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45|回复: 0

评非专业性报刊的连藏报道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19日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非专业性报刊的连藏报道
( `  e' X" A1 @/ L  8 z! o# `' w7 m( E+ ?. W4 n
评非专业性报刊的连藏报道  一些大众化报刊老爱赶热闹:邮市热了去赶邮市,连藏热了去追连藏,就象地空导弹追飞样一样--跟着热流跑。当然作为大众报刊,去"追击"热点新闻是其职业,当无可厚非,但却常因一些记者、作者是外行,行文粗糙、道听途说而不负责任地弄出些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甚至是"一网打着满河鱼"的"怪味豆"来。这就叫:外行加粗糙等于误导。被误导者自然是这些报刊的读者了。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外行者闻风即雨、"拿普品当珍罕、值一元的要一万"的超级笑话来!如此者,邮市上有、币市上有、书市上亦不少见。不由人想起评剧《花为媒》中的几句唱词来:"他拿着煤球当元宵,他拿着黄瓜当香蕉,他拿着烂柿子愣说是大蜜桃。"/ @8 A0 [2 W( U( u1 m9 |# u. \
  近日读到一张在邮界颇有影响的报纸,其在"藏品万象"栏目中刊发了一篇题为"70年代连环画涨势惊人"的文章。笔者细读后即认为其有笔者上述的"误导"之嫌。文中说:"60年代末以来出版的现代题材作品以及电影连环画正成为近阶段日益烫手的收藏品"。对此说,连圈内人士都知道:绝大多数的"电影连环画"直至目前仍"大约在冬季",又烫过谁的手?该文中又说:"7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单一品种100册以上的已相当少。""起价几十元的这类连环画几经追槌,以500元左右、甚至上千元成交。"这段文字真可谓囫囵吞枣、以偏概全,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试析:7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何止千万,单个品种可能有存世量较少的,但"所有"70年代的连环画"每个"品种"存世量"100册以上的"都"相当少,简直是"笑话"它爷爷--"老笑话"!后边的"这类连环画几十元起价,500元成交,甚至上千元成交"更是"笑话"它"祖宗"了!试想广大连友手中谁没有个千儿百本或几十本的"70年代"连册,这么高的价格岂不都已成"大款"、"富翁"乎!该文还说:"一位上海收藏者在武汉拍卖会上带去的这类70年代的连环画,两天卖出2万册(注意:作者没说什么品种,仍用70年代),而另一位带去的老版本则大受冷落。"武汉拍卖会笔者没参加在此不敢妄加评论,但"老版本""大受冷落"(到底到什么价格)笔者即表示怀疑。除非连友都缺心眼傻呆了才去"冷落"老版本!
+ [& Z+ X  K- {  Y3 F  另外,该文最后提醒说:"目前市场价尚不是很高,上升空间仍较大,收藏者仍可择机进入。"此措词纯为一种投资语气兼股市名词,潜台词无非是说:"择机进入还有赚头"。这明摆着是纯投资行为,用"收藏者"哪跟直接用"投资者"三字来得痛快!另外,该文中(包括目前一些连刊中)仍使用"70年代"显然不妥,因为目前我们已处于21世纪,而省去纪年的头两个数字只有"××年代"是只限于本世纪的。所以严格说应用"上世纪×年代"才是正确的。笔者所说并非"鸡蛋里边挑骨头",因为收藏类报刊具有永久性的资料作用,倘若到了21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后来者找出前辈的资料来看就有可能产生怀疑或误解。此论尽管有杞人忧天之嫌,但笔者以为:行文立廉洁怕认真,还是愈严谨愈好。
& y* C' s; W6 p5 x9 P  以上关于"外行+粗糙=误导"的例子仅举其一个,其实,你我他随手翻阅一下身边的非专业性报刊上这种粗枝大叶、笼而统之的炒作性例子不胜枚举。这真叫:外行作文外行看,拿着鸡毛当令箭。内行见了哑然笑:胡摘乱抄泥和面。如此看来,专业性连报连刊的存在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 N! u  ]. O; ^, ^5 r
  以正确的连藏文章、连藏舆来引导广大连迷走正确的连藏之路是一切连文作者及连刊连报所应尽的责任。随着连藏的普及与升温,专业连刊连报的路必将越来越宽!
- r* [( c2 |' Y! q4 j文:傅绍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11:47 , Processed in 0.1512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