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侦察记》版本浅析(上) 香港 翁明新 最近,北京人美“连环画出版社”再版50开小精顾炳鑫绘《渡江侦察记》。在连藏界掀起新一轮购买热潮,还有人进行炒作。凡名家经典之作,都是连友喜爱和收集的目标,这册《渡江侦察记》亦不例外,不但成为连友收藏的珍品,亦是美术工作者和美术院校学生学习和临摹的范本。几十年来,凡提起顾先生的大名,人们便会联想到他的这本代表作《渡江侦察记》,美术界连藏界的人士写文章,有关顾炳鑫的内容,亦几乎会提及《渡江侦察记》的美名。可见《渡江侦察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渡江侦察记》的艺术成就早已被美术界所肯定和推崇,成为名连环画界脍炙人口的连环画精品。自五十年代初版之后,至今已有多种再版本,现就这些再版本谈一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渡江侦察记》五十年代的初版本,笔者没有收藏,详细情况不了解,不敢信口开河,无法评说。但有趣的是,当年初版本面世后,我在广东汕头市读中学的学校美术组,采用4开的图画纸临摹《渡江侦察记》的一些内页画面,然后张贴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供同学们观赏,获得大家的好评。每当放学,我总会站到这些画作面前反复欣赏,流连忘返,为这些精彩的临摹画本而啧啧称赞。从此,《渡江侦察记》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终生难忘。 我现在收藏保存的老版本,是32开外文版《渡江侦察记》,1958年第一版越南文,是五十年代在广西南宁市“外文书店”购买的。经历人生风风雨雨,颠簸坎坷的半个世纪的历程,我一直不离不弃,珍藏着它。虽然封面是平装本,但纸张厚实,内页为双胶纸,纸面光洁,手感极佳,颜色无明显发黄,现呈梨花白色。由于纸张纤维结构细密坚实,表面光滑,不易受潮和藏污纳垢,不生霉变和发黄,在南方是较少见的。这是双胶纸的最大优点。由于开本大,画面细微之处相对放大,观赏时历历在目,非常精彩。其黑、灰、白三色层次分明,人物形象结构比例非常准确、形神兼备、黑灰线条疏密有致、清晰明快、表露无遗。正面人物大气凛然,反面人物面部、体态略作丑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画家在构图中十分注重人物、道具(如武器、车辆……)、场景等光影的处理,使每一幅画面成为可视性极高的立体空间图像。这是它引人入胜之处,令人怡神悦目,展示了铅笔素描的深厚功力和绘画技巧,受到画界人士和美术爱好者的高度赞扬和好评,是当之无愧的。外文版《渡江侦察记》的封面画以完整版182幅中的第51幅作为蓝本渲染水彩而成的。下面一行是咖啡色底圈以白色边的越南文书名。封面画内容描绘李连长、刘四姐和战士们隐蔽在丛林中进行侦察活动的情景。他们警觉、镇定、刚毅的表情和必胜的信念跃然于画上。此幅画特别突出了刘四姐的英雄形象,那飘动的短发闪耀着光泽,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白底小蓝花的长袖唐装上衣十分鲜丽,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她与全套戎装紧握着枪的李连长和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眺望着前方,观察着敌情的变化,在绿色树丛的辉映下,战士们的形象十分威武,这是一幅充满着战斗激情的水彩人物画,有百看不厌之感。本书原版182幅,但此外文版只有152幅,居然删除了30幅,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画面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完整性,是这本书的一大缺憾,亦是五六十年代外文版连环画的通病,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令读者既失望又无奈啊! 九十年代,又收集到一册老版本人美社48开《渡江侦察记》60年代版本,封面的四个边缘围绕着一圈红底白花图案的花边,俗称“花边版”。这是人美社“大众画库”套书(共43册)中的一册,封面画的内容记不清了。出版此版本的六十年代初期国民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故此书用纸较差,纸质粗糙。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年,此书内页用纸已变成土黄色,纸质变脆,极易撕裂。印刷方面,部分画面模糊,灰色调子不能充分显现出来。最令人不快的是内页作了许多删减(具体数字已记不清楚),由于印制质量不佳,几年前,连同一系列的48开花边版《鸡毛信》(刘继卣绘,内页同样作了许多删除)一起送给了别人,这二册“花边版”便这样悄然离开了我。 “文革”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7年再版64开本《渡江侦察记》顾炳鑫绘,封底版权页未注明印数。封面画为顾炳鑫新绘彩墨画,画中李连长和刘四姐半侧着身体隐藏在密密的翠竹丛中,只露出上半身。李连长全副军装,肩披风褛,红色的五角星帽徽和长方形的领章特别耀眼;刘四姐那具有动感的短发和红白相间竖条纹唐装上衣显出俊秀硬朗的个性,他(她)们红光满面,雄姿英发,双眼注视着右前方;嘴唇紧闭,屏息静气,监视着前方敌情的动向,正考虑着采取怎样的应变措施。《渡江侦察记》五个红色楷体字,外加白色边框,显得格外端庄美观,整个画面气氛热烈而紧张,是一幅人物处于侦察状态的立体图像。用翠绿、草绿和红色等三色组成主体色调,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很耐人寻味。此幅封面画展示画家在传统中国水墨画方面的功力和造诣。其高超的彩墨画技巧令人折服和赞叹。本书印刷选用高质铜版纸,在那个年代是较为罕见的。只有印制彩色版连环画才会采用这种高级纸张的。在“文革”经济大受破坏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大概因为是名家大作的缘故,才有条件和机会享受这种“优惠”的待遇吧。其用纸至今历经卅余年,居然不泛黄,不霉变,依然整洁如初。纸张内页挺括不皱褶,可见用纸的优劣对连册的保存是十分关键的。此书印刷方面,油墨均匀,画面黑白分明,灰色调子能充分展现出来,黑灰线条排列有序,总体质量不错。但遗憾的是,此书的每一幅画面都布满密密麻麻的雪花白点。用放大镜观看更加明显,极大地影响了全书的观赏效果,实为可惜。我曾将此书内页与文革前人美版48开“花边版”作对照,才发现战士的军帽和衣领添加了五角星帽徽和长方形领章,部分画面也作了一些修饰加工,增加了一些人物和道具(如武器、小木车)的阴影排线……。我以为是上美社在再版时作出修改添加的,抱怨出版社不尊重画家的意愿和创作成果,私自妄为,心情非常不快,曾将此事去信给北京一连友查询,但未得到回复。直至最近,北京连环画版50开小精版面世,在“再版后记”中,读了顾炳鑫之子顾子易先生的那篇回忆文章,才知道当年顾炳鑫添加帽徽领章的往事,那是出于某种压力之下才无奈地作出修改的。这件事才真相大白,亦使我消除了对上美社的误解。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