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153|回复: 2

[转帖]从清末到解放的连环图画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2318

帖子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8月20日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font size="5"><strong> 从清末到解放的连环图画</strong></font> <div class="c"></div><div class="tpc_content"><div class="c" id="p_tpc"><font size="4"></font></div><div class="f14" id="read_tpc"><font size="4">  由于单页的年画连环图画打开了先路,到了清末石印输入以后,就产生了石印年画。<br />  石印连环画开始于“回回图”。<br />  所谓“回回图”,就是每篇都插图、每一回都插图的意思。如光绪十年(1884)顷印的“聊斋”、“今古奇观”、“三国”、“水浒”、“红楼梦”,都是这“回回图”最早的本子,笔法工细。<br />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连环图画的第一部书,朱芝轩的“三国志”,就由文益书局出版了。<br />  这是一部有两百多幅的连环图画,用原来的回目作为说明,但事实上连环性还是不够的,也并不通俗。一回小说,一两幅图,怎样能连环得起来呢?<br />  直到民国以后,上海丹桂第一台上演连台“诸葛亮招亲”、“七擒孟获”,朱芝轩才又约了刘伯良、李澍丞,根据舞台上活的形象,制作连环图画。这就比过去通俗,并具有连续性。不过,那时的配景等,还完全仿照舞台的样式,不画真实背景、道具也还是用马鞭当马,布帐作城,棹子当桥或山。<br />  以后就逐渐发展到在画面上幅加说明文字,这样就更得到了读者的欢迎。第一部加说明文字的,是刘伯良的“薛仁贵征东”,根据小说画的。<br />  往后又发展到画民间故事。<br />  真正得到巩固与发展,是在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这时,不但从事绘图的人多了,有的还具有比较好的技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读者一看到他们的画册,就感到亲切而熟悉,认得出是谁的作品。画得最多的,是赵宏本,他的创作,在当时也比较进步。<br />  这时连环图画的主要内容,是神怪和武侠。这和当时流行的美国和国产武侠电影、京戏与地方戏舞台上扮演的舞台神怪戏关系是分不开的。和当时的黑暗政治,帝国主义压迫的加紧,人民的苦痛,也都是有不可分离的联系的。<br />  连环图画在画面上有对白,是开始于民国十年(1921),但并不普遍,直到十八年(1929)上海开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连环图画作者,才开始普遍采用在画面上开口,这种形式一直沿用到现在。<br />  石印连环图画,开始接触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题材,是开始于“一·二八”战事以后,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是在“七七”事变以后。当时出版的,如何庙云编绘的“百劫英雄”,就是以反日、反侵略为主题,曾遭到日寇搜查。后绘印“杨娥传”,也被查禁。<br />  日寇投降后,赵宏本曾编绘“文武财神”,内容描写大地主压迫农民的故事。杨青华编绘常州实事“诸风娣”,内容揭露国民党的贪污腐败,蔑视人命的事实,作者还遭到了传讯。庄禹梅并因画进步连环图画被拘。<br />  由于国民党审查机关的迫害,许多连环图画不能公开发行,连环图画作者,就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秘密的绘制工人斗争、反日故事等招贴画、单页连环画,进行宣传。<br />  到了解放前夜,连环图画的作者们,还绘制了越剧红伶筱丹桂被恶霸张春帆逼死的真象,以揭露国民党匪帮的罪恶面目,向工人宣传,绘制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和招贴画从事护厂等运动,一直到解放军进入上海。<br />  连环图画的刊本情况。光绪三十四年(1908)最初出版的,在画面上仅有简短的说明,有光纸竖十开印,每本五张(十幅),售铜元二枚。后来改为上幅有字,下幅绘图,有光纸横十开印,每本十张(二十幅),售铜元六枚。一部书,有时印至二十本至二十四本,另加一套装潢,已经较考究。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为白报纸二十八开本。敌伪时期,一度缩为三十六开本,取消上面的大篇文字说明,售价论页计算。日寇投降后,又回复到二十八开本,普通每本一百四十张,上海解放后,开版形式就变化很大,有二十八开、三十二开、二十四开、十六开等(半张白报纸计算),张数也不固定,其间,五十六张二十八开本的,还是比较占多数。<br />  从新闻事业兴起以后,在报刊上也时有连环图画的刊载。如光绪十年(1884)的“点石斋画报”,就载有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十幅,绘记事变的发生直到结束,这当是报刊上最早的一种。以后石印画报发刊的很多,所有连载小说、戏曲,也都用有插图。“神州画报”(日刊)的印行期是最长的。到了民国年代,印刷事业更趋发达,胶版、影写版、彩色版、卷筒机,这些有利的条件,促使连环图画获得新的进步。在内容上,往往以一定人物为中心,每期发表四幅至八幅,绘写一段生活,可以紧密的反映当时政治以至社会生活情况。这就成了连载性的长篇,也是各自起迄的短篇了。在印刷上,是发展到用彩色绘制。因此,就更得到读者的欢迎,这样的连环图画,有时连刊到好多年;除在原刊物发表“本传”外,有时还同时在另一刊物上画“别传”。这一类的连环图画,当时最为读者喜爱的,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br />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老解放区,就有连环图画。不过那时期,由于游击战争军事行动的频繁,以及物质条件的困难,很难充分利用这一艺术形式。然而就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情况之中,在前期,即已产生了长篇的、成册的连环图画。<br />  我所见到的最早的一种,是一九四一年在华东区印行的莫朴等三人合刻的“铁佛寺”。题材很吸引人。木刻,一百数十幅,由三人分刻,开本大小与一般连环图画相同,印数很少,流行不大,解放后曾见到石印重编本。<br />  单页连环图画,所见到比较优秀的,有杨涵画、用油印机彩色套印的“新三国”故事画,时间约在一九四四年或一九四五年春。大小如一张腊纸,仿佛是分六格或八格画的。内容是政治宣传画性质,用油印彩印连环图画,并达到一定的成功,在当时是一大创造。<br />  直到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我军进驻中小城市,掌握了一些石印机以后,石印的连环图画,才较多的产生出来。但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是很少。<br />  以后就到了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年代。</font></div></div>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9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13日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207]

17

主题

7253

帖子

9754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年3月29日
在线时间
6196 小时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0年10月13日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苦海无边!回头没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2日 04:19 , Processed in 0.0727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