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连环画再版出应与时俱进! {+ n# J6 |( A, w m) X
; P" Z0 A, M: D& M: h
连环画再版出应与时俱进 近几年,各大美术出版社再版了大量五六十年代的精品连环画。虽然有市场经济作用的因素,但对我国连环画事业的复兴和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功德无量。再加上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使连友们走出“企盼昔日重现”的怀旧阴霾,迎来“怀念不如相见”的美好现实。
0 f, U( M$ J7 q5 s$ {% h+ s/ R
2 X3 D: X/ N! J$ D* {' R; k3 e 若论实力,还得首推上海人美,在策划“精品百种”时煞费苦心,稳扎稳所,对五六十年代的精品分门别类,系统整理。难能可贵的是,策划人员并不是照搬原物,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如线装),又体现了崭新的时代风貌。《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1-7)》、《抗清英雄传》、《明清故事选》等系列套书的封面尤为精彩,体现了美术师们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高超的平面设计水平。其他出版社也不落后:中连的《白毛女》、人美的“名家收藏鉴赏”软精装系列、福建的《邦锦美朵》、津美的《王贵与李香香》、大可堂的“名家精品收藏系列”和“世界文学名著系列”的装帧设计更是匠心独运。由此可见再版连环画决不是简单的复帛和模仿,它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 }$ M' O% z1 q2 S; R3 n
4 K& p/ K+ a8 z
可是近期从上海人美出版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8、9)》来看好象改变了原有的设计理念,丢掉了前期的套书版式,完全模仿老版的封面,甚至《通州塔》的“通”字也用了繁体,与原来的套书风格难以融合,且这种策划还有延续的趋势。究其原因无非是连友们呼吁:再版书做得要和老版一模样,这样才是怀旧。应该肯定出版社能参考读者的建议固然是连友的福气。如重新放置“精品百种”的标识确保封面的完整,封面书各昼采用手写体体现人性化等。但也不应盲目地对市场的任何需求惟命是从,对于意见和建议更加以分析,毕竟在任何时候出版社都应该是传播文化、导向文化的前沿阵地。 ! v8 F2 N: [, p! C1 S6 o
1 _6 c4 U' s: o; A7 b 对于连友来讲不能只是悲观地盲止怀旧,因为怀旧绝对不是连环画收藏的全部内容。要知道任何事物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和风貌。连环画也是如此,再版连环画不可能做得和老版一模一样,纸张、油墨、制版工艺仍至开本都在改变和进步,而且消费观念也有了本质的变化。近期有的再版连环画一味强化化做旧效果,采用劣质的黄纸,得到读者们反馈的结果仍然是不伦不类。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客观地抬起头来面对现实呢?与其“企盼昔日重现”何不“怀念不如相见”,来呼唤具有时代特征的再版连环画和连环画新作。再版连环画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要与时俱进。目前,上海人美正在继续策划以新的装祯形式出版精品的连环画。建议能够重新审视前期的设计理念,制作出全新的传世精品。 % j G7 h1 d) @5 {3 r
! e' d J, B! e; c, B! z7 h; Z
# h2 c0 O# A% i3 I" u , t* e. g7 g$ N$ S6 t0 z
文:丁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