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53|回复: 0

中国连环画兴衰之我见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20日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连环画兴衰之我见6 I) I5 ?- M) E6 r- }$ b- w" e. m
  ' }% a* `7 o8 ?0 `& d% q  ^
中国连环画兴衰之我见  八十年代后期,中国连环画逐步走向没落的原因,不少连友谈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笔者就其他一些外围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 `5 h5 w0 l7 e  一是装订过于简陋。五、六十年代的连册是以“缝纫法”装订的,很结实,虽历尽苍桑,却还牢固如初。后来,渐渐地,用两枚书钉就代替了,甚至一枚书钉就将就了。其装订速度是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以致书刚到手翻翻,书脊便呲牙咧嘴了。时间不长,铁钉的锈蚀即把书籍全部损坏。
7 ~9 f9 t8 F7 I  二是印刷马虎、切边随意。一幅精致的图稿却印不出精致的效果来,不是衣纹断线,就是头发似墨迹一块。有的干脆模糊得不知所画,让读者来个“雾里看花”,连看带猜。再说切边。一刀下去,不是上面的图稿被切去一条,就是下面的文字被切去半边,甚至一幅画歪在页中也是常有的事。
( ?7 K) G6 s: s6 ?  三是不做装饰,“节约”过度。五、六十年代,书籍扉页常装饰以花边,讲究个抬头,后记什么的,让人赏心悦目。而后来的不要说没有人物绣像了,连内容提要也省去了,常常是第一幅图就印在封面的背后,最后一页就印在封底的反面。我手头的江苏版《八一风暴》竟是用报废的奖状纸作为封底。% u2 m$ u9 p' z8 Y
  四是编辑、制版、校对一条龙粗枝大叶。错别字是家常便饭如陕西人美《三国演义》之七之28页初出茅“芦”,之57页“起火”误为“起兵”,其第三册第67图竟将全图印反,让武艺盖世的张飞“人仰马翻”,煞是有趣。而老版连册不要说错别字了,哪怕有个眼生的字眼,即以拼音坠之,甚至还有在书后作注的,其负责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S0 D- [; U) O7 T9 ^% @- p
  五是画家不求甚解,误人误己。各朝各代服饰混穿濂、甚至不顾史实胡乱“涂鸦”也是常有的事。还以陕西人美的《三国》为例,第七集封面张飞的丈八蛇矛竟被错为红缨长枪,让人贻笑大方。& C; h3 X' @1 j
  至于以赚钱为目的的“跑马书”或名为追求“艺术”实为“不耐寂寞”的变形夸张当然是给连环画以致命打击,但不属本文讨论之范畴,故不再赘述。2 U' x8 y: C5 l8 R3 z4 ]& @
文:吴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08:27 , Processed in 0.1639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