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38|回复: 2

【社会】请“还原”鲁迅——评鄢烈山《重塑鲁迅》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2月18日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66666 于 2011年6月16日 20:04 编辑 <br /><br />


     请“还原”鲁迅——评鄢烈山《重塑鲁迅》





        近年来,又出“重塑鲁迅”之说。大有鹊起之势。我不知道,如泰山昭然于中国大地的鲁迅,究竟要被怎样“重塑”?更令我惊讶的是,有人对鲁迅“革命家”的身份竟也提出了质疑。鄢烈先生在一篇题为《重塑鲁迅》文章里说道:“说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这有作品为证……但说他是一个‘革命家’这就很勉强”云云,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的事实。  
        以获“鲁迅文学奖”“杂文大奖”闻名的焉先生,这话说得是很有份量的;越是这样认为,我倒是越感到担忧:这让世人以及后人,该怎样看待鲁迅呢? 鲁迅身上所具有的革命家的特性,其实是那个时代的造化。只要翻开历史,就能看到鲁迅是怎样逐步成为“人民受苦受难年代的先行者”和“激烈的愤怒的时代批判者”的。鲁迅早年在日本就参加了多种革命活动,回国后,他“与旧礼教的卫道士 ' 国粹派 ' 之流战,与北洋军阀持刀庇荫下的 ' 正人君子 ' 陈源之辈战,与诱劝学生进入研究室莫问国事的胡适之流战,与国民党御用文人如民族主义文学派战”(见钱理群《与鲁迅相遇》)……所以,即便说鲁迅是个文学家,也实在是个“革命家”的文学家。   
         鲁迅在日本弃医从文,也能证明是鲁迅投身革命的选择。从鲁迅发表第一篇作品《狂人日记》,发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呐喊,到鲁迅后来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战斗精神。鲁迅一生用了 140 多个笔名,这在全世界的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见当时中国是如何的黑暗(见孔庆东《正说鲁迅》)。鲁迅曾经这样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从未放弃与专制的愚昧的黑暗的中国战斗。“为着整个未来的光明,连自己的生命也置之度外”(许广平语)。他把希望寄托到了共产党的身上,他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由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就在鲁迅 先生去世的那一年所写的一封信里,还曾这样表示:“凡是为中国大众工作的,尚我力所及,我总希望(并非为了个人)能够略有帮助”,在他看来,他对在艰难中苦苦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他对中国和中国大大众应尽的责任(钱理群语)。……所以,即便说鲁迅不是职业革命家,也实在是个思想战线上的革命家。   
         反动势力往往最能够认清谁是“革命家”。据钱理群《与鲁迅相遇》一书介绍:当年实行集权统治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始终都把鲁迅视为“革命家”,一个非要置之于死地的“革命家”。鲁迅的故乡浙江省国民党党部曾经在全国通缉他,他死的时候这通缉令还没有撤销。1933 年 6 月 20 日 ,鲁迅冒着生命危险,从容参加杨杏佛入殓活动,他出门有意不带钥匙,以示他视死如归、决不退却的意志。鲁迅送殓归来,怀着深沉的悲愤写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由此不难看出鲁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情怀。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鲁迅可谓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了。他在1931 年 3 月 21 日 致章延谦的信中说:“半生以来,所负的全是挨骂的命运,一切听之而已,即使反将残剩的自由失去,也天下之常事也。”鲁迅不仅绝无退却之意,而且对一切“吃人”的旧势力,要“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或者以半牙,以两牙还一牙”……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鲁迅也郑重其事地表态道:“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生前可谓遭受了无数的谎言、诽谤和诬陷,从鲁迅是学匪、赤色作家、双重反革命(焉文也提到)到鲁迅嫖妓,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就像蝗虫一样在鲁迅的头顶飞转,鲁迅一不战斗,一不扑打,似乎立刻就要被吞噬了。”(房向东:《鲁迅生前身后事》)可惜的是,鲁迅是永远也无法应对来自身后的污言秽语了。也  "许焉"  先生是为着说明与以往“横眉冷对”的鲁迅形象的不同,才着力凸现鲁迅“和蔼、宽厚、坚韧、睿智的文化气质”的吧。然而,没有了革命精神和革命实践的鲁迅,将不成其为鲁迅,我们实在不该以贬低鲁迅为代价而将其“还俗”。因此我不能不说,这不仅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郁达夫早就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从这样的现实看来,鲁迅的“从思想上唤醒沉痛的国人”的革命任务,显然还很艰巨和漫长,真可谓:“革命正未有穷期”吧。  
        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时评文章《我们需要“鲁迅年”》,说:鲁迅先生似已经被放上了神坛,但事实上,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这篇文章的结尾说得尤为意味深长:“……至少让孩子们知道,鲁迅是谁……”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68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5日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6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5日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6月28日 17:40 , Processed in 0.0774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