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18|回复: 0

古今中外间谍如何秘密获取情报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9月10日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行业容忍不了错误。国家、生命、信仰、爱情、牺牲、理想与命运,电视剧《潜伏》里有所有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东西。为了智慧的力量,为了那些深海无言的无名英雄,让我们瞩目潜伏者。<br />  忍受孤独<br />  二战时期的美国为了反间谍,曾经发动了数万名邮政检查员(多数是警惕的家庭妇女)来负责开拆各类邮件。其中一位检查员发现了一封可疑信件,寄往的地址是国外反谍报人员提供的“间谍地址”。<br />  这封信看似聊一些普通家常事,但明信上又用密写药水写了暗信,内容是纽约港商船舰队的护航配置。<br />  先后截获了他的十几封信之后,一位美国特工仔细阅读了明信内容。尽管里面有虚构,但小说总有原型,这位间谍描述的自己非常热爱生活,已婚,有一条得过瘟热病的狗,7点到8点之间上班,有漂亮的菜园子,最近换了一副眼镜,是一个空袭民防人员,还有,他是一个外国移民。<br />  特工们查询了1914年以来纽约移民部门的全部资料,寻找和此人签名(虽是假名)的相同笔迹者。终于在第4881张,发现了笔迹相同的人。跟踪之后发现,他真的有病狗、菜园子、搞民防,于是特工逮捕了他。<br />  抓走这个名叫欧内斯特的间谍时,许多邻居都来宽慰他的太太,因为他看上去非常老实,样子极其普通。 <font color="#ffffff">21read 青年文摘防采集</font> <br />  注意防盗<br />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海军情报官威利斯·乔治曾领导过一支职业偷盗小分队,潜入纽约的领事馆盗取文件碎片和灰烬。他找了纽约最好的锁匠、开保险柜的专家、语言学家、会拍微缩照片的摄影家。此外还向英国情报部门借来了一个大姐,她精通打开所有蜡封的信,用个暖瓶或火锅就能拆开,拍摄完毕还能轻松复原,就连紫外线检查都发现不了。<br />  这支半业余队伍成功进出领事馆数次,有一天被一个警惕的警卫察觉,万幸他们穿着清洁工制服。后来乔治多次深夜在楼道里弄出响动就跑,让那个优秀警卫打电话叫来领事。领事多次被吵醒之后,警卫被辞退了。<br />  一天,上级要求这支小分队去芝加哥侦查一个间谍嫌疑人,这个体面的商人有可能操纵着一个纳粹间谍网。此时,这支队伍已有了许多新技术,比如学会无声工作以防备录音机等。这支队伍化装成测试大楼倾斜度的工程人员,潜入了4小时,成功拍摄了近2000页文件。<br />  这次潜入成功地蒙蔽了间谍,他的一切物品都看上去像没有动过一样。不久,他和他的情报网被一网打尽。<br />  睡着和灌醉<br />  不恰当的时候睡着和喝醉,在情报工作中很容易出事故。<br />  1946年6月7日,周恩来坐马歇尔(美方调停国共内战的代表)的专机去延安,把一个记事本放在了衬衣口袋里。开会太累,他在飞机上睡着了。没想到衬衣口袋没有盖,本子就丢在了飞机上。本子上记录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熊向晖在南京的地址。 <div class="Fab286">www.21read.com</div><br />  熊向晖是胡宗南的秘书,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周恩来亲自安排的一个重要情报员。熊向晖18岁就获得了胡宗南的赏识,后来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时,毛泽东带着党中央在几十万敌人中间穿来穿去,毫无畏惧,主要就是因为熊向晖把几乎所有作战指令都告诉了周恩来。<br />  周恩来丢失本子之后立刻向中央请求处分,同时让熊向晖到上海躲一阵。当时周秘密会见了熊,对他分析了局势:如果十几天之内没事,你就可以回来,那就说明马歇尔没把本子交给蒋介石。<br />  不久,马歇尔的人把本子封在盒子里送给周恩来。十几天后,熊向晖回到南京,有惊无险。<br />  胡宗南也曾试图灌醉周恩来。1943年,胡奉蒋介石密令,准备进攻陕北。熊向晖报告了这一计划,于是周恩来和毛泽东提前识破了胡的阴谋,蒋迫于国际压力没有开战。<br />  当时周恩来到西安跟胡宗南交涉,胡宗南就组织了黄埔同学聚会,打算用“学生敬老师”和“太太团”灌倒周恩来。他派去接周恩来的人是熊向晖,于是在出门之前,熊向晖用英语轻声提醒:“今晚小心,别喝醉。”<br />  当晚周恩来面对一群敬酒的黄埔家属,和蔼地说:“谁能说清楚黄埔精神包括什么,我就跟她喝酒。”<br />  结果,他一杯都没有喝。 <div class="Fab286">&nbsp;</div><br />  远离贪婪<br />  在间谍界,有些人以出卖情报为生,没有任何原则和底线。比如一战时著名间谍玛塔·哈丽,她是个脱衣舞娘,与其他听电台或拆信封的情报人员相比,也许更符合人们对女间谍的想象。她1914年被德国情报人员盯上,收下2万法郎,据说她提供的情报曾让法国多损失了5万士兵。不过她当时早已不再年轻,并非那种长于色诱的尤物,而是利用老客人与过去的交际圈获取情报。<br />  1917年,玛塔也为法国人提供德国人的情报,不过最后她被法国判处死刑。法庭没有采信她1917年帮法国军方提供情报的证据,不承认她是双面间谍。<br />  另一个贪婪的间谍则是一个被德国人称作“西塞罗”的家伙。此人真名叫迪罗,二战期间在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当男仆,由于他擅长唱歌剧,很受大使信任。<br />  他在大使喝醉后偷配了一把保险柜钥匙,然后联系上德国人。他用照相机拍下了诸如德黑兰会议上关于第二战场的讨论、开罗会议报告等诸多重要材料,陆续卖了150多万英镑。后来大使觉察,就在保险柜里安装了一条电线,如果有人意外打开,就会弄响警铃。搞笑的是,这个警铃的安装工作就是由“西塞罗”完成的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5日 05:21 , Processed in 0.0642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