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_xu_canada 于 2015年12月12日 13:38 编辑
一本令我感动的原创
缘起
结识泼皮后,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在那里这么好的条件,可惜不玩漫画。受他影响,我去图书馆时也会去漫画区转转,在各种光怪陆离的美漫超级英雄书当中,发现了一本挺奇特的大砖头,近六百页,黑白画面,讲述的也是现实的生活,而非美漫主流的怪力乱神。借来一看,大受感动。这本书,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毛毯》(Blankets)
我以前在一个介绍洋漫的帖子里说:“洋漫的主流是怪力乱神的所谓“超级英雄”(Super-hero)题材,那和传统连环画一样,是要从小看起才会喜欢的,过了那个年龄,很难再有兴趣。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有自己的特点、较一般主流洋漫更有深度的作品。我原来觉得那样的作品不该和超级英雄题材一样称为“漫画书”(Comic book),而应称作“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后来发现洋漫界这两种名称的界线非常模糊,很多超级英雄书也都被称为“图画小说”。最近看到一种新的分类,将所有与主流洋漫风格不同的统统归入“另类漫画”(Alternative comics)”。《毛毯》即被归入此类
作者
《毛毯》的作者Graig Thompson 1975年出生于密西根州的特拉弗斯城(Traverse City),在威斯康星州的小镇马拉松(Marathon)郊区长大。他的父母笃信基督教,严格规定子女可以看什么电影和电视,音乐也只能听歌颂基督教的“圣乐”,星期天报纸上的连载漫画由于是适宜儿童的,就成了小Graig最早的艺术启蒙。后来他和弟弟都热衷于80年代黑白画面的独立漫画,及其传播的DIY精神
进了威斯康星大学马拉松分校后,Thompson开始为校报画漫画,据他回忆:“就这样突然之间爱上了漫画。漫画满足了我所有需求:画卡通,讲故事,而且我有完全的掌控,而不是只是在哪座机器上当个螺丝钉。”(说得和我们的雷锋精神背道而驰啊)
1997年Thompson离开家乡,定居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他先在黑马漫画工作了一段时间,白天为公司画广告、标贴和包装,晚上则创作自己的作品。后因病离开黑马,开始专职创作
作品
1999年,Thompson开始创作《毛毯》,三年半后的2003年成书出版。这本书是Thompson的自传性作品,讲述了他的童年、初恋和成年后经过内心的挣扎放弃基督教的故事。作为一本图画小说,Thompson用简练的文字和连贯的画面将自己的故事讲得非常流畅,他的绘画简洁灵动,借用了许多电影技巧,如连续画面、特写、闪回、蒙太奇等等,所配文字充满隽永的哲思。他详尽地描写了和弟弟Phil一起在北方小镇长大、充满孤独的童年,他和初恋女友Raina结识、相爱又最后分手的令人激动而惆怅的经过,以及他怎样经历迷惘的追寻最后放弃基督教的心路历程(据说他创作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向虔诚的父母表白这一点)。整本书自始至终洋溢着一份清新的诗意和淡淡的哀愁,令读者神游其间、欲罢不能,好久没有时间和心情认真读书的我,居然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大砖头
反响
《毛毯》出版后,大获好评,得奖无数。大部分评论家都认为不仅作品长度,而且其视觉方面的优美和技巧,都可称得上美国图画小说的一个里程碑。《布卢姆茨伯里评论》评价说“一个绝佳的漫画艺术典范:文图结合达到了各自都无法独立达到的效果。”《时代周刊》说Thompson的作品“为这种艺术形式在长度和广度方面都建立了新标准”,并将《毛毯》评选为2003年度最佳漫画。《出版人周刊》写道:“Thompson以罕见的融真诚、充满诗意的画面和审美品位于一体的手法探索了青少年对社会的渴望、初恋的魔力及两性吸引的复杂性。”
除了评论界,漫画界的大佬们也极尽赞誉之词。曾获普利策奖的Art Spiegelman(名作《MAUS》作者)给Thompson写了一封夸奖的长信;Eddie Campbell(《From Hell》绘画者)开玩笑说出于嫉妒要打断Thompson的握画笔的手指;Alan Moore (名作《V字仇杀队》和《守护者》作者)在采访中称赞《毛毯》是“ 出色的温暖人心的人类文本”,“既感人又引人入胜”,并在《毛毯》遭保守派攻击时公开为其辩护; 著名漫画家Neil Gaiman写道:“我觉得这本书感人,温存,绘画美丽,真诚坦率得几乎令人痛苦,也许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图画小说。”
Thompson自己说,他相信《毛毯》的成功是由于他“和所有过度渲染动作暴力的非主流漫画反其道而行,并且也不想表现得愤世嫉俗和虚无主义,而这往往是许多非主流漫画的标准风格”。虽然名利双收,Thompson也因为这本书的真实性和父母关系紧张了好几年
买书
从图书馆借来看完之后,就有了想买这本书的欲望。这本书有过几个封面,我从图书馆借来的那版的封面(背景有森林和小河)最佳,后来的封面都简化了。去书店和网上看,都只有新封面的版本在卖,所以一直犹豫,因为这个封面实在太好了(我看小人书很少这样在意封面的)。最近替泼皮去找漫画书,在书店看见新版的《毛毯》,封面换回原版那张,于是兴冲冲地买了一本。这版印刷从中国改到马来西亚,原来中印板墨色忽浓忽淡的情况改进不少,很满意
Thompson在《毛毯》之后又有两本作品,一本是法国游记,另一本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哈比比》(Habibi),我都看过。《哈比比》也在购买计划中,但现在市面上有的是香港印版,纸张非常黄,有了《毛毯》的经验,要等到有好的版本再买
结语
最后,作为“原创公敌”,难免又要将这本美国原创来和我们自己的“原创”相比较,和人家这种档次的作品相比,我们的“原创”确实是个大笑话。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如此反感“原创”,我的回答是:如果他们自称模仿派、复古派、邯郸学步派、东施效颦派、照着瓢画葫芦派,那我一点意见也没有,但既不“原”也无“创”而要称“原创”,就别怪我一杆子打死。看看《毛毯》这样的佳作,希望我们的“原创”画手能有所启发,不要再在画匠后面亦步亦趋,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不同的封面
作画用的笔
Graig Thomp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