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机遇
l* J+ L0 t* n# Z7 o# { 5 ?. } P* l# F7 w2 A8 {
机遇 现在淘书越来越难了。每到休息日逛古旧市场,经常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因为,对连环画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精品佳作往往在市场上一露面就被捷足先登者拿下。早去也没用,或者有比你去得更早的人,或者,你刚一走开,后面就有摆摊卖好书的,还就有买着的。这叫机遇。有句名言: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我们都是有准备去的啊!没办法,市场还得去,只有把机遇寄托在下一次。如果不去市场,那连希望都没有了。
6 I& J5 E3 ~7 C6 h. I 今天上午,我在南湖古文化市场转了几圈,一无所获。我跨在自行车上最后看看已经摆满地摊的市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准备蹬车走人的时候,一低头,脚边的一个纸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连忙支好车,蹲下身去看个究竟。$ f! D- S9 h/ U, E8 Y- N
这个纸箱,我以前看过,却没有翻过。它里面堆着从旧画报上拆下来的彩页,多数是七十年代的摄影作品。8裁纸大的,一元一张;16裁纸大的,五角钱一张,随便挑。引起我注意的不是这些摄影作品,而是从它们下面露出一角的一张干净的线描黑白画。
% e8 g8 G- p% l8 t: b- e: L" f 我觉得像原稿,抽出一看,果然是。这是画在一张16裁白纸上的民间故事画。边上题的》海玉》两个字被编辑划上了删除记号。背面写着"插图:90页"。正反面都没有作者的名字。从画面点、线的运用看,有些像王弘力先生绘《张骞》的笔法。来不及多想,我就动翻纸堆,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我想,即使不是王弘力先生的画稿,也是不错的插图。
- Q2 @# |" q3 x4 x' j7 L 我随后又翻出7幅。每幅画不但有编号,8幅的序号还是相连的。看来,这是一套插图。除了前面提到的"海玉"外,还有"大连的传说"、"老鹞窝"、"扇贝"、"无情石"、"莲花仙子"、"龙潭山"、"石花"。+ z2 b& V- t* W
我漫不经心地问价。卖主认识我,有点不好意思地和我商量:"这些虽然是黑白,但是,画得挺好,一块钱一张,行不?"我默默地给他8元钱,随后若无其事的骑车走了。. f# j6 U% I$ q4 z$ P) \7 D |
回到家,我立刻给王弘力先生挂电话。这些插图果然是王老先生的墨宝!0 L1 O3 x" n4 d) v" I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冲蒙了。怎么这么巧!我在准备走的一刻正好站在这个纸箱的旁边。如果我站在它的左边或者右边,哪怕只离开一步,我也看不到箱底。我将与这套插图无缘!如果不是有人翻得露出一角,我即使站在它的旁边,也将与这套插图无缘!我站在了它的旁边,扫视完四周之后,居高临下地一瞥,就看到了这一角!就翻出了这套精美的插图!
) T( ^( P, u2 H7 A/ C8 B 我在庆幸得到这套插图原稿的同时也感到悲哀。出版社和编辑大概把作者的劳动成果当废纸处理了!这才流到街头书贩手里。他不懂这套原稿的价值,我才拣了一个大便宜。当王老先生问我花多少钱时,我据实相告。老先生没有说什么。我想,他心里一定不是滋味。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惟有用珍藏好这套原稿的行动来表示对王老先生的敬意吧。
$ V! v. t$ o2 i/ e, @2 U 补记:后来,我请王弘力在这套插图上钤印留念。这是王老先生在八十年代初期为辽宁某出版社出版的《大连的传说》画的插图。当时所盖的"弘力"印章,不久前在长春为《聊斋三则》签名钤印时,不慎丢失,令王老先生惋惜不已。那是一位著名的篆刻家送给王老先生的礼物--一对阴阳文的"王""弘力"。现在,只剩下阴文的"王"了。% X- A- u7 U3 w! r8 \
文:关长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