不恰当,还有直接对唱段《太阳啊,你再照照我》提出批评,尤其是其中的“天寒地冻盼日出,人到死时真想活”,认为流露出了不健康的情绪,缺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文革”中,更是被特别作为宣扬“活命哲学”的典型加以挞伐,“文革”结束后,《红霞》终于掸去强加在它身上的灰尘重放异彩,前线歌剧团复排上演,影片亦重新制作拷贝,供全国影院、电视台公映,公映的火爆场景证明《红霞》的确是一部经得起磨砺的优秀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5日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3月25日 18:03 编辑

新中国成立,各门类艺术蓬勃发展,在艺术 “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 的方针指引下,以优美的舞蹈塑造“国家形象”的创作环境下,学演外国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已不能满足国家外交任务的需要和舞蹈工作者的热情。1955年,北京舞蹈学校开办首届编导训练班,在毕业实习作品的创作中,李仲林构思了以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为蓝本的舞剧《宝莲灯》,并邀请同学黄伯寿合作创作编导。“构思”受到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实验歌剧院的重视,不久,剧院舞剧团派了最优秀的演员参与创作排练。赵青被选为三圣母的扮演者。1957年,在苏联专家查普林、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等名师名家的指导下,首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搬上新中国的舞台,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西方芭蕾舞剧艺术结合的首部宝莲灯》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劈山救母》:故事中描写向往人间幸福美好生活的仙女三圣母,与青年书生刘彦昌邂逅,一见钟情,但是却受到自己的哥哥二郎神的百般阻挠。聪明的三圣母借用了“宝莲灯”的神力,击败了二郎神的法术,与刘彦昌结为夫妻,并且喜得贵子,取名“沉香”。但是二郎神并不甘心,唆使吠天犬盗走了宝莲灯,趁机捉走了三圣母,把她压在华山底下,永世不得翻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霹雳大仙所救,并教他习武。沉香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武艺,力大无比。用剑劈开华山救出了自己的母亲,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舞剧《宝莲灯》紧紧扣着爱情的这条主题,充分的利用了舞蹈手段塑造了六个活生生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三圣母的长袖、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二郎神及吠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创造,富于表现力。还有扇子、手绢、“莲湘”(一种带响的花棍)、“大头舞”(假面)都以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来烘托了喜庆的气氛。《宝莲灯》的演出标志着中国民族舞剧的初建成型。把民间广为流传的古典神话故事进行舞剧创作,其目的就是要探索解决在以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吸收外来的经验,创作新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舞剧形式,以切合建国初期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要求。回溯舞蹈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思想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的创作与发展。《宝莲灯》这部作品作为第一部民族舞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无不意外地体现着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从之后的民族舞剧创作中,这样的样式被延续和借鉴,可见舞剧《宝莲灯》的创作成功对之后的作品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宝莲灯》中的表演蕴涵了珍贵的艺术真谛,体现了民族舞剧的艺术价值,成功探索了民族舞剧的表演道路。这也是选择这部舞剧来作为新中国舞蹈印象来阐述的原因。《宝莲灯》相继在国内外巡回公演十年,经久不衰,引来苏联、日本舞蹈艺术家竞相学习、移植。1959年,舞剧《宝莲灯》被拍成彩色舞剧电影艺术片;1961年,舞剧《宝莲灯》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出;1977年,电影《宝莲灯》随同邓小平访问美国,在美国放映;1981年,舞剧《宝莲灯》在第九届香港艺术节上演出。。。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它:“外国有《天鹅湖》,我们中国有《宝莲灯》,这证明我们国家短短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剧《宝莲灯》这首部典范力作对中国舞剧乃至舞蹈的创作影响深远,它已成为一座里程碑,是中国民族舞剧开拓和奠基之作,舞剧《宝莲灯》也伴随赵青等人的成功表演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155

主题

1万

回帖

8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07年6月5日
在线时间
1774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3月25日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的资料丰富,真正的藏家,学习了!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5日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儿吹动船帆 发表于 2018年3月24日 11:58
大崽兄,有些图片挂了,看不见。

您好。本帖图片资料已经全部补贴完毕,请观赏。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5日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山田心 于 2018年4月26日 11:28 编辑

提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眼前一定会出现一派极富民族风情的异域风光,耳边一定会回响起那首曲调优美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阿米尔和古兰丹姆那纯洁的爱情故事。将一部表现新疆边防部队与匪特进激烈斗争的反特影片拍到如此的境地,这在电影史上确实是不多见的。《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根据赫哲族编剧乌 · 白辛同名小说改编的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经典影片。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由多民族合作完成的电影艺术珍品。故事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影片中悬念的设置及其气氛的渲染都达到了较完美的境界,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悬念总是在最后揭晓,这一切紧紧扣住观众的心铉。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个性鲜明。杨排长、阿米尔,真假古兰丹姆,侦查员,还有那个大胡子。群众的质朴,战士的机智,敌人的狡猾,都给观众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部影片巧妙运用“音乐蒙太奇”,把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让观众有种连贯的感觉,深化了电影主题,故事情节的构思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给世人留下了一曲辉煌的乐章。片中哨所战士们的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人们称颂,人们怀念那个时代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信念。这部影片采用了一种传奇方式来诠释爱情与政治的关系。在影片中,爱情与政治是如此难缠地纠结在一起,成为敌我双方生死较量的致胜武器。当政治冲突发展到难解难分的那一刻,爱情便成了推动叙事的主导力量。虽然政治谋略固然高深莫测,但它却难解最简单的两情相悦。影片借此想告诉观众的是,爱情的纯洁不容任何诡计的玷污,而懂得尊重爱情的智谋才是一种真正高尚和人道的政治。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氛围中,也许爱情只被看做是编织政治寓言的不起眼的毛边儿,人们也无法跳出政治重围来想象超然的爱情,但爱情的质朴和专一却能穿越层层政治迷雾,把自己升华为天边一道瑰丽的神话。影片就处在这样一种政治与人伦尴尬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着表达,艺术家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它不借助任何外部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彰显男欢女爱的柔情蜜意,而是将爱情的主题注入像天山泉水一样清澈婉转的歌曲当中,让它在极富异域风情的雪山草原、晴天白云之间静静地回旋、流淌。于是,那塔吉克民歌质朴的曲风,独塔尔琴弦上悠扬的旋律,便随着银幕上跃动着的光影,被深深地镌刻进人们记忆的年轮,在岁月的飘逝中渐渐沉积,酝酿出一樽浓酽芬芳地干醇。当喧嚣渐归平静的时候,艺术的余香就飘溢出来,庸碌的人生因此而点染上了些许斑斓的色彩。《冰山上的来客》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电影中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优美流畅的旋律作为音乐背景,以女声独唱、男女混声、男声独唱,三种形式出现,始终贯穿整个影片。唱出了清澈透明的友情,唱出了浩然正气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唱出了边防哨卡的战士们灿烂的生命光环!这首经典的爱情歌曲,它像帕米尔高原上圣洁的雪莲,永远盛开在亿万观众的心中;它像天山脚下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淌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它在飘逝的岁月中积淀,那艺术的余香,将永远地飘洒在遥远、广袤的回味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79

主题

1186

回帖

4231

积分

贵宾

注册时间
2005年1月23日
在线时间
3772 小时
精华
1

宝贝展示2贵宾连趣十周年竞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山田心 发表于 2018年3月23日 21:41
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不断涌现,但根据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这部没看到漏点,贺小书也证实过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省京剧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所属民友剧社。成立于1945年8月。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剧社辗转于太行山中为子弟兵和翻身群众服务。1949年8月,剧社由山东来新乡,改名为平原省民友剧社。195河3年2月,由于平原省建制撤销,剧社划归华北行政区委员会领导,改名为华北民友剧社,由新乡代管。1954年易名河南省京剧团,由刘彩甫任指导员,高连荣任团长。1957年由分红制改为工资制。1959年离新乡迁往省会郑州市。1964年该团演出的《红管家》、《好媳妇》、《传枪》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受到好评,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发行全国。这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拍摄的第一部现代京剧艺术片。

电影《红管家》剧情简介:聂庄原来是个穷队,经过发奋图强,苦干三年,终于获得了大丰收,受到公社表扬。在丰收的喜悦中,生产队里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大队长丁金山认为丰收了,就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小手小脚”了。一天早晨,他要出差借钱,张口就要借三元。会计聂小江撕下一张旧日历请他写借条,他却说:“你呀,尽在那芝麻上抠搜。”聂小江反对大队长的思想,认为越是丰收,越要节约,以不浪费“一厘钱”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积累财富,因为“芝麻多了就能榨出油来”。聂小江和丁金山的女儿小玉都是中学毕业生,回乡后,他俩在老支书的教育和培养下,思想进步很快,听党的话,热爱集体事业,有雄心大志,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两人在劳动中建立了爱情。但是这件事大队长和丁三婶都不知道,只有老支书知道他俩的小秘密。丁三婶为给女儿小玉买布,向会计小江借钱,她本以为自己的丈夫是大队长,小江又是近邻的侄子,借十元钱岂不是十拿九稳,结果却碰了钉子。小江不徇私情,坚决拒绝了丁三婶。但不久,小江又给丁三婶送来十元钱,丁三婶顿时喜笑颜开,原来这是小江自己的钱。小玉知道这事以后,一面批评妈妈自己买布不该借公款,叫妈妈立刻把钱送回去,一面埋怨小江不讲原则,要去找小江提意见。这时,丁金山突然回到大队办公室,他在去城里买化肥的途中,遇见一个外地剧团在邻村演戏,于是他便自己决定把剧团请来,为社员演戏,庆祝大丰收。现在,他匆匆忙忙地跑回来找会计借钱,小江听说是花钱请不正当剧团演旧戏,坚决反对于是两人发生冲突。这时老支书回来了,批评了丁金山铺张浪费的思想,又告诉他邻村请剧团演戏,大讲排场,宣传封建思想,受到公社通报批评。丁金山在事实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小江坚持原则、把住财务关是完全正确的。老支书一面把不正当剧团退回去,一面又组织村里业余剧团当晚演出现代戏《夺印》,既使村里和邻村来看戏的社员看到了戏,也为大队长解了围。通过此事也使丁三婶认识到自己破坏制度向会计借钱的错误,她把钱还给小江。小江却推辞不收,这时她才知道那钱是小江自己的钱。老支书批评她说:你是碰破鼻子不认亲,把自己女婿当外人。丁金山和三婶听了这话,望着小江愣了半天,随后两人相视而笑,一致称赞小江不愧是队里的红色管家人。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作为戏曲电影拍摄的大省,截止到2011年底河南戏曲界一共拍摄了55部戏曲电影,占中国戏曲影片的十分之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珠影、西影等全国知名电影制片厂都拍摄过河南戏,其中豫剧35部、曲剧10部、越调7部、京剧3部,从戏曲拍摄的数量上也可以反映出河南戏曲发展的概况:从五六十年代的百花齐放到文革的百花凋零、从八十年代三大剧种的复苏辉煌到九十年代的衰落低谷再到新世纪豫剧的一枝独秀。作为戏曲大省的河南只拍摄了豫剧、曲剧、越调、京剧四个剧种的戏曲电影,太康道情、四平调、大平调、二夹弦、宛梆等其他小剧种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可惜当时没有记录,遗憾!如今境况更是堪忧。。。作为一位戏曲电影爱好者唯有深深感谢与祝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2

主题

288

回帖

900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578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兰多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0:47
这部没看到漏点,贺小书也证实过

这个 “露点” 的事情,在原著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存妮也撅着嘴开始脱毛衣,把粘在胸上的土粒抖出来。。。刹那间,小豹子象触电似地呆住了。两眼直勾勾地瞪着,呼吸突然停止,一股热血猛冲到他的头上。原来姑娘脱毛衣时掀起了衬衫,竟露出半截白皙的、丰美而富有弹性的乳房。。。”  小说中的这一段情节经过改编搬进了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个似裸非裸的镜头,虽然稍纵即逝,观众只恍惚看见了馒头大小的一团白色,而且比那史上第一吻的时间还要短促,但确是在新中国电影史出现吻戏以后的又一大突破,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露 “点” 篇。不管怎样,由杨海莲扮演的存妮这一 “掀”(还算不上 “脱”)的动作在当年中国观众造成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不亚于今天的《色戒》或者《苹果》中大段大段的床戏。

63

主题

904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1年3月3日
在线时间
714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0

主题

48

回帖

90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26日
在线时间
3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山田心 发表于 2018年3月26日 10:56
河南省京剧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所属民友剧社。成立于1945年8月。在艰苦的战争年 ...

得劲。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2日 07:10 , Processed in 0.0610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