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忆《李自成》创作和出版前后3 G. @8 g4 S3 I4 J" z, O. d/ q
; q9 x% @: s7 u& G0 n) T" | 作者:杨兆麟3 r7 D4 l4 m6 u
4 k- t& l, @% y2 X: F
七十年代初期,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评价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文章,一片赞美之声,我们搞连环画编辑的同志如钱兴凤、甘礼乐和我都阅读了原著,也加入到赞美的行列中去,决定选题,编绘成套连环画出版,我们三个人粗略地交换了一些编写方针,也是我们人美编绘长篇连环画的既定方针,一是要“全”,即全面反映原著的精神原貌及主要情节。二是要“细”对细节描写要精雕细刻,不宜过分压缩。并作了具体分工:钱兴凤负责草拟编写分册提纲,我改编第一册“清兵入塞”作为以后编写的“样版”(有点大言不惭了),甘礼乐负责审稿。随即分头行动,第一册文稿于1977年4月份完成,初复审后稿付画,和连环画创作室的领导协商,成立了一个创作班子,选定一些少壮派的新秀如施大畏、罗希贤、崔君沛、徐有武加上一个经验丰富的王亦秋,由连编室的美术编辑黄大华做组织工作,搭成一个创作班子,先画《清兵入塞》。
- Z3 `( U# Q8 r) ~' N
. ]1 M$ f3 T X! V! ^# W+ w 首先要出去体验生活,走马观花,这是上海人美社的传统作法,如丁斌曾、韩和平创作《铁道游击队》、贺友直创作《山乡巨变》都三番五次去故事发生的地点体验生活,采访乡亲,画速写。
/ z8 u6 N Z- s0 a+ f4 d ) Q7 b+ x3 a/ t+ Z
一行五人:黄大华、王亦秋、施大畏、崔君沛、罗希贤(徐有武为社外作者未去)于1977年某月某日从上海乘火车北上,先到天津,后到山海关,由山海关文物管理所所长老艾接待:打开仓库门给他们看了全套的清兵盔甲,还有四五十斤重的铁连锁子甲、几百斤重的大力。老艾领他们登上城楼,说:“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第一个关隘,由羊城、吊桥、瓮城、箭楼、弩台、敌棚、烽火台等多道防线交叉组成的防御体系,为军家必争之地,吴三桂领着清军从这里走过,日本侵略军也从这里走过,他们在关前关后画了不少速写,然后来到北京,向故宫博物馆专家求救,了解=收集明、清宫廷大内的有关资料,经专家讲解、指点后,再到紫禁城各处去写生、画了乾清宫、养心殿、御花园、神武门。" x, V w6 V6 ?. t; T# L
8 T, s1 o, F; m) @( Y% A
在博物馆里,看到反映历史的《皇都积胜图》、《南都繁会图》、《戚继光平番图》等大场面的画卷,无法拍照、复印,只好趴在桌上用几个小时把它们临摹下来。他们又登上长城,从各个角度画了烽火台、哨楼,速写越画越多。离开北京,西去洛阳、西安、潼关。潼关是三省咽喉,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李自成的农民军和明军在潼关附近展开了血战。潼关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在未来之前不得而知。来了以后,到实地一看,原来潼关三面依着连绵不断的山峦,一面临着黄河,但潼关城楼已经无影无踪了,在第三分册《两路突围》中要画到潼关,不能乱来。他们不辞辛苦多方访问,终于幸运地在一位老农家里看到了一张发黄的旧照片。* A4 a- s8 R5 _% X; P
! d. K- v: P$ w$ l 作者们在画好第一册以后,着手为书中的主要人物造型,以求各个分册的形象统一。为农民军塑造了三十一个人物形象,如:李自成、高夫人、刘宗敏、刘体纯、田见秀、袁宗第、第一功、李牟、牛金星、尚炯、宋献策、罗虎、红娘子、李强、慧英、张材、双喜、王长顺、王吉元、贺金龙、马世耀、驼背向导、张鼐、张献忠、徐以显、张可旺、马元利,为明朝廷方面塑造了十二个人物形象:崇祯、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贺人龙、高起潜、曹变蛟、丁启睿、孙显祖、左光先、马科、祖大弼。
6 f9 y# B, Q' y9 E) t" e' V
: u: S8 ?8 S% \' r# u( ]4 i( t7 s4 o 因为是长篇连环画,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钱兴凤的分册规划拟定后,即组织陈贻恩、于玉先、奚崇德、张炳隅、杨兆林、甘礼乐等同志继续编写下去。
6 l. _9 `3 u3 ^* ?* o2 n 6 I5 U z0 u. b/ S9 T+ G7 \
文稿定稿后,由美术编辑黄大华组织上海连环画界中的若干才智之士,如施大畏、韩硕、方瑶民、桑麟康、崔君沛、罗希贤、魏忠善创作,从1978年开始发稿,到1985年3月份为止已陆续出版了25个分册。
. Q# D* v) }) l+ h0 A& Y G$ \
1 P4 n" T9 `4 A' y6 F) k 第24分册《袁时中叛变》蒋洪斌改编,方瑶民、方磊画,第27分册《慧梅之死》钱兴凤改编,崔君沛画,均已发稿。我在1986年第三季度看了清样,偏偏碰到全国连环画的滑坡,新华书店没有订数来,那两册清洋,只好躺在出版科里。
* E# D: H1 Z* S7 J8 [% n; d. Q, X. F 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清兵入塞》荣获绘画二等奖,《李自成》脚本获文学脚本二等奖。
8 e6 V" m+ q/ g- J/ D' B
) \- r0 W: v+ j4 ^$ R3 B1 m+ E 去年年底,应《连友之声》主编李明海先生之约撰写这篇回忆文章时,我又重新阅读了《清兵入塞》,仍然被这一历史悲剧所感动,仍然被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一册连环画,作者下了多大功夫,局外人哪里知道!& S' |% d7 i2 l1 U
# ?) T5 ?' M' a' c. k# y$ k! A9 p
二十多年过去了,连环画收藏界日益活跃起来,不少连友私下议论:全国美术出版社有好几家出版《李自成》,比较起来,当以上海人美的编绘俱佳,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册没有出齐,令人扼腕。上海人美连编室的同志得到这些消息后,下定决心,在2001年4月,将它全套27册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 r }5 e: I: S9 I6 o7 }
. }8 S. H4 f4 H' B# s
不管怎么说,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塑造许多农民英雄形象方面,自有它不可磨灭的光彩点,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作为普及读物的连环画,编绘者在移植方面也作出了呕心沥血的努力,它将和《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等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历史将记录这些画家们的功勋!
) k% \1 g" m* T6 T6 g9 `
# k: v+ K$ X% d. ^1 S* l"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