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57|回复: 1

【历史】彭德怀抗美援朝轶事!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3月6日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0年10月,彭德怀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奔赴朝鲜作战。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英勇奋战,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并于1953年7月27日迫使其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里仅仅撷取其中几个鲜为人知的片断,但它们已经足以揭示出彭德怀那为人称颂的高尚人格。 &nbsp; <p>&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黑体">其实,我是一个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font></p>&nbsp; <p></p>&nbsp; <p>&nbsp;&nbsp;&nbsp;&nbsp;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来到朝鲜战场采访。3月22日,在接见巴金等17位文艺工作者的过程中,彭德怀以他的朴实与气度、坚定的正义立场以及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同志。于是,巴金在25日晚上“一挥而就”写下了《<font color="#f70909">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font>》这篇文章。</p>&nbsp; <p>&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巴金又参加了志愿军司令部欢迎“细菌战调查团”的大会。这次会上,彭德怀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讲话。巴金细心体验观察了整个会议过程,尤其是在会上认真聆听了彭德怀精彩的演讲。晚上,结合这一天的新了解,巴金对所写文章进行了修改补充。</p>&nbsp; <p>&nbsp;&nbsp;&nbsp;&nbsp;次日,巴金把文章交给同志们传阅,征求意见。经再次修改后,便将文章交给了新华社的同志。</p>&nbsp; <p>&nbsp;&nbsp;&nbsp;&nbsp;就在文章交出的第二天,巴金收到了彭德怀写来的一封信。原来,彭德怀在看到新华社转交他审阅的巴金文章原稿之后,觉得文章把他“写得太大了”,并对其中一句,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信的全文是这样的:</p>&nbsp; <p>&nbsp;&nbsp;<font face="黑体">&nbsp;&nbsp;巴金同志:</font></p><font face="黑体">&nbsp; </font><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font></p><font face="黑体">&nbsp; </font><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致以</font></p><font face="黑体">&nbsp; </font><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同志之礼!</font></p><font face="黑体">&nbsp; </font><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font></p><font face="黑体">&nbsp; </font><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3月28日</font></p>&nbsp; <p>&nbsp;&nbsp;&nbsp;&nbsp;接到彭德怀的这封信后,巴金先生又将文章作了修改。比如,原文写:“他(彭司令员)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似的,对我从容地谈起来。”修改后,这句话成了:“像和睦家庭中的亲人谈话似的,对我们从容地谈起来。”</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自视“渺小”并“有些害怕”,这是因为他时刻牢记和忠实实践着“<font color="#ff0000">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font>”的宗旨。如此谦虚谨慎之举,更加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热爱。</p>&nbsp; <p>&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font>”</p>&nbsp; <p>&nbsp;&nbsp;&nbsp;&nbsp;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当张友林举起相机对准彭德怀时,不料遭到彭德怀的拒绝:“<font color="#ff0000">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font></p>&nbsp; <p>&nbsp;&nbsp;&nbsp;&nbsp;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p>&nbsp; <p>&nbsp;&nbsp;&nbsp;&nbsp;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张友林,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见副司令员给他照相,虽然不好拒绝,但表情还是十分严肃,总是绷着个脸,最后也没照成。</p>&nbsp; <p>&nbsp;&nbsp;&nbsp;&nbsp;后来,张友林了解到,不少老摄影记者在给彭老总照相的时候都吃过类似的不近人情的“闭门羹”。</p>&nbsp; <p>&nbsp;&nbsp;&nbsp;&nbsp;事隔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有的同志提出:“彭德怀同志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渴望看到他在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和中央一些报刊也叫我们提供材料和照片。”这一条建议合情合理,实在是说出了全军上下将士们共同的心声。</p>&nbsp; <p>&nbsp;&nbsp;&nbsp;&nbsp;志愿军副政委甘泗淇将军向彭德怀转达了这一意见,彭德怀的态度才有所转变。</p>&nbsp; <p>&nbsp;&nbsp;&nbsp;&nbsp;一天,彭德怀兴致勃勃地来到上甘岭阵地前沿视察。张友林闻讯后,挎着相机立即风风火火地赶到阵地。他看见彭老总正在和战士们谈笑风生。表情一脸的轻松慈祥。他连忙取出相机准备拍照。</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批评过的张友林。笑着说:“哦,又是你这个小记者,今天你随便吧!”</p>&nbsp; <p>&nbsp;&nbsp;&nbsp;&nbsp;“好的。”张友林痛快高兴地应和一声,抓住时机,选好角度,眼疾手快地按下了快门,为彭德怀拍下了一张珍贵的朝鲜战场上的照片。</p>&nbsp; <p>&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黑体">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font>”</p>&nbsp; <p>&nbsp;&nbsp;&nbsp;&nbsp;1951年2月,一辆汽车离开北京西郊机场,直向中南海驶去。车上坐着的是彭德怀。他是昨天晚上离开志愿军总部,坐了一夜汽车,今天早晨到达安东机场,从那里直接乘飞机回到北京的。他要当面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场上的许多困难问题,求得中央尽快解决。可是。毛泽东不在中南海,他正在玉泉山的静明园里。</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向西郊开去。进入玉泉山静明园时,正是午后1时,秘书迎上前说:“彭总,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饭,等主席起来再谈吧?”警卫员也说:“请彭总等一等。”</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瞪起眼睛严肃地说:“我有急事要向毛主席汇报!”</p>&nbsp; <p>&nbsp;&nbsp;&nbsp;&nbsp;秘书和警卫人员还想拦阻,彭德怀却顾不得这些。大步走过去,推开房门进到屋内。毛泽东知道彭德怀要来,也了解他的性格,一面起床穿衣,一面风趣地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p>&nbsp; <p>&nbsp;&nbsp;&nbsp;&nbsp;“我这次冒险回来,是因为国内对志愿军当前在朝鲜战场面临的严重困难不太了解,如不尽快改善和解决。将影响到朝鲜战争的胜败。”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p>&nbsp; <p>&nbsp;&nbsp;&nbsp;&nbsp;毛泽东收起了笑容问:“那里有些什么问题?”</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说:“现在志愿军的情况,一是经过三次战役后,伤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虏补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动员青年参军,战斗力已明显削弱。二是敌机轰炸,道路、车辆毁坏严重,物资供应很不及时。三是部队越过三八线作战,正是严冬季节,朝鲜东西两面是海,寒风袭人,而战士经过作战,衣服鞋袜均破烂不堪,生病冻伤已是普遍现象。四是三八线以南是无粮区,几十万志愿军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现象非常普遍,战士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甚至许多人患夜盲症,严重影响战斗力。美军飞机昼夜轰炸,而我们现在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后方运输。我们就无法尽快取得战争胜利。”</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讲完之后,毛泽东缓缓地说:“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处境还不十分了解,根据现在的情况看,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你彭老总的意见是对的,要作长期准备。我马上通知恩来同志。请他立即召集政务院和军队有关单位的领导人,你俩共同召开一次支援前线的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和落实急需解决的问题。”</p>&nbsp; <p>&nbsp;&nbsp;&nbsp;&nbsp;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彭德怀早早来到中南海居仁堂。这是清代孝钦皇后居住的地方,民国初年袁世凯当皇帝也住在这里,此时居仁掌是总参谋部指挥作战的场所。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要在这里的会议大厅召集支援志愿军的紧急会议。</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所以提前赶到,是因为他已经通过代总长聂荣臻约定和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沙哈诺夫大将举行一次会谈。地点就在聂荣臻的办公室里。</p>&nbsp; <p>&nbsp;&nbsp;&nbsp;&nbsp;沙哈诺夫本来是很傲慢的,但刚见到彭德怀时还比较客气。大概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拉佐瓦耶夫被斯大林批评并调离的事。握住彭德怀的手说:“我非常高兴见到天才军事家彭将军!”</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知道他是在学斯大林的话。急忙把话题转移开去,说:“我想向将军介绍一下朝鲜战场的情况。”</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介绍了三次战役的情况后,接着讲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遇到的种种困难,简明扼要地强调说:“志愿军经过三次连续战役后,伤亡较多,兵员无法补充,供应线又延长数百里。粮食、弹药、服装、鞋袜的供应严重困难,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大批美机的轰炸所致。”</p>&nbsp; <p>&nbsp;&nbsp;&nbsp;&nbsp;沙哈诺夫开始是神色飞扬地听着,当彭德怀说到困难时,这位总顾问似乎意识到什么,脸色也变得凝重了。</p>&nbsp; <p>&nbsp;&nbsp;&nbsp;&nbsp;“我说这些,是想使苏联方面了解我们为了这次战争付出的代价。”</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说到这里,看了沙哈诺夫一眼,开门见山地提出:“我希望苏联方面尽快派遣两个空军师。驻在鸭绿江北岸中国境内,担负掩护三八线以北的交通任务。”</p>&nbsp; <p>&nbsp;&nbsp;&nbsp;&nbsp;沙哈诺夫没有马上表示态度,沉默不语。</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说:“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军事强国,拥有大量空军,应该以国际主义精神相互支援,共同对敌。”</p>&nbsp; <p>&nbsp;&nbsp;&nbsp;&nbsp;沙哈诺夫说:“我很钦佩彭将军,遗憾的是我不能答应彭将军的要求。”</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合情合理的要求被拒绝了。彭德怀的心里十分不满和气愤。恰好周恩来开会的时间到了,他便告别沙哈诺夫,走进了居仁堂的会议厅。</p>&nbsp; <p>&nbsp;&nbsp;&nbsp;&nbsp;主持会议的周恩来,看看开会的人到齐了,首先请彭德怀讲话,人们的掌声非常热烈。</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仍然是介绍前线的情况,讲了兵员不足、物资缺乏、缺粮缺弹等严重困难。他说:“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前线的作战行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希望国内各行各业、军队和地方都全力支援前线。特别是空军和高射武器应尽快入朝参加掩护后方运输线。”</p>&nbsp; <p>&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接着彭德怀的话说:“彭总讲到的前线的困难,已向毛主席汇报过,主席很关心,我们国内要尽一切努力支援前线。”</p>&nbsp; <p>&nbsp;&nbsp;&nbsp;&nbsp;可是,在讨论到具体问题如何落实时。有的人就说国内机构刚刚建立,也很困难,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解决。</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越听越不是味道。刚才和沙哈诺夫会谈时,他就憋了一肚子火,满心希望国内能够大力支援,改变前方困难的现状,可是国内的人也叫唤困难。彭德怀还没有平静的心又激动了起来,他猛地站起身,使劲拍了一下桌子,气冲冲地说:“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就是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战士们都是猪,他们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现在既没有飞机,高射炮又很少,后方供应运输条件根本没保障,武器、弹药、吃的、穿的,经常在途中被敌机炸毁,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确实,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国内再怎么困难,也比志愿军将士们要好克服得多;国内再怎么艰难,也比不上朝鲜战场上那难以想象的条件恶劣、物质匮乏、死伤无情的困难大。</p>&nbsp; <p>&nbsp;&nbsp;&nbsp;&nbsp;人们一下子惊呆了。参加会议的不少人都知道彭德怀火气大,但没想到他会在这样的会上发这么大的火。他们相互看着,不知该怎么说。</p>&nbsp; <p>&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不到十分困难的境地。彭德怀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回国的,更不会直闯毛泽东的卧室。他是真的急了,愤怒了。这正是他所了解的彭德怀那独特的耿直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之秉性的正常流露。于是,就劝说道:“彭总不要着急嘛。这些困难我们一定能解决的。”</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坐下了,呼呼地喘着粗气。</p>&nbsp; <p>&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又一次强调要尽力支援前线。有些人也说了话,但终归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会议只得不欢而散。</p>&nbsp; <p>&nbsp;&nbsp;&nbsp;&nbsp;散会后,周恩来对彭德怀说:“我要向主席报告,继续召开会议,一定解决前线的难题。”</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忧心如焚地说:“前边情况紧张,敌人又开始进攻志愿军阵地了,我得赶快回去。”</p>&nbsp; <p>&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语气肯定地说:“你先回去,困难我来解决。”</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连忙说:“感谢总理!”</p>&nbsp; <p>&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接过话说:“应该感谢你,感谢前方的将士,是你们顶住美军,援助了朝鲜,也保卫了祖国!”……周恩来对彭德怀的理解与鼓励溢于言表。</p>&nbsp; <p>&nbsp;&nbsp;&nbsp;&nbsp;就在彭德怀离开北京的那天,周恩来亲自参加并号召北京等几大城市干部群众将赶制的炒面送往朝鲜;斯大林复电毛泽东,同意尽快派出两个空军师……</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个勋章应该授给那些战斗英雄,我哪能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p>&nbsp; <p>&nbsp;&nbsp;&nbsp;&nbsp;1951年10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以一级国旗勋章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因为他在朝鲜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解放战争中,以卓越的指挥艺术,指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国侵略者以歼灭性的打击,给了朝鲜人民军以莫大的帮助”。</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当日,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向他报告了朝鲜政府的通知。彭德怀表示坚决拒绝,说:“我有什么功劳值得授勋的,我不过在后方做了些具体工作,这个勋章应该授给那些战斗英雄,我哪能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p>&nbsp; <p>&nbsp;&nbsp;&nbsp;&nbsp;为了这件事,彭德怀给中央军委发电,表示他不愿意接受勋章。中央军委复电,命他尊重朝鲜政府的决定。</p>&nbsp; <p>&nbsp;&nbsp;&nbsp;&nbsp;10月15日,朝鲜政府代表团来到桧仓,在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举行了隆重的授勋大会。</p>&nbsp; <p>&nbsp;&nbsp;&nbsp;&nbsp;金斗奉委员长代表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和政府,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勋章佩戴在彭德怀的胸前。</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在接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之后,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代表志愿军全体指战员接受的。”</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不是彭德怀的一句虚话,而是他公正无私、高尚胸襟的最完美的表露,是他始终遵循和恪守的坚持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至上、谦逊低调做人做事的正常表现,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始终把自己看成“只是党和毛主席的一个兵”。</p>&nbsp; <p>&nbsp;&nbsp;&nbsp;&nbsp;“火速派陈赓赴朝!”</p>&nbsp; <p>&nbsp;&nbsp;&nbsp;&nbsp;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的炮火尚未消停,志愿军的一个师在转移中遭到敌机的轰炸和机械化部队的包围,一下损兵三千。这是抗美援朝作战以来志愿军第一次重大损失。彭德怀大发脾气,急电国内:“火速派陈赓来!”</p>&nbsp; <p>&nbsp;&nbsp;&nbsp;&nbsp;“换一个人行不行?陈司令员还在越南……”总参经办人回电询问。</p>&nbsp; <p>&nbsp;&nbsp;&nbsp;&nbsp;“不行!”彭德怀口气短促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接到急电,急忙告别好友胡志明,脱下越南人民军军服,启程回国。不久,便肩负着志愿军副司令员、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重任,拖着肿痛的伤腿赶赴朝鲜。</p>&nbsp; <p>&nbsp;&nbsp;&nbsp;&nbsp;在第五次战役中一八○师遭受了最严重的损失,大部分人员失散。总结教训的时候,彭德怀当着许多军长、政委的面,把六十军军长叫起来,厉声说:“你们那个一八○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为什么要说被包围了?哪有这样把电台砸掉,把密码烧掉的?”彭德怀越说越气,“你这个军长怎么当的?”会场上气氛一下便紧张了起来。</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见状,就站起来说:“老总,该吃饭了,肚子都饿了。”</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怒目而视,一看是陈赓,只好吁了一口气,放低声音说:“好,吃饭。”紧张的场面得以结束。</p>&nbsp; <p>&nbsp;&nbsp;&nbsp;&nbsp;为了调节一下战争生活,陈赓拉上副政委甘泗淇到彭总屋里下棋。他知道彭总输了不服气,总要人家再来,赢了也不肯罢休。所以陈赓总要向对手暗授机宜:要两负一胜。</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天,彭德怀眼看要赢第三盘,突然发现少了一个卒,便大叫道:“松手,狗爪子!”说着从陈赓手里抠出那个卒。</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逗他:“你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连个小小卒子都不肯让,小气!”</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不是一码事,快下,老甘!”彭德怀盯着那个炮口下的马,紧张得膝盖直抖。</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大叫一声“马!”</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急了:“陈赓你个狗头军师。不许说话!”</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又故意激他:“你输不起!”</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把陈赓往甘泗淇的座位上一按:“我跟你杀!”</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不善棋道,败下阵来,彭德怀快活地哈哈大笑……</p>&nbsp; <p>&nbsp;&nbsp;&nbsp;&nbsp;1952年4月,彭德怀要回国治病。临走前,彭德怀再三交待:“我回去以后,我在志愿军的一切职务由陈赓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资格比我还老,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听了便开玩笑地说:“可是,我在志愿军里的资格可没有学智同志老哟,我是后来的。”</p>&nbsp; <p>&nbsp;&nbsp;&nbsp;&nbsp;洪学智连忙对彭德怀说:“你放心,我坚决服从他的领导。”</p>&nbsp; <p>&nbsp;&nbsp;&nbsp;&nbsp;陈赓又开玩笑说:“什么服从不服从的。你把后方那一摊抓好了,就行了。”</p>&nbsp; <p>&nbsp;&nbsp;&nbsp;&nbsp;彭德怀点了点头,便和陈赓深情地握了握手,满心踏实地步上了回国的征程。</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84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1月3日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11月21日 18:00 , Processed in 0.0866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