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66666

【文苑】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1月12日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其中“水下滩”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br /><div class="spctrl"></div>  ①作“水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br /><div class="spctrl"></div>  ②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br /><div class="spctrl"></div>  ③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br /><div class="spctrl"></div>  ④作“水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br /><div class="spctrl"></div>  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张晓峰作曲。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br /><div class="spctrl"></div>  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获花秋瑟瑟"的意境。<br /><div class="spctrl"></div>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br /><div class="spctrl"></div>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 <br /><div class="spctrl"></div>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br /><div class="spctrl"></div>  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br /><div class="spctrl"></div>  【司马青衫】<br /><div class="spctrl"></div>  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br /><div class="spctrl"></div>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br /><div class="spctrl"></div>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r /><div class="spctrl"></div>  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br /><div class="spctrl"></div>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br /><div class="spctrl"></div>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br /><div class="spctrl"></div>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br /><div class="spctrl"></div>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1月12日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66666 于 2012年6月6日 05:31 编辑 <br /><br />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br />  第二课时<br />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br />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br />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br />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br />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br />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br />  
二、细节探讨<br />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br />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br />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br />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br />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br />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br />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br />  京倡 商妇 怨<br />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br />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br />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br />  京官 谪官 恨<br />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br />  明确:音乐(琵琶声)。<br />  补充: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br />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br />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br />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br />  3、谁解琵琶声<br />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br />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br />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br />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br />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br />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br />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br />  最后一乐章是<br />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br />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br />  4、谁解青衫泪<br />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br />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br />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br />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br />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br />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br />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br />  5、谁解风物意<br />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br />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r />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br />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br />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br />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br />  [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br />  附板书设计:<br />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br />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br />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br />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br />  第三课时<br />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br />  一、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 <br />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br />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br />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br />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br />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br />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br />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br />  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br />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br />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br />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br />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br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br />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br />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br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br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br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D<br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r />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br />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br />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br />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br />  2、叠词和联绵词: <br />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br />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br />  --使音节悦耳动听 <br />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br />  ①正面描摹: <br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br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r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br />  ②侧面烘托: <br />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br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r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br />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r />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br />  4、曲中带情:<br />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br />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br />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r />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br />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r />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br />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br />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br />  5、小结: 描写特色:<br />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br />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br />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67744873[/lastedittime]编辑过]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64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1日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增见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6月4日 04:33 , Processed in 0.0594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