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士程 于 2018年4月22日 17:33 编辑
我六九年生人,喜欢小人书已有大半辈子了。印象里,第一本小人书是《鸡毛信》,那时还太小,不识字,就看图。零五年,偶然买了本《永不掉队》,人民美术再版的,48开,大小、排版、风格同那本《鸡毛信》一样,仔细一看发现,都是刘继卣老师绘的。 初上小学,便开始自己买小人书。不了解什么是名家,不认识谁是名家,仅凭着那份单纯的执着去挑、去选。所选的题材多是打仗的,那些人物表情丰富,衣着纹理细腻,动作流畅自然,平白的一幅画,瞧着瞧着也便热闹起来。 理所当然,那时每周最期待的,便是去书店挑书。那时的书店,小人书能整整摆满一面墙,满满当当,题材各异,颜色艳丽,同名字的书有两三,绝不会多,手里的零钱叮铛,挑花了眼是常有。还有一种,玻璃的柜台下面罩着个大抽屉,也装得满满,想挑那本书就告诉店员,他便会哗啦啦地拉开抽屉,麻利地拿书给你。 《渡江侦察记》、《李双双》、《列宁在一九一八》,还有电影版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都是我那会喜欢的。后来还买过几本岳传,陆陆续续攒下300多本,随后因为种种原因,书全给了亲戚家的弟弟,一本也没留下。其实很多的书,都只是依稀记着书名,内容草草。 现在,开始慢慢接触再版的小人书,也有意地去收集,特别是小时的那批再版。《小麦的小人书》里有段话我很同意,她说“我要找的小人书不外有三:一是我从前有过的,或是看过的;二是画功精湛,堪为吾师的;三是有情趣、有意思的。”能找回当年的那批,当然是好,不行的话,自然也不想多求,多多益善的吧。同时,也多找些精品,丰富自己。 有时想,现在的,手里的,要是小时的那些该多好,能存下的,便是我的宝。它或许泛黄,或许残缺,但能让我见到的,是自己六七岁的影子,且是无忧且是无虑,是即便大字不识,也愿意翻来翻去,初心不改。
我是新人,望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