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中国连环画出版今昔谈
8 S; Z- F3 p) Q w ! i2 r0 i% p8 G5 O; @1 L" F
曹新哲(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8 V' j; ?8 C1 P0 |2 g1 P % N3 V, L+ I6 {9 P" W* ~
〔摘要〕文章追溯了连环画的渊源,重点回顾了建国后50多年来中国连环画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中国连环画出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 i, e& d: Q+ O 2 @' `8 G4 ]0 r6 p
〔关键词〕连环画文献出版
% m# J' G$ U; D6 V 2 w- X2 R' T% A8 F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8 ^# Y) y V2 y: ]# g: |
6 k0 R E: w, M/ R) N# f6 G 〔文章编号〕1003-6938(2002)04-0056-048 m* Y/ u' {$ B$ {0 ^: I7 B9 e
: N% M# h. j) ^- z0 f" s" H6 \
连环画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图文对应,生动活泼,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因其开本、人物较小,俗称“小人书”。
7 t3 a' S$ i4 W1 `5 L1 _% l 中国连环画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画,这些画或鱼或龙或人物或花草,连续不断,绕成一圈,堪称连环画之滥觞。汉唐时期,不少壁画和画像也都带有连环画的性质。北魏时期的一些造像常常分为若干段,每一段表示一个故事情节,实开了连环图画之先河。北宋崇宁年间,江苏地区刻印的《陀罗尼经》用数幅图版描写一个故事内容;南宋临安府众安桥贾官人宅雕印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中,连环版画多至56幅。从元代开始,连环画开始出现在话本小说中,代表作有《虞氏平话五种》。明清时代,随着雕版印刷的繁荣,连环画越来越多,如明代出版的《胡笳十八拍》和《孔子圣迹图》,清代吴中名工刻的《耕织图》46幅和《大汕画传》33幅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是从“出相”
" Y/ x: B9 _! g @$ N5 D 、“绣像”、“全图”(即插图)演变而来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明清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鲁迅全集。连环图画琐谈》)清末民初,随着石印的传入,上海《点石斋画报》中的大量内容也具有鲜明的连环画形式。
7 b& d0 A/ b; P* e0 o2 D 民国时期,印刷事业更趋发达,采用胶版、影印、彩色印刷技术,促进了连环画的繁荣。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等先在《神州画报》(日刊)上刊载,后印成单行本,深受欢迎。上海成为编绘出版连环画的中心。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中国连环画快速发展的时期,连环画的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已成为适应普通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普及画种,并出现了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连环画家,如享誉连环画界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和陈光镒,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从1925到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等五部长篇连环画,封面均有“连环图画”字样,这是“连环图画”一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当时的连环画多为方本,相当现在的48开本或50开,文字在图上方。& ~/ ]8 E3 O, [6 s$ o, K
因为当时有一些连环画粗制滥造,宣扬低级趣味、妖魔鬼怪、邪道迷信等,毒害读者,因此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连环画必须于大众有益”。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给予充分肯定,批评了某些人完全否定连环画的偏激观点,指出不要视连环画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下等物事”:“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他还说:“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鲁迅全集。“连环图画”辩护》)。他以此来激励美术青年、文学青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在其倡导下,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3年先后翻印出版了《一个人的受难》、《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外国木刻连环画。一些连环画家绘制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如赵宏本绘制的《桃李劫》、《扬州十日》等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连环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个时期解放区的连环画与木刻、戏曲、音乐艺术一样,也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成为革命文艺阵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L6 O2 {6 @, D# k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连环画的发展,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旧连环画遍布许多城市的书摊和书店,内容多不健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对连环画编绘队伍进行改造扶持,1950年,新美术出版社和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和辽宁美术出版社形成了强大的连环画出版阵容,连环画名家辈出,一些民国时期的画家如赵宏本、胡若佛、汪玉山、钱笑呆等也重新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从1951年至1956年,全国累计出版连环画一万余种,印数多达2亿6千万册。1957年至1965年是中国连环画的成熟期,一批内容健康向上,艺术上有鲜明特色的作品纷纷涌现,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有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弘力的《十五贯》、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等。代表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古典连环画纷纷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60册的《三国演义》系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30册的《水浒》系列和15册的《岳飞全传》系列。中国现代连环画艺术继承了古代绘画、民间绘画的优良传统,注意骨法用笔,讲求神韵,以传统线描为主来表现内容。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取法于古代陈老莲“博古叶子”及明清木刻版画画法,古为今用,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王叔晖的《西厢记》,则采用“兰叶描”和“界画”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些画家大胆地吸收苏、欧国家的绘画技巧,极大丰富了连环画的表现手段,如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运用了铅笔素描或钢笔素描技法。8 b# p) |9 ^' ?% p$ @* ~* K' K
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大批连环画作品如同一大批文艺作品一样,被打成“毒草”。许多连环画作品在“破四旧”中连同原稿、样本,被大量损毁,一大批作者也横遭迫害。如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0年再版的《水浒》连环画,由于原稿不知去向,只好重新绘制,但再版后的《水浒》已不能原汁原味地反映老版《水浒》的特色了,艺术水平亦有霄壤之感。从1966至1970年5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几乎没有出版连环画,只是在1970年前后诸多出版社作为政治任务而广泛出版发行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样板戏”连环画。- h0 b. ]; J# H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有下列特点:(一)内容单调,大都以阶级斗争为纲,为阶级斗争服务。例如人美版的《决裂》前言中写道:“《决裂》对当前批判教育界奇谈怪论、反击右倾翻案风、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加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中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矛头直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不少连环画甚至歪曲历史,把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刻画成一个丑态百出的跳梁小丑。在一片“打倒”声中,连环画创作人员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创作题材十分单调。为了突出阶级斗争,一个题材往往你争我抢,重复出版,例如根据张登魁著《带响的弓箭》编绘的连环画就有天津人美、江苏人民、浙江人民、河北人民、上海人民、黑龙江人民、江西人民、四川人民、吉林人民、贵州人民等出版社的10多种版本。“样版戏”的重复出版更是如此。, a: C4 B2 E8 L" p
(二)形式呆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环画扉页大都冠以“毛主席语录”,深深打上文化大革命的鲜明烙印。二是为了批判所谓“名利”思想,著者不署真名,大多托名集体编绘,例如1972年人民美术版《一块银元》署名“中国人民解放军1505部队政治部”;1973年人民美术版《京江怒涛》署名“江苏镇江文化馆”;1973年广西人民版《长空激战》署名“红铁鹰、广鹰文”;1973年上海人民版《白求恩》署名“小兵”,等等。三是表现手法多受“样板戏”连环画的影响,贯彻所谓“三个突出”的原则,追求舞台效果,人物活动多采用京剧亮相式的造型动作,如《青春的火花》里的第103幅,《小八路》里的第57幅,从人物造型到构图布局都深受其影响。
2 [1 F* Y4 G# X( J' q; v5 ] 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随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终于迎来了连环画出版的春天,大批名家名作涌现出来,这是连环画出版的又一辉煌时期,陈宜明等集体创作的《伤痕》,尤劲东的《人到中年》等首先刊载在《连环画报》等期刊上,世人关注的焦点一下转向了连环画这片热土,《连环画报》的发行量在当时一度达到120万册,跻身全国十家超百万期刊之一。这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贺友直的《白光》、费声福的《三个法庭》、白敬周的《最后一课》等。1979年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出版了“鲁迅小说连环画”系列,绘者有著名画家黄英浩、韩和平、陈逸飞、贺友直、赵延年、程十发、程多多、张怀江、方增先、韩辛等。1982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100种、8.6亿多册,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三分之一,几乎人手一册。武打连环画持续升温,从《偷拳》直至《霍元甲》,使出版社成了盈利大户。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进行了四次连环画评奖,设绘画奖、脚本奖、套书奖、封面奖等奖项,极大地激发了连环画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 F# s# G7 i& J$ h/ V) n 这一时期出版的连环画有以下特点:(一)内容丰富。有中外名著、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革命斗争故事、武打故事等多种题材。中外名著如高尔基著《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施耐庵著《水浒》、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吴承恩著《西游记》等;历史故事如《将相和》、《海瑞罢官》等;人物传记如《李时珍》、《李白》等;革命斗争故事如《刘胡兰》、《强渡大渡河》等;武打故事如《霍元甲》、《陈真》等。不少名著一编再编,形成系列,每个系列少则四、五册,多则数十册。& F8 |+ K) s# i/ l; |
(二)形式多样。这一时期,连环画的绘制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有白描、工笔、写意、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剪纸、摄影等手法,使画面形神兼备,更具艺术效果。如1979年上海人美版《不怕鬼的故事》14册分别由著名画家赵宏本、陈光镒、顾炳鑫、刘旦宅、汪观清、凌涛、韩和平等绘制,绘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或夸张,或朴拙,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令人叹为观止。连环画的开本也是多样的,计有12开、18开、20开、24开、32开、40开、48开、50开、60开、64开、70开、72开等12种,其中以60开、64开最为常见。
4 X" L: H3 u1 A5 ?4 h8 k: v+ L! H (三)发行量大。如1979年河北人民版《天竺国》累计印数为269万册;1984岭南美术版《鹰拳却贼》初次印数为200.5万册;1979人民美术版《爱迪生》初次印数为130万册;1982年河北美术版《薛刚反唐》累计印数为146册;1979年上海人美版《虎牢关》初次印数为112万册。总之,不少连环画的印数都超过百万大关。' l9 ?2 m/ Y/ \
(四)竞争激烈。不同出版社争相出版同一题材的连环画作品,例如根据《聊斋志异》编绘的连环画系列有人民美术、陕西人美、江苏人民、四川人民等多种版本;根据《西游记》编绘的连环画系列有河北美术、上海人美、吉林人民、黑龙江人民等多种版本;根据李存葆著《高山下的花环》编绘的连环画竟然有人民美术、浙江美术、岭南美术、辽宁美术、河北美术、湖南美术、吉林人民、山东人民、广西人民、山西人民等10多种版本。
! S5 f4 N& n H% z6 B- h$ P2 ~7 c 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遭受了重创,再次步入低谷,虽然这一年出版连环画约3000种、8.1亿册,但大多数成了积压品,64开通行本每种发行量由十几万、几十万册骤降到万余册、几千册。许多选题因征订数过低而搁浅,有的订数连最低的开机印数都达不到。1986年全国连环画出版总量下降至1.3亿册,1987年再降至7000万册,1991年下降到了50种,几百万册,降价也卖不出去。到了90年代中后期,64开为主的连环画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全国专业连环画刊只剩《中国连环画》、《连环画报》和《奥秘》等几种。$ h0 x% x6 E2 z: g! H' l6 _
一些老版连环画进入了旧书市场,成了收藏家猎取的对象。
- ?/ r$ k8 ~/ N 连环画出版渐趋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境外连环画冲击了国内市场。借电视动画片在中国的热播,表现形式生动的国外卡通连环画以每年亿册的数量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超人》、日本的《机器猫》和《怪物太郎》等。1990至1994年,境外连环画大举进攻中国市场,中国连环画出版者几无招架之力,把连环画市场拱手相让。据估计,1994年日本漫画在中国连环画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 i5 X+ |: _3 u8 g
国外卡通与中国连环画相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外卡通大多是独创故事,注重新鲜、新奇,富于刺激性,而中国传统连环画基本上是改编现成作品,甚至是同一题材一画再画,缺乏新意。选题指导思想几十年不变,和战争年代一样,强调宣传教育,强调作品的严肃性,很少顾及娱乐性。以儿童作品为例,题材大多为成语、寓言、民间传说,科幻题材较少。不少连环画塑造的都是生活在真空中“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把英雄人物神化了。在传播知识的功能上,大多是反映历史和科技人物传记,没在经营管理、科学知识、生活知识等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o6 W' ?. Y9 g- L. s2 |
二是在绘画形式上,国外卡通漫画采用影视构图手法,从不同角度绘出人物动态,而且构图多变化,注重多维空间、多点透视、多角度,有的采用夸张、突出画法,有的甚至采用电影镜头蒙太奇制作手法,而传统连环画画面静止,一般在二维空间平面上展开故事,即使有纵深感,也严格遵守透视原则,一丝不苟地布置前后左右、背景与人物的关系,舞台性很强。; K# ?4 J0 C7 b9 {( q5 B# }: t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娱乐手段呈多元化趋势,游乐场、电动玩具、卡通人物随处可见。
+ q5 w1 r" R; ^& x5 Y# _ 电视、录像机等电子传媒进入千家万户,大开了人们的眼界,连环画一统天下的地位渐被替代。- a9 L7 B8 W& g$ R; }( J$ _
(三)质量下降、作品粗制滥造,缺乏艺术性。文不精,图不细,绘画粗劣,画面模糊。一些连环画作者缺乏敬业精神,没有深入、体验生活,一些绘制低劣的“跑马书”充斥市场,大倒读者的胃口。: z4 C6 z. f: a/ F/ p) D
(四)出版成本上涨,出版社追求高利润,不愿再出版定价低廉的连环画;而连环画稿酬又偏低,画家不屑为之。
a3 X$ A; I4 k; p5 k; o! K( W2 u- t- ] 最近几年,连环画出版似有回升的迹象,在出版界刮起一股热旋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连环画30多辑、200余种;上海大可堂文化公司再版连环画300种左右;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画家王弘力先生的连环画专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连环画名家经典”系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江西21世纪出版社推出古典连环画《史记》、《战国策》等套书;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于振兴连环画的目的,又推出两盒16种以前的老连环画,总题为《爸爸妈妈读过的书》,令人眼前一亮。但我们仍不可盲目乐观,因为:(一)这次“出版热”是由“收藏热”引起的。据估计,目前全国“铁杆”连环画收藏家约有一万人,各省市都成立了“连友俱乐部”之类的民间社团。小人书的价格越炒越高,甚至炒出了天价:1953年版刘继卣绘《鸡毛信》成交价高达2600元;一册线装清同治版《女二十四孝日记故事》(姑苏陆兰生序),成交价高达5000元。几十元甚至数百元一册的连环画在旧书市场上已经司空见惯。1 A9 S4 K' S! H/ D) r9 q/ [- Z: s! E& r
大量事实表明,当今关心“小人书”者,不是“小人”(青少年),而是“大人”,“小人书”不是供人“读”的,而是供人“藏”的。小人书,大人买,已是当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2001年6月,北京中国书店举办了第二届连环画展销系列活动,在光顾的一万名读者中,小读者不到30人,连环画读者群断层之严重,于此可见。连环画收藏家毕竟是有限的,其需求量总有一天会达到饱和的程度。没有浩浩荡荡的读者群,连环画的生存将是困难的。/ y, D; s ^' R, e0 M
(二)近年虽然一些出版社在振兴连环画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大多是旧版新印,冷饭热炒。在中国书店举办的第二届连环画展销系列活动中,参展连环画5000多种、60000多册,竟没有一种是新近创作的。内容陈旧,将会严重制约连环画的出版。* }$ z: M8 }- V }
为什么会出现旧版新印、冷饭热炒的现象呢?一是创作新的连环画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当年著名画家刘继卣和姜维朴先生创作《穷棒子扭转乾坤》时,曾亲自到河北农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两个多月,体验生活。如今人们追求急功近利,愿意这样吃苦的人实在不多。对于出版社来说,旧版新印,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采取“拿来主义”就行了。二是稿酬、书价偏低,利润少,画家不愿画,出版社不愿出。旧版新印,无需组稿制版,机器一开就行了,周期短,成本低,何乐而不为?重印那些历史题材的连环画,也用不着给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等支付稿费。
! [5 w Y1 \5 d3 N v% n' Q( y (三)传统连环画的优点是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功力深厚。但其缺点是一图一文,简单对应,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而国外卡通的内容虽然不深刻,但形式非常活泼。活泼不足,是中国传统连环画的最大弱点。如果中国传统连环画能够做到内容创新,形式活泼,取国外卡通之长,补己之短,争取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小读者)6 w' b1 F+ o6 G) m# D- ?4 E* _- ?
,并适当提高稿酬和定价,就大有希望再次迎来连环画出版的春天。+ l6 t* O6 R" G3 e' ~. K& e
" p% I& j0 R0 z) m4 k, L- k/ r
参考文献
% a" j" p8 `; L& P$ n/ y# r# J+ C8 m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Z' ]3 \. c! K [2]王观泉.鲁迅与美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 a1 ?6 `/ \) F& a+ T
[3]阿英.中国连环图画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1 p: [+ I; u" H. ~' { [4]徐海鸥.中国连环画盛衰谈[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12).5 T4 x7 j$ h8 L% h
[5]鲁虹.“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创作[J].西北美术,2000,(3).3 F# I# y1 Z! S
[6]梁东方.中国连环画出版走向[J].中国出版,1997,(2).' F7 W) \+ C( r* y- A4 I* Q4 c5 c: K
[7]洪源.让连环画走出低谷[J].出版发行研究,1995,(4).
- R3 Z. i& c3 O% ?7 s [8]洪源.窒息的市场——中国连环画困境种种[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3).6 U$ K( f5 R" g4 J' @
[9]于瀛波.连环画艺术的世纪礼赞[J].美术之友,1999,(4).
( _' y1 d4 j( H3 u8 D) x [10]林阳.中国连环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百科知识,1997,(8).
0 g& E0 k2 ?8 i. q/ s [11]姜维朴.与时代同步的中国连环画艺术[N].人民政协报,2000-8-4. m# ?: E. X3 e5 b6 H& A$ t
[12]周文涛、裴军运.专家谈连环画衰落[N].深圳特区报,2000-9-2.) Q* S4 O, m5 O4 M, n( o* x: U
[13]黄可.连环画现状的思考[N].文汇报,1997-6-16.
/ H E1 j9 p* O* b' j [14]杨东.连环画的收藏前景[N].旧书信息报,2001-10-4.
' N" V. p& y1 l( U) [5 E/ q* }- V [15]杜诗菡.卡通与连环画的三角关系[N].深圳特区报,2000-9-2.
l; h s/ K' a0 N& i- k3 l (收稿日期:2002-06-10;责任编辑:王景发); m8 o; ?9 A! S$ T# k' Q0 h4 O
8 f' Y4 }$ F! U) Q4 i"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