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05|回复: 0

论连环画收藏的个性

[复制链接]

271

主题

884

帖子

6082

积分

连趣科长

九门提督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时间
2012年12月26日
在线时间
70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

发表于 2013年3月6日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环画收藏个性,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涉及到藏品基本属性、收藏史、收藏心理、收藏性质等多种方面。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连藏定位的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当前,随着连藏事业的迅猛发展,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伴生现象已有所发生,令人或感到痛心,或感到迷惘。这些,有可能影响到连藏事业在整体上的健康发展,从而失去自我,失去促进连环画艺术事业发展的良好初衷。因此,有必要较深入地研讨连藏个性,期望在这个定位问题上,求得大家能够达成基本共识。
4 H6 @9 E4 \5 q& M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了共性。
, k! U7 Y1 T7 L& h: _" X  连藏具有一切收藏门类的共性特征,但是,其个性特点异常鲜明。连藏与邮藏,在共性特征上有某种相似,即:藏品都是经由批量生产的印制品,两者具有可比性;故此,可以通过连藏与邮藏的类比,对连藏个性进行定位分析:1 n' J; Z" r2 |  }7 S
  1、藏品基本属性
1 o6 Q+ {! g- i' ?" ?% X! l  邮品与连品的共性是:按所创作的原稿进行印刷复制并批量生产。两者的差异在于: 邮品属于一种邮资凭证,专由政府邮政部门控制出品,并且是一次性出品而不再生产;出品上的这种专控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邮品因年代距离而造成的珍稀性及其收藏价值。因此,一般规律表现为“年代愈久、其邮品愈珍稀,集邮与邮品设计创作主体并无联系”。连品则不然,连品属于图书门类的一种分支,性质为文图结合的普及型文艺读物,出版渠道相对较多,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可多次重复出版;出版上的此种多元化和再生化,使得收藏上必然具备了选择性的特点;连品的收藏价值,在外延上注定要比邮品丰富得多。连品的珍稀性,首先表现为图文有机统一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其次表现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编文作家、绘图画家),所以,一般规律表现为:名家的名品最具收藏价值--这与字画收藏是相同的;除此,连品珍稀性还决定于其他一些不可再生性因素,如:已辞世画家的绝笔之作、年逾古稀老画家的封笔之作、著名文艺家当年在连坛上的拓荒之作及政治因素,等等。这种不可再生性因素同样是与艺术创作主体相联系的。# C) w; U3 u1 i" R/ i
  2、收藏史
; o5 y- _: |) B' t; Q  邮藏是一种国际性的、具有稳定、连续性发展的广泛性收藏门类。连藏则与之大不同,它是中国特有的、由连环画出版萧条的反作用而形成的突发性收藏门类,收藏起因特别。之所以称为突发性收藏门类,是从宏观角度看待的,特指以"收藏热"勃兴为标志的大众性收藏的兴起。(从微观上看,个体性收藏的历史应上溯到清末民初连环画的发端期,连藏史的上限与中国邮藏史的上限大致相同)大众性收藏的兴起,源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原因,具体说,源于连环画事业两次大起大落的反作用力,一次是人为的政治强力将文革前17年发展高潮推向出版萎缩,另一次就是市场经济强力将文革后10年发展高潮推向出版弱势。这后一次的“大落”,标志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环画卖方市场一统天下局面的巨变,同时了预示了连环画事业转折期(改革期)的到来。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未来的发展将是没有先例的漫长的探索历程,注定充满困难和挫折--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不敢盲目乐观。艺术创作主体(主要是画家群体)的老化与分流,本来就是令人惋惜的事,再加上出版上的严重困难,大大加剧了不可再生性因素,在客观上使得昔日的名家名品更趋于珍贵。
/ K: O% G' ?4 Z7 @6 ]: b1 P  3、收藏心理
- D& L9 e6 `" x9 H" f9 n9 @  邮品发行,基本是稳定的卖方市场,新邮品上市,竟相抢购,勿需考虑选择,“求全”是一种普遍的收藏心理。连藏却与之不尽相同,尽管“不薄今人爱古人”式的全方位收藏,大有人在;但是,连品的品种数量之巨,是邮品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求全”实属不易,“求全”仅成为一项长远目标。在客观上,全方位收藏与选择性收藏两者并存,一直以追求“老版书”(民国版、建国后17年第一高峰期版)为主要收藏目标。这一点,显然具有一切收藏门类“物以稀为贵”的共性;然而,在有选择的收藏活动中,始终伴随着中国连环画艺术复兴的热切期盼,抵制“跑马书”,非议“私印书”,欢迎“精品重版书”,赞助优秀新作出版,挑剔卡通图书,呼唤百花齐放,等等,这集中反映了与艺术创作相紧密联系的、具有普遍性的收藏心理。9 ~/ ~' f2 Q3 |; ]" R- u8 w
  4、收藏性质+ e1 a2 H3 V! l, |& s
  邮品收藏是一项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由于邮品的商品属性及其增值空间的存在,必然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并继而发展为一种投资行为,这就使得邮藏具有了文化与经济交融的性质。与之相比,连藏也有相似的一面,即:同样是一顶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同样因藏品的商品属性及其增值空间而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如拍卖会、专卖店),然而,与邮品经营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为经济利益所驱动;驱动它的原动力是一种朴素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为振兴连环画事业的责任感。连藏大军自它形成之日伊始,就在自己的旗帜上书写上“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这宗旨,突出表现了一种其他收藏门类所罕见的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涌现了层出不穷的奉献事迹和奉献工程:自费办连刊、集资办报、自费赞助出版新作、自费出版连藏工具书、企业家赞助“精品传世”工程、连藏家为编书提供无偿服务等。围绕着收藏活动,出版家为编工具书但求收支持平、连坛老前辈参与投拍而将拍卖所得捐献社会,等等。上述连藏活动实践表明,连环车收藏的性质,乃是一种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与艺术创作休戚相关的特种收藏。
; n7 X; _; M5 L- W" \9 u4 V  通过上述收藏与邮藏在四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连环画收藏具有文化积累、商品交流的一般收藏共性,它的个性表现为,在文化积累和商品交流中充满一种真情--关注连环画事业兴衰际遇的忧患意识、力图促进艺术创作出版发展的奉献精神--这种真情已在相当程度上使连藏具有了参与性,从而构成了连环画事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真情,反映了人民大众对连环画这一民间艺术流派的自始自终的热爱(是50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幕现)。从根本上说,这种连藏个性乃是由连环画“普及性”特点所决定的。
& c7 |& \; ]/ }  e& T4 s  连藏个性的定位,关系着正确的收藏观,关系到连藏活动健康开展,更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连环画事业发展继续做出有益促进。' h9 M1 o7 D( g7 y
  很显然,保持连藏个性的本色,避免真情在文化积累和商品交流中淡化或异化,是十分重要的。说极端一点,失去个性即失去了连环画收藏意义。连迷群体的存在价值,主要表现为与连环画事业休戚与共,关爱并促进连环画艺术的发展,这与戏迷之于京剧振兴、影迷之于电影发展、球迷之于足球腾飞,在两者息息相关这一点上是共通的。所以,人们鄙视并反对“铜臭味”侵袭,以维护连藏的健康肌体;人们赞颂并支持一切有益于连环画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和奉献工程,以提高连藏所应有的社会地位。这表明:连迷群体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并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对此,我们大家应当做出充分的自我肯定。
& A7 l% K& R$ b, G3 a
文:谭元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6月10日 07:49 , Processed in 0.0613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