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1475|回复: 5

[转帖]连环画的流派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2318

帖子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7年11月23日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作者:一介书生</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解放前,上海是中国连环画大本营,基本上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解放后至“文革前”,中国连环画的流派可以从地域划分,就是“海派”和“京派”。几年前已经为文介绍过,不再赘述。不过当时也提到王靖洲、康殷、陈麟祥、王企玫等人的连环画,他们既不属“海派”,也属“京派”,算个什么派,我称之为“复古派”。中西方文化一直在交流,汉唐石雕的外国怪售就是例证。斗转星移,央央大国渐成强弩之末的时候,郎士宁来了,把中国工笔画画出了光感,更加逼真,但是只是在宫廷画内转圈圈,没有动摇中国文人画的根基。待到这不能穿鲁缟的箭终于落地的时候,已经是战火连天,中国人任人欺凌了。保家卫国要拿起刀枪,强国富民,则要学习西方。学习是鉴别、吸收,为我所用。“海派”是中国的城隍庙艺术学习外国绘画技术的结果;“京派”是传统工笔画学习外国绘画技术的结果;也有一点也不学西画的,就是“复古派”了。他们的特征是完全承袭明清木版画那一套,不加以任何的改造,散点透视,脸谱化造型,中景构图,装饰趣味。此外,还有“学院派”,这一派画家主要集中在辽宁,又可以称为“东北画派”,是鲁迅美术学院的延安传统。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西画,而是用西画素描来彻底的改造中国画。 <br />“文革”前的中国连环画就是这四派。此外,天津、河北也是当时的重要的连环画出版基地,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大的创作队伍,更没有形成流派。新疆的龚建新、浙江的刘国辉的创作也很有特色,是速写入中国笔墨画连环画,但是毕竟力单势薄,说不上流派。流派分呈是“文革”后,我过去写过“百画渐欲迷人眼”。今年,再版连环画不断上演立竿见影升值的“神话”,“文革”后连环画艺术的辉煌反而有被连友忘记的危险,有必要从地域流派重温。</font></p>

311

主题

2318

帖子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7年11月23日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p><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4">施大畏与戴敦邦,这二人也算不得“复兴派”。 <br />一个画家有没有价值,在于他的画与别人的画家相比,有有价值的区别, <br />一个画派,至少要有好几位画家有共同的特点,追求,而且有自己的特色。 <br />这二人不仅算不得“复兴派”,就是“守旧派”都算不上,顶多“通俗派”吧。 <br />关键是这二人活跃在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有黄全昌、徐恒瑜、胡博综、高云、陈全胜、韩硕等等,甚至贺友直都还在不断有鸿篇巨制问世,连环画艺术史哪里会有他们二人的地位呀。 <br />当然,他们的连环画画得认真、通俗,读者们喜欢,算“通俗派”吧。</font></span></p><p><span class="postbody"><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4">施大畏早期其实算民间的“学院派”,他的画基本是素描加水墨,简单讲用中国毛笔画的古典写实素描画,只能说是连环画而已。所以我更喜欢韩硕的画,不管施大畏今天身价如何高。 <br />到了后期,施大畏也追求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举两个例子,《夷陵之战》,只能欣赏点造型,那一笔画得多么的好是说不上的;《闹江洲》,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就出来,线条流畅而飘逸,又不轻浮,当然,也赖韩硕之力。</font></span></span></p><p><span class="postbody"><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4">我的确喜欢汪玉山,他的确不是“海派”的精华,但是主流。放在五、六十年代,讲连环画还绕不开汪玉山,一套三国,他一人画了11本,否定汪玉山,等于否定了三国。一套岳传,他一人画了三本,否定汪玉山,岳传不存。 <br />付/来,我也喜欢过,但是放在七、八十年代,若大的连坛就没有他们的位置了。远不能超越汪玉山,近不能与黄全昌、施大畏等辈相提并论。</font></span></span></p><p><span class="postbody"><span class="postbody"><span class="postbody"></span><span class="gensmall"><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2"><font size="4">首先说八十年代中国连环画的所有流派,都有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建国以来中国美术的主流。当年的“复古派”完全不管一套,所以无论王靖洲的连环画怎样有趣味,康殷的连环画怎么样古意盎然,陈麟祥的怎样怪怪呈几何美,均不被美术界看好,没有一本“复古派”连环画获奖。好在毛老人家说过,历史是人民写。读者喜欢就好。 <br />怎么谈谈又谈上“复古派”了,大概是自己特别喜欢吧。还是来看八十年代的地域流派,首先是上海,当年最出色的是《李自成》,已经与同是刀马人物连环画的《三国演义》迥异。差一点就是画《三国演义》的连环画都没有经过严格素描训练,即便被组织安排画过几天石膏像,也是临时抱佛脚,仅仅纠正到比例、造型而已。施大畏、崔君沛等人就完全不同,就是以素描为基础作画,图解脚本。他们保持了“海派”的一个优良传统??连环画的通俗易懂,刀妈人物就一定要画得杀得精彩,这实际是上《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传统。所以《南原激战》、《两路突围》、《清兵入塞》等的战争场面至今让连友们神往。有些内容在上面对话中,已经谈了。必须提到的是: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精神的画家是??黄全昌。这个观点可能许多连友不愿意承认,他夸张变形,把人画得骨瘦如材,墨枯浓重,没有丝毫的腻味。其实看看中国的传统,尤其是陈老莲这条线,哪一位画家不是变形呢?又有哪一位画家不夸张呢?写实从来不是中国画家的传统。大家喜欢〈〈三国演义〉〉连环画又哪里是按真人真物画的呢?只是〈〈三国演义〉〉是绘画来源于城隍庙艺术的通俗,大家去上海可以去看看上海的城隍庙,把上面的泥人描下来,就是汪玉山笔下的人物。但是从城隍庙中找不到黄全昌的影子,他是秉承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而中国文人画的东西总是与人民大众欣赏习惯有点隔。黄全昌是文人画的美得艰深,读者们也在逐渐为写实素描造型的主流美术所同化,最传统画家黄全昌反而成了异类。关于黄全昌,南昌的黄俊已经专文介绍,也就不再赘述,而贺友直,按“清水楼台”连友的话说:他不是人,是神,是艺术之神,不是这里能够讲述清楚的。此外,俞晓夫是油画家,其他是老画家的回光返照。新星画家陆华、马方路等其实摹仿型画家。这就是八十年代上海画家的概况。其次,就该谈北京的画家了,也且听下回分解吧。</font> </font><br /></span></span></span></span></p>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6年11月5日 12:02

311

主题

2318

帖子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7年11月23日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p><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4">应该说八十年代已经没有“京派”,孟庆江学王叔晖,连皮毛都没有学到。陈惠冠在八十年代的创作虽多,但均没有超过他线条清丽的〈〈牛头山〉〉,费声福转到古典题材,以速写的简约入中国画的线描,出了几则精彩的短篇,但不成气候。林楷回归国画创作。这一些都与以王叔晖、刘继卣、徐燕荪、陈缘督、吴光宇、墨浪等人传统工笔连环画无关。天津的郑庆衡、陈冬至的单线白描,常就佳作出现,也是不能气候。而天津的杜慈龄、河北的王怀祺都可以归到“学院派”,那么就是往东北去看看。</font></span></p><p><span class="postbody"><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2"><font size="4">“东北画派”或者说“学院派”,他们绘画基础就是素描,古典写实性素描。徐悲鸿倡导“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曾经长期统治我国美术界,知道八十年代才受到质疑。但是在鲁迅美术学院已经木已成舟,一上手画出来的还是素描那套东西,中规中矩的。解放后一些有艺术灵行的自学成才的画家就不一样,他们也自学了扎实的素描基础,大家可以看看,黄全昌、徐恒瑜、胡博综、陈全胜、韩书力等人处女作,基本都是素描造型的连环画。但是,“百花齐放”后,他们很快能够走出来,回归传统线描。再回望五、六十年代,王叔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山石都有点阴影的味道,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没有阴影的,到了《杨门女将》的山,就完全是中国式的点线,虚实了。上海画家被组织画石膏像后,形正了,但是绘画意味少了,知道第一届连环画评奖后,一等奖五件,就有四件是白描,大家受了鼓舞,又回归纯白描,这时候成就最到的是陈光镒。扯远了点,主要是熟悉一些。谈“东北画派”,就得分析许勇、顾莲唐、赵奇,其他基本上都是学他们,区别只是学得怎么样了。除了上面说的他们基本特征外,雄、沉、大、后、黑,是他们三位的艺术气息。我没有到过东北,想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下面黑土地滋养了这样的艺术吧。今年看中央台“大家”,介绍东北出来漫画家张仃,丁聪说张仃黑和重,他是学不来的。怎么去表现雄、沉、大、后、黑呢?他们借鉴了电影的镜头,特写、特写、特写,一厌其烦的运用。大家可以看看王亦秋的《马跃檀溪》,也是大量借鉴了电影的镜头感,所以画面非常新,但是王亦秋还是有节制,只是用镜头画面作些穿插。东北画家则不同,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电影镜头画面,《嘎打梅林》可谓集其大成。其实东北还有很好的民间艺术,装饰性艺术,东北画家为什么要一棵树上吊死呢? <br />越过华北平原,直下江南当是另一番景象。</font> </font><br /></span></span></p>

点评

学习了  发表于 2016年11月5日 12:03

311

主题

2318

帖子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7年11月23日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fixed;word-break:break-all;word-wrap:break-word"><tbody><tr><td><font size="4"><span class="postbody">&nbsp;&nbsp;&nbsp; 到江南之前,别忘了山东,这个出巨型圣人和江洋大盗的地方。“文革”前山东籍有著名连环画姜之中,“文革”后山东最著名的连环画家是陈全胜,在他的后面跟着周申、岳海波等,还有项维仁、窦世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平地里有了山,因此从姜之中到陈全胜,线都特别倔强,一丝不苟,绝没有纤弱之气。发扬光大,陈全胜用这样倔强的线条既然画出了金戈铁马的〈〈将相和〉〉、〈〈辛弃疾〉〉,又能画出儿女情长的〈〈梦中缘〉〉;“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他的周申、岳海波都是过份的僵硬,机械。老画家谢京秋后来也学陈全胜画了《专诸刺王燎》和这次王刚出的《鱼藏剑》,就不足论了,但足见陈全胜影响非山东而已。这就是山东画家特点,可以称得上“山东画派”了,虽然规模和影响都不算大。</span><span class="postbody"></span><span class="gensmall"></span></font></td></tr></tbody></table><span class="postbody"><font size="2"><font size="4">江南的美术大省是浙江和江苏。浙江的付/来的画放在五、六年代和放在七、八十年代,都同样的是平淡无奇的,前面已经说构不成什么“派”。方增先、刘国辉、吴山明是两带浙派大将,我觉得其实他们走的仍然是“素描加水墨”的路子,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刘国辉一些,方增先画得太少,吴山明放得太大,有点收不住。刘国辉的确有些精品连环画,尤其“文革”前,速写式的水墨连环画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国画届有浙派,说连环画也浙派缺有点言过其实。傅抱石创立了国画的江苏画派,胡博综创立连环画的江苏画派,当是名至实归。在胡博综之后跟着高云、席剑明、杨雨青,还有画《乾隆与香妃》的那位画家,一下子记不上名来了,对了,于友善。这一大帮子人,加上他们师字辈与胡博综一起出道的王孟奇,构成了“江苏画派”。王孟奇后来走大变形,南下广州,成为“新文人画派”的领军人物,与连环画就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走的都是吸收明清版画的线描路子,湿润、细腻、伤感、苦涩,厌绝霸气,与“东北画派”和“山东画派”形成强烈反差。真实一方水土养一方艺术。 <br />江西最优秀的连环画是丁世弼,福建没有成就自己的大连环画家,林楷是福建籍,却是北京作画。都没有形成规模。 <br />再往下就两广,广东是美术大省,我专文写过卢延光,李明兄纵论“?南画派”,也就不赘述。 <br />谈八十年代连环画避不开四川,四川也美术大省。何多苓、徐恒瑜、白德松、叶毓中,我是远视眼,近的反而看不清楚,就不说了。 <br />下班。</font>&nbsp;</font><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觉得有趣,转帖于此,并非完全代表个人见解,大家可以参考借鉴!!!)</strong></sp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5月7日 11:20 , Processed in 0.08170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