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yubo_002 于 2011年5月22日 21:28 编辑
(连藏日记) 难忘《长生殿》与《长恨歌》的构图与造型
《长生殿》与《长恨歌》同是描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作品。所不同者,一是以诗抒情,一是以戏曲传世。
《长生殿》是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戏曲文学家洪升(1645—1704年)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在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把天宝年间的政治腐败与民不聊生、安禄山造反的历史、生活等生动地再现出来。其内容情感浓烈、想象丰富、情节动人,是在描述李、杨故事中极为突出的一部佳作。 《长恨歌》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乐天(白居易,772—846年)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的一首叙事长诗。 所相同者,两部作品都被后人传颂,被人所瞩目,并且都被改编绘制成了连环画。并成为经典精品。 《长恨歌》分别被著名连环画家孟庆江先生和戴敦邦先生先生先后绘制成了彩色连环画。而《长生殿》则被著名连环画家卢延光先生以白描的形式绘成了长达178幅的鸿篇巨制的长篇连环画。 不论是孟庆江、戴敦邦两先生的《长恨歌》,还是卢延光先生的《长生殿》,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与精力。又都把李、杨的爱情故事刻划的淋漓尽致。都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构图与精美的画面。 首先是戴敦邦与孟庆江两先生的《长恨歌》,在构图上,各有新意,对比之下,又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难忘。
如:《长恨歌》第一幅诗中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守多年求不得”,戴敦邦先生将李隆基画在了画面的右侧,在群芳簇拥下的唐明皇却面带忧思,似有所思、有所求的样子,把他那种“虽有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称心”的心理深深的刻划出来。同样是这一句诗在孟庆江先生笔下却将主角李隆基直接画出,他神貌伟岸却有所思,高高在上,却又似在对下面的奴才吩咐什么,但却又不画奴才,由读者自己去想象:“他在想什么?”意境、构思巧妙之极。
第二幅“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则两幅作品都暗合诗意,都在构图时将杨玉环背向读者,在深闺中、绣花、逗鸟,都采用了杨玉环的背,表达了“人未识”的意境,从而使读者加深联想:“她到底有多美”?两先生画意相合,构图相似,可称得上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诗意构图时,孟庆江先生将杨玉环画在正中,背景起众妃子和宫女,用稍灰淡的着色,垂直的线条,衬托出杨贵妃的国色天姿,以表达出“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戴敦邦先生在处理此画面时却是将李隆基与杨玉环画在一处,杨玉环的头深深地垂下,似弄蝶,实害羞。在背景的处理上,并未画更多的人,只是画了一块山石,几簇牡丹。在着色上用大红染出杨玉环的长裙,而用淡红、淡黄、淡绿等颜色轻染出了花与叶。给读者的感觉:在杨贵妃的比照下,牡丹花都为之黯然失色。同时用失了色的暗示着“六宫粉黛颜色”。对比之下,其意境似乎又高了一筹。
而在:“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的处理上,孟庆江先生只画了床帐之外的两双鞋(靴)子。日光照在锦帐上,任凭读者发挥想象力。戴敦邦先生的处理则是在花宫门外的高力士依门而睡,门外树上一群鸟儿吱吱喳喳,地面上落了星星点点的枯叶。天色灰暗,似清晨似幕落,从而暗示着李隆基与杨玉环沉缅于纸醉金迷之中,不分早晚、荒废了朝政。隐合诗意中的“不早朝”。 两先生的作品在构图处理上,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与感慨,深深沉入其中,久久难以自拔。将白乐天诗中的意境发挥的淋漓 尽至,令人难以忘怀。
同样是描与李、杨爱情故事的《长生殿》在卢延光先生独特的尖细的“针笔”之下,所画出的人物,使人心清神爽,为之一振,观之,则又别具一番滋味。 卢先生采用跨越时空和高度夸张概括的手法,以其特有的“针笔”技法,完成了这部长达178幅的作品,其精美的画面与巧妙的构图亦同样令人难忘…… 在第一页的处理上,首先以壁画的构图方式将一图分为三格,一画穷兵黩武,二画歌舞升平,三画民不聊生,将后来出现的“安史之乱”的根由已暗示出。第二页处理上,卢先生采用的具象与抽象相统一的手法,李隆基坐在步辇上缓缓而行,而把杨玉环却画的十分高大,从而暗示杨在李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的。而在第98页中,偌大的一幅画面上,仅在右下角处画了一个不足几厘米的“小人”高力士。由此暗示着:高力士虽得宠于明皇,权势显赫,但其终究不过是一个奴才,一个得势的“小人”而已,立于天地之间显得多么的渺小。而在天地间的这种“小人”又是数不胜数的。如果把此幅作品单独提出来扩知,绝对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幅好的构图。但前后贯串起来,加以文字说明后,读者又无不为如此巧妙的构思而拍案叫绝。 第106页,画面以夸张概括的手法画了一匹中箭倒地的马和人,一把刀、一面盾。人和马身上都中了许多箭。虽然一人、一马、一刀、一盾,却以一代十、代百、代千,从而暗示着战争的残酷。120页的杨玉环紧紧抱着李隆基的左手,惊惶失措,陈玄礼跪伏在地,他们之间竖着一把漆黑的宝剑,预示着君臣间暗伏的杀机已势不可免,必须以武力和流血才能解决。 在最后一页中把乱兵、流民、石碑、残马组合在一起,都是在暗示着:经过战乱的盛唐只剩下残破河山,再难恢复元气了。 2000年于牡丹江
|