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连环画能否新生?
3 v3 i' G+ O# l* X8 b 0 L6 U3 s7 v8 ^7 I5 M
连环画能否新生? 如今,儿童图书市场争奇斗妍。当许多孩子捧读国外卡通读物而喜不自禁的时候,一些当年读着出版社成长起来的人们却不禁感慨万端。面对连环画的尴尬境地,无论出版人、创作者还是读者都有自己的思考——
# u: E( @2 I, J6 V6 I; ?
+ j9 i/ D: S0 V 出版社——
& A- M6 j S2 w2 O 有潜力走新路 1 {8 n8 y4 h9 k0 D/ X1 U0 z
/ r0 P; N$ [- q( f; d5 I
连环画曾经是我国最普及、最抢手的出版物,然而事过境迁,连环画已经大大落伍了。山东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王经春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小人书’曾经是出版社的‘金饭碗’,一本书可以印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市场那么大,效益那么好,让人难以想像。但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撤消了连环画编辑室,原因很简单,读者越来越少,市场严重萎缩了。”他分析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连环画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题材发掘上、在形式制作上没有创新开拓。 ! |8 \' v! d8 l' k7 E* L- B1 a! Z
* p8 D4 K4 I v0 W) T
山东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金马有同样的感触。他说:“与国外的卡通动画出版物相比,连环画的内容和形式确实太陈旧了,外版儿童出版物的内容从‘魔幻幽灵风暴’到‘星球大战风暴’等,可以说是花样不断出新,同时高科技电脑动漫制作在少儿图书出版上大行其道,这对那些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喜欢新鲜猎奇的小读者来说吸引力更强,连环画以老面孔与之抗衡,显得力不从心。” 5 E8 t' I6 ?7 _0 d' u1 v. q" f
: w2 |! K! h1 k" B6 i2 _" u3 H9 H" n
连环画是不是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专供人们收藏的图书品类?对此,出版界业内人士并不持悲观态度。 8 e$ `) `3 T( @
- `" T2 X/ t& s( d& }" ?
王经春认为,与流行的卡通类出版物相比,传统连环画在资讯快捷和想像力的发挥上或许力所不及,但就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珠联璧合上则远远胜出一筹,特别是连环画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既包容了我国传统美术的精华因子,也结合当代美术的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发展,可惜的是探索的脚步如今向前迈得不大,甚至停滞了许多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好题材,组织优秀的美术家,结合出版业的发展潮流,对连环画来一个“脱胎换骨”,让它形式上有时代感,内容上有吸引人的题材,特别是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这样连环画就会走出一条新路。 & \! }( [7 o2 ]
3 m8 F1 Q7 @- F) {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金马认为,连环画的最大市场在儿童,这需要策划一批新鲜的题材,结合传统连环画与现代卡通的各自独到之处,让它的内容更新颖、更多元。“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可以提供连环画创作的素材很多,既可以搞传统题材的,也可以搞现代题材的。比如,非典时期就可以搞一批科学预防非典的连环画,既快捷又容易让人接受。再比如,美国和日本搞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我们也有这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如果下功夫去发掘,一定会创作出更能让中国孩子接受的卡通人物和连环画作品。当前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对市场研究得不够,对孩子的需求研究得不够,对连环画的新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得更不够。” ; O( k( y, B2 W q7 p
" J- t1 b, J7 n/ i# T
画家——
8 A/ e2 J) C1 p& w- E: w2 W5 W! c 要靠精品打天下 5 ^& G* O0 Q( v- k1 D
' N$ r$ y4 l; N' i2 u. C0 |
说起连环画,人们不能忘怀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批堪称经典的连环画作品,像《红岩》、《鸡毛信》、《白毛女》、《山乡巨变》、《四大古典名著》、《西厢记》等,人们也忘不了那些为中国连环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老画家们,像戴敦邦、王叔晖、钱笑呆、刘继卣、程十发等。要想振兴连环画,首先需要画家的觉醒和付出。 - E0 u; J7 ]4 Q& Q! F+ Q( o
& C: x6 m7 @3 {4 y8 p 原山东新闻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晓刚是一位有多年连环画创作经验的老画家。他认为,连环画是一门很能反映出画功技巧的艺术,不像时下流行的卡通、漫画书等流水线产品,只适合青少年作消遣读物。连环画大都是画家深入生活,千锤百炼推敲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对文学性和艺术性要求都很高的作品。现在连环画走入低谷,那是因为这么多年连环画没有出吸引人的好作品,并不能说它就没有生命力了。
' Z+ @7 A" @7 `2 Y/ T
0 x1 I2 ^+ S% {) k/ `& J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全胜曾经创作连环画《辛弃疾》并获全国大奖,他认为,时下流行的卡通读物其艺术性和教育人、打动人的力量远远不如连环画,好的连环画作品其思想和艺术都很厚重,既有实用美术的用武之地,也可以有很高的艺术境界,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绝对没有过时。 / D# G) v+ s @6 |/ j1 |- @% V
; b6 z" Q1 h/ F0 _ 但是,连环画在创作环节存在的问题是人所共知的。陈全胜认为,现在美术界急功近利的倾向对连环画的影响是致命的。有些人认为连环画是“小儿科”,根本没有从事创作的欲望。因此,对连环画的创作者要给予优稿优酬,特别是对那些高水平的老画家,更是要让他们的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
+ z7 N+ E* _$ X( D; c ) f8 |( i/ R+ b5 c# g
刘晓刚说:“受市场经济影响,现在的画家普遍看重经济效益。实际情况是,连环画这个画种有很大的创作难度,大画家不愿意去画,一般的小画家又没有这个功力去画,因而只能被冷落在一旁。”刘晓刚分析,按现在的印刷技术水平,连环画可以印得很精美,完全可以改变过去灰头土脸、比较低档的外表,而且连环画的绘画手法多种多样,适合各种题材的作品,只要下功夫去组织、去策划,让高水平的画家去精心创作,就一定能搞出精品来。 ( N3 |$ D- I* r% b# x) B
2 H) h9 c+ U7 z6 q 不难看出,连环画的出路在于要靠精品力作打天下。
$ ]' a0 F4 v, d+ z3 B6 f! r& L' B
8 u6 G! {! F4 P8 a2 _/ S 读者—— 7 `; ~ z/ b# p& p3 C Y3 R
好东西总有人看 ! }: j& n; [' M' {7 \/ A- L1 y
& u3 x" B. e5 S% F" I( `; W2 c5 z5 L 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看不到连环画的陈列专柜,有限的几套老版连环画零星地散落在各种花花绿绿的新版儿童读物之中。营业员介绍说,现在的孩子不喜欢看这些连环画,只是有些大人还挺有兴趣地过来翻翻,有些家长会特意向孩子推荐这些连环画,但孩子们大都不会理会。
& D( I m* X+ l
7 j3 V; q3 d( _* z9 ^, Z 和现场的一些小学生聊起来,他们很有兴趣地能说出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不外乎有《机器猪》、《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等等。说起中国的动画书,他们会说出《蓝猫淘气三千问》、卡通《西游记》等。说起连环画,大多数孩子觉得陌生,但是他们说只要是好看的、有趣的就会去选择、会接受,好的东西总会有人看的。 - y+ w; K7 b+ M. E
. x) F+ @6 e5 l0 S: i# v# j 现场的一些成年人读者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他们认为,读连环画会给他们一种深情的回味,能够体会到过去成长的历史、成长的快乐。他们希望能再看到小时候读过的连环画,有机会会买几本回去再读一读,更希望能看到新的连环画问世。遗憾的是,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就是有再版的连环画也非常粗糙,看不到了昔日的光彩。
- _# f. \' M" \$ i5 k' F
1 o! P2 R, D0 c* y, t! l/ p& O 许多儿童家长说,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去看一看那些有板有眼、很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这比那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卡通书要让人放心,但连环画的印刷太灰暗了,装帧、印刷一点也不讲究,可以说几十年没有变化,孩子的眼光总是被那些鲜艳夺目的书籍首先抢占了,连环画很难走进他们的眼帘。 # o ~4 m, }9 u+ ]3 X4 H# F2 s
文:常诚 吕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