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425|回复: 25

一组关于三国的文章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年3月七版:关于《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
2013年10月,一本由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拥趸者和研究者张憬虚先生撰稿,并汇集张琛等同好们投资或制作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以下简称《图考》)问世。这本《图考》虽是仅印了300本的内部资料,但在装帧设计、制作质量上却丝毫不马虎。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在标准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深蓝底色衬托下,有一行凹印书名——“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具有招牌特征;封底也凹印了汉瓦当形状的“四灵”之一“青龙”图案,并作为内页的装饰,体现了时代气息;还用精心挑选的与封面图相似的内页画面作为文字版衬底,图文相得益彰;再加上圆脊硬精装、铜版纸彩色印刷的样式,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称得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说起沪美版《三国演义》,同样是笔者最喜欢的古典文学名著连环画套书之一。近几年来,笔者也先后撰写过《溯流徂源、查漏补缺、期待完璧——沪美版〈三国演义〉收藏本与初版本比较谈》、《一本历久弥新的三国连环画资料——〈连环图画研究〉第11期》、《三年磨一剑,老树发新枝——位连友眼中的〈三国演义连环画选〉》、《走近三国,品味五十年不老的传世经典——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50岁了》、《港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大“变脸”》、 《小议连环画〈传书救刘备〉》等相关文章,并曾动过考证封面绘者的心思,但终因相关素材、信息资料的收集、辨析有难度,遂放弃了。今日,看到《图考》一书,解开了笔者多年萦绕于心的不少问题,受益匪浅。
    《图考》主要分正文、附录两大部分。正文:一是展现了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在不同版次、印次时的封面图77幅,还纳入了英文版《群英会》、《赤壁大战》2幅封面及俗称“白三国”的《走马荐诸葛》、《左慈》、《偷渡阴平》3幅封面作为补充,并对这82幅封面图和绘者进行了逐幅考证、评介;二是《三国演义》连环画初版、横版(即1963年第二版,笔者注)信息汇总。附录部分之一是选入了1957年8月《连环图画研究》第11期的内容;之二是三国演义地图。
     《图考》的重头戏毋庸置疑是“看图说话”。针对一幅幅精美的封面图,作者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态度,运用书证、物证、理证等方式,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详尽考据,提出封面绘者是谁的结论。对原书中有绘者姓名标注、封面图上有清晰明白的绘者印章等依据的,采用书证之法来确定该封面的绘者;对原书虽没有标注绘者姓名,但有封面创作者本人认可或相关人士口碑资料为依据的,采用物证之法来确定该封面的绘者;以上两个考证办法都无法实施时,那么只好采用理证之法,从封面图的总体绘画风格特点上去判断、从一枚模糊不清的印章上去辨别、从画面微观细节描绘特征上去分析、从相关背景信息上去探讨……总之是没有确凿证据的,就根据逻辑推理来综合判断其正误。在实际的考证工作中,作者也每每将这三种办法相互结合运用。如原书封面图已明白标注了绘者姓名,可作者偏不迷信其是惟一的答案,有时也会从画风上做出自己的分析,从而印证出还应添加其它绘者的依据;又如作者以一册已确定绘者的封面,通过对绘画风格等的综合鉴别辩证,触类旁通地确定另外分册的封面绘者,等等。可以说,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论点站得住脚,会多方面地去鉴别资料,厘清疑点,摆出事实,讲通道理,去伪存真,提出结论。
《图考》是一部研究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绘者的原创之作。作者在《序言》中这样说道:“我撰此文,其旨有三,一是求证出《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所有封面绘者,罗列证据,纠正以往的惯性认知,当然,除了出版社白纸黑字地印下来,否则怎么印证都能辩驳;二是对于同一分册连环画存在多个封面的,在不考虑初版稀缺性的前提下选出最佳封面,进行优质资源整合;三是希望以此推动出版社在未来的出版过程中能够尽量地把封面绘者标注下来,以求绘者信息更至完善。”
笔者认为,之于作者而言,在《图考》的字里行间乃是对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一种情感宣泄释放的渠道,也是一种大胆的交流尝试。首先,强调了封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只是一本书的“面子”,其作用与书的整体性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打开了一扇《三国演义》连环画研究的新窗口;其次,参与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创作的画家到底都有谁?一直是困扰连环画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图考》的作者以个人的力量,从个人的视角入眼,试图对一个至今连沪美社都未曾提供标准答案的考题进行答疑解惑,难能可贵;第三,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绘者的信息比较庞杂,众说纷纭,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连友也在一直关注,但始终说不清、道不全。《图考》的作者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中的许多研究分析生动、精妙、新颖,给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启发的线索。
虽然《图考》作者的研究分析,有些地方不一定很准确恰当。笔者也不是说《图考》上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对作者提出的某些论据及观点并不是完全认同。但是,《图考》作者是有很明确目标的,其首要任务是揭密谁是“真正”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绘者,当然对于怎样的依据才算是“真正”无懈可击也是有商榷空间的。可不管怎么说,笔者打心眼里不能不佩服作者对此问题的独特看法和敢说敢干的勇气。
与此同时,笔者特别对《图考》中《连环图画研究》第11期不是影印的赞一下。因为不少影印件常常是黑不溜秋、模糊不清的,而进行重新排版制作,让这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五十六年前所编的内部刊物,版面更干净了,文字更清晰了。其所展现的“编写三国演义连环画脚本的说明”、“三国演义连环画纲要”、“三国演义人物造型”三部分内容的可读感更强了。只是《连环图画研究》的“三国演义人物造型”因篇幅限制,当时没能将所有人物都展示出来。而《图考》也只是标题采用了1999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6开宣纸《三国演义人物造型》的程十发先生书法,未将宣纸版中的人物“扩编”进来,有点遗憾。
另外,《图考》对应封面图的变化,把贺天健先生题写的部分不同版次的分册书名也进行了展示,让读者前后有个对比,这点挺好的。如果能添上都冰如先生篆刻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分册印章,那就愈加完美了。当然,还有一些微瑕,如最后那幅三国演义地图,标有“魏、蜀、吴”三国名称,当年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就是把刘备军队的旗帜错印成“蜀”,沪美最新的法文版《三国演义》所附地图也标为“蜀”,可在三国的历史上严格地说并没有“蜀国”。刘备是承汉统而建国的,谥号汉昭烈帝,而将刘备在四川所建之国称为“蜀汉”,这和把刘邦创建的叫“西汉”、刘秀创建的叫“东汉”是一样的,只是后世为了好区别所定的通称而已,所以“蜀”应标为“汉”更符合史实。如为避免读者与“西汉”、“东汉”混淆,也可用两个字标为“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jpg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小精的前世今生(1)2 b! o' s! Y- ^$ l- w& B, b
《三国演义》连环画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自这部超长篇连环画问世以来,曾有数次修订。其中1957年1版1印60册共6977幅图,到1963年多印本变动最大,其中加上1963年9月出版《空城计》重绘本,出版了61册共7082幅;随后的1979年第3个版本,即1979年的48本删减版和1987年的12本增补版,是曾经最通用的版本,1988年32开3册、1994年64开无印章版、1999年16开宣纸版,均为60个故事共6826幅,都是在这个版本基础上而来;后来到2002年50开收藏版共7220幅,2004年64开蓝函5760幅,均是以1963年版为基础所修订,虽然故事完整,却早已失去原貌。而最新的50开小精60册共6797幅加补辑16册共1633幅,则基本能反映出1957年——1963年《三国演义》连环画出版的全貌。另有30册的函装红皮书,仅收30册共3764幅,但印刷却十分的精良。
4 V, _' H, n2 j% Z8 o2 r1957年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因为在当时解放不久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的创作,集中了绘制封面彩色国画名家程十发、刘旦宅、刘锡永、赵宏本等人绘制,深蓝的底色烘托出秀丽的画面,形状各异,至今魅力末减;各分册更是云集了赵三岛、陈光镒、徐正平、严绍唐等三十多位画家,都是上海的连环画高手,也正是这些从民国走来的连环画艺术家绘画技艺最纯熟的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连环画艺术最佳的发展时期。为了保持《三国演义》绘画风格上的统一,中国画大师贺天健先生书写了每一册的书名,而每一册连环画上一方鲜红的形态各异的印章,皆出自篆刻家都冰如先生之手,因此封面非常醒目,不仅古色古香,书、画、印融为一体,即有套书的高度统一,又自成一体。这些因素让包括了6941幅图共60分册的1957年版《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为无法逾越的连环画通俗古典套书的丰碑之作。
8 y$ S4 Z4 M- {2 {《三国演义》连环画在装帧设计方面很具特色,出齐60册,无疑当年是连环画出版界一个规模较大的工程。1956年开始策划,1957年9月陆续出书。至1958年已出版了二十多种。这时文艺理论界开始刮起了批判厚古簿今风,和当时党对知识分子改造政策唱反调。这自然也影响到《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出版,没出版分册的组稿和绘制暂时停止了,画好的也不敢发稿付印。批判《千里走单骑》宣扬叛徒哲学,《七擒孟获》书名就不符合党的民族政策等等;在这种压力下,指责《三顾茅庐》宣扬封建统治阶级知识分子治人的作用,于是《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出版就不能不重新研究了。有些人贴出大字报,风一吹,草就动,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学术争鸣。就因为郭沫若先生发表了《为曹操翻案》的文章,原计划的《打鼓骂曹》分册便夭折了。参加这套书编写的杨兆麟先生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关于古装连环画的几个问题》,对一些无中生有的诘难作了回答,似乎收到了一些舆论效果。1960年以后,文艺界稍有松动。《三国演义》连环画才继续下去,到1961年6月,永锡永绘《二士争功》出版,才为首版的《三国演义》60册全套画上了句号。. D4 u' N3 X- N; \% b
《三国演义》连环画共有60分册,已经深入人心,不可谓少。为了设计好人物造型,就必须为主要人物造型。这项任务便落到了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赵三岛等几位画家的身上。他们有着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为了使浩大的数十册连环画中出现的人物能统一起来,为原著改编增色不少。例如曹操、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董卓、吕布等人物形象,为魏、蜀、吴三方面共设计了115个人物绣像,画家为他们造型时就吸收了舞台形象的特征。五位画家经过反复修改,为了考虑群众的欣赏习惯,他们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已为人所共知,如吕布、周瑜,还特地研究了有关史籍对于人物年龄、身材、相貌特征的描述。有些人物,几位画家除了多方研究,还参考了《历代帝王像》、《凌烟阁功臣图》等有关资料。
9 @$ c- Z) V/ ~: @
三国刘备不同时期造型.jpg
三国曹操的造型.jpg
三国封面印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小精的前世今生(2)
. o) G% O5 C/ D: _+ x' Y《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数百个,参加《三国演义》脚本改编的均为上海人美社有经验的文字编辑,文字功底扎实,他们是王星北、田衣、吉志西、吴其柔、林林、陆士达、胡雁、良士、章程、潘勤孟、冯若梅、金协中共十二位。他们历史知识渊博。在对待曹操的问题上,力求使读者了解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政治家的同时,也不回避他奸险的消极面。总之,认为不应该否定的,则予以保留,应该否定的,凡原著否定曹操的,又不能脱离原著另搞一套。只能对有关曹操的章节进行取舍,改编者既不能完全因袭原著的正统观念,也有肯定曹操的叙述。原著带有鲜明的尊刘贬曹的倾向性,对于描绘、表现曹操的回目如何取舍的问题,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另外,不但不能体现原著精神,如“洛阳城曹操感神”、“玉泉山关公显圣”等等,如果不加改编地照搬这些章节,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原著中的一些章节加以删除是必要的,一个是在编写文字脚本时如何进行取舍;一个是在绘画中如何为众多登场的人物造型。比如吕伯奢倒在血泊中,还会加上一幅,缺了谁都达不到这个效果。首册作者徐正平说当年创作时在墨线稿中加入了西洋画的一些技巧,线描也不是传统的线条,而是赋予全新面貌。" R' i4 ]2 R. V2 G
连环画《三国演义》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三国人物,大家对诸葛亮和周瑜的造型讨论很激烈。由于周瑜的岁数大,本该留胡子的,这符合武将的个性,但是多数人的意见是不能留,而诸葛亮却得有胡子。为此曾多次开会讨论。最后考虑到广大观众对这些人物约定俗成的意见,以及参考戏剧舞台人物的造型,才形成现在的人物形像。. x$ \4 U1 I, f1 i, M& o
但是,到了1963年修订第2版时,《三国演义》里所有的唯心的东西都被剔除,以诸葛亮而言就更突出一个忠臣鞠躬尽瘁的形像,原本以诸葛亮发明的没有发动机的“木牛流马”为封面的《五丈原》封面,改为诸葛亮与众人的群像,以强调诸葛亮的智慧,而减弱诸葛亮“智多,而近于妖也”的方面。对其中几个分册做了调整,即张大经绘的《火烧新野》被调换,开了系列套书听从读者意见,调换的先河;由徐正平重新绘制了《空城计》,风格显得和其它分册不协调,画风过分注重装饰性。, Y  S8 O3 @, }8 r0 F  \( y* V- i
请不要忘记这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在绘画创作上的特色与贡献,已载入了新中国美术史册。在新人辈出、新作如林的今天,已体现了那个时期的最高水平,著名画家徐正平、刘锡永、陈光镒等绘制的那些分册,符合我国读者的欣赏习惯。需要提出的是,图中景物一目了然,线条清晰,画面丰满,画面绘制吸收了民族绘画传统,就是这套连环画的编绘者注意了连环画的连续性较强的特点,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居然能够经久不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检验。有些分册虽然并非上乘之作,而且不少作品,它在技巧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在看来,发行总印数为所有连环画之冠。
9 w0 X: e4 y6 d1 e这套书有几大特点:第一,规模大,已经累计印数超过1亿册。第二,造型多,篇幅长,成为连环画发行量的最高者。第三,装帧设计方面有新成就;第四,创作人员投入最多,其中徐正平、刘锡永、陈光镒等是这套连环画的主要创作者,光画家就有30多位,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比较统一;他们所绘的几个分册可以代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典名著连环画创作较高的水平;第五,封面设计非常醒目,不仅古色古香,标明每一分册的号码。刚劲的书法和多姿的图章,字体各异,形状不一,一气呵成。第六,时间最长,从1957年到1962年;第七,实际出了60分册,册数最多,当年还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所出的连环画套书超过60分册,如今在市场上较为稀有。第八,改动最大,版本不同,1957年第一版、60年代早期第二版,1979年第三版,都做了局部调整,改动也最多,以至于那些被取消或改动较大的初版连册,早已成为收藏的珍品。) K! l0 b5 I; ?+ |6 f. n
三国张飞不同时期造型.jpg
三国关羽不同时期造型.jpg
三国士兵造型.jpg
《五丈原》第一版张大经绘.jpg
《五丈原》第二版汤义方绘.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小精的前世今生(3)/ C: V. b4 H2 Y. m- e
关于《二士争功》分册。和之前《偷渡阴平》交织最密的,就是这本《二士争功》了,严格意义上讲,《二士争功》是一部草草了账之作,草到都不算一部独立的作品。因为里面的多数篇幅根本未画,用的就是《偷渡阴平》的内页原稿,只是根据情节草草补绘了一些内容。刘锡永,一个那么严谨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1958年,刘锡永离开了上美,举家迁到广西南宁,而此时《三国演义》连环画仍在进行之中。到了1961年,“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各个分册都已敲定,唯独这本《二士争功》却迟迟未能启动,因为刘锡永大师之前画过《偷渡阴平》。“三国演义”是上美当时策划和投入工作量最大的套书了,套书的《二士争功》绘画质量是要超越《偷渡阴平》的,谁来接此任务?谁能来接此任务?若上美之前从未出版过《偷渡阴平》还好说,可它出版了,标杆似的立在那里,又不能再让刘锡永调回来,怎么办?这一犹豫竟是一年。最后考虑的结果是——就用《偷渡阴平》的内页!可还不行,按脚本接续来看,《偷渡阴平》的多数内页是完全能符合《二士争功》内页需要的,但还需要对《偷渡阴平》内页进行增删,删是没有问题,可增怎么办?一番和泥后,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二士争功》。它的内页,至今让人困惑不已。显然上美社当时是没有底气让已调出上美社的刘锡永再绘制一整部《二士争功》的内页了,因此对内页增加部分有两种猜测:一是上美将需要按《偷渡阴平》风格增加的内页脚本寄给广西,刘锡永怀着忧愤草草画完,再寄回上美;二是《二士争功》内页增加部分根本就不是刘锡永所为,而是上美的某个画家根据《偷渡阴平》风格草草临绘的,里面有大部的《偷渡阴平》内页,当然署名还是刘锡永了。至于究竟如何,斯人已去,也不得而知了 但细细观察会发现,《二士争功》内页的长宽比例与《偷渡阴平》的有所不同,因此在用《偷渡阴平》原稿加入《二士争功》时少部分是拓高了内页,更多的则是裁切了两侧,还希望上美能只拓不裁。再有就是,上美没有一稿两印的习惯,怕整乱,因此《偷渡阴平》与《二士争功》重复的内页,原稿都放到了《二士争功》上,现在再版的《偷渡阴平》则以打样稿印刷了,清晰度自然是略低于《二士争功》。综合比较这两册,都有漏页,实为可惜,当以全部合册后,再一分为二。此之,内页幸甚、封面幸甚!3 P% L0 @* s# w) i0 ?* y# K9 j5 J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又想起了重版《三国演义》连环画。重版这套连环画时,由于余悸末除,出版社实在没有这个胆量,原封不动出版60册,因此重版后的三国全套书只有48册。对少部分分册相互间的内容做了少量的调整,对原有的一些内容有所补充和改动,由徐正平重新绘制了《战长沙》替代了原盛焕文等人绘制版,删除了《捉放曹》、《战宛城》、《吉平下毒》等认为绘画质量差、内容单簿的12个分册(直到1987年才将这12册出版了增补本)。这套连册印数达一百多万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给纷纷租型重印,印数猛增。1979年的48册删减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连迷们的不满,读者纷纷给出版社写信,提出要求恢复《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原貌。随着形势的好转,出版社接受了读者意见,于1988年重新问世,合订成32开的精装三大本,在1963和1979年版的基础上,将原来60册重新调整了目录顺序,或并或增或删,《传书救刘备》一书被删掉,把《截江夺阿斗》重新纳入其中,把《落凤坡》并入《取成都》里,把《刘备征吴》并入《火烧连营》里。
4 S. E) h) B1 T《三国》连环画自1963年第二次修订以后,历经数次修订再版,初版便“隐退江湖”,从此销声匿迹,到如今存世极少。一套齐全完好的初版《三国》连环画,已然成为珍惜藏品,身价百倍。为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时数年,精心组织了这套书的再版工作,让这套隐退江湖许久的丰碑之作以初始的面貌再次现身。在连环画如何生存发展尚有不少疑虑的当下,这不啻于一曲对于连环画辉煌过往的回忆之歌。全套书以初版(1957-1961年版本)60册为底本,对全书近7000图幅逐一进行修缮,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缺500余幅画稿以及15幅封面缺稿,精心组织修复;恢复了手写体对白形式,并修正了初版繁简字混用的现象,一律使用国家标准汉字;对审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显见的瑕疵和疏漏予以适当纠正;另外,还整理出版了“人物绣像”等资料性附册。在装帧方面,采用典雅精致的深蓝色布面盒套,与分册封面底色一致,保留最初的题字、刻章,以“原汁原味”之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b& G; P9 w  e2 p% ^7 |
《偷渡阴平》.jpg
《偷渡阴平》选图1.jpg
《偷渡阴平》选图2.jpg
《二士争功》.jpg
《二士争功》选图1.jpg
《二士争功》选图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小精的前世今生(4)
3 H4 ]7 M9 ?$ t& m% c  ~* g; S主持这套书再版的编辑陈元山说:“对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遗缺图稿,我们精心组织修缮,恢复手写体口白。鉴于原书书写繁简不当、混合使用,为规范文字,本次统一改定为简体。我们的目的旨在整理,不是简单复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认为,连环画的未来还有希望:“用一句文学上的话来讲,过去我们讲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连环画有过当年的辉煌,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这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包打天下,到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变化。那我们也得承认另一个现实,比如说宋词出来了,它也不能掩盖唐诗的辉煌,你现在说绘本出来了,其一样也不能抹杀连环画的艺术价值。但是你也不能否认连环画也不能让所有的小孩子说:‘现在我们都不看绘本,我们就看连环画。’” 温泽远坦承,重印1957版的《三国演义》在更多意义上是收藏的需要:“老的东西重新印,实际上这也是应大家的需求,有一部分的连环画爱好者就喜欢老的,所以我们出版社每年有将近一百种连环画,每年要不断重印。如果你要出版新的,不管画得好也好,坏也好,买家都不买,原因是他们要收藏老的,这是收藏的需要。”- r3 a4 T" E0 l  l- ~5 O9 |4 \" X7 C" ^
关于《三国》小精16册补辑的说明:下面对照60册小精及收藏本,将16册补辑的内页作了一番梳理,供各位感兴趣的连友参考。(1)《犯长安》88页:按二版,将初版《犯长安》一分为二,保留了初版的第1-67页,增绘了21页。收藏本81页:删除了二版中增绘的7页,即第1-6页“王允诛杀蔡邕”和第58页“董卓棺材被雨水冲走”的画面,临摹重绘了第18、27页。(2)《李郭交兵》120页:按二版,从初版《犯长安》中抽出第68-183页共116页纳入,再加上增绘的第1、10、11、20页共4页合成一册。收藏本120页:按二版,临摹重绘了第32、69页。(3)《白马坡》128页:按二版,从初版《千里走单骑》纳入前49页,从《战官渡》纳入前39页,增绘40页画面。收藏本126页:删除了二版中的2页,即第20页“刘备望见小沛城中火起”和增绘的第75页“宋宪出马奔敌阵”的画面。(4)《千里走单骑》147页:按二版,将初版本《千里走单骑》一分为二,其中第1-49页归入《白马坡》,保留了第50-172页共123页,并从《战官渡》中抽出第41-44页纳入,再加上增绘的20页合成一册。收藏本127页:删除了二版中增绘的“关羽平定汝南”等画面共20页,临摹重绘了第23、52、59、83、108页。(5)《战官渡》110页:按二版,将初版《战官渡》(107页)一分为三,第1-39页归入《白马坡》,第41-44页归入《千里走单骑》,保留了后63页(45-107页),增绘了47页。收藏本110页:按二版。(6)《单刀会》71页:按二版,通过分拆初版《水淹七军》增加的一个分册,从《水淹七军》纳入64页(第5-68页),增绘了7页。收藏本70页:删除了二版中增绘的第71页“孙权获探马报曹操起兵30万大军攻东吴”的画面,并临摹重绘了第70页。《水淹七军》110页:按二版,将初版《水淹七军》(167页)一分为三,64页归入《单刀会》,前4页归入了《取成都》,余下后99页与增绘的11页合成一册。收藏本110页:按二版。(7)《濡须之战》104页:按二版,改名为《濡须之战》,删除初版(113页)的50页,即1-46、57、73、104、106页,增绘了41页。收藏本102页:删除了二版中增绘的2页,即第48页“凌统领兵寻战,半路上正遇曹兵”和第85页“周泰按照军士指引冲向兵马蜂拥的地方去解救孙权”的画面。(8)《八卦阵》100页:按二版,改名为《八卦阵》,并增绘了第20-22页画面共3页,封面采用二版董天野绘画的画面。收藏本100页:按二版,临摹重绘了第18、46、60、71、78、84页。封面采用二版董天野重绘的画面。(9)《兄弟争王》86页:按二版,删除初版的10页,即第7-15页和第63页,增绘了24页画面。封面采用二版刘旦宅绘画的画面。收藏本82页:删除了二版中的4页,即第52、53页“因不救关羽,孟达在得知刘备要对其下手后,惧罪前来投降曹丕”和增绘的第54、55页“来人报告刘封引兵点名要与孟达厮杀,曹丕让刚投降的孟达出战;孟达主张劝降,受封后领命而去”。封面采用刘旦宅重绘的画面。(10)《擒孟达》92页:按二版,删除初版的37页,增绘了20页画面。收藏本127页:按初版(109页),加上二版增绘的20页,删除初版的2页,即第24页“曹遵与朱赞在黑暗中自相残杀”和第73页“锺繇保举司马懿”的画面,临摹重绘了第33-65页。(11)《姜维献书》97页:按二版,删除初版的9页,即第1-8、84页、增绘15页,对初版本第84页“孔明令全军退回汉中”作了改绘。收藏本94页:删除二版中的3页,即第54页“前哨向费耀报告前面发现蜀兵”和增绘的第7页“后主派人在赵云墓前册封其子官职”、第12页“太监在宫门口宣王双”的画面。(12)《智取陈仓》87页:按二版,比初版增绘10页画面。收藏本86页:删除二版中增绘的第53页“魏将张郃大骂孔明”的画面,临摹重绘了第18页。(13)《火烧新野》94页:按61年一版,由吴志明、叶之浩重绘,封面为61年一版汤义方重绘的画面。收藏本94页:按二版,由吴志明、叶之浩绘画,封面为二版颜梅华重绘的画面。(14)《空城计》105页:按二版,由徐正平新绘,封面采用二版赵宏本绘画的画面。(另:79版也按二版,但删除了3页,共102页。)收藏本116页:按初版,由钱笑呆、徐余兴绘画,删除5页画面,又补绘15页画面,封面为二版赵宏本绘画的画面。(15)《战长沙》94页:按79版,由徐正平于60年代新绘,1979年出版。封面为79版徐正平绘画的画面。收藏本96页:按初版,采用盛焕文、曹同煜、李福宝所绘的初版本画面内容,封面为初版刘锡永绘画的画面。(16)《八卦阵》100页:按二版,改名为《八卦阵》,并增绘了第20-22页画面共3页,封面采用初版刘旦宅绘画的画面?(封面采用董天野绘画的画面)。(17)《兄弟争王》86页:按二版,删除初版的10页,即第7-15页和第63页,增绘了24页画面。(封面采用刘旦宅绘画的画面)(18)《空城计》105页:按二版,由徐正平新绘,(封面采用赵宏本绘画的画面)。
: m+ }# {9 Z& J; B
《三国》小精16册补辑.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小精的前世今生(5)
: I& }; P% X0 y; J( M, k1 S《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很遗憾与历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无缘。参与绘画的有30多位连环画名家,包括徐宏达、陈光镒、徐正平、刘锡永、徐一鸣、屠全枫、徐正方、赵三岛、汪玉山、蒋萍、朱光玉、赵晋、凌涛、陈覆平、汤义方、田衣、吉志西、李铁生、吕品、徐余兴、钱笑呆、徐进、王亦秋、杨青华等。这些画家在历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名单上很少见踪影。其它领域也一样,虽然没有必要那么看重评奖,获奖的并不一定是优秀的,没有获奖的也不一定不优秀,优秀与否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永恒的经典,需要大家努力一起维护;希望连环画不要成为非物质遗产,能像我们的童年一样,再一次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寻常的大众读物。( Y6 x8 f4 S. E) n1 D8 e3 P
上美社三国连环画的出版,除了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对一些分册按照原著进行了较为合理的重新编排外,可惜其它版与前几版本相比,改进不大。特别是最近几版,上美只是追求最大程度上还原老版,并没有真正改进《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的质量,给人有“味如鸡肋”的感觉。其实《三国演义》连环画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希望上美领导不要光啃老版(啃老),应该大胆创新,比如结合已有的老版并邀请原创连环画画家参与,补齐老版没有的《三国演义》故事。记得2006年,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了原创连环画《三国演义连环画选》21集30个故事,虽然质量有待提高,但为今后出版更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打下基础。另外,希望上美能向民间出版学习,不断提高印刷质量。相信泱泱大中华有能人,上美有能力出一版更好的《三国演义》连环画。  T: O" K& W. j: u  M( k% @2 F
上美社可以说坐拥《三国演义》文革前老版本最好的资源优势,目前的所有版本确实不是太完美,上美出小精也比较保守,无非就是复制影印一版,补辑也就补点二版的一些书。上美要想利用现在手头的资源,编出一套相对比较完美的版本,关键一定要打破60本这个框框约束,完全按照原著脉络,重新将50年代出版的13册独立老版纳入其中,其一选用不重复的画面内容充实到相关分册中去,其二补充套书中缺失的分册,如徐正平、凌涛的《华佗》、赵三岛的《左慈》,书名亦可按原著内容改为《华佗疗毒》和《左慈戏曹》等,这样一来画家还是当年的画家,风格上不会太大改变,总册数必将突破70册而接近80册,将这部80册作成收藏版,再将没有刊用的封面做成收藏证书,必将受到广大连藏爱好者的欢迎。如果出版社为了市场营销,步子可迈得再大一些,吸收一些原创高手参与其中,出版一套百册巨制60开典藏版,自会开创连环画出版的全新局面。(全文完)1 L" \( T. L, `, O. i) e5 Y5 P2 b
更正:本文刊发后,引起一些连友关注,并对一些错误之处提出质疑,现予以更正如下:第4期连载之一第二自然段都如冰——都冰如;第三自然段1960年3月汪玉山绘《三气周瑜》出版——1961月6年刘锡永绘《二士争功》出版;第5期连载之二最后一段1977年第三版——1979年第三版。
" h; \* e- c/ j2 o8 ~( ^8 L4 R;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迷三国画' B. F8 e' Q" H
广东深圳 夏中华% ?1 @# p2 |1 d2 B
前段时间,淘完水浒淘三国,一淘就淘上瘾了。作为古典连环套书题材的扛鼎之作,三国连环画一直深受广大连迷的追捧。这套连环画,共六十分册,早在五年前我就已购置,但一直沉迷于水浒一百单八将,对三国群英就有些疏忽。细细赏玩之后,竟然不能释手,深为其中的人物造型、场景渲染所折服,于是,便用手机拍下了其中的五百余幅人物造型,以PS软件加以处理,然后打印成册,闲暇时细加品味,不亦乐乎。
7 {7 b, ]% M4 p3 X  d' G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偏见,总认为水浒是中国空前绝后的文学经典,凡三国、西游、红楼,皆无法与之相匹。读水浒书,玩水浒画,浓浓的市井味中,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草莽气,一种男人的血性在这里奔腾挥洒,能感受到一种淋漓尽致的酣畅与激越。西游多妖,且程式固化,适宜于顽童;红楼脂粉味太重,缠缠绵绵,哭哭啼啼,凄凄怨怨,或许是痴男怨女们的床头读物,即便是现代女性恐怕也难以卒读。此中唯有鸡肋之感的就是三国,乱世风云,群豪辈出,或决胜于疆场之上,或运筹于帷幄之内,或游走于列强之间,挥洒着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价值。但读三国,总感觉描述过于粗略,人物形象性格单一,且人物众多,难于记忆;好在读书不如读图,看三国人物绣像,更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描述加以印证,获取最直观的人物印象。5 t: f6 T( C! V% p; f5 A
三国连环画,荟萃了当时连坛的宿耆巨匠,对中国连环画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在这些画家中,综合水平最高的当属刘锡永,刘氏曾创作《虎牢关》、《长坂坡》、《赤壁大战》和《二士争功》四册,造型传神,笔法顿挫,点景疏密有致,场面动感十足,令人叹服。人物造型中,最喜好其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而即便是次要人物如王威、蔡瑁、张允等,也各具情态,令人爱不释手。
& R* S5 [. O- u: S三国画家中,造型比例最为精准的是赵三岛,而线条最具美感的则是陈光镒了。赵氏的《李郭交兵》、《犯长安》、《天水关》,陈氏的《董卓进京》、《千里走单骑》、《七擒孟获》,皆是三国连画中的重头戏。赵三岛笔下的李傕、郭汜,霸气外显,匪性十足;陈光镒塑造的何进、董卓,虽俱为一时权奸,然何进粗鄙,董卓骄横,于笔法婉转中一览无余。其刻画的吕布造型,也并非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英俊小生,眉宇之间却有奸猾之相,正适宜其三姓家奴的身份。
8 d/ z% C: N, d7 G$ O2 h# C4 C用笔最为粗犷的是徐氏一派。徐正平的《桃园结义》、《捉放曹》、《凤仪亭》、《战长沙》、《空城计》等,注重色墨结合,多用大色块渲染,汪洋恣肆,不拘一格,然普遍评论较高的是前三册,后二册受人诟病较多。其笔下的张飞、董卓,相貌粗豪,极具艺术张力;吕布造型,似较陈光镒少了一些奸猾,而更多的是英气,或许是考虑到诛杀董卓的正义之举,也或许只是顾及到与美貂蝉的才貌相匹吧。而徐进的《定四州》,曹操跃马挥剑拨箭雨一节,魏武风采冠绝群雄。至于袁绍父子与众谋士,也各具意趣,别有风范。3 ?2 @( s7 X! C4 C
三国套书中,画得最多的当属汪玉山、朱光玉、李铁生等辈。汪玉山用笔圆润,朱光玉重细节描摹,李铁生则长于场景烘托,此三位的作品,构成了三国套画的主题架构。但与前几位相比,总感觉这几位的作品缺少神韵。
& a- g2 o0 M$ L, b' h7 S此外,本套连画中还有一些只绘过单册作品的画家,如钱笑呆、水天宏、赵晋、吕品等,也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在此不做赘述。
* w' _( L- h- Z3 _* b" u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连画面世已近六十余年,当年的老画家们已多半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留下的这些经典作品,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连画爱好者们,让我们的童年缤纷多彩,也给我们的今天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与怀想。
# M0 _1 m" W& D) h  \# F+ @: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显漏洞   
" z. r) h+ r6 {特约作者 高宗泽
0 h% d5 X! n* [9 D《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所写的“过五关斩六将”,是书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历史上有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呢?没有,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指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这就是说,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前,刘备已奉袁绍之到了许都南面的汝南郡,与刘辟等领兵攻打许都附近地区,扰乱曹操的后方。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后,自然只能由许都南下以归故主,而绝不可能北上河北去寻找刘备。因此,他根本不会去“过五关”,也就不会“斩六将”了。
. ]; n& P1 v( U( P; _罗贯中为了表现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虚构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让他先赴河北,再折回汝南,这在小说艺术上是允许的。问题在于,由于罗贯中的历史地理知识不足,他的虚构有一个相当大的漏洞——地理方位混乱。按照情理,关羽既然要到河北投奔刘备,那么,他离开许都之后,就应该向北,直趋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或者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即可进入冀州境内。然而,罗贯中却让他首先通过东岭关(虚构的地方),接着突然莫名其妙地折向西北,跋涉一千多里,走到洛阳,白白绕了一个大弯;然后才折向东方,经过汜水关(即《演义》第五回写到的虎牢关),荥阳,最后再到达滑州(应为白马),从那里过河。这样的路线,犹如一个大“之”字,让人物来回折腾,行程将近三千里,完全不合逻辑。
8 t1 l( _/ T8 k. ?!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配图
《千里走单骑》1.jpg
《千里走单骑》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043

帖子

6807

积分

连趣副处长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年10月13日
在线时间
1608 小时
精华
0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8月16日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知识知多少?* [: p, e7 g5 f
特约作者 高宗泽! C- w9 G6 z& U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是一套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有口皆碑的大型连环画,并被誉为“中国通俗美术之最”、“中国连环画之最”、“三国时期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其影响在我国连环画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书全套60册,也是新中国文革前后成套书连环画中数量最多者之一。参与脚本文字改编者是上海人美社资深文字编辑,参与绘画者多是国内著名连环画家。该套书绘画风格、人物、着装、兵器统一,是群众最喜爱的古典名著套书。
6 E4 K! U- ]0 w  v. `! K* s; m经笔者参考杨兆麟先生有关文章,归纳总结出如下《三国演义》连环画有关知识,以问答题的形式,供连友学习参考。* F  k$ r1 l9 Y; U. C9 {1 H1 r
1.是哪个出版社,在什么时间决定改编《三国演义》小说为连环画出版的?答:是上海人美社在1955年底,到1956年初,决定把《三国演义》长篇古典小说改编成连环画出版。
( |" t5 H$ \. u6 I0 V  @! }2.参与脚本文字改编者有谁?答:参与原著文字改编者均为上海人美社资深文字编辑,有王星北、田衣(董子畏)、吉志西、吴其柔、陆士达、林林(杨兆麟)、胡雁、徐良士、章程、潘勤孟等。他们历史知识渊博,文字功底扎实,为原著改编增色不少。) a) {9 B0 e) r  t) q
3.参加人物造型的画家有谁?答:参加人物造型的共有五位画家: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他们对人物造型和服饰确实下过一番功夫,参考原著和有关史籍中对于人物年龄、身材、相貌特征的描述,经过反复修改人物造型。为魏蜀吴三方面的人物共塑造了115个形象,其中如曹操、刘备、孙权、董卓、吕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袁绍、司马懿、钟会等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读者一看人物造型就知道是谁,他们为三国人物“绣像”做出了贡献。% a; }9 m+ G. q1 C" I1 u2 `
4.参与绘画的绘画者有谁?答:参与绘画的著名画家有:李铁生、汪玉山、徐正平、冯墨农、陈光镒、刘锡永、凌涛、严绍唐、徐一鸣、屠全枫、赵三岛、朱光玉、蒋萍、汤义方、杨青华、赵晋、陈履平、徐宏达、徐正方、徐进、吴志明、叶之浩、苏起峰、陶干臣、李福宝、水天宏、张令涛、胡若佛、王亦秋、钱笑呆、卢汶、杨锦文、张伯诚等30余人。全套书绘画风格、人物着装、造型、兵器统一。只有《三国归晋》中人物,张令涛、胡若佛绘画的同杨家将人物形象相同,不太协调。
6 m: E/ g, b# e* b# K) b; _5.封面书名是谁写的?答:封面书名是请中国画大师贺天健老先生书写的。全套60册书名中有3字27册,4字24册,5字9册。8 A  S6 F# ]! e
6.封面图章绘制者是谁?答:封面图章是约请冰如先生绘制的。每一分册封面都有一颗鲜红的图章,形状不一、字体各异、标明每一分册的号码。5 x" g" F5 ^( C6 a
7.参与封面绘画的画家有谁?答:封面画是请国画家程十发、刘旦宅、赵宏本、刘锡永、赵三岛、贺友直、林雪岩、凌涛、汤义方、李铁生、陈光镒、金雪尘、江南春、张大经、王亦秋、汪玉山、朱光玉、陈履平、蒋萍、卢汶、钱笑呆、徐正兴、严绍唐、张令涛、沈麓元等人参与创作绘画。、# E1 c5 n4 K& J# V2 a; U6 }7 d- Q
8.全套书共有多少画幅?答:全套60册共计6600余幅图,平均每册110图,原作达7000余幅图。2 r2 M+ {$ W# m
9.出版全套书为何达9年之久?答:该套书从1956年开始陆续出版。1958年党中央提出要批判厚古薄今。郭沫若同志写了《为曹操翻案》的文章,在当时,风一吹,草就动,认为把《三国演义》改编成连环画出版不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于是,暂时停止。1962年。文艺界稍有松动,陆续出版,从1956年第四季度出书,中间折腾了好几年,一直拖到1964年,近9年时间才出齐全套60册书。
' s  O7 s4 `; ~' Z) J1 s/ d2 o10.该套连环画前后有何改动?答:在一版第二次印刷时,为了保持《三国演义》全套书绘画风格上的统一,对其中与其它分册不协调不统一的《火烧新野》及绘画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战长沙》、《空城计》找画家重画出版。文革后,1978年重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删掉了或绘画质量差,或内容单薄、或故事不够集中,头绪多的12个分册,重版了一套48册。其中将《威震逍遥津》改名《濡须之战》,《八阵图》改名《八卦阵》出版。后来,广大读者纷纷要求恢复原来的面貌,于是出版社将原来60册重新调整了目录顺序,或并或增或删,如把老版的《刘备征吴》并入《火烧连营》里;把《落凤坡》并入《取成都》里;重把《截江救阿斗》纳入60册内;老版《传书救刘备》一册被删掉;另外将老版《犯长安》一拆为二,分别为《犯长安》和《李郭交兵》;将《诸葛亮渡泸水》更名为《七擒孟获》,这样算来《三国演义》连环画不同版本达70种之多。1989年9月合订成大32开精装三大本出版。以后60册一套的又多次再版重印,有32开、50开、16开、60开,64开等多种开本出版。
' {. E( N* O+ `/ U11. 该套连环画有哪些艺术特色?答:一是人物造型统一,人物形像符合人物的特征;二是着重刻画人物性格;三是这套连环画中景多,很少特写,中景可以容纳文稿中描述的许多人物和细节,人物位置关系清楚,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四是画面丰满,线条清晰。注意吸收民族绘画传统,画面的连续性较强,体现了那个时期的高水平。五是装帧设计方面具有特色,封面深蓝的底色烘托出秀丽的画面,刚劲的书法和多姿的图章,不仅古色古香,而且非常醒目,开系列连环画封面装帧设计的先河。" X# U; C' i! t. l5 R
该套连环画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一印再印,总印数为出版物之冠,50多年来长盛不衰,有几代人是看着此套连环画长大的,成为连藏界收藏的珍品之一,可列为古典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套书之首。
; N+ [4 a) {0 g4 V: p1 D作者注:本文参考杨兆麟先生“上海人美版《三国演义》连环画编绘始末”一文。
, L) V+ y; `& f6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4月20日 14:23 , Processed in 0.08438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