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58|回复: 2

【历史】乱世三国的导火索——何进与蹇硕的权力斗争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5月11日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汉末天下大乱局面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评说起来莫衷一是,但如果说到具体的事件缘由,何进与蹇硕之间的权力斗争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甚至称之为导火索亦不为过。</font> <p></p> <p><font size="4"><strong>大将军何进</strong></font></p> <p>何进,南阳宛人,因为同父异母的妹妹进宫做了贵人而官运亨通,历任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光和三年,妹妹何贵人被册封为皇后,何进更是飞黄腾达,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之乱时,灵帝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p> <p>东汉的外戚大多出自名门,甚至相当一部分是当年光武帝刘秀麾下的功臣世家,但何进却是个例外,他出生在一个屠户的家庭,妹妹能选进宫去,靠的是何家花大价钱贿赂了负责选拔事宜的官员——很有可能便是哪位宦官。</p> <p>何进除了这个皇后妹妹之外,还有个叫何苗的弟弟,凭着外戚的身份做到了车骑将军。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何家三兄妹的志趣也是各不一样,简单来说,何进图个好名声,何皇后热衷权力,何苗则贪恋财物。</p> <p>身为大将军的何进,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且不谈他之后的行动,仅从他所召辟的下属就可窥一斑,袁绍和刘表这两个日后雄霸一方的大人物都在何进手下做过大将军掾,是他的门生故吏。黄巾平定之后,袁绍做了侍御史,而刘表则迁为北军中侯。侍御史品秩并不高,只有六百石,但却是朝堂之上号称三独座之一——御史中丞的属官,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髃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北军中侯同样也只是六百石,却掌监北军五营。</p> <p>袁绍出身三公世家,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刘表则是汉鲁恭王之后,宗室之中的青年才俊,派袁绍监察百官,让刘表掌典禁军,何进的人事布局不可谓不高明。他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要确保自己的外甥——何皇后的儿子刘辩顺利接过皇帝的宝座,也只有这样,他的大将军才能更长久的做下去。</p><div></div><div><p><font size="4"><strong>帝王的家务事</strong></font></p> <p>顾宪成的名联中有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这原本有着不同涵义的三件事,放到帝王之家,便俨然成了三位一体的一件事。帝王的家事,往往也就是国事,甚至往往也是关系到天下兴亡的大事。而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公卿帝王,家事当中最为重要和敏感的都莫过于遗产继承的问题了,兄弟之间为了一头牲畜一亩田地都要大打出手,换成是坐拥万里河山的皇位,又岂能不刀兵相见呢?</p> <p>何进的外甥刘辩应该算是灵帝的长子,由于灵帝之前接连夭折了几个孩子,害怕刘辩也活不下来,便将其寄养在一个叫史子眇的道人家中,号称“史侯”,这位“史侯”运气还好,并没有夭折。何进的妹妹因为生了皇子而进封为贵人,后来又册封皇后,但就在她被册封后不久,另一位嫔妃王美人也怀孕了,因为害怕性格强忌的何皇后,王美人一度试图服药坠胎,可惜没有成功,于是第二年也为灵帝生了一个皇子,这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p> <p>刘协的诞生打破了只有何皇后生育皇子的局面,这显然是何皇后不能接受的,她一气之下酖杀了王美人,这使得灵帝十分生气,甚至准备将她的皇后给废了,幸亏十常侍们花了大力气来劝阻才逃过一劫。失去母亲的刘协则被董太后收养在宫中,号称“董侯”。</p> <p>或许是民间与宫廷的生活差别太大,又或许是苍天有眼,冥冥之中皆有定数,在道人家养大的“史侯”刘辩行为轻佻而缺乏威仪,宫中长大的“董侯”刘协则聪明伶俐。因此,当有大臣请求皇帝立皇太子的时候,灵帝犹豫了,在他看来,轻佻无威仪的刘辩不堪为人主。但想立刘协做太子也不容易,皇后何氏与自己恩爱多年,何进又重权在握,搞不好要影响和谐,于是乎继承人的问题就暂时搁置了下来,皇帝需要花时间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p> <p>这一头何进要确保刘辩承继大统,另一头的灵帝又何尝不想顺利地将皇位交到刘协的手中,在这个问题上,能帮他的人或许只有宦官了。或许是由于十常侍与何皇后关系过于密切,灵帝并没有将拥立刘协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是托付给了自己的另一个亲信宦官蹇硕。</p><div></div><div><p><font size="4"><strong>蹇硕与何进的暗战</strong></font></p> <p>蹇硕虽然倍受灵帝宠信,但职务却并不高,只是个小黄门,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利于拥立刘协做皇帝的。于是,在灵帝去世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事。</p> <p>史书记载,这年八月,灵帝置西园八校尉,其中蹇硕位居上军校尉,灵帝又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这样一来,蹇硕摇身一变,身份竟然超越了大将军何进。这种有违常理的人事安排,显然在昭示众人,围绕着皇位的继承,一场宫廷内部的角逐即将进入白热化。</p> <p>蹇硕的这个“元帅”或许只是对于最高统帅的一种泛指,但也可能是正式的职称,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他大概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元帅了吧。何进显然对这位“元帅”不能服气,于是他接受了属下的意见,跑去向皇帝进言,说如今天下滋乱扰,有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并建议皇帝以天子将兵事,好威厌四方。</p> <p>笔者私下里猜测,何进的建议如果做深度解读的话,隐约中似乎带着一些威胁的意味,望气者“京帅当有在兵,两宫流血”的传言仿佛是要告诫灵帝,你不按规矩出牌,只怕要引起流血冲突,而天子将兵事,显然是要将蹇硕的“元帅”地位打压下去,最高统帅即使不是我大将军何进,也绝轮不到你蹇硕。</p> <p>何进的进言被批准,灵帝下诏,命何进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讲武时何进也是相当威风,皇帝驻大华盖之下,何进驻小华盖之下,天子亲出临军,行陈三匝,称“无上将军”,之后又诏使进悉领兵屯于观下,何进的实力进一步被充实了。</p> <p>蹇硕这个“元帅”,原本就当得有些虚,曹操、袁绍之流显然是何进的人,岂肯听命于他,如今面对何进的进一步拆台,蹇硕不能不找个更有力的办法来反击一下,很快,他便以讨边章、韩遂为名说动了几位中常侍,共同向皇帝进言,请求派大将军何进西征。这个理由相当充分,何进如果不去就是抗旨,如果真的奉旨的话,就给了蹇硕掌控京师和禁军的机会。结果也如蹇硕所愿,灵帝从之,赐兵车百乘,虎贲斧钺,看皇帝这架势,似乎是希望何进何大将军克时出征了,</p> <p>蹇硕这个圈套何进哪里会看不明白,不但看明白了,而且还早早就得到了消息,恰好当时青、徐青巾复起,何进抢先一步,以此为借口向皇帝进言,要求派袁绍东击黄巾,也被批准了。于是当皇帝让他西征时,他慢条斯理地告诉他的小舅子,中军校尉袁绍把精兵强将都带去打黄巾了,等袁绍回师之后,我再整装西征,以此来拖延时间,理由虽然略显勉强,但总算是搪塞过去了。</p> <p>值得注意的是,不久下军校尉鲍鸿也被派去讨黄巾,这个主意不知道是否也是何进的手笔。如果是的话,那便不难解释这位下军校尉鲍鸿为何在四个月之后便下狱而死,想必便是蹇硕为打击对手所为吧,但即使是杀人,也无法改变蹇硕在这场争斗中的劣势了。</p><div></div><div><p><font size="4"><strong>孤立无援的蹇硕</strong></font></p> <p>中平六年四月,年仅三十六岁的灵帝在嘉德殿去世,临终时托付蹇硕拥立刘协为帝,而此时的蹇硕显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与何氏抗衡,要完成先帝遗诏,成就援立之功,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除掉何进。</p> <p>灵帝死时蹇硕就在眼前,而握有重权的何进却在宫外,入宫赴丧是必须的,于是蹇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宫中设伏,准备趁何进入宫时下手。岂料何进在蹇硕身边有“卧底”,史书记载“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潘隐对何进的暗示让何进大吃一惊,或许何进本以为不会再生变故,谁知蹇硕一定要拼个鱼死网破,幸亏有了这位上军校尉司马潘隐,联想到之前蹇硕想将何进调离京师,而何进却“阴知其谋”,是否也与潘隐有关呢?惊魂未定的何进赶紧抄了条近路飞驰归营,一面引兵入屯百郡邸,一面因称疾不入,以沮蹇硕之谋。</p> <p>蹇硕无法暗算何进,在宫廷内外广植党羽的何氏顺利地拥立刘辩做了新皇帝,史称少帝。少帝即位后,何太后临朝,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太傅袁隗一同辅政,录尚书事。何进虽然逃过一劫,但从蹇硕身上他深深地感到了根植于内廷的宦官对外戚来说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历朝的外戚在政治上几乎都难以摆脱大起大落甚至昙花一现的命运,何进不得不为自己和整个何氏家族的前途好好思考一下。</p> <p>外戚的失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自身权力欲望的觉醒,当皇帝成年之后,便不愿再成为傀儡,而皇帝在夺回并行使权力的过程当中,其所最能倚仗的势力非朝夕相处的宦官莫属。宦官们则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有绝对的必要帮助皇帝掌控权力,孙程等十九名宦官针对外戚樊氏发动政变,援立顺帝登基,以功封列侯,单超等宦官助桓帝诛杀外戚梁冀,封万户侯,蹇硕也差点就踩着何进的人头上了位。</p> <p>因此,从自身的政治前途来说,外戚想摆脱宿命,剪除宦官不失为一个万全之策。从家族未来的发展来考虑,外戚也十分有必要团结士大夫,甚至要成为士人的领袖,从而实现家族的转型,毕竟外戚不是世代都能做的,即使本朝皇帝能容得下你,下一任皇帝还容得下你吗?</p> <p>何进是这样想的,他的得意门生袁绍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当袁绍进亲客张津劝说何进谋诛宦官时,何进是深以为然的。于是,在袁绍的主张之下,何进博征智谋之士,准备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何进的举动使得蹇硕寝食难安,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向同是宦官的十常侍求援,史书记载,蹇硕致书中常侍郭胜等人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闭上合,急捕诛之。”</p> <p>说何进谋诛宦官是要有证据的,蹇硕并没有拿出什么证据,仅仅凭他一面之词,难以让十常侍们信服,而中常侍郭胜恰恰是南阳人,与何进是同乡,何皇后的受宠,何进的平步青云,郭胜都是出过力的,因此郭胜本人对何氏兄妹是比较亲信的。郭胜与赵忠等人商量之后,认为何进只是与蹇硕有仇,并不危及到十常侍,于是将蹇硕的书信交给何进,表明立场。孤立无援的蹇硕马上就被黄门令收监并处死,他所领的军队也被何进收编。</p><div></div><div><p><font size="4"><strong>当断不断反受其乱</strong></font></p> <p>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一开始就不认同何进的计划,还曾经和母亲舞阳君一起到太后那里打小报告,看到事态发展成这个情形,何苗试图说服兄长就此打住,他对何进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p> <p>且不说何苗与宦官们穿一条裤子,单就他的想法来看,是比较短视的,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家族的将来,但正如前面所言,国事一旦成了家事,就扯不清了,面对家庭成员们的反对,何进也显得有些沮丧了。</p> <p>袁绍一看情况不妙,搞不好何进真要改变计划,赶紧晓以利害,认为计划已经败露,与宦官之间“交构已成”,即使何进就此收手,也不会有好下场,箭已在弦,不得不发。骑虎难下的何进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p> <p>这时何太后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也不得不软下来,于是“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而这些常侍和小黄门都赶紧到何进那里去谢罪,表示任凭处置。何进见太后服软,也不便将事情做得太绝,于是对宦官们说,如今天下都痛恨你们,董卓眼看就要到了,你们不如赶紧散了,各自回到本籍的好。</p> <p>其实何进无非是碍于兄妹感情,不想沾上血污,宦官们如果真的回到本籍,下场肯定好不了,留在宫里,还能指望太后保全性命,这一点,宦官们也是心知肚明的。面对不为所动的宦官,袁绍劝何进痛下杀手,而何进却坚持再等一等,或许他认为,只要坚持到最后,他想看到的结果终会出现,但形势的发展再次出忽他的预想。</p> <p>中常侍张让的儿媳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对媳妇说,如果在离开京城之前能进宫再侍奉一下太后和皇帝,就死而无怨了,媳妇将这话说给母亲舞阳君听,老人家听了也是感慨万千,于是又找太后求情,结果太后“乃诏诸常侍皆复入直”。</p> <p>听说中常侍们又纷纷回宫任事,何进终于忍不住了,这年八月,何进亲自到太后的住处长乐宫,给太后下了最后通谍,“请尽诛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入守宦官庐”,自灵帝驾崩之后,何进就基本上没有进过宫,他的忽然入宫引起了宦官们的极大关注,常侍们感到大事不妙,于是派人窃听何进与太后的对话,得知何进要尽诛宦官之后,张让等人当即设下埋伏,等何进从长乐宫出来,便诈称太后有诏,让何进入宫议事。</p> <p>大概何进在长乐宫时太后仍然没有同意他的意见,而此番又诏,何进或许还以为太后终于想通了,谁知他再次见到的却并不是太后,而是以张让为首的一群宦官,张让等人诘问何进道:“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p> <p>好一个“天下愦愦,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一语道破汉末腐朽的政治现状,最极力要诛杀宦官的袁绍,其家族累世三公,但生活亦极尽奢华,所谓清君侧,说到底仍然不过是争权夺利。想必何进面对如此诘问,也不知如何回答吧,当然,也无须他再多言语,史载,“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正应了那句老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p><div></div><div><p><font size="4"><strong>后记</strong></font></p> <p>何进死后,其部曲吴匡、张璋为报何进之仇会同袁术向宫中发动进攻,袁术火烧南宫九龙门和东西宫,无奈之下常侍们只好纷纷出逃,赵忠等人被何苗、袁绍捕杀,吴匡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与奉车都尉董旻一同将其攻杀,袁绍则不忘完成其尽诛阉党的宏愿,将宦官不分老幼悉数诛灭,只有张让等人带着少帝与陈留王逃到小平津附近,但很快也被河南中部掾闵贡赶上,或被杀或投河而死。</p> <p>经此一乱,朝中宦官与外戚势力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千疮百孔的东汉王朝以极其可悲的姿态结束了宦官与外戚专权的局面。而在失掉外戚与宦官这两座屏障之后,只剩下孤儿寡母的羸弱皇权更是摇摇欲坠。</p> <p>何进的死,使得京师群龙无首,领兵前来“勤王”的董卓原本就包藏祸心,趁势得以挟兵自重,擅专朝政,而士大夫中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少壮派势力则纷纷以反董为名割据一方,苟延残喘的汉帝国被带入到更为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p></div></div></div></div></div><p></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73573929[/lastedittime]编辑过]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5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1月5日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7

主题

7253

帖子

9754

积分

连趣副部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0年3月29日
在线时间
6196 小时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0年11月5日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苦海无边!回头没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0月29日 04:32 , Processed in 0.14041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