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85|回复: 2

这老哥几个的后代能拿到香港寄来的稿费和版税,别人的不行。

[复制链接]

519

主题

303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8年10月6日
在线时间
2432 小时
精华
0

品连谈兵

发表于 2014年2月17日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札记】

                        读《邱会作回忆录》的一些感慨
                        ——兼谈邱会作坚持自己不反文革

                                ·徐海亮·

    (编者按:这是本文作者2011年8月1日在国内一次小型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对军史和军队文革史只有一般常识性接触,没有专门探讨。所以不可能来评
论《李作鹏回忆录》、《邱会作回忆录》,仅仅谈点读书时的感想。

    林彪的这“四大金刚”,我只见过一人,吴法宪,他在1967年10月8号
随总理到武汉,9号在测绘学院大操场接见二十万大中学校学生,他矮墩墩、胖乎
乎、笑眯眯,倒蛮家常的,没有“金刚”模样。而黄永胜、李作鹏,高大、威猛、
严肃、缄口的影像,确实是典型武将,特别是李,老戴个墨镜,有些怯人。邱会作
就不太一样,高大而白净、儒雅,加上文革里总后系统运动形势起伏跌宕,上海二
医大告御状,对全国地方运动的发展又有特别的作用,邱会作本人运动里起起伏伏
,受虐过,也风光过,我们地方院校学生对他听说的多,议论也较多,这里讲的还
是40多年前的印象。这几年读了吴-黄-李-邱的传记、回忆录,对这些“林彪
反革命集团主犯”的真实形象和内心世界,了解的清晰、鲜活、生动多了。

    我爱读海内外战争题材回忆录。《红旗飘飘》《星火燎原》我从第一辑读起;
也从小敬仰从革命战争过来的这一代人,文革中,不管老同志老军人被说成犯了多
大的错误,一些人受到多大的冲击,我心中他们曾经最威武和正面崇高形象也未消
褪。文革后——特别八零年代以来,质疑那一代人革命行为合理性和革命暴力合法
性的声音四起,进行理性思考,重新认识革命历史“存在即合理”命题成为时尚,
我心中积淀的历史形象也没有减退太多。所以,一本接一本读军人回忆,读吴、李
、邱的回忆,和一些喜欢钻研党史军史的人,各种当事人子弟座谈这些书,在我潜
意识里,往往觉得这不就是些从放牛娃走上了将坛,走进了政治局的“潘冬子”们
吗?我想,大多数过来人都还是喜爱电影里潘冬子形象的,打心底喜欢“红星照我
去战斗”的。诚然,是否非得刻意去唱激荡过自己青春岁月的红歌,唱歌才能不忘
本和恪守信念?至于那一辈人集体的不足,留待今后再去文化地——而非政治化地
去剖析。

    关于吴法宪的回忆,以前我们都已经谈过多次,意见都说了,我还专门给吴新
潮、金秋兄妹写了再版时某些修改建议;对李作鹏的回忆,可能争议也不会太大。
而涉及邱的回忆,有两本书,特别邱的观点,大家热议甚至争议可能较大,对这个
走进了政治局的“潘冬子”(总理说“历史的必然”可不会是逢场恭维之言啊),
我看真不愧为政治局委员的潘冬子,写的细腻、儒雅、真实,让我们得知好多前所
不知的军内、文革中高层政治的主要史实,同时他也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不
是总说共产党人耻于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吗?

    “九大”、“十大”政治局成员写回忆(或口述)且已出版的,除了吴德,就
吴、黄、李、邱了。吴德的书,是别人记录整理的口述材料,系统性不如这些待罪
之人自己写的,涉及中央高层政治生活的史实颇觉不足,黄永胜儿子整理撰写的《
军人永胜》,属于非自撰的传记,文革内容尚少,现在读者主要关心文革,甚至只
想看文革这一段,所以感到有遗憾。张春桥、姚文元不知写了没有。纪登奎知道的
史实很多,但是没写;现在在世的还有汪东兴,据说在写,真希望他能写出整个十
年的来。我认为邱的回忆录,披露的文革前夕、文革中高层言论,和高层运作的史
实相对最多,对我们了解文革前到“九大”、“九一三”和文革被否定这段历史,
帮助最大。这里有三个原因,一个:相比黄、吴、李而言,邱最早进入我军最高层
,1933年就到中革军委总供给部做机要工作,也频频接触党、政、军核心领导
人,参与生命线工作。建国初,1959年后就参加中央军委工作,接触总理和老
帅多、个人关系密切,听、知内情较早较多,黄永胜资格老、职位高,但长期在作
战部队或大军区,到军机中枢晚,回忆里机关的事就少一些。这些过程就不需要赘
述了。第二个是总后系统文革运动的特殊性,由于空军、海军形势很快被控制住,
折腾相对要小,而总后运动受总政、军委文革影响较多,机关内反邱力量大,邱经
历的运动有特定典型性,邱被卷入林彪问题相对比黄、李浅,但卷入文革漩涡比黄
、李要深。邱比黄、李更具政治、后勤干部的色彩,他的回忆和思想更富文革时期
老军人的具体色彩,也特别细腻,确实是个儒将。第三,邱会作对文革、对毛泽东
、对邓小平的“两案”公审评价最多,表态最鲜明,所以相对而言不愧是维护“九
大”历史,维护作者理解的文革路线与事实的一个回忆;是文革被“彻底否定”后
,来自“九大中央政治局”最强的不同声音,值得高层与学界研究。我们研究的是
史实和史德,不是简单去附庸政治。大家研究历史,其实也很想听一些来自文革派
不同的声音嘛,不是为了“不保持一致”,而是为了得知全方位、更真实的史实,
以及忆史写史人的思想深处,其史观史德,其周围人物的心灵世界。“九大”、“
十大”政治局成员很多,毛、林、周故去,其他老革命家不写,江、张、姚、王无
法写,写了也拿不出来,参与打倒“四人帮”的人没写,后来被看成是“凡是派”
的其他成员好像也不想写。共产党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文革路线与史实究竟
怎么样,当时党内政治生活与运作规则究竟怎样?该以当时身份的知情人讲话的都
不讲,结果让一个原来“文化不高”的“反革命了”的“潘冬子”来写了。这是否
是我们最高层政治生活民主、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的一个悲剧呢?

    这几个月,读了邱书的人逐渐增加,有人欣喜读到好多新的材料,网上跟帖说
——也有人给我说:可惜邱会作被毛泽东整成这个样,还维护毛和文革,有些愚忠
、顽固。也有帖子骂的更厉害。还有研究者认真地问我,真是邱本人写的吗,那么
系统、细致?说的人多了,我也就回头再认真翻阅原书。是的,邱与吴、李略有不
同的是,他刻意在不同时间不同章节,特别强调了对毛和邓,对文革的基本态度,
我初略统计一下,至少有20多处“不识时务”的概括。如:对文革性质、实质和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方面,至少页390、页449、页586、页600、页63
2专门强调了;对毛泽东的看法对社会发展看法,至少在页620、页632、页
645、页656、页658、页718、页786、页788、页909、页9
41很系统地强调了;对于公审的基本态度方面,至少在页1、页767、页89
9、页912、页925、页941多处强烈地宣示了不认同。这些地方,我觉得
邱几乎想以一个原“九大”政治局委员的角色及其思考,在维护他理解的毛泽东、
文革路线,同时也维护自己个人尊严的。迄今,各种典型回忆,只有他达到坚持自
己当年身份、维护他理解的“九大”精神的这个程度。

    这几年,邱路光在整理父亲书稿时,用电话问我,他父亲对文革,对主席和邓
小平好些话,究竟对不对,应如何看待作为党的历史的文革,我的意见,只要是老
人家自己写的原则文字,哪怕可能是错的,也要尊重他的思想和见解,就要对他个
人和党的历史负责,一律保持原样公开。读者需要的是真实,而非简单化的“权威
”代劳的价值判断。他问的多了,我也习以为常,反而没有认真去想:为什么他不
是一些人以为的那样——对毛泽东该有深仇大恨呢?我关注的是大量的我不了解的
史实、中央领导同志的对话,以及一些关键事实的辨证,没有专门去想过邱会作一
次又一次的评价文革,评价毛主席,批判邓小平,议论江青,驳斥“两案”审判这
些文字,究竟如何,是否有错误和局限。我毕竟只是个关心具体问题的普通读者,
也不是在电影院里问“好人还是坏人”的孩子,更非那些自诩深刻的研究者——能
够辨证、评价或拥戴毛和文革嘛。

    今年,当路光牵头整理、付诸出版的《邱会作回忆录》与邱家老二程光撰写的
《心灵的对话》,在学界内部引起“真伪”回忆录的探究,更让我突然想起来:邱
肯定文革,肯定主席,否定邓小平,究竟是不是他本人的真实思想,是否其他人动
了手脚。我给邱路光说过,邱回忆录提供的内容特别丰富,总有一天,邱的书本,
邱的几次原稿,与中央保存档案中有关材料,要由中共中央或严肃的学者来对照作
研究的,除了错字病句可以做技术性整理,你没有权利添加或私自修改父亲的文稿
,因为他在这里不仅是你爹,更是个公众人物,是党和国家的政治人物。从路光询
问我究竟这些原则性的话对不对,谈他父亲平时如何讲,我感到路光还不至于在理
论色彩上涂抹夸大令尊吧,你毕竟行伍气质重,缺文人那种修养(酸腐),办事坦
荡豁达,又是孝子;妹夫吴新平公务繁忙,妹妹京京和吴金秋同龄吧,据说贪玩,
他们文化较低,没有私自增添父字的需要和可能。另外,我听说胡敏身体康健,没
有老糊涂啊,她受邱的委托,组织全家整理手稿,始终在关注丈夫手稿问世,胡敏
信任长子路光牵头整理,大家知道,在把握老同志回忆录整理与出版的文字原则上
,老太太们总是非常当家的,十分忠实于丈夫的声誉和原则的;有哪些人我就不另
外举例了。据说邱会作的一些老秘书,也参与了核对与完善诸如文献、时间、地点
、公文原件的技术性工作,尽管尚无组织的委托,但为如实保存邱会作同志对于毛
泽东与文革这个原则问题的实际态度,他们是认真的,对历史负责的。

    另外,邱书页912记载了关于起诉书的意见陈述,这是邱会作当时对司法人
员说的自我辩护的话,不可能是后来任何人添加的:“起诉书在表面上好像是对‘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起诉,实质上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起诉,是用法律手段判
处文化大革命‘死刑’,这就是起诉书的核心问题。……你们用人为的办法确立了
两个‘反革命集团’。说句不该说的话,其实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就是毛主席的
代名词。……你们把我定为反革命的根据就是因为我是政治局委员。”这里,邱会
作对于文革、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公审的原则态度,强调自己理所当然的身份,都
非常清晰的。所以除了他承认一些具体的错误外,邱心中的基本原则,从受审判时
到文稿落笔时,一如既往,没有改变。还可以佐证的是,当代中国研究所在200
0年组织了对邱的采访,按采访者刘志男的回忆(最近我还电话询问过),他没有
想到邱会作能够如此心平气和地看毛泽东和文革历史,邱的基本态度和上述原则是
完全一致的。这是个基本事实。我想,不管怎样,这里邱会作都表现出一个被看成
“犯了错误”,甚至是“反革命主犯”的共产党人,一个曾经的政治局委员的浩然
气节,敢说心里话,说实话,是基本的政治品德,有品德,才有气节。即使邱这些
话说错了,甚至他是要“藐视法庭”,他要

70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84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4年2月18日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8

主题

3万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1年10月12日
在线时间
394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4年2月19日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3日 19:40 , Processed in 0.7233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