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艳一枪 于 2011年5月2日 18:50 编辑
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本书。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生动有趣的小画书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时常在不经意中就会莫名地怀念小时候看过的一本本小画书,特别是《山乡巨变》,那时候对这样农村题材的内容其实看不出个所以然,而且觉得没有打仗的看的过瘾,只是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觉得书里的景物画得真漂亮,很多就跟我们身边的一样。 小画书是俗名,它的正名叫连环画,属于绘画的一种,是由一幅幅图画串连而成,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使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正所谓小人书可以画出大世界。在《山乡巨变》里,通过画家贺友直那独特传神、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线描画让我喜欢上了清溪乡的故事,感受到那波澜壮阔的农村合作化高潮,以及山乡出现的美丽新面貌,可以看到清秀俊美的湖南山村的地方特色,幽默风趣、含蓄传神的人物对话,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众多的人物:亭面糊、秋丝瓜、菊咬金、符癞子……画家挥洒自如,有的线条圆润,有的线条轻快,有的线条凝重。总之,谁要是谈及喜欢的农村题材小说,或是提及喜欢的连环画绘画风格,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山乡巨变》。据说许多人就是因为看了《山乡巨变》而改变了连环画不登大雅之堂的观点的。
很多人说,贺友直创作的《山乡巨变》是新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白描的教科书,没有看过《山乡巨变》,就相当于没有看过中国连环画。还有人说,《山乡巨变》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它开了一代画风先河! 体现在它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多采的大千世界,后人想学都学不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跑马作品,这就是《山乡巨变》的伟大之处!一部山乡,虽然没有画完,但从艺术上讲,应该有的全都有了,所以,他获得了画坛的首肯,在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荣获绘画创作一等奖,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美术的标尺。一个优秀的连环画家,除了主体的描绘,细节的准确与到位是必不可少的。贺友直的画笔仿佛沾了灵气,画得纵横捭阖,酣畅淋漓!其刻划性格的深入,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方风格,以及与文学原著的和谐统一,都体现了这部作品非凡的水平。农民的劳动姿态,姑娘的嘻戏打闹,耕牛的犁田驾式,农村的家具摆设,都画得栩栩如生,细腻传神,更精彩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全在动作之间得以表达!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其中一些片断,如亭面糊到龚子元家,龚企图用酒灌醉他,二人饮酒的场面,又如刘雨生和盛佳秀的情感交流,盛为刘悄悄做晚饭,被刘撞见后倚在刘的怀里,然后害羞地逃离……人物在贺友直的笔下一次次鲜活起来,性格鲜明生动。这些精彩画面被人们津津乐道,并不断得以延伸。《山乡巨变》为后来的连环画特别是农村题材的连环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像《金光大道》、《灵泉洞》等作品,其中都能看到很多《山乡巨变》的影子。 贺友直曾说,他用了四五年功夫才画完《山乡巨变》,前后三次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对农村的各类人物、家庭生活,农具事物以及农民对合作化的迫切要求,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画《山乡巨变》时,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每幅画面都自然生动,贴切真实,再现了合作化时期农村各个阶层人物在大变革中的真实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山光水色和充满温暖氛围的乡土气息,看到山乡人民善良、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你在不经意间就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朴素的乡亲,想到童年的往事和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曾经像人们形容的模样:草盖房,土筑墙,芭芭壁,纸糊窗,走的是土泥路,穿的是破衣裳。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趣闻是村里长辈告诉我的故事,当时从日本进口尿素,包装是白色的尼绒口袋,尿素口袋一面印着日本二字,一面印着尿素二字,被当时生产队的干部们你几个他几个的拿回去,买点染料自己染一下,蓝不蓝黑不黑,缝成裤子穿在身上,社员们风趣地说:大干部,小干部,身上穿条尼绒裤,裆后是日本,裆前是尿素。而今家乡早已变了模样,进入了小康,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住有楼,穿有稠,耕田用铁牛,有钱去旅游,这些已不再是梦想。电视早已普及,电脑已不稀奇,相比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小时候看到一场电影都能幸福很长时间。记得有一次和伙伴们跑4、5里路去另一个村里看电影,突然放映机坏了,我们大伙还自嘲说今晚电影是战斗故事片“英雄跑白路”。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今天,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带着不断创造新生活的激情,新农村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夜深人静之时,悄悄翻阅这些记载着童年欢乐、反映时代精神和散发独特民间乡土魅力的连环画,那一种素净、淡然,舒缓流畅的线条,那一种不张扬却极传神的微妙与丰满的造型,那一种在方寸之中就能容纳偌大世界的绘画艺术,足以把我那份儿时的记忆拥在身边伴随至甜美的梦乡里。 追忆往事纷纷,逐浪心潮滚滚。感受农村新颜,请看《山乡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