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242|回复: 2

《西游记》的魔幻世界照应现实社会之影像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9月12日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虽然有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路上不辞辛苦的护法,但还是在很多时候差点栽在了大小妖怪的手里。每到紧要的关头,唐僧也容易认敌为友,看不破披在美好善良外衣下面的妖魔真相,再加上猪八戒的好色、好吃、偷懒以及沙僧的好好先生无所作为,齐天大圣孙悟空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他不但得不到唐僧的理解,反而还会被师父怪罪成这猴子耽误了西天取经的大事。唐僧落入妖精手里,别的办法是没有的,只会闭目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如果是妖精的刑法太残酷了,他会想起被自己冤枉了的大徒弟孙悟空的,也失悔当时一气之下就念了紧箍咒,将那猴子整治得死去活来大叫师父饶命啊。<br />  观世音菩萨给孙行者戴上的那个圈套是个象征,传授唐僧紧箍咒大概是一种戒律的表示。唐僧是负有重大使命的佛菩萨转世,孙行者是天地间灵气孕育出来的天性纯朴又顽劣的猴子,而这石猴却天生一副顿悟得道的资质,待到他安安稳稳作上了美猴王,享受了若干年的好日子之后,见有老猴子死去,便问他身边大小臣子当美猴王的是不是也这样老死去,得到的回答是同样要老死过去的。美猴王悲戚了,想要摆脱阎王爷的管束,要学那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他独自漂洋过海去寻求世外高人指点。<br />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这石猴终于漂流到了一个有人烟的所在,这地儿跟他原来所见的气象大不一样,他感觉着这里一定有世外高人,于是学得一些人样,穿上衣服,模仿着人的礼数,终于寻访到了菩提老祖。菩提老祖讲法天花乱坠的,下面的弟子个个都听得入神,没有哪个敢随便晃动一下禅定状态的身子,唯独这石猴东张西望指手画脚的还不时发出声音。菩提老祖见此情景,下来对着石猴脑袋敲打了三下,这看似冥顽不化的猴子当下有所感悟。三更便去敲师父的房门,于是得到了筋斗云与七十二变化的本事,孙悟空这一名号也是菩提老祖所赐。哪知这石猴劣根性不改,学了点本事就忍不住在人面前显摆,惹得师兄师弟们大声叫好,这喧哗之声惊动了老祖,老祖一气之下就将这顽劣的猴子打发走了,临走之时,老祖吩咐他不能在任何时候提说是自己弟子的事,从此,孙行者跟菩提老祖的过场就了脱了。<br />  孙行者慧根可不一般的,其他人只想求得个长生之法,他呢,想要求得个摆脱阎王爷管束的法宝,从而能够“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孙行者想要求得的是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的大自由的法宝,倒有点庄子逍遥游的境界。他从菩提老祖处回到花果山水濂洞之后,继续作自己的美猴王,之后的大闹地府、大闹龙宫、大闹天宫,直到弄得玉帝老儿以及天上各路神仙都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的,显示了孙悟空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的本事,齐天大圣之名号便由此得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法外有法,这位称号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跟佛祖斗法的结果是永远也飞不出佛祖预设的五指山的范围,佛祖随便施法,就把这顽劣的孙悟空活活镇压在五指山下面整整五百年。孙悟空被镇压五百年的经历,这个是象征着佛祖通过镇压的方式对猴子进行着最直截了当的调教吧,后来拜唐僧为师也证明了孙悟空是可堪造就的法器。<br />   <br />  唐僧的身世是非常非常之苦的,还没出世就遭到了父亲被盗贼杀害母亲被盗贼首领霸占的噩运,一出生就只能任由母亲将自己抛弃于水流之中听天由命了,随着水流飘浮的婴儿不一会就被一位高僧收养,于是这孩子就有了江流生之外号。他一出生就在寺庙里由高僧管教着,也就避免了世俗社会五欲六尘的熏染腐蚀。唐僧的悲苦身世恰好印证了凡有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受着超过常人若干倍的艰难困苦的磨炼。<br />  穿越重重关山,到西天取经,一路上众多的妖魔鬼怪,无不是在对唐僧意志进行着花样百出的考验,只要稍不留意,就会前功尽弃以致于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菩提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以美色勾引的,以金钱王位勾引的,还有以各种各样幻术迷惑的,这就跟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苦苦修行时的情景差不多,外在的妖魔鬼怪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的定力修为不够,若能认清一切恐怖之魔幻本质,并且能于此如如不动不惊不恐,妖魔鬼怪就会自然隐没而去。女色虽美丽可爱,但透过那一层皮肉,就只是一具可怕可恶的骨架,白骨精之类便是这类魔幻。若能跨越女色关,对于去西天求法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任何人在美色当前的时候,若无法定于一念归真之心意,必定会被勾牵迷惑得失去了最基本的灵性。<br />   <br />  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是宇宙自然灵气孕育出来的,对于美色、名望、钱财之类的,天然的不喜好。而猪八戒呢,则是好吃懒做又好色的,猪八戒这一形象是在反衬着佛之“八戒”在取经路上的重要性。<br />  佛家之“八戒”,即:“不杀生,不杀有生命的动物;不与取,不取他不与之物;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不虚诳语,不说不符事实的话;不饮酒,不饮一切的酒类;不涂饰鬘舞歌观听,即不身涂香饰花鬘及观舞蹈听歌曲;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即不坐卧于高广严丽的床上;不非时食,即不食非时之食,亦即过午不食。”这“八戒”,猪八戒是每一戒都没遵守的,他的所作所为恰好是“八戒”的反面。高老庄娶媳妇,在房事方面特别能干频繁,弄得那女子的老爹很痛苦的,力气虽然大挺能干活,但吃得太多。在取经的路上,肩负重任之时往往是半路上就呼呼大睡去,事情弄砸了之后就撒谎说是大师兄的过错;师父被妖魔迷惑得真假不分之时,念紧箍咒将大师兄孙悟空整治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求饶,八戒却在一旁幸灾乐祸,有时也会火上浇油的;他也常常称呼那些妖精化成的美女为女菩萨,欲亲之近之,虽遭到捉弄也在所不惜;在女儿国他更想留下来大大地享受金钱美女的好滋味,无奈师父决意离开,心里正痒痒的八戒只得肚里骂娘以发泄不满。<br />  猪八戒的不守“八戒”,与之照应的是唐僧的严守清规戒律,孙悟空的上天入地毅然决然的护法,还有沙僧与白龙马踏踏实实的作苦力。紧箍咒之存在,在这里是佛力的附着于唐僧的意念中,紧箍咒也可以界定为一种具体的戒律,以便让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能够恭恭敬敬地服侍师父完成西天取经的大业。火眼金睛呢,能够看破一切妖魔鬼怪的把戏,这是慧之功能在发挥着大作用,大概是得益于孙行者的不食人间烟火,在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方面的能够谨守戒律。戒能生定,定能生慧,这三者在孙行者的身上是完美的体现。至于那降妖伏魔的金箍棒,那一筋斗可以穿行十万八千里的神功,以及那七十二变化的机巧,是内在的戒定慧功能的外化。<br />   <br />  唐僧在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中,修的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加上坚固的定力,就具备了极为深厚扎实的能够抵御妖魔鬼怪勾引的根基,还有观世音菩萨善巧安排的若干护法神随时随地的护佑,他的三个徒弟更是观世音菩萨安排的贴身护卫。唐僧既然有这么强大的内外支撑能量,为什么还要经历那么多的艰辛呢?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筋斗可以穿行十万八千里,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将师父扛在肩上从空中飞行过去呢?<br />  修行成道之路真就这么简单么?如果自性里的戒定慧起不了大用,自身的五欲六尘还没有经历过种种具体事相的磨炼,肯定是成不了大器的,更别说想要到西天求得能够让凡人了生脱死的真经了。<br />   <br />  在《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整个的西天取经的历程,是在象征着种种凡尘欲望对于求取真经者的活生生的考验,那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无不在象征着人世间的丑恶人事现象。真佛在哪里?只能在自己本有的一念灵光之中。而西天的真经呢?佛示现的是没字的经书,这部经没人能悟,于是就有有字经书示现于中土了。在接近西天的最后一步,佛祖还示现了真假佛祖来考验唐僧师徒,跟先前的真假孙行者斗得难解难分的情节相照应。真与假、佛与魔的较量,贯穿于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而诸如相遇牛魔王与铁扇分主,经历火焰山烈火焚烧的大磨难,也是在象征着情欲之火对于性灵的危害是如何之大。真假孙行者,实际是孙行者影子的幻化而已,魔的现象也只是佛示现的幻影来磨炼西天取经求法的唐僧师徒。<br />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许多时候,魔的能量是要比道的能量大一些的,因此《西游记》神佛与妖魔斗争之力量演化转换,好像总需要一位冥冥之中的神灵来最终摆平,齐天大圣如孙行者,面对有后台的小妖魔,也是无能为力的,经常弄得那唐三藏真假难辨哭笑不得。西天路上,处处有陷阱,时时有危机,这一切也是最高的神灵在操纵着,是与非,善与恶,其收场,也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来作主。真经难得,佛法难闻,只有上根利智者,方能领略几分,倘若于取经路上稍有不慎,只可惜尘点劫的修行皆化为了泡影。啥为真经?所谓真经,也只能在每一个人的性灵里,是无形无相的,空者为真经。贪婪贪图太多了,只希图一些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利,离道越远,也因此造成了诸多的烦恼。<br />  放眼当今红尘社会,五欲六尘对人心的败坏是越来越深重了,我们想“八戒”,往往是被世相牵引成了猪八戒一类的非“八戒”了。在种种人事纠纷现前的时候,我们往往没了唐僧的定力,也没了孙行者的降妖伏魔的神力,往往成了某些假相的俘虏。作一个好人,这话说着很容易,但要作一个真正的内外一致的好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往往会被某种习惯性力量牵引着,面对真相与假相交织的机缘,总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定力,于是随波逐流了。<br />  读《西游记》,慢慢品味其中魔幻世界照应现实社会之影像,我们也就可能慢慢的于浮华的人世现象中“淡泊以明智”起来,最终达成“宁静以致远”的功夫。真经在何处?就在自己的心中,这部真经是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无喜怒哀乐,也无爱恨情仇的。且谨守自己固有的道德标准,作一个“真”的人,安然坦然地经受着种种艰难险阻的磨炼吧,因为真经就是你我的心中本来就存在着的。<br />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12日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tit">看现实社会,品西游记,评谁是西游记中素质最高的妖怪。</div><div class="date">2009-08-21 22:10</div><table style="table-layout:fixed;width:24"><tbody><tr><td><div class="cnt" id="blog_text"><p style="text-indent:2em"><wbr></wbr><wbr></wbr><wbr></wbr><wbr></wbr></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西游记中的妖怪,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本领强。如果说综合素质谁最高,我认为,黑风山的熊罴精是最高的。他不仅文武双全,性命双修,而且有理想,有追求,非常难得。如果从文化方面剖析,这是一个跟孙大圣一模一样的妖怪,在他们的身上,都充分体现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悟道:注重性命双修</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熊罴精是一个典型的道士形象。实际上,按照“成仙”的标准,凡是有九窍者,只要认真修行,坎离得法,都能够成仙成道。九窍是什么?是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绝大部分的动物都能够成仙。因此,这个有理想的熊罴哥哥,也认真修炼,希望成为太乙真仙。<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修仙成道要有好的环境。熊罴哥哥的洞府就像一个神仙之家,“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与那些茹毛饮血的妖怪简直是两个世界。难怪观音菩萨一见,非常羡慕,认为他是有“有些道分”的,动起了慈悲之心。<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修仙成道要重视经验交流。熊罴哥哥不仅修道,还与“观音禅院”的老贪鬼金池长老互有往来,相互之间交流修仙成佛的心得体会。老贪鬼学习到了一些长生不老的秘笈,黑熊怪难道当雷锋没有得到好处?他后来给老贪鬼的请柬中写着:“屡承佳惠,感激渊深。”说明他也学习到一些参禅悟道的真谛,毕竟老贪鬼两百多年的参悟,还是很有心得的。<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修仙成道还要随时而安。当孙大圣与熊罴哥哥大战时,双方相持不下,一旦到了吃饭时间,妖怪就不玩了。他说,不打了,我肚子饿了,先吃饭再说;或者天色晚了,他也不玩了,说算了明天再打。可见,他多么注重生活节息,没有劳神动气。打架也打得温文尔雅,这在小说中是极为罕见的,弄得孙大圣一点脾气也没有。最后只能请观音帮忙了事。可见,这时的孙大圣,无论是道行还是心态,都不是同妖怪一个档次的。<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可见,这是一个比较重视生活质量,非常善待自己的妖怪,饿了不干活,晚了要作息,生活多么有规律啊。</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敬佛:注重实际因缘</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西游记中,几乎没有妖怪与人类友善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这个熊罴哥哥。<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他不仅与人类友好,而且与金池长老还是好朋友。他为什么与老贪鬼好呢?我看还是有一定的目的。一方面,金池长老是“观音禅院”的老方丈,敬重金池长老,就是敬重观音禅院,不就是尊敬观音菩萨么?假如你的下级经过你的同意,以你的名号开办了一个商店,那些经常关顾的顾客,你肯定是另眼相看的,毕竟也受过人家的香火啊。否则,观音菩萨怎么会看出他也有些“道分”呢?<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另一方面,熊罴哥哥也看到金池长老确实有一些道行,经常跟他切磋,接受老方丈的点化,也可以少走弯路。虽然老和尚很贪心,但是两百多年的参悟,还是有一些独特见解的。因此,妖怪是比较敬重佛教的,也为后来皈依我佛埋下了伏笔。<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熊罴哥哥敬佛的重要体现,还在于对“袈裟”的崇拜。如果不是敬佛,要那个袈裟何用。一物合一用,有些东西,给某个人就是宝贝;给另外一个人,就是废品。<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当妖怪在夜里看到观音禅院起火时,一种本能的意识说,这些和尚这么不小心,弄起了大火,赶快跑去救火。这个是出自真心的。虽然后来见财眼开,也不能忽视这份好心啊。<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当妖怪窃取了袈裟后,兴奋异常。甘冒着“窃贼”的骂名,准备隆重召开“佛衣会”,说明他心中还是有佛、敬佛的,只是他还没有进入佛门,没有完全悟道。所以,比较注重外相,为色相所拖累啊。</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尊儒:注重学以致用</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我认为,这个妖怪身上,有很浓郁的儒家色彩。儒家思想,基本可以概括为“忠孝仁义礼智信”。<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忠”。虽然不能说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但是,他热爱自己的追求,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一心想修道成仙,并为之孜孜以求,这不就具有“忠”的属性吗。<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孝”。我看一个细节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你说生日是什么?我们一般说,我生日了,这是很世俗的说法。而熊罴哥哥怎样说?他说在我的“母难之日”召开佛衣会。“母难之日”就是自己的生日,妖怪都知道生日是“母难之日”,何况人乎?<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仁”。仁就是爱人。一只黑熊精不吃人,不就是爱人么?他的群众关系不错,遇到火灾主动前去救火,还是具有仁爱之心的。<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义”。对朋友很讲义气。有本事,与朋友分享,如传授老贪鬼长生之法。朋友有困难,马上去相助;有好东西,马上与好朋友分享,这不就是讲义气么?<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礼”。我认为,这是所有妖怪中,最讲礼、最有文化的。他要召开佛衣会,专门写了个“请柬”,其中,送给老贪鬼的这样开头:“侍生熊罴顿首拜,启上大阐金池老上人丹房。”多么有礼貌的妖怪啊。<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智”。他与孙大圣打仗,从来不用蛮力,而是清风随意,自然舒适,把一场激烈的战斗,看似浮云流水,从心态上就战胜了对手。不以力取,可谓有智。<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妖怪之“信”。妖怪最后败在观音菩萨手下,甘愿皈依我佛,永不变心,这就是讲诚信啊。</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修身:注重取长补短</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3"><strong><font color="#3d85c6"><wbr></wbr><wbr></wbr><wbr></wbr><wbr></wbr></font></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黑熊怪虽然是个妖精,但是,确实是注重修身的典型。<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修身以什么为好,本来就没有YES OR NO 的明确答案。吴承恩老爷也没有告诉我们明确的答案。你说道家好吧,他时不时弄出一个将“三清”丢进化粪池的笑话。你说佛家好吧,他时不时弄出一两个罪恶的和尚,让你寒心。你说儒家好吧,他也时不时弄出一些不忠不孝的典型分子。<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是不是只有将“三教合一”才是最好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谁也不能做到真正的“三合一”,就连孙大圣最后,也成为佛家的象征。只是在他的身上,具备了佛家、道家、儒家等文化的素质。<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关键是,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好时间,来延长生命中有用的时间,拓宽自己生命的空间?<br />我认为,这些故事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吴承恩老爷想要表达的,就是我们怎样注重修身,培育自己健康的人格,既然“三合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要择善者而从之,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健康的人格,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之人。<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要成为有用之人,就要注重修身养性,学习佛家的出世思想,不为色相所困,凡事随缘随喜,每天快乐自在。学习道家的飘逸道风,注重性命双修,保持身心健康,活得潇洒自如。学习儒家的济世思想,就是要具有责任心、责任感,以仁为本,以义处事,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br /></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2em"><font color="#3d85c6" style="font-size:16px"><strong>如是,则个人有利,家庭有利,社会有利。</strong></font></p><a name="zhidao.baidu.com" style="display:none;width:0px"></a></div></td></tr></tbody></table>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212

主题

256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银盔银甲白袍小将

注册时间
2008年5月9日
在线时间
4456 小时
精华
5

连趣贡献奖贵宾

发表于 2009年9月12日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5日 07:29 , Processed in 0.087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