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ngwei 于 2011年3月17日 20:25 编辑
女侠客·女剑客·烟花女·神仙女:大唐传奇女四题 ——漫谈岭南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绘》
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称得上创作小说,肇始于唐传奇。唐代“传奇”之名的源起说法不一,最通行的一种是晚唐裴鉶于僖宗乾符年间(874—879)撰成《传奇》小说集三卷,后世遂以此为名,作为对唐代小说的一个通称。1989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20开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绘》——《红线》、《聂隐娘》、《霍小玉》、《蓝桥驿》,这4本连环画均取材于唐代传奇故事。在创作手法上既有继承传统的,又有探索创新的,绘画的形式感较强,个性风格突出。为此,笔者特分侠义、情爱两篇,与诸位同好们聊一聊,交流一下。 ★侠义篇★ 能文能武女秘书——《红线》 《红线传》是成书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小说集《甘泽谣》一卷中的一篇,作者袁郊,字之仪,一作之乾,唐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本篇是唐代传奇侠义类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叙述了潞州节度使薛嵩帐下文武双全的侍女红线,为主分忧,将欲扩张势力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放在头边的金盒盗回,向对方发出警告,阻止其吞并图谋的故事。宋代《醉翁谈录》录入的《红线盗印》话本,明代梁辰鱼的《红线女夜窃黄金盒》杂剧、胡汝嘉《红线记》杂剧、程守兆和李既明的《金合记》传奇等都出之袁郊的《红线传》。 女主角红线不仅是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中“善弹阮咸(一种类似琵琶的乐器),又通经史”的侍女,同时还是职掌文书的“内记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秘书”。她为何名叫“红线”,是其“手纹隐起如红线,因以名之。”这段文字为一般流通文本所无,在《唐诗纪事》中有记载,体现了红线与众不同的异相。而《红线》连环画绘者卢延光的创作风格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异相”。他把原先用来绘图的针笔替代毛笔进行绘画创作,形成了特立独行、自成一体的“铁线游丝描”。 1988年2月卢延光开始画《红线》,到7月画完,前后共用了5个月。大家在欣赏这部连环画时,会体会到画面人物是古代的,感觉却是现代的,这是因为卢延光运用了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线描的绘画表现新形式。如他在《红线》中普遍运用了被其称之为“十九描”的“双钩”。这种绘者自创的独特线描形式,抓住了线条流动中的那一刻感觉,使线条的动感和装饰性更强了。但对一些客观景象和局部细节描绘,相比而言就明显没那么重要了。同时,他在画面中又添加了不少抽象符号、用工具界出长短不一的排线等,让舒展自由、坚韧纤细的线条在这些“干扰”、“杂音”中穿梭、流动,既烘托了气氛,整幅图画看上去又更有韵律节奏了,也带有了一种现代的形式美。 话说回来了,卢延光虽然勇于突破传统,但同时对宋代白描大师李公麟却很推崇。所以,他手中的绘画工具是外国传入的,绘画手法也融入了西方的形式,而他内心仍遨游在中国优秀的传统线描世界中。只不过他想从“传承”转变为“创造”自己追求的表现形式,以探索中国线描新的方向。 身怀绝技奇女子——《聂隐娘》 《聂隐娘》连环画改编自裴鉶所著小说集《传奇》之一篇——《聂隐娘传》,是对后世武侠小说和神魔小说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力作。主要叙述了身怀绝技的聂隐娘投靠了陈许节度使刘昌裔后,使刘昌裔两次躲过了刺客精精儿、妙手空空儿暗杀的故事。宋代话本《西山聂隐娘》、清代尤侗的《黑白卫》杂剧均是受了《聂隐娘传》影响撰写而成的。 主人公聂隐娘10岁随一尼姑入山5年,练成了一身上乘的武功,经常出没于市井之间,“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做着行侠仗义、为民除害之事。并且她还拥有脑后藏匕首、变虫入人腹、剪纸化成驴等神奇的法术,后世长篇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耳朵里藏金箍棒、会72般变化的一些本领在这里我们就能看到。 《聂隐娘》连环画的绘者邹莉,是5位画家中惟一的女性。但她却创作了篇幅最长的一本,可见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她在画《聂隐娘》时,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在继承传统线描技法的同时,大胆借鉴了现代绘画形式,将传统的线脱胎换骨地变成了时尚的线。她所绘画面,融合了写实、抽象等多种表现技法,线条柔美富于弹性,色块布局简练概括。对线的疏密松紧、面的阴阳虚实等处理上,手法十分洒脱自如,将黑和白、形和线、线和动态、形和人物特性有机地组装在了一起,画面干净利落,对比强烈。尤其在构图经营上,她突破了固定的时空限制,使发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形象,用组合或连续定格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同一幅画面上,以表现情节的发展过程,像第44、45、47、88页等图幅的场景中就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情爱篇★ 痴心女子负心汉——《霍小玉》 《霍小玉传》约作于唐文宗太和(827—835)初期,作者蒋防,字子徵,一作子微,唐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本篇是蒋防的成名作品,也是唐代传奇中的绝佳精品。 主要叙述了长安烟花女子霍小玉和进士及第的李益相爱,但最后被李益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这男主人公实有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列传中均有记载。李益(748—829或830),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写边塞诗闻名于世。其诗音律和美,颇为当时乐工所诵唱。《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八十七·李益》载有:“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的内容,《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李益》也有类似表述。蒋防以此为据,渲染敷演成了一篇传奇小说。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紫箫记》传奇,清代蔡应龙的《紫玉记》(又名《紫玉钗》)、潘照的《乌阑誓》都是依据《霍小玉传》演绎而成。 《霍小玉》连环画是高云、于水合作的,这一南一北两位绘者都是线描的大行家,在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十分相近。在创作时,他们发挥了各自最擅长的拿手好戏,居住北京的于水负责构图起铅笔稿,身处南京的高云负责勾线完成墨稿,分工明确,流水作业。整套作品线条匀劲流畅,注重对人物行为举止和内心情感的刻画。在绝大部分场景布局上,两人采用了连环画中比较少见的通栏跨幅方式,把两个不同的场景放在同一幅画面中,既各自独立,又气韵相通,好像是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的一幕戏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在衣着、饰物、车马、屋舍、器皿等方面有浓郁的历史感,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一窥唐代点滴生活的再现,了解唐代独特的风土人情。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至。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这是霍小玉临终前斥责李益负心薄情的辛酸凄凉绝命词。当初在和李益相识相爱之时,霍小玉就很清楚自己“妾本娼家,自知非匹”的现实,她只想与情郎欢度8年的幸福时光。但是在分别时还信誓旦旦要来迎接她的李益最后却负约避而不见,可怜霍小玉这点小小的心愿也成了水中之月。最后两人相见的惨烈场景,绘者用了6幅画面,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痴心女子霍小玉对负心汉李益的愤恨之情。 《霍小玉》连环画荣获1991年全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蓝桥何处觅云英——《蓝桥驿》 本篇连环画《蓝桥驿》也是改编自裴鉶《传奇》小说集中的一篇——《裴航传》,是唐代传奇中众多叙述人与仙相爱、人与神相恋故事的出色之作。主要叙述了落第书生裴航通过不懈努力,终于与仙女云英结成了美满的人仙姻缘的故事。本篇故事的主题——“蓝桥相会”流传很广,宋代杂剧《裴航相遇乐》,元代庾吉甫的《裴航遇云英》杂剧,明代吕天成《蓝桥记》传奇、杨之炯《玉杵记》传奇,清代黄兆森《蓝桥驿》杂剧等均取材于《裴航传》。 《蓝桥驿》绘者赵克标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绘”系列套书的责任编辑和装帧设计之一,同处岭南的他与卢延光一样,在连环画创作中也是个另辟蹊径的主。这本用蘸水钢笔画的《蓝桥驿》,可谓是4本连环画中创作风格最“放肆”的一本。而且,赵克标认为,《蓝桥驿》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所以将创作的形式语言确定为用较为松散的笔调,由此来表现出画面整体的空灵意境。全书画面线条遒劲富有弹性,黑白明暗表现丰富,对人物形象、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的描绘,既保留了写实的基本形态,又充满了夸张、变异和图案式的装饰味道,但创作者在写实与变形的处理上还算靠谱,运用也恰如其分,不至于让读者云里雾里地看不懂。 前文《霍小玉》是说负心汉不讲诚信,结果害痴情女走上了黄泉路,酿成了一出悲剧。而在《蓝桥驿》中,却成功塑造了一个“爱美人不爱功名”痴情男形象,是一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可是讲诚信、重感情、轻名利的“情圣”裴航,能得到云英之爱,也是经过了重重考验才修得正果的。他先是在百日限定内四处寻觅给云英祖母捣药的玉杵臼,后倾其钱财和货仆马匹才获得。当云英的祖母看到风尘仆仆地步行回到蓝桥的裴航,不禁口出“有如是信士乎?吾岂爱惜女子,而不酬其劳哉?”的话语,赞其诚实守信。而云英在一旁却又要他“更为吾捣药百日,方议姻好”,于是裴航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绘者在第50幅图中,用阴阳处理手法,将连续排列的动态画面组合在一起,以表现裴航不停地捣仙药玄霜的过程,具有图案式的形式美与韵律感。在第63幅图描绘群仙祝贺裴航与云英人仙结合的聚“精”会“神”大场面上,构图很有气势,线条行云流水般地穿插游走,繁而不乱,气氛热烈。 后世把“玄霜捣尽”表示男女爱情的坚贞不渝。“蓝桥”也被喻为了情人相会之所,电影《滑铁卢大桥》被译成了《魂断蓝桥》典出于此。 笔者从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绘》系列连环画套书中,似乎也可悟出些什么。 一是创意之初,出版社的计划可能很宏伟,因为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绘》这一选题名称,只寥寥4本唐代传奇故事是包含不了的。难道当时唐代传奇专题是作为探路者?是不是因为传统连环画已日落西山,其他像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宋代传奇、元明话本等当属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专题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二是出版社采用了20开本,并在绘画、装帧设计等方面很花了一番功夫。同时,在连环画创作形式上也有所变化。从一般意义上讲,连环画的图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而这4本连环画却以图为重,文为轻,个别文字还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为此,在每本书名上均有六十九图、九十图、六十二图、七十四图字样,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本连环画以欣赏绘画为主。 三是这5位画家分处南、北、东三地,高云是南京的,于水是北京的,卢延光、赵克标、邹莉是广东的。这前2位的作品继承传统的多一些,大部分习惯欣赏传统连环画风格的连友肯定比较喜欢;这后3位当属岭南画派,创新的味道就浓了点,画风与传统连环画相比有些“另类”,认同的“粉丝”绝对不会比上面多。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有人喜欢,就有存在的必要,大家认为笔者所说在理不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