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741|回复: 4

【历史】法:拿破仑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3月13日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法国人民的骄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热爱。 </p><p></p><p>查看附件<br />个人履历  </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初露峥嵘</strong></font><br />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父亲给他取名“拿破仑”,意大利语的意思是“荒野雄狮”。其名字在意大利的科西嘉语时为发音“拿布略尼&#12539;博欧拿巴”(Nabulione Buonaparte),后来才转变为法语发音的“拿破仑&#12539;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7年科西嘉岛从热那亚手中被卖给法国后,法王便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10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考取了别人用三年才能取得的军官资格,被任命为皇家炮兵少尉。16岁时父亲因胃癌去世。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他是保利的崇拜者,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出去。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准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史称葡月政变),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当过炮兵的他很重视炮兵的战术应用,他曾说过“火炮是战争之神”,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7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6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 (约瑟芬.德塔谢尔) 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与撒丁王国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br /></p><p>查看附件<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创造历史</strong></font><br />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受到威胁,因此任命他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许多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 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br />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在尼罗河之战中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海军主帅布吕埃斯战死,陆军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打掉斯芬克斯鼻子的事情也是在这里发生的。(注:斯芬克斯是狮身人面像的名字)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情形,幸运之神把头转向了拿破仑,他从一张法国过期的报纸上得知了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感到时机成熟的拿破仑丢下了自己的军队,秘密回国,作为一名军事统帅,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但作为一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仑做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抉择。<br />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作“英雄”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br />  面对紧张的国内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拿破仑进行了多项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其中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制定,法典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法律上得以稳固,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拿破仑在编写回忆录时曾说过:“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而去,我的伟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将永远庇护法兰西的人民享受自由”。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br />封王称帝<br />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2月2日,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一把从教皇手中抢过皇冠自己戴到了头上,表示自己是不受宗教约束的帝王,然后还把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1805年5月26日,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p><p>&nbsp;</p><p>查看附件<br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军队合围奥地利军队于乌尔姆,迫使奥军司令麦克投降。12月2日法兰西帝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拿破仑和法国元帅达武分别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弗里德兰会战中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提尔西合约》宣布结盟,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但是,由于大陆封锁政策触犯到了极多人的利益,再加上拿破仑的反侵略成了殖民侵略,拿破仑帝国渐渐由盛转衰。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谬拉和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br />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征西伐东<br /></strong></font>   入侵西班牙、奥地利帝国与俄罗斯<br />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 拿破仑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法国入侵西班牙对拿破仑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次战争中法国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好处,相反却大量的损兵折将。<br />查看附件<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2"><strong>拿破仑</strong></font></p><p>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离开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帝国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帝国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帝国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br /></p><p>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兰西帝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多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3万多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兰西帝国,最后回到法兰西帝国的只有1万人。<br /></p><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昙花一现</strong></font> <p><br />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br /></p><p>  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br /></p><p>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路易十八回到巴黎,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生活在奥地利帝国皇室,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兰西王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br /></p><p>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崩溃,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br /></p><p>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兰西王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1861年,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p><p>&nbsp;</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人物生平</strong></font> <p>  著名的法兰西共和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年青时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父亲送到法国军事院校学习。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当少尉。</p><p>&nbsp;</p><p>&nbsp;</p><p>查看附件<br />四年后,法国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急流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兰西共和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1796年到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br />  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摧毁了法兰西共和国舰队。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共和国的军队,返回法兰西共和国。<br />  拿破仑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与阿贝?西叶雨及其他人一起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br />  因此拿破仑飞黄腾达的速度令人吃惊。1793年8月在土伦包围战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无名鼠辈,一个24岁的非完全法兰西共和国血统的小军官;不到六年以后,年仅30岁的他就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无庸争辩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宝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br />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兰西共和国的行政和法律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兰西共和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每项改革对法兰西共和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br />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兰西共和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兰西共和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夸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兰西共和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兰西共和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做革命的保卫者。但是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兰西帝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极。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党人的忿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br />  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国在历经十多年连绵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兰西帝国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虽然拿破仑仅在特拉法加海角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他那海军的重大惨败。<br />  1808年拿破仑使法兰西帝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大错是他的征俄之战。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协议,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亚历山大一世拒绝接受大陆政策使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恶性分裂,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br />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然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的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兰西帝国士兵心惊胆颤,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能活着逃命者还不足百分之十,面对如此情况,拿破仑又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军队,只身返回法国本土,即刻组建军队准备迎击那些随时有可能背叛法国的人。<br />  不出所料,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兰西帝国的妙时良机。他们共同会师攻打拿破仑。1813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这里不应该是他人生的终点,作为一个影响了整个欧洲半个世纪的领袖,这样的离开自己的舞台并不光彩。他要与命运抗争,要与他的人民在一起。<br />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奇迹般的逃回法国,在法国他不费一枪一弹夺回了帝位,欧洲的列强们惊奇了,恐慌了,害怕了。面对这样的威胁,欧洲列强再次对他宣战。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成了拿破仑最终谢幕的舞台。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br />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犯下令人瞠目的错误,如对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最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br />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是用幻想构建社会并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其实现,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他宁愿用时间看看地图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是自己戴上战神的桂冠。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br />  而随着军事冒险的不断成功,拿破仑对权利与胜利的崇拜已到了玩世不恭的程度,他说:“要主宰世界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要强大,因为力量强大就无所谓错误,也没有幻想可言;这是赤裸裸的真理。”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拿破仑对自己的驻俄大使、力劝他不去征讨俄国的科古兰不屑一顾的说:“一场漂亮仗会使亚历山大(俄皇)清醒过来。”即使是在他从俄罗斯铩羽而归之时,还是拒绝了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调停建议。我们回顾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在1812年以前,法国与欧洲国家签定的《亚眠和约》与《提尔西特和约》,都承认了法国在欧陆的特权和优势,如果他在那时收手,作一个“仁慈的霸主”,就有可能保持住这种地位。但他欲壑难填,要做与中世纪查理曼大帝相当的皇帝,最终把几乎欧洲所有的国家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br />  拿破仑[1]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国士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br />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兰西帝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兰西帝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兰西帝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br />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br />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br />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br />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兰西共和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做出的。</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人物年表</strong></font> </p><p> 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阿雅克修。<br /></p><p>  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br /></p><p>  1779年1月1日进奥顿中学。5月13日进布里埃纳军事学校。<br /></p><p>  1784年10月19日进巴黎军官学校。<br /></p><p>  1785年2月24日丧父。9月1日被任命为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炮兵少尉。10月30日离开巴黎前往瓦朗斯。<br /></p><p>  1786年9月15日返回科西嘉。<br /></p><p>  1787年9月12日由科西嘉回到巴黎。<br /></p><p>  1788年1月—5月返回科西嘉。6月到奥松服役。<br /></p><p>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9月返回科西嘉。<br /></p><p>  1791年1月底从科西嘉前往法国。4月1日升任中尉。7月16日任瓦朗斯炮兵四团军官。9月1日返回科西嘉。<br /></p><p>  1792年4月1日被选为阿雅克修国民自卫军中校。5月28日前往巴黎。10月15日返回科西嘉。<br /></p><p>  1793年2月参加马达莱纳岛远征。3月3日与保利决裂。6月1日全家从科西嘉前往土伦。9月16日接任围攻土伦的炮兵指挥。10月18日升任少校。12月19日攻克土伦。12月22日升任准将。<br /></p><p>  1794年2月6日接任意大利军团炮兵指挥。8月9日以叛国罪嫌被捕。8月20日无罪释放。<br /></p><p>  1795年5月—8月因拒绝接受步兵职务而退职,闲居巴黎。8月20日在救国委员会地形测绘局任职。10月5日受命**迫月13日叛乱。10月26日升任少将,担任法国内防军司令。<br /></p><p>  1796年3月2日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3月9日与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结婚。3月26日正式接管意大利军团。4月12日在蒙特诺特击败奥军。4月13日在米莱齐莫击败撒军。4月15日在代戈击败奥军。4月21日在芒**击败撒军。4月28日在凯拉斯科同撒丁王国签订停战协定。5月10日在洛迪击溃奥军。5月14日进入米兰。8月3日在洛纳托击败奥军。8月5日在斯蒂维耶雷击败奥军。9月4日在罗韦雷多击败奥军。11月15—17日在阿尔科拉击败奥军。<br /></p><p>  1797年1月14日在利沃里击败奥军。4月18日在累欧本同奥地利签订和约初步条款。10月17日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12月6日返回巴黎。<br /></p><p>  1798年3月5日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5月19日离开土伦,远征埃及。6月10日占领马耳他。7月1日在亚历山大港登陆。7月21日金字塔之战。7月24日占领开罗。8月1日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湾被歼。<br /></p><p>  1799年2月10日开始远征叙利亚。3月7日攻克雅法。3月28日—4月1日围攻阿克尔城失败。5月17日退回开罗。7月25日在阿布基尔歼灭土耳其军队。8月22日把军队交给克莱贝尔,率亲信冒险回法国。10月9日在弗雷居斯登陆。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2月12日被选为第一执政。<br /></p><p>  1800年5月6日离开巴黎,往前线指挥第二次意大利战役。5月20日率预备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大圣伯纳德山口。<br /></p><p>  6月9日 芒提贝洛之战。<br /></p><p>  6月14日 马伦哥会战。<br /></p><p>  7月28日 法奥两国签订和平草约。<br /></p><p>  11月 5日 法奥之间战争再起。<br /></p><p>  12月 3日 莫罗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br /></p><p>  12月24日 圣尼凯斯街谋杀拿破仑事件。<br /></p><p>  1801年 2月 9日同奥地利签订吕内维耳和约。<br /></p><p>  3月29日 同那不勒斯缔结佛罗伦萨和约。<br /></p><p>  4月 在布伦建立侵英基地。<br /></p><p>  7月15日 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br /></p><p>  10月1日 同英国签订伦敦和约初步条款。<br /></p><p>  10月8日 同俄国签订协议。<br /></p><p>  1802年 3月25日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br /></p><p>  8月 2日 被任命为终身执政。<br /></p><p>  1803年 3月11日 命令成立两只侵英舰队。<br /></p><p>  5月16日 废除亚眠和约。<br /></p><p>  5月18日 英国向法宣战。<br /></p><p>  1804年 2月13日 王党分子暗杀拿破仑阴谋失败。<br /></p><p>  3月20日 枪杀当甘公爵。<br /></p><p>  3月24日 颁布拿破仑法典。<br /></p><p>  5月18日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br /></p><p>  5月19日 晋封18位将军为帝国元帅。<br /></p><p>  12月 2日 在巴黎圣母院加冕。<br /></p><p>  1805年 4月11日 英俄缔结同盟。<br /></p><p>  5月26日 加冕为意大利国王。<br /></p><p>  6月 4日兼并热那亚。<br /></p><p>  6月 7日 任命欧仁·博阿尔内为意大利副王。<br /></p><p>  8月 3日 在布伦军营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br /></p><p>  8月 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br /></p><p>  8月24日 布伦军营解散,帝国大军开往中欧。<br /></p><p>  9月25日 帝国大军越过莱茵河。<br /></p><p>  10月20日 乌尔姆大捷。<br /></p><p>  10月21日 英舰队在特拉法加海角歼灭法舰队。<br /></p><p>  11月14日 进入维也纳。<br /></p><p>  12月 2日 奥斯特里茨大会战。<br /></p><p>  12月26日 签订普莱斯堡和约。<br /></p><p>  1806年 3月30日 封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br /></p><p>  6月 5日 封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br /></p><p>  7月12日 任莱茵同盟保护人。<br /></p><p>  8月 6日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解散。<br /></p><p>  10月 1日 普鲁士向拿破仑发出最后通牒。<br /></p><p>  10月 7日 法军侵入普鲁士和萨克森。<br /></p><p>  10月14日 耶拿及奥尔斯塔特会战。<br /></p><p>  10月27日 进入柏林。<br /></p><p>  11月21日 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br /></p><p>  12月19日 进入华沙。<br /></p><p>  1807年 2月 8日 艾劳会战。<br /></p><p>  6月14日 在弗里德兰击败俄军。<br /></p><p>  6月25日—7月9日 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提尔西特会晤。<br /></p><p>  7月9日 法、俄、普三国签订和约。<br /></p><p>  8月18日 封热罗姆·波拿巴为威斯特法利亚国王。<br /></p><p>  10月27日 与西班牙国王签订密约。<br /></p><p>  11月30日 朱诺率军占领里斯本。<br /></p><p>  1808年3月24日 缪拉进入马德里。<br /></p><p>  6月6日立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缪拉为那不勒斯国王。<br /></p><p>  7月22日 杜邦在拜兰向西班牙游击队投降。<br /></p><p>  8月1日威灵顿率英军在葡萄牙登陆。<br /></p><p>  9月27日—10月14日 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爱尔福特会晤。<br /></p><p>  11月5日 去西班牙督战。<br /></p><p>  12月4日 进入马德里。<br /></p><p>  1809年1月24日 离开西班牙回巴黎。<br /></p><p>  4月9日 奥军进入巴伐利亚。<br /></p><p>  5月13日 进入维也纳。<br /></p><p>  5月22日 阿斯贝恩埃斯林会战。<br /></p><p>  7月5日—6日 瓦格拉姆会战。<br /></p><p>  7月7日 软禁罗马教皇。<br /></p><p>  10月14日 法奥两国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br /></p><p>  12月14日 宣布与约瑟芬离婚。<br /></p><p>  1810年4月2日 同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结婚。<br /></p><p>  7月9日 宣布荷兰并入法国。<br /></p><p>  8月21日 贝尔纳多特元帅被立为瑞典王储。<br /></p><p>  1811年3月20日 其子罗马王诞生。<br /></p><p>  12月4日 开始准备征俄战争。<br /></p><p>  1812年2月24日 法普两国缔结同盟。<br /></p><p>  3月14日 法奥两国缔结同盟。<br /></p><p>  4月27日 沙皇以最后通牒要求法军退出普鲁士。<br /></p><p>  6月22日 向俄国宣战。<br /></p><p>  6月24日 法军越过涅曼河。<br /></p><p>  6月28日 进入维尔纳。<br /></p><p>  7月22日 惠灵顿在西班牙萨拉卡曼击败马尔蒙。<br /></p><p>  8月18日 进入斯摩棱斯克。<br /></p><p>  9月5日—7日博罗迪诺会战。<br /></p><p>  9月14日 进入莫斯科。<br /></p><p>  10月19日 撤出莫斯科。<br /></p><p>  10月23日 巴黎发生马莱政变。<br /></p><p>  11月28日 法军渡过别列津纳河。<br /></p><p>  12月5日 离开大军回国。<br /></p><p>  12月13日 法军渡过涅曼河。<br /></p><p>  12月18日 抵达巴黎。<br /></p><p>  1813年3月16日 普鲁士对法国宣战。<br /></p><p>  5月2日 吕岑之战。<br /></p><p>  5月20日 包岑之战。<br /></p><p>  6月4日 与联军签订停战协定。<br /></p><p>  6月21日 惠灵顿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击败法军。<br /></p><p>  7月4日—8月10日 布拉格会议。<br /></p><p>  8月12日 奥地利向法国宣战。<br /></p><p>  8月17日 战端再起。<br /></p><p>  8月26日 德累斯顿之战。<br /></p><p>  10月16日—19日 莱比锡大会战。<br /></p><p>  11月2日 从莱比锡退到梅因兹。<br /></p><p>  1814年1月11日 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与奥国单独媾和。<br /></p><p>  1月25日 离开巴黎前往夏龙指挥军队。<br /></p><p>  1月27日 在圣迪埃击败普将约克。<br /></p><p>  1月29日 在布里埃纳打败布吕歇尔。<br /></p><p>  2月10日 在尚波贝尔全歼奥尔苏费耶夫的俄国师。<br /></p><p>  2月12日 在蒙米赖击败萨肯军。<br /></p><p>  2月14日 在沃尚击败布吕歇尔军。<br /></p><p>  2月18日 在蒙特罗击败施瓦岑贝格军。<br /></p><p>  3月31日 反法联军进入巴黎。<br /></p><p>  4月2日 元老院宣布拿破仑退位。<br /></p><p>  4月6日拿破仑宣布退位。<br /></p><p>  4月11日 签订枫丹白露条约。<br /></p><p>  4月20日 在枫丹白露告别近卫军。<br /></p><p>  4月26日 路易十八宣布即位。<br /></p><p>  5月3日 路易十八进入巴黎。<br /></p><p>  5月4日 拿破仑抵达厄尔巴岛。<br /></p><p>  5月29日 前妻约瑟芬去世。<br /></p><p>  5月30日 第一次巴黎和约。<br /></p><p>  11月1日 维也纳会议召开。<br /></p><p>  1815年2月26日 逃离厄尔巴岛。<br /></p><p>  3月1日 在儒昂港登陆。<br /></p><p>  3月20日 进入巴黎,开始百日统治。<br /></p><p>  4月4日 威灵顿从维也纳到布鲁塞尔。<br /></p><p>  4月23日 颁布帝国宪法补充条款。<br /></p><p>  6月12日 离开巴黎前往比利时前线。<br /></p><p>  6月16日 林尼之战。<br /></p><p>  6月18日 滑铁卢会战。<br /></p><p>  6月21日 返回巴黎。<br /></p><p>  6月22日 第二次退位。<br /></p><p>  7月7日 反法联军进入巴黎。<br /></p><p>  7月8日 路易十八第二次即位。<br /></p><p>  10月16日 拿破仑到达圣赫勒拿岛。<br /></p><p>  11月20日 第二次巴黎和约,成立四国同盟。<br /></p><p>  1821年5月5日 在圣赫勒拿岛逝世。<br /></p><p>  1840年12月15日 遗体运回巴黎安葬。</p><p>&nbsp;</p>&nbsp;死因之谜 <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拿破仑墓</strong></font> <p>1821年5月5日17时49分,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与世长辞,法国当局随后宣称这位皇帝死于“心血管疾病”。不过,很多人相信,这位曾叱吒欧洲大陆的风云人物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最近又有专家指出,拿破仑最后因胃癌去世。一些专家指出,弄清拿破仑死因的最好方法就是能 “开棺验尸” ,并对其遗体进行“DNA测试” ,但这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是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一些拿破仑亲属则认为, “有关拿破仑的死因并不重要,因为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br />《华盛顿邮报》报道,曾随拿破仑一起流放圣赫勒拿岛的仆人马尔尚在其日记中写道,拿破仑去世前“经常失眠,腿部肿胀无力,掉头发,偶尔抽搐,总是觉得口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瑞典牙医和毒药专家佛舒伍德在对日记进行仔细研究后认定,上述症状均与人服食砒霜后的情形类似。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法国巴斯德大学又对拿破仑一根头发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砒霜。这一结果证实了“中毒” 的说法。然而,一位名叫科斯坦的专家日前在研究了拿破仑生前最后一位医生安托马奇书写的病历后,提出了新观点:拿破仑死于胃癌。<br /></p><p>  安托马奇在病历中记载说,拿破仑死前上腹部剧痛难忍,打嗝呼出的气味非常难闻。他还有慢性神经衰弱和厌食迹象。此外,拿破仑患有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夜里常咳嗽,并出冷汗。科斯坦说,这些症状很象胃癌病人。这位专家还表示,他是第一个详细分析验尸报告的人。据悉,报告中用医疗术语暗示,医生在拿破仑体内发现了一个胃瘤,但当时负责解剖的人员却不认为这是胃癌的反应。拿破仑国际研究协会主席也指出,拿破仑的死因是个敏感问题,对于法国专家来说,他们实在不愿接受一个瑞典人对法国伟大领袖死因作出的“中毒”结论。<br /></p><p>  围绕着中毒和胃癌两种说法,一场广泛的争论在学术界拉开了帷幕。在中毒一说中,下毒谋害拿破仑的主要嫌疑犯名叫查尔斯·蒙托隆。人们从蒙托隆第五代子女家中发现的书信为“下毒”的说法提供了“确凿证据”。据说,蒙托隆当年利用自己是拿破仑好友的身份,秘密在其饮用的酒中放入了砒霜。根据当时的文件记载,拿破仑在其遗嘱中为蒙托隆留下了价值200万法郎的金币。英国历史学家钱德勒认为“中毒说” 非常可信。他表示,蒙托隆后代家中发现的文件表示,身为律师的蒙托隆当时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才产生了“提前获得拿破仑遗产”的想法。<br /></p><p>  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则宣称,蒙托隆是法国保皇党和英国的“走狗”,而这两派力量均希望能“尽早除掉拿破仑”,以防他再次回到法国“闹革命”。当年为了防止拿破仑从南大西洋逃跑,英国派遣了一支舰队和5000名士兵来监视圣赫勒拿岛,每年军费开支高达800万英镑。有人称,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图瓦公爵指使下,蒙托隆多次阴谋杀害拿破仑。这位公爵作为王室继承人,担心拿破仑复出推翻君主政体,因此非常热衷组织和资助暗杀拿破仑的行动。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表示,蒙托隆参与暗杀拿破仑的说法是没有确切证据的猜测,因为“他根本没机会接近拿破仑的酒杯”。<br /></p><p>  支持胃癌一说的专家并不否认在拿破仑头发中发现了砒霜,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这些砒霜到底哪来的?有人指出,砒霜可能是拿破仑从环境中“慢慢吸收”的结果,而且这让他对这种东西产生了免疫力。当时的墙纸、弹药、老鼠药、火柴和海产品中都含有砒霜成分。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拿破仑为防有人毒害自己,故意服食砒霜增加抵抗力。由于那根证明“中毒说” 的头发是在拿破仑被流放前提取的,且里面已含有许多砒霜,巴黎警察局毒药实验室主管因此指出,如果砒霜是拿破仑死因的话,这位领袖在流放前就“至少死了3次” 。虽然人们对拿破仑182年前的死因争论不休,但法国人提起这位曾经叱吒风云的皇帝,仍感到十分自豪,因此他的墓碑前每天都围满了参观者。(高轶军) <br /></p><p>  如果拿破仑真是死于中毒,他又真是如历史学家德·孔戴—蒙托隆所说的那样,是因“爱”而被毒死的吗?关于拿破仑的死因,人们还会继续争论下去。<br /></p><p>  1961年,瑞典的科学家对真正的拿破仑遗发进行举世瞩目的研究。在研究中,他们严格地采用了日本著名科学家江上秋彦首创的实验方法。他们测出了遗发中砒霜的含量,下毒竟有40次之多,肯定了拿破仑死于砒霜慢性中毒的说法。</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个人名言 </strong></font> </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没有机会!这真是弱者的最好代词。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势力与毅力,势力只是少数人所有,但坚韧不拔的毅力则多数人均可拥有。它沉默的力量随着时间发展而至无可抵抗。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胜任的事情。<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行军就是战争。<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不可能这三个字只存在于愚人的字典里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琴一样。 换句话说,我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从伟大崇高到荒谬可笑,其间只相差一步。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所谓军事指挥艺术,就是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实际上居于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统治者最糟糕的,莫过于不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者要是不道德,就会影响风尚,毒化社会。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以为负恩是人类最大的缺点。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留给儿子的只有我的名字。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其实,人家批评与否跟我有什么关系?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发誓,我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法国!如果我没有给它更多的自由,那只是它并不需要自由。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人一生一世,不给人间留点痕迹,不如不出生。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在思考一次战役时,我在内心与自己辩论,力求驳倒自己;在制订战役方案时,我是最谨小慎微的人。我总是扩大危险和意外,即使我看来高兴,其实我始终极度紧张和激动。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永远在工作着,我思考得很多。要说我对某事已准备就绪,足堪胜任,那只是因为在此以前,我已反复考虑过;即使是细枝末节,我也要千思万想。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勤奋是构成天才的要素之一。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我的勤奋与荣誉, 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既然拿人家的手短,就是由后者而不是政府领导人来控制局势了...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只有梦想能够征服世界。<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幸福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成功的秘诀是,时而胆大果敢,时而小心谨慎。<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机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总司令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我双脚所行之处有限,我双眼能看到的也有界限,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有何界限。<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bb4444" size="4"><strong>  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br /></strong></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font color="#bb4444"><strong>  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能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strong>。</font></font></p><p>影响及评价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后世评价</strong></font> <p><br />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如何来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呢?正如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的那样:“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地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br /></p><p>  然而,我在评价拿破仑时有以下几点见解:<br /></p><p>  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仙。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经验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匪徒”等等。<br /></p><p>  第二、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然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时事给了他机会,同时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机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必须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他。<br /></p><p>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导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体。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经历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要看他在这个大的历史潮流中,是阻碍历史的潮流而动,还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从对社会和时代所造成的影响来评价,不能依照个人的主观来看待问题。<br /></p><p>  第四、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身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掠夺别的民族及兼并别国领土的性质,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r /></p><p>  总之,评价拿破仑应当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综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拿破仑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镇压了叛乱,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打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稳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这是他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绩。当然,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点,错误或罪行。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经指出过:“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同时指出拿破仑的主要错误在于“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br /></p><p>  综观拿破仑一生的全部活动,其主导方面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起过作用的,他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br /></p><p>  雨果在评论拿破仑时说:“人类命运中这个人物的重量过分,搅乱了平衡。他个人计算着他比整个宇宙都要重要。人类的过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大脑中,一个人的头脑要决定全世界命运,人类文明要延续的话,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br /></p><p>  黑格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br /></p><p>  当时的瑞典国王约翰(曾是拿破仑手下元帅)这样说:“拿破仑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们所有人都伟大。但上帝之所以惩罚他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庞大的战争机器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极必反,古今概莫能外。”确是一篇中肯的墓志铭。<br /></p><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后世影响</strong></font> <p><br />   &nbsp;&nbsp;&nbsp;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br /></p><p>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br /></p><p>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br /></p><p>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br /></p><p>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兰西共和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br /></p><p>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又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年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br /></p><p>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br /></p><p>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br /></p><p>  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一种外来的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br /></p><p>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p><p>&nbsp;</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strong>人物轶事</strong></font>  </p><p>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步行到拿破仑位于马迈松的庄园的大门口,要求晋见第一执政。这个年轻人要求进入新近扩建的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学习,但是缺乏入学需要的正式课程记录,因为他几乎没有上过学,他的知识是由他的知识渊博的父亲传授给他的。为了进入学校学习,这个年轻人徒步跋涉到了马迈松请拿破仑本人亲自裁定。后来,在经过拿破仑同意后,这个年轻人被带到了拿破仑的书房。<br /></p><p>  “好吧,年轻人,你希望我考考你,是吗?”这个年轻人由于过于激动一时间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拿破仑见到这个孩子过于激动,就让副官带他到隔壁房间冷静一会儿。半小时后,他再次来到拿破仑的书房。他道出了自己的名字是欧仁·德克瓦勒内,他的父亲是数学家,他从教受到父亲的教养。接着,拿破仑开始考问他一系列较有难度的问题,这个年轻人一一作答,拿破仑十分满意。于是,拿破仑写了一张条子,嘱咐这个年轻人把它交给负责审查入学申请的人。年轻人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最后在千恩万谢之后离去了。<br /></p><p>  “你们看到这个年轻人了吧?”拿破仑对好友朱诺将军说,“如果我的手下有1000个像他这样的年轻人,那么征服世界就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容易了。”<br /></p><p>  最后,那个年轻人匆忙回到了巴黎,并且顺利进入了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学习,事实证明,德克瓦勒内是个极好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一名事业有成的桥梁和道路工程师。<br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68539532[/lastedittime]编辑过]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历史】拿破仑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7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3月13日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11

主题

1319

帖子

3533

积分

连趣科员

齐天大圣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年1月18日
在线时间
9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3月19日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5]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3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1月4日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7

主题

7253

帖子

9754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年3月29日
在线时间
6196 小时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0年11月4日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苦海无边!回头没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9月29日 11:46 , Processed in 0.08805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