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73|回复: 0

从《连环画报》看中国连环画……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20日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连环画报》看中国连环画……
' F; }3 w2 Z; R& r; _5 b  ' U, Q7 W  q# @# t8 Y  Q* q( Y
从《连环画报》看中国连环画……  起始于1979年,截止于1985年,我把这段时间称为中国连环画的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连环画也有过它的辉煌,而这一回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长期压抑后的一次不寻常的迸发。那时一批优秀的连环画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多是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新作者、新内容、新形式,而且比较集中地发表在《连环画报》,发行达113万份。在一次全国美展的评奖中,连环画获得的奖牌占1/4。6 D% J  p* A! \; Z; r
  《连环画报》1979年第8期发表陈宜明、刘宇廉等的连环画《枫》引起一场大风波。它率先闯了禁区,写实地让林彪、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出现在画面上。大风大浪过后,获全国美展金奖,成了这个黄金时代开始的标志。
- ?' f- j, E/ e  机遇就选择1979年,一批连环画作品同时应运而生。《连环画报》1979年第1期发表白敬周的《最后一课》,第2期发表姚有信的《伤逝》,第3期发表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的《伤痕》。这头三脚就让人刮目相看。《最后一课》、《伤逝》已经是非常精美的连环画,但《枫》才产生轰动效应。它是现实题材,直接触动读者的神经。无疑,《枫》比也是现实题材的《伤痕》更完美、更成熟,角度更新、更强烈。当然,我们还会想到早几年陈衍宁、汤小铭的《无产阶级的歌》和陈衍宁的《一件小事》,就已经在艺术形式上告别过去,好像在等待内容上的突破,终于等到了1979年的《枫》。+ v) b' i5 }& ^, [& I
  1980年,《连环画报》稍显沉稳,也出了一些好作品。第5期有韩书力的《猎人占布的故事》,第6期有陈衍宁的《夕鹤》,第10期有陈衍宁、汤小铭的《复仇》。这一年的代表性作品应该是白敬周的《草原上的小路》。这部作品显示中国连环画依然关注生活现实,跟《枫》一样是激情之作。它也更加明确白敬周在这个时期中国连环画中的地位,和《枫》的作者们成为代表性画家。; s3 h/ F$ `& Z: o: v9 w$ p
  1981年,《连环画报》势头更好。著名的老连环画家贺友直宝刀不老,还换了一把刷子,第1期就推出他的新作《白光》。第4期发表戴敦邦的《黛玉葬花》,第8期发表高小华的《风筝飘带》。更重要的是又一位代表性的青年连环画家登场了。这就是尤劲东。第2期发表他的《法泥娜·法尼尼》,到第11期又发表他的《人到中年》。再次热烈地拥抱生活,再次热烈地拥抱生活,再次产生轰动效应。这可以说是1979年《枫》和《最后一课》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7 y: G" j. t: N/ p  1982年,为了扩大《连环画报》的容纳量,同时也转发各地优秀的连环画。第5期发表王怀骐的《红旗谱》,第7期发表赵奇的《爬满青藤的木屋》,第9期发表韩书力的《邦锦美朵》,第11期发表许勇、顾莲塘、赵奇的《嘎达梅林》。这批连环画都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壮大了中国连环画的画家阵容。3 r% _+ P! ?+ C$ n1 a* }5 S& F
  1983年是《连环画报》和年轻的中国连环画家们走向成熟的时期,手法丰富,艺术老到,思想内容也更加沉实。第3期发表俞晓夫的《一个儿子》,第4期发表魏小明的《一个女人的刚毅》,第6期发表李全武、徐勇民的《月牙儿》和高云的《罗伦赶考》,全是精品。
9 d' U$ r" s) U$ D5 A& n  1984年还是关心现实题材。用连载的方式隆重推出,第1期至第2期发表聂鸥、孙为民的《人生》,第6期至第7期魏小明的《黑骏马》,也是精品。第5期发表何多苓的《雪雁》,又是耳目一新,让人折眼。到这个时期,好作品已经呈群峰竞秀之势。
, Z& w" Y) W2 y4 V# v  终于是敏感的1985年。1985年,中国连环画仍旧是高峰,没有丝毫下滑的迹象。我们的遗憾也恰好在这一点上。《连环画报》这一年第3期同期发表曹辉的《青鱼》和俞晓夫的《和平鸽》,还是一档精品。( x& Q. Y: T; N% S# c3 J0 c
  1985年以后当然还有好连环画,如《中国连环画》发表的何多苓的《带阁楼的房子》,如《连环画报》发表的赵奇的《啊,长城》、尤劲东的《母亲的回忆》、常松的《老人与海》、李勇、刘德润的《怎么办》、梁占岩、纪京宁的《老井》等等。但1985年已经预示了这个黄金时代的尾声。这个终结并没有引起关注,中国连环画还正处在一个波峰上,这一部分当局者误认识中国连环画的真正高峰正在到来。当然,文学失去轰动效应,连环画也失去轰动效应,但1985年的变动的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使这种结局提前了。4 ^# u, E% i! L2 p5 M+ ~  d9 c
文:许谋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07:45 , Processed in 0.0634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