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48|回复: 3

【古典】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1月20日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看附件<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div class="bodys"><p>背景</p><p>1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被贬永州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br /></p><div class="spctrl"></div><p>  2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3.选自《柳河东集》</p><p>原文</p><p>捕蛇者说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唐·柳宗元 选自《柳宗元集》<br /></p><div class="spctrl"></div><p>  <font face="黑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br /></font></p><div class="spctrl"><font face="黑体"></font></div><p><font face="黑体">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br /></font></p><div class="spctrl"><font face="黑体"></font></div><p><font face="黑体">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r /></font></p><div class="spctrl"><font face="黑体"></font></div><p><font face="黑体">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áng)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br /></font></p><div class="spctrl"><font face="黑体"></font></div><p><font face="黑体">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br /></font></p><p>【参考译文】</p><p>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脖子肿、恶疮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吵吵嚷嚷凶恶吓人的样子,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获得这篇文章。</p></div></td><td valign="top" width="80"></td></tr></tbody></table>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66114705[/lastedittime]编辑过]

【古典】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古典】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月20日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p>【词句注释】</p><p>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质地,东西的本体,这里指蛇的身体。①“而”:表并列。“章”:花纹。“触”:碰。“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挡。②“之”:代蛇。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表顺承。“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把肉晾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制成为。“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去”:消除。“死肌”:死肉,腐肉。“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征集。“岁”: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招募。②“者”:…的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啮人(连词,如果)<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王命聚之(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已:<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可以已大风(治愈)<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者:<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有蒋氏者(…..的人)<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貌若甚戚者(的样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若:<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若毒之乎(你)(痛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涕:<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汪然出涕(眼泪)<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向吾不为斯役(如果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则久已病矣(生病。这里是困苦不堪)<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这句是互文<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岁赋其二(征收)<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实词总结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为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动词——制成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已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治愈。“可以已大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征收。“岁赋其二”。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赋税。“孰知赋敛之毒……”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疠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缴纳。“当其租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岁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每年。“岁赋其二”。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甚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很。“貌若甚戚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你。“若毒之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毒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怨恨。“若毒之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使…活下去。“君将哀而生之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喂养。“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sì,饲。“谨食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观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虚词总结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取独不义。“悍吏之来吾乡”。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指捕蛇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言之,貌若甚戚者”(代指前面的话语)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用。“以啮人,无御之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凭借,用。“太医以王命聚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⑤ 代,这篇文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代捕蛇之事。“永之人争奔走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代蛇。“时而献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今其室十无一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① 在。“吾祖死于是”。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虚词重点:而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哀而生之乎 表递进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时而献焉 表前承接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重点词语解释:<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章:花纹。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聚:征集。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莅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戚:悲伤。<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涕:眼泪。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向:从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是:这。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齿:年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安敢:怎么敢。<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隳突:骚扰。<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食:喂养。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熙熙:快乐的样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于是:在这件事上。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嗣:继承着。<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毒:怨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俟:等待,文中有希望之意。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走:奔向,趋向。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募:招募。<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岁:年。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何如:怎么样呢。<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古今异义:</b><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向吾不为斯役(向 古:假使 今:方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则久已病矣 (病 古:困苦不堪 今:生病)<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以尽吾齿 (齿 古:岁月 今:牙齿)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 古:可以用来 今:能够)<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去死肌 (去 古:到。。。地方 今:去除)<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 古:到处 今:常常)<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汪然出涕曰(汪然 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 今:水深的样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作者介绍:</b><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字子厚,河西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因其曾被贬到柳州,也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政治上处于困境时,仍然坚持改革立场,关心社会问题,当属不易。这段史实在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805年,这个昏君(指唐德宗)死了,唐顺宗继位。唐顺宗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亲信人王伾、王叔文替他出主意,朝臣中柳宗元、曾巩、韩泰等名士,帮助王叔文议论政事。唐顺宗继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停止地方官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减江淮海盐价,每斗自370钱降为250钱,减北方池盐价为每斗300钱;取消宫市;召回陆贽和著名谏臣阳城等;宣布京兆尹李实的贪污罪,贬为通州长史。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宦官俱文珍等和反王伾、王叔文的朝官结合起来,拥立唐顺宗的长子李纯(唐宪宗)为皇帝,唐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唐宪宗贬王伾、王叔文。王伾病死,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都算是王叔文党,贬到远州做司马。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写了不少政论和哲学论文;在诗歌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div class="bodys"><p>讨论讲解</p><p>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仍,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句子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解释为“你”),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将是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通篇读来,《捕蛇者说》这篇散文内容详实.人物突出,见地深奥,笔端犀利,堪称散文中的杰作。</p></div></td><td valign="top" width="80"></td></tr></tbody></table></p><p>【表达感情】</p><p>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横征暴敛的残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b>本文中心思想</b><br /></p><div class="spctrl"></div><p>  1.蒋氏宁愿捕蛇抵税的原因2.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文章的中心意思)<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p><p>【写作特点】</p><p>一.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二. 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多角度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乡邻赋敛之苦”对比“ 蒋氏捕蛇之‘乐’” ;乡邻 因赋税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的现实与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只要蛇在便“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这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本文风格委婉曲折,波澜纵横,阅读时要注意行文的曲折和卒章显志,对比的写法。</p><p>&nbsp;</p>查看附件<br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王安石、曾巩。(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p>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br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66114643[/lastedittime]编辑过]
wcKoznE1.gif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月20日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63996044[/lastedittime]编辑过]

【表达感情】捕蛇者说》以独特

【表达感情】捕蛇者说》以独特

【表达感情】捕蛇者说》以独特

【表达感情】捕蛇者说》以独特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4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31日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0月6日 03:23 , Processed in 0.1486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