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也谈再版书与“精品百种”6 v# q( @, q- y0 ]0 d/ E
4 |9 m7 p, ]+ D+ ? Q! ^也谈再版书与“精品百种” 连藏热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传统连环画市场,直接促成几家美术出版社开始有计划地再版过去的出版物。大多均冠以“精品”字样,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如此标榜是可以理解的,无非加强广告效应达到促销目的。& Q6 P" \! j" Y/ M3 ^/ a( K) V
(一)如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再版书,也存在着两种不同态度:一是欢迎,另一是否定。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首要前提,应搞清楚再版连环画究竟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似乎荒唐,但往往最浅显的常识却产生分歧而争执不休,因此有必要略加讨论。连环画是读物,再版书仍是读物,既然以读物(书)的形式出现,无疑阅读是最重要的,即它的欣赏功能是第一位的。不排除它还兼容史料研究价格,以及当今进入收藏领域后被相当一部分人看好并寄予厚望的经济价值。如果不强调欣赏而硬要将经济保值与升值置于首位,那是本末倒置。因为你要为增值而投资,何不去从事金融类活动,如购买黄金、证券之类。连环画的通俗及特性,又决定它不宜被垄断而应归于大众所有。鉴于这两点,再版连环画受到大多数连友欢迎是顺乎情理的事。$ ?1 u+ a5 ?8 a2 [5 I5 N
少数连友反对再版书,理由是它干扰收藏市场,冲击老版书的价值。还举出邮市为例来证明不应多印再版书。邮票的作用首先在于邮寄的实用性,集藏仅为其次;即使邮市低迷,也并不影响邮票发行后的使用功能。集邮在全国充其量两三千万人,而使用邮票寄信寄包裹等的人,多达数亿。连环画以阅读为主,少数人以收藏为借口以赢利为目的去阻碍大多数人欣赏再版连环画,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也行不通的。说到底,集藏仍属于文化休闲,是业余爱好,娱乐方式之一。拿它当作营生,大有不务正业之嫌。(当然,以专职经营图书为业者除外)。
( d% j9 V2 N, m4 }3 o (二)对沪版“精品百种”系列,也有种种非议,焦点在一些书并非精品,偏偏再版了。
/ q* q# U- r9 ^/ v; ^; j. u8 X 我无意为上海人美社辩解,既没得他们的好处,更不领其工资。但是,我认为应客观地历史地看待这些再版书。倘用今天的眼光(标准)去衡量、要求40年前甚至更早些的作品,当然有些书无法入围不配入围。然而在当时,它们或许就属上乘之作,代表那个时段的领先水平。北京人美社的30册献礼书中,特意选出《新儿女英雄传》来,几位画家尽管后来都是美院教授级人物,但当初也不过那种水准。李铁生先生是受连友拥戴的画家,他的作品口碑甚好,但早期的《铁拳周大相》委实不敢恭维。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诗人出生的第一声啼哭,未必是诗。”如今吃鸡鸭鱼肉毫不稀罕,但80年代初名演员赵子岳说:“吃顿炸酱面就是改善生活了。”而50年代初,高粱米、窝窝头能填饱肚子就非常满足了。话再扯回来,精品的概念与标准可以抽象的界定,但实施中很难做到认识完全一致。
8 h1 W9 _* `- e! ~( Y f4 y 当年的某些作品既然不够档次,何以上海人美社的编辑们还要选出来再版呢?我猜想其中一点,可能是尊重历史真实,恢复老版书的本来面貌和整体形象,扭转相当数量的连友没见过多少老版书,却被误导而盲目迷信甚至崇拜的心理与偏见,从而打破老版书的神话。至于上海人美社当年明明出了许多堪称精品的老版书,为什么如今不予首选,个中缘由只有去问他们了。. f& Z: v( x! B
文:王家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