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658|回复: 2

【历史】吕后诛杀韩信: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2月17日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66666 于 2011年4月7日 19:59 编辑 <br /><br />



        吕后诛杀韩信: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用“按倒葫芦起来瓢”来形容汉初朝廷的政治危局,是再合适不过了。 贯高事件的阴影刚刚散去,赵国那边周昌又发来密报,代国相国陈豨有谋反的嫌疑。 陈豨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兵于宛朐(今山东东明南),后率兵随刘邦入关。西汉开国后,又随军平定燕王臧荼的谋反,被封为阳夏侯。高祖七年冬,刘邦从平城撤兵之后,因北部边地局势紧张,就让陈豨为赵相,监赵、代边兵,成为这个地区的军事最高长官。
         陈豨就任前夕,曾去淮阴侯韩信府上辞行。他一向敬重韩信,称其为天下第一军事奇才。经常与他一起探讨军事问题。这一回,韩信得知陈豨即将调任代地,就对他说:“老兄将要去就任了,有些话不知应当不应当跟你讲?”陈豨说:“我惟将军之命是从,将军但讲不妨。” 韩信屏退左右,握住陈豨的手,两个人到庭院散步,韩信说:“陈兄现在的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掌领天下精兵,身处天下重镇,这是因为老兄是皇上的宠臣,所以才有此重寄。老兄想过没有,你的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呢?” 陈豨沉吟不语。韩信继续说:“如果有人暗算你,告你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第一次皇上可能不会相信;但如果第二次再接到密告,皇上很可能就要起疑心;若是有第三次告发,皇上肯定会震怒,解除你的兵权,并且亲自带大军*你。如果真的有这一天,你记住我将在关中起兵策应,则天下可图之。” 陈豨点头:“谨记将军教诲。” 周昌到赵国当宰相,陈豨的相国被撤销,只负责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他心里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陈豨与刘邦一样,早年也崇拜信陵君。以相国身份开府之后,他模仿信陵君的作风,大肆招致门客,这些门客中有不少是游荡在北方的“任侠”之士。他每次出行,都有大批门客跟随左右。他回封邑阳夏途经赵国王都邯郸,随行门客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以至于把邯郸的官舍全都住满。这个举动引起了周昌的警觉。 周昌是长期做监察工作的,有一种本能的职业敏感。他马上就回到长安,向刘邦密报陈豨的举动。他对刘邦说,这个陈豨大量豢养北方的任侠、豪杰,野心勃勃。他在外统兵数年,位尊权重,恐生异变。 这些“任侠”“豪杰”为什么会引起周昌的警觉呢?  “任侠”又称“游侠”、“轻侠”,是当时的一个社会强势群体,不过他们的权力不是来自政治和经济,而是来自肉体的强制。颜师古解释《汉书》“任侠”时说:“任,为任使其气力。侠之为言挟也,以权力侠服人也。”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司马迁的描述更加贴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阣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游侠之士就是这么一个群体。在游侠大量出现的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其行为特征的是刺客,比如荆轲。到了汉初,仍然是游侠非常活跃的时期。在高官权臣所养的门客中,游侠占了很大的比重。所谓少年和豪杰,也是这一类人物。这些人被认为是集团式的破坏力量,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那些招募他们的人,自然会被怀疑有所图谋。
         刘邦让周昌密切注视陈豨的举动,又派人去代国调查。这一查果然就查出了许多问题。陈豨知道皇上暗中调查他,也恐惧起来。他想起了韩信对他说过的话。 在匈奴边界一直伺机而动的韩王信趁机派出说客,游说陈豨造反。 正在陈豨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接到皇帝的诏令,太上皇崩栎阳宫,令他回关中参加葬礼。陈豨怕这一去又会重蹈韩信覆辙,遂称病不赴。很快又与韩王信的部属王黄联合造反,于高帝十年九月(前197年10月)自立为代王。 周昌急忙护送如意撤回关中。  刘邦决定御驾亲征陈豨,拜樊哙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自己亲率一军,又带上战无不胜的谋士张良,兵分三路急赴前敌。刘邦也让韩信随同征讨,韩信称病不从。
        刘邦一走,朝廷的政务自然又交给了吕后和萧何。 就在这时,吕后接到了韩信舍人名乐说的密报,说韩信准备伪造皇帝诏令,释放在监囚徒,与自己的奴仆、家人组成临时突击队,袭击皇后和太子,解除禁卫军武装,在关中举义,策应陈豨。 这个乐说为什么要举报韩信?他哥哥也在韩信府中当差,因犯了错,被韩信关押,并称要杀了他,他的弟弟为了营救他,才去亲见吕后,揭发韩信谋反之事。 吕后一时乱了方寸。韩信不同于别人,他是个战胜攻取的用兵天才,虽然他被贬淮阴侯之后并未允许就封,而羁留在京都,手上已没有一兵一卒,但他如果真的造起反来,凭他的本事,很快就能形成燎原之势,到那时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吕后立即把萧何召进后宫,向他通报了这个情况,并问计于萧何。她向萧何讨教,相国您说这事该怎么办? 萧何对于韩信谋反,半信半疑。
         萧何对韩信,那是非常了解的,韩信要真有心谋反,汉朝廷的天下早就不再是姓刘的了。当年,他在能左右天下政局、影响汉军胜败的齐王之位上,拒绝了别人策动他反叛的游说,他心中经常感念的是汉王解衣推食的知遇之恩,这样的人怎么会谋反呢? 换一个角度说,萧何可以说是韩信惟一的知己。从汉中追回韩信,并说服刘邦拜他为大将军那时起,两个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情了。 萧何这时真的为难了。说韩信不会谋反,从吕后那就通不过,她可是接到证据确凿的密报后才来商量对策的,万一韩信真的要造起反来,那乱子可就大了,而且自己也难逃监国失职的罪责。 事已至此,萧何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了。 于是萧何就和吕后商量,设个圈套把韩信骗进宫来。设个什么圈套呢?就假传皇上御驾亲征告捷,陈豨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 韩信接到了邀请,有了上一回被骗的经历,他怕又是一个陷阱,不敢睁着眼往里跳,就称病不去。称病是个很堂皇的理由,没有这个理由,他就随刘邦上前线了。 萧何一看韩信请不来,只好亲自到淮阴侯府去请。他对韩信说:你虽然有病,可皇上亲征大捷,是国家的喜事,你不去就不合适了。再一方面,你和陈豨的交情大家都知道,你托病不赴,皇上以后肯定会对你产生疑虑。 这后一句话把韩信打动了。再说萧何亲自来邀,不去就不合适了。他只好对萧何说:“好吧,我去。” 于是同萧何一起来到长乐宫。 哪知吕后早在宫里埋伏了武士,韩信一进宫,便立即被拿下,捆缚着押往钟室——就是放置编钟的房子。 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装进一只大布袋里,吊在宫梁上。 韩信大声慨叹:“我悔不听蒯通之言,现在竟为女子所诈,岂非天意!” 韩信心里怎么能服气呢,自己一世叱咤风云,到头来让一个老娘们儿给耍弄了。 武士们用早已备好的竹签刺死了韩信。
         吕后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坐在钟室里,从布袋里滴出的血在眼前幻化出一种迷离的颜色。她心里冷笑着:皇上不是与你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吗?我今天就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韩信庙门上曾有一副楹联,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概其一生。“生死一知己”,指的是萧何,是萧何将他荐给刘邦,让他这个贫家子弟平步青云;又是萧何最后把他送上了不归之路,“生”“死”皆由一知己耳。“存亡两妇人”,指的是韩信贫贱时助他一饭的漂母和杀他的吕后。韩信在老家淮阴时穷困潦倒,常依靠他人寄食。有一位洗衣服的老大妈见他饿得支持不住,就一连几十天给他送东西吃,让他活了下来,是给了他“生”路的恩人。韩信被封楚王后,找到当年救助他的那位不知名的大妈,赐她千两黄金。  
        韩信临死前发出的慨叹道出了他的醒悟,只可惜他醒悟得太晚了。这样一个运筹帷幄、军威天下的军事天才,却死在一个不知兵法为何物的女子手里,韩信至死也不能原谅自己所犯的这个低级错误。  
        吕后紧接着命令夷灭韩信的三族。应该说,吕后与刘邦这对政治夫妻,他们对这些开国老臣的担忧是不一样的。刘邦最怕的是他们谋反,越是到了后期,他的这种“怕”就越历害,简直到了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的地步。吕后呢?她怕的是刘邦百年之后太子根本无法驾驭这班功高权重的*。所以趁老头子还在,当断则断。一旦老头子不在了,想收拾他们也不能下手了。 关于韩信是否真的策划过谋反,历史上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见解是:韩信谋反是一桩冤案。如果韩信要造反,早就付诸行动了,何必等到没有一兵一卒,被“监视居住”时再谋反。另外,他与陈豨的密谈,他人怎么会知道?司马迁的记叙在这一点上是靠不住的。
        另一种观点是:韩信确实是有谋反行动的。在他被以“谋反”的罪名从云梦押回洛阳时,他就有了悔意,那时的韩信确无反心,是刘邦一步步把他逼到了这个份上。至于他与陈豨的密谈内容被泄露,也在情理之中。须知韩信是刘邦和吕后的第一号监控对象,他的一言一行,均在警密情报系统的监控之中,他还有什么机密可守。
        更重要的一点是,韩信从被监视居住起,才真正对刘邦产生了绝望。韩信这个人,本事大,野心也大,而且性格高傲,与刘邦的那些老臣、老将都合不来,他的人缘很糟。他不去主动交朋友,甚至羞于同那班老臣、老将为伍。在他被监视居住期间,他有一天偶尔路过樊哙的舞阳侯府第,不知不觉走了进去。樊哙跪拜迎送,诚惶诚恐,说:“大王肯光临臣家,不胜荣幸!”出了舞阳侯府大门,韩信却傲慢地说:“想不到我这一生竟然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 所以,他在谋反的合作伙伴中,选中了陈豨。
        第一,陈豨虽然也是早年参加反秦起义、追随刘邦出生入死的旧臣,但他又不同于周勃、曹参、樊哙等将领,他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很难得到刘邦的信任;
       第二,陈豨善于用兵,有勇有谋,且拥兵重镇,很有实力;
       第三,在所有的将领中,惟有陈豨与他算是情投意合,两人能执手密谈,非同一般交情。  再看韩信“释放官府徒隶以举兵内应”的全盘计划,也不能说不可行。长安各官署,多有羁押的徒隶,这些人加起来,不会少于万人之众。而且这一部分人多是反对汉政权的*和刑事犯,“任侠”、“豪杰”之辈亦不在少数,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支队伍作陈豨的内应,再加上韩信自己这个用兵天才的调度,很可能成就大事。 但没容得他向自己的目标跨出一小步,这个计划便由于泄密而全面流产。  
         刘邦平叛之役,也势如破竹,取得节节胜利。陈豨兵败,撤走塞外。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吕后发自长安的消息,知道她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他承诺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的韩信杀了,而且杀得干净利落,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有什么反应?司马迁用了极省俭的五个字“且喜且怜之”。对这五个字,后人有许多附会。清代学者梁玉绳《史记志疑》中说,刘邦的喜,喜的是“畏恶其能非一朝一夕”的韩信终于被彻底铲除,怜的是“其无辜受戮”。很多人都按这个套路来思考问题。而我认为,刘邦的喜,是对吕后而言的——我这个老婆委实十分了得!我自己想杀而下不去手杀的人,她居然敢先斩后奏,杀得干脆利落。有了这样的老婆,何愁天下坐不稳?刘邦的“怜”,非怜韩信“无辜受戮”,而是有几分英雄相惜之意。在刘邦的心目中,韩信的才华是无可替代的。而且,韩信无论是个人风格还是处世方式,都有很多与刘邦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韩信年轻时曾受过“胯下之辱”的故事——淮阴地面上的一个无赖,有一回戏弄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面钻了过去。但后来韩信富贵了,被封为楚王了,对这个让他钻过裤裆的无赖,不但没有报复他,治他的罪,反而把那小子提拔做了他封国的一个中尉——这是个不小的官,相当于楚国的公安部最高首长,这一下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类似这样的事,刘邦也做了不少,比如他给平生最恨的雍齿封了侯,比如他把楚汉战场上咬住他不放、一路追杀的楚将季布封了将军,等等,等等。 对韩信的才干,刘邦是十分激赏的,这也就是他“怜之”的主要原因。 刘邦此番御驾亲征,一来有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猛将的奋力拼杀,二来有张良的奇谋良策,更重要的还有受铲除韩信这件事的鼓舞,所以所向披靡。一举收复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陈豨亡走匈奴,韩王信战死阵中,王黄、丘曼臣等叛将相继被捕杀。这一下,韩王信解决掉了,陈豨也算解决掉了,重要的是韩信也解决掉了,刘邦心里很高兴。 他没有忘记赏赐萧何。能解决掉韩信,萧何功不可没。在紧张的战事中,刘邦传回诏令,给萧何加封五千户食邑,并给他组织起了一个五百人的卫队,保护他的安全。 萧何受到意外赏赐,惶惶不安又十分高兴,一时间,相府门上贺客盈门。大家都来向萧相国道喜。这时有一个人却到萧相国府上吊丧来了。他一身吊客打扮,穿着孝衣,扎着麻绳,一进大门就大哭不止。萧何一看,这个人是他一个名叫召平的朋友。萧何感到很意外,别人都来给我道喜,你为什么来给我吊丧呢?这不是明摆着“堵心”我吗?召平对萧何说:“皇上对你的赏赐决不是幸运,而是祸患,先生喜从何来?我认为先生死期已近,所以先来吊丧。” 萧何听了召平这话,心里更慌了。召平不是未卜先知的术士,而是做过秦国东陵侯的一个极有韬略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平头百姓,在长安城外种瓜。他种的瓜特别甜,当地人誉为“东陵瓜”。萧何对召平十分敬重,经常向他请教国是,所以他对召平的意见十分重视。 召平说,皇上现在正在前线拼杀,而你守在京城里,又不必冒矢石之险,相比之下,皇上的危险要大得多,他干吗要给你配五百人的警卫部队呢? 萧何愿闻其详。 召平又说:“这是皇上对你不放心啊。这些卫队,五百人五百双眼睛,你有什么遮藏的事能逃过五百双眼睛呢。” 萧何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召平说:“相国马上给皇上打个报告,说现在国家正是财力紧张的时候,我不但不应该要这五千户加封的食邑,而且计划变卖家产,以助军资,惟愿皇上早日奏凯。这件事要马上办,越快越好。” 萧何立即把谢绝加封的报告送上了前线。刘邦见了,很高兴,批复了萧何的申请,收回五千户封邑,那五百人的卫队也立即撤消了。 刘邦在凯歌声中回到长安。他见了吕后,首先问:“韩信临死时说了什么没有?” 吕后说:“他说他只后悔没有早听蒯通之言。” 刘邦说:“蒯通是齐国有名的辩士,肯定是他唆使韩信谋反的。”
        于是立即发诏到齐国,要求齐国将蒯通解送长安。 蒯通被送到长安后,刘邦亲自审讯,问他是否曾教唆韩信谋反,蒯通供认不讳,说:是啊,但是这家伙不用我的谋划,所以落到了今天被杀身灭族的地步。“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夷之乎”——当初如果这小子听了我的话,陛下您怎么能够杀得了他呢? 刘邦气坏了,当即下令烹杀蒯通。 蒯通大呼冤枉。刘邦问他有什么冤的,你不是自己承认了曾教唆韩信谋反吗? 蒯通说:当年秦朝失鹿,天下共逐之,只有捷足者才可先登,这个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时臣是韩信的部下,只知有韩信,而不知有皇上您。这就好比古代跖的狗对着帝尧狂吠,不能说帝尧不是贤明的君王,而是因为跖的狗只知有跖而不知有帝尧啊。况且当时争天下的人太多了,只是他们的力量不足罢了,对这些人,难道陛下全要烹杀吗? 刘邦一听,觉得蒯通讲得很有道理,就把他释放了。 那个举报韩信谋反的乐说,被赐封慎阳侯,食邑二千户。
       自韩信被诛,朝臣对吕后全都产生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畏惧感,即使是那些年轻时一直把她喊做“四嫂”的沛丰系老臣也不例外。只要看见她瘦弱的身影,他们的心里就会升起一种彻骨的寒气。
       韩信被诛,而且是被诛灭了三族,群臣心里都在嘀咕:下一个将会是谁呢? 谁也没有想到,下一个真的就轮到梁王彭越了。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68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4日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6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4日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6月28日 18:01 , Processed in 0.0737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