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88|回复: 0

中国卡通到底“卡”在哪?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20日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卡通到底“卡”在哪?9 O( U! f$ F+ G$ y4 s  g
  
3 N$ T9 y' m' d" o5 _" F中国卡通到底“卡”在哪?  5年前,面对铺天盖地蚕食中国少儿图书市场的日本卡通连环画,中国的卡通人士曾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抗日战争”。但是,和那些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卡通片相比,中国卡通仍是得脆弱而单薄。中国卡通怎么啦?它究竟“卡”在哪里呢?+ z* G7 m: Q9 B: U! [
  大眼睛细细长腿的东洋卡通形象横行中国的确伤了不少中国卡通人士的民族自尊心。正因为此,几乎在每次卡通研讨会上,都会有人呼吁要用最具民族性的中国卡通形象对抗日本卡通形象。人们也爱举一些诸如日本卡通中不乏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孙悟空、神笔马良、关羽--为例子证明中国卡通只有深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才有出路。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事实上,这是一种“吃老本”的惰性思维,一种固步自封心理的反映。稍微看过一点日本卡通的人都知道:日本卡通中的古典人物,如孙悟空,已经与原来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日本人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利用这些人物的空壳,在创作中注入了画家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使之更具有现代性和游戏情绪,更投读者所好。
+ y* l/ H0 f7 o" G# V3 ]  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鼠目寸光只能自取灭亡。君不见创造美国好莱坞票房奇迹的《戈斯拉》、《比卡丘》甚至《狮子王》都来自于日本人的原创作品,而日本卡通的诸多卡通构思和人物形象则自美术科幻黄金时代的作品中舶来。吃老本与民族性是两码事。要使中国卡通事业真正发展起来并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 _" K  C* S0 J" {
  集中力量抓原创是当务之急,中国卡通始终没能推出真正属于中国孩子的形象,许多人把原因归咎于中国缺乏资金、起步晚、技术不如人。其实,这并不是中国卡通“卡壳”的真正原因。国内许多电视台在制作一些卡通影片时,投往返资金并不比日本、美国制作同样的影片投入的少。但是,到最后能够真正用到制作影片上的资金往往只有投入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起步晚也不能作为中国卡通不如人的原因。日本卡通是50年代左右兴起的,与美国相比,整整晚了半个世纪。但是,日本却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便涌现出一大批令孩子着迷的卡通形象及系列故事,《铁臂阿童木》进入并占有美国市场是在其卡通起步的3年之后。对于卡通来说,起步晚甚至是个优势: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少走许多弯路。
' A3 {! V  R7 x* _  c. r8 u3 w  技术不如人,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美国的《狮子王》、日本的《口袋怪物》等成功卡通作品就凝聚了不少中国卡通画家的汗水,中国并不缺乏人才!的确,现在所谓“成功”的卡通形象,大多是媒体包装的结果。但是,中国卡通的制作者们又过于迷信媒介体的力量。事实上,好的卡通作品有时甚至不需要媒体的介入就可以攻下市场,如至今依然在孩子当中风行的《机器猫》,在进入中国时没有做一个广告,媒体也未做任何宣传,却兵不血刃地杀了进来。和日本、美国这样的卡通“老大哥”相比,中国卡通的确只能算是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弟”,但是,中国卡通毕竟已经起步,并涌现出了胡蓉、柴木华、姚非拉等众多的充满希望的卡通画家。中国卡通作品虽然还很稚嫩,市场也不成熟,但这毕竟是个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只要我们抛弃那些陈腐的偏见和陈旧的思维方式,以博大的胸怀吸收别人优秀的创作思想和经验,就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c# k% O9 n0 v8 p& a7 ]
文:王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08:40 , Processed in 0.1060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