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54|回复: 0

百家讲坛袁腾飞论岳飞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9月2日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nobr id="clickeyekey7"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岳飞</nobr>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的一个贫苦农家。靖康元年(1126)冬,岳飞到相州应募从军为刘浩部属。1127年5月<nobr id="clickeyekey8" style="color:#6600ff;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宋高宗</nobr>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后不久,作为小军官的岳飞,奏请宋高宗回都城开封领导抗金战争,被以越职上奏罪名而夺军职。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不久升为统制,随都统制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后投东京留守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成为杜充的部属,随杜充撤退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金军占领建康后,岳飞率部退至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境内,又转移至宜兴。建炎四年五月,金军渡江北撤,岳飞邀击后撤的金军于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口,金军大败,岳飞收复建康城。后岳飞率部回宜兴,不久即归属张俊节制,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接着,他受命领兵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三次大败金军。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 <clk></clk><br />绍兴元年(1131年)到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忠实地执行南宋王朝“荡清内寇”的使命,转战湘赣间,讨伐严重威胁南宋政权的戚方、李成、曹成等盗军。又残酷地镇压反抗南宋统治的虔州(今江西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和洞庭湖畔的农民起义,杀害了陈勇、彭友、李满、杨太、夏诚等农民领袖。因而得到宋高宗的赏识和信任。宋高宗曾亲自召见岳飞,特赐“精忠岳飞”的军旗。 <br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军大破齐国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邓、随、郢州、信阳六郡,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进封武昌郡开国候,时年三十二岁。是年冬,金齐联军攻陷滁州,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告急,岳飞接旨率军东下,又一次大败金军。 <br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的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分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nobr id="clickeyekey3"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坚持</nobr>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复河东、河北,直捣燕云,为国复仇。赵构为了取得武臣对和议的支持,授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屡次反对“议和”,引起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clk></clk><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绍兴十年,金撕毁“和议”,大举伐宋。岳飞接到赵构“乘机取胜”的亲笔诏书,立刻调兵遣将,挺进中原,在河南郾城、颍昌大破金军,乘胜进军朱仙镇。金军受到沉重<nobr id="clickeyekey6"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打击</nobr>,准备撤退。但宋高宗、秦桧命令岳飞班师。 <clk></clk><br />岳飞回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兵权被夺。绍兴十一年 (公元1141年)七月,秦绘唆使大臣上书指责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的志向,日渐颓情”。这年八月,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被免,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之后,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时年仅三十九岁。 <br />岳飞的历史地位,在南宋当时并不算高。岳飞在当时的地位也不过就是所谓“四大将”中的之一,其他韩世忠,张俊,刘琦,抗金功绩都不输于他,更不说前还有宗泽(金人称之为宗爷爷的),后有虞允文(这人是个儒生)等人,虞允文立下的战功,甚至连四大将之一的刘琦都说“朝廷养了我们这些武将几十年,谁都没有显出什么大本事出来,反倒是你这个文官立下了大功”。一般士大夫对岳飞也不大尊重,他死的时候,没有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同事,属下都附和秦桧构陷他。他在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年)遇害后,许多年来都没人敢提。一直过了二十年,金兵又来犯境,高宗下令亲征,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这才开始追赦岳飞。<br />其后高宗内禅,孝宗继位(隆兴元年,1163年),又再逐步追悼岳飞,除立庙纪念外(乾道六年,1170年),还谥武穆(1179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南宋企图反攻金国,乃封岳飞为鄂王。很明显的,朝廷这种做法,是要利用岳飞旧时的声誉以激厉诸将,支持抗战派将士,并不是真正要追念他。 <br />南宋时期诗人在诗文中,都有大量对南宋将领和军事上的胜利的歌颂和叙述,有对采石矶大捷等战役的叙述,有对张浚韩侂胄等人北伐的叙述,可是几乎很少有人提到过岳飞,著名的辛弃疾,他南归时岳飞已经平反了,但是他的诗歌里面常常以曹刘孙廉颇自比,却没提起过岳飞。这说明岳飞在他同时代的人中并不怎么被看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武将而已。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元朝统治者原来没有忠贞这一类成熟的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在消灭金宋等国的过程中,看到大批被征服国的文武官员以死殉国,感到很惊奇,然后很快就意识到树立这种思想观念是将来取得天下之后建设巩固封建国家政权必不可少的统治手段,所以从元代起就有意识地通过肯定岳飞文天祥来树立这种忠君报国的思想观念,追扬岳飞的事迹有增无减。这样一来岳飞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逐步地提高了。元朝灭亡时,同样有大批的蒙古人汉人(大多数还是汉人)官员以死殉国,如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蔡子英,陈友定,把匝刺瓦密等人,连朱元璋都对扩廓帖木儿英勇不屈的<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精神</nobr>赞叹不已,称他是天下无双连常遇春都无法相比的奇男子,还有蔡子英,朱元璋一心想要说服他,最后被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折服,只好放他归蒙。其他如陈友定,尹克仁等人,也是拒不降明,最后英勇就义的,很多人甚至全家自杀。<clk></clk><br />到了明代,岳飞的历史地位达到最高峰,并且遍及了整个社会。许多文人都称赞他的功绩,同情他的千古奇冤,而做诗表扬他的也多了起来。尤其是在“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明英宗被俘,其后虽得以复辟,结果有功大将于谦反而被杀。这件悲剧,与岳飞近似,几乎是历史的重演。因此当时有许多人不便批评本朝政治,便以岳飞影射当政者。 <br />清朝顺治八年范承谟重修杭州岳庙,以后康熙廿一年(罗文瑜),雍正九年(李卫)逐渐扩大规模。这都是上头命令的。乾隆题的匾“伟烈纯忠”至今还在。<br />抗战初期,岳飞再度成为热点人物,甚至有人以此编纂成集,用以激励人民抗敌反侵略的壮志。五十年代后期,岳飞被批判,说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凡此种种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br />&nbsp;</div><br />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5日 00:14 , Processed in 1.75447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