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81|回复: 0

连环漫画的童话性与民族性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19日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环漫画的童话性与民族性
( V1 |2 \0 j# o& O  8 ^: W3 ~, g$ U7 J1 ]. U
连环漫画的童话性与民族性  当今的连环漫画主流已从四格、独幅漫画演进至故事漫画,而故事成为漫画之灵魂已是不争之定论。凡成功的漫画故事无不牵动亿万人的心扉,故事漫画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人群,更核心的应该是少年儿童,何况人人都有颗不泯灭的童心,如何从儿童的视角以"童话性"作为故事漫画的根基是当代漫画追求之极致。何为"童话性"?何为"童心"?极度的好奇心,无边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方式的向往。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  n- O$ g/ W; ]8 |6 o
  我以《西游记》为例谈谈连环漫画的"童话性"。儿时以来,一部《西游记》不知读了多少遍,对于其中的细节,也都仿佛可以背诵似的。从胡适先生起,不断有人谈及此书的游戏性质与童话氛围,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富于童话性的小说。《西游记》源出一定的生活原型,又以取经故事经历戏曲化的演进过程。中国古代的戏曲从唐、宋、金的杂剧和院本以来,一直具有较多调笑滑稽的色彩,插科打诨是其中不可少的成分,明代社会思潮又助长了产生孙悟空自由不羁,超越一切束缚的精神。《西游记》的"童话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戏的意味,二是天真的众小妖,三是即兴式的情节。这三方面正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所以那样轻松自由,胜任愉快,是因为他将这一切出生入死的经历都当成一场有趣的游戏而已,在这个游戏的世界里,生而复死,死而复生,也全凭一时的需要和兴致,如同小孩子捉迷藏,彼此间的格斗不存在真正的危险。孙悟空与妖魔以及诸天神的角逐,常常带有游戏的意味。比如,与二郎神追打,土地庙外竖旗杆,钻到老妖肚子里打秋千,捉蜻蜓,翻跟斗……这些都属于顽童的恶作剧,其实是游戏的延续和发展,不能看得过于认真。, j. U2 C# f& @6 ?9 E: x9 e' u
  与习惯忠奸对立、黑白分明的成年人思维方式不同,在注重游戏的儿童世界里,不少对立是可以化解的。例如与孙悟空处于对立地位的小妖们,其天真烂漫给人们留下生动的印象,仍能得到儿童的喜爱,那些口中念念有词,实则有口无心的巡山小妖们,一如快乐的儿童,调皮与稚气令人忍俊不禁,对立的双方最终都统一在童话的天真烂漫之中。
7 \% Z% w5 l0 K) J9 m) \" y$ U7 V, O  《西游记》以想象力丰富著称,有许多逻辑上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而读者竟不加追究,孙悟空有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时又降到凡人的水准,陷入本不该陷入的困境。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童话的积极因素,造成《西游记》中想象的创造性与无限性。孙悟空层出不穷的手段和行为从不落于一种格式,你无法预料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他的行动中充满了即兴式的花样与尝试。读者认可孙悟空忽大忽小,忽圣忽凡,正是默认了《西游记》中所包含的"童话性",也是《西游记》在广大读者中历久而不衰的原因。用这"童话性"去印证和解析古今中外成功的故事漫画作品,无一例外地都遵循了这一创作法则。
# D& w( j' G6 i4 C: A; W* v  当前中国内地连环漫画仍处于起步阶段,连环漫画的读者和作者,还局限于电视普及时代成长的一代人,他们从信息时代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思维、阅读方式,对外来的新型的故事漫画有天生的亲和力与认同感。而面对新连环漫画的成年人则是冷淡、不解和抵制。作为大众文化之一的连环漫画远远比不上影视文化和流行音乐所取得的成就。同样是近年来学习外来形式的影视文化和流行音乐,已迈过单纯模仿的阶段,成功地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这方面影视作品更为成功,不仅被中国老百姓接受,还在世界范围获取殊荣。当前,中国内地的连环漫画还没有产生成熟的作者、成熟的作品。因此也还没有培养出成熟的市场。我们面对的是积累了数百年文化底蕴造就出来的中国老百姓,从骨子里浸透了博大的文化品味,这也包括通俗的市井文化,即使在搞笑的小品和相声中也包含一层深意和回味。中国老百姓本能地拒绝浅薄。我们在学习外来的新观念2=新技巧的同时,中国的连环漫画的根要根植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才会被中国老百姓认同。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时,不能简单地照搬和模仿,不应该只是外国漫画的中国版,而应该逐步形成影响世界的独立的体系。回顾中国30年代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近代台湾蔡志忠演绎中华古籍系列、郑问挥洒水墨的技法、朱德庸的世俗的市民心态等等,都无不具有中华文化的品格。以黄玉郎先生为代表的香港漫画,开创了中华武侠传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香港漫画是为数不多的仍在坚守阵地的本土文化。以上提到的作品在中国内地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轰动的回应,这证实了"最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强调这点不只是学术讨论,也是面对世界性的强势文化,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这方面香港、台湾两地的朋友已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希望两岸三地的中国漫画人在面向世界的同时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虽然任重道远,定会前途光明。
2 l/ ?, B( F  |% v文:庞邦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11:53 , Processed in 0.0676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