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31|回复: 0

读者喜欢的 才是最好的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19日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者喜欢的 才是最好的6 m" h8 U+ n& }6 i! G0 ]
  . r" ?% y/ r" O; j( |# b3 F
读者喜欢的 才是最好的 --从《赵奇连环画集》说起……  《赵奇连环画集》是在老连环画再版热的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创新"作品,这个大胆的创举对只有再版无新版的连坛来说,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该画集曾被美术界专业人士高度赞许,但据北方连友介绍,该书销售却极为不畅,甚至有邮购此书的连友要求退书。面对如此的尴尬,恕我直言:这是一部造诣很高的美术画集,已完全超出了连环画所能胜任的范畴,细细思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在连环画的定位上,此书的策划者及出版者的思维理念出现了偏差,连环画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普及性通俗化的大众读物;在连藏界有这种说法:连友要提高欣赏层次,要学一点美术知识,懂一些绘画原理。这是善意的提示,却有悖现实。当今社会,人们文化生活极为丰富,连环画不去适应读者,反叫读者去适应连环画,欣赏连环画本是轻松惬意的享受,没必要将自己的视觉搞得如此疲劳、如此深沉。" e/ n3 ?1 Y+ V1 D) S/ L
  有人将连环画传统写实手法视为陈旧的,过时的,并说老画家是“匠心十足”的“画匠”,本身就难以服众。“西游记”题材曾创中国连环画版本之最。有哪一本超过了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绘),《筋斗云》(刘继卣绘)《通天河》(陈光镒绘)?上述作品用传统绘画技巧与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一种虚无缥渺的境界,使读者笼罩在幽深的神话氛围而欲罢不能。《红楼梦》也有八十年代版本与老版之分,真正征服读者的还是传统的老版本。有连友说《三国演义》缺乏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因而更显暮气横秋。记得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九十年代初播放时大放异彩,好评如潮,并几次重播该剧人物造型完全是从传统连环画中移植过来。可以想象传统线描的“三国”人物,已被人们根深蒂因地印在了脑海中,尽管此剧人物个性极具特色,但在某些单挑独斗的打斗场面及环境配置上与小人书相比,还是略显逊色一些。在刘锡永与夏书玉的《暴风骤雨》第三页中,是地主韩老六家的一幅中景特写,画面上下有挑水、盖房、打柴的官工,特别是房上两位正在翻盖瓦片的匠人颇让人感到亲切。在今天的大都市里已没有这样的手艺人了。倒是在笔者所居的小县城里至今还有极少数人在从事这一职业。感激画家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对普通民众的关注与刻画!这些看似平淡的画面往往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心中更涌动着一丝难以名状的回味,那感觉正是读者所渴求的两个字:真切。* C, k/ \5 J* a4 D/ m' b5 q) {1 t
  说了一大堆老版书的溢美之词,并不是传统派已完美无缺,学院派就一无是处,关键是学院派某些作品脱离了普通读者所适应的能力,单纯地追求所谓表现形式的高层次。没有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这类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赏娱悦。当连友们为传统派与学院派的雅俗喋喋不休之时,上海人美社的老连环画再版本成为了图书市场上的一大亮点,有关人士是否从中领悟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x5 ?# z. |2 O! c
  踏着往昔情怀的旧梦,缅怀消逝已久的朴实与典雅,传统意义上的连环画为我们展示那种难已忘怀的意境,不仅仅是情节的再现,更有人们对过去岁月所值得追忆的一份温馨感司,我想这正是传统连环画的永恒魅力吧。
) c* X% l: J/ d6 E( V$ q! m- m' F* r文:祝康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11:51 , Processed in 0.0711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