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彩色电影连环画《小花》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20|回复: 2

【健康】古人食粥诗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1月27日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认为,多食粥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方法,所以陆游有《食粥》诗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像陆游这样爱食粥,还以粥入诗,这在古时并不鲜见。 <br />  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中录及几首粥诗,也颇有意蕴。他提及陈海昌相国喜欢吟诵明代张方贤《煮粥诗》,诗云:“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做羹汤。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阮葵生自己则有一首和魏松涛所作的《吃粥诗》,诗中云:“香于酯乳腻于茶,一味和融润齿牙。惜米不妨添绿豆,佐餐少许抹盐瓜。匙抄饱任先生馔,飘饮清宜处士家。惟恐妻儿嫌味薄,十分嗟赏自矜夸。淘沙频汲井华清,不假酸咸杂鼎烹。暖食定应胜麦饭,加餐并可减藜羹。居然入口融无哽,不碍沾唇呷有声。客到但宜多著水,木瓢和罢瓦盆盛。” <br />  说到吃粥,古今人都爱豆粥,赤豆绿豆,均可入粥,确有明显的保健作用。但豆粥要煮好,还要得法,于是诗人将煮粥之法写成诗,读来明明白白,有声有色。如宋代僧人惠洪,就曾写成《豆粥》诗,写的便是具体的烹法:“出碓新杭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井花洗杭勿去箕,沙瓶煮豆须弥日。五更锅面沤起来,秋沼隆隆疏雨集。急除烈焰看徐搅,豆才亦趋回涡入。须臾大久传净瓮,浪寒不兴色如栗。食余偏称地炉眠,白灰红火光蒙密。金谷宾朋怪咄嗟,蒌亭君臣相记忆。我今万事不知他,但觉铜瓶蚯蚓泣。” <br />  诗中说到了豆粥的原料、烹煮时间、火候,以及食者的感受,而且还没忘了引述两个食粥的历史典故。 <br />  豆粥在古时还是节令餐桌上的重要角色。如宋时《乾淳岁时记》说:“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这里提到的口数粥,也见于《武林旧事》:“二十四日作糖豆粥,谓之口数。”宋人范成大还作有《口数粥词》,他是这样歌颂这豆粥的:“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相互煮。大杓撩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馊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襁中孩子强教尝,余波薄获与臧强。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物无疠年谷长熟,长向腊残分豆粥。” <br />  人人都要吃上一口,甚至猫犬也不例外,所以有这“口数粥”的名目。口数粥也是赤小豆粥,同冬至粥一样,也是为了防治瘟病,并非仅为食味。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0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1月1日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6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1月1日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8月19日 14:26 , Processed in 0.1208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